All Blog Posts (44,684)

陳丹燕·路上的物質與精神:我的旅行紀念品

2005年,我在美國中部玉米田深處的一個安靜小城住,十月的一個禮拜天,離我租住的公寓不遠的一條街道上,鄰居們在自家後院擺出家中剩余的東西,互濟有無。我剛安頓不久,正想買些小東西用,就去了那條街。

一棵巨大的覆盆子樹下,樹枝上懸掛著成千上萬的青青小果子,樹下敞開著的裝陽光牌橘子汁的紙板箱裏,有一副九成新的立體聲耳機,幾本馬克·吐溫的有聲書,一套花園種植指南,一疊看起來買來就未用過的相框,以及一大本全新的2001SAT考試複習參考書。在那些物品之間,我發現了一個非常眼熟的圓形木刻浮雕。幾分鐘後,我想起來,那上面雕刻著的高高塔樓的城堡,應該就是德國南部的新天鵝堡。我拾起那塊結實…

Continue

Added by 有格 台 on August 14, 2016 at 2:30pm — No Comments

遊走在唇齒之間的勞倫斯散文

—勞倫斯散文的詩歌節奏淺談

讀勞倫斯的散文,我們時刻要銘記於心並提醒自己的是:勞倫斯從少年時代起直到生命的終點,他一直是個詩人,而且他最初是以詩歌躋身文壇的。我一直推崇勞倫斯是現代文明廢墟上的歌者,他在寫作那些傳世巨制的小說的同時,一直沒有停止自己的詩歌創作,直到去世前他還完成了詩集《最終的詩》。因此我們有理由說,勞倫斯的散文(prose,在這裏泛指非詩歌)寫作一直與詩歌創作之間有著滲透,這種滲透更明顯地表現為詩對其它類別寫作的影響,從而勞倫斯的散文不可避免地富有詩的節奏和韻律,從根本上說是為詩性的思維和構架所彌漫烘托。或許這就是勞倫斯散文的高蹈之所在。拙文僅僅提出這樣的假說,並非專論,僅僅意在為讀者欣賞勞倫斯的散文提出一個或許有價值的視角。我們不妨參看勞倫斯的原文,尋覓其中無處不在的“詩義”。…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August 14, 2016 at 12:56pm — No Comments

喬治•羅德曼《徹底透視媒體這東西》(17)

3-3爭議

在這個限制級有線電視、電影數量相當於小國人口的年代,談論圖書和圖書產業的爭議性似乎有些奇怪,主要是因為它們有著巨大影響。作為持久的文化載體,圖書對讀者有著直接和強大的影響力。兒童通過圖書初步了解了外部的世界,成人則在圖書中尋找生命的意義。正是因為圖書強大的力量,立法者、宗教領袖、教師和家長一直以來都關註著圖書的內容,而這種關心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圖書審查。

圖書審查…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August 13, 2016 at 11:46am — No Comments

《心靈雞湯》由自己做起

一個人最大的勝利就是戰勝自己。 ——安德列耶夫

以下這段話是一位安葬於西敏寺的英國國教主教的墓誌銘: 

我年少時,意氣風發,躊躇滿誌,當時曾夢想要改變世界,但當我年事漸長,閱歷增多,我發覺自己無力改變世界,於是我縮小了範圍,決定先改變我的國家。 

但這個目標還是太大了。 

接著我步入了中年,無奈之余,我將試圖改變的對象鎖定在最親密的家人身上。但天不從人願,他們個個還是維持原樣。 

當我垂垂老矣,我終於頓悟了一些事:我應該先改變自己,用以身作則的方式影響家人。 …

Continue

Added by Leading Link on August 13, 2016 at 10:31am — No Comments

金蘭都 《因為痛,所以叫青春》(15)

請自信松開手中的繩索

請想象你此刻手握一根繩索吊在深井的半空中。要想從井裏順利逃生,你必須抓住繩索拼命向上攀爬,但你此刻卻已經精疲力竭。別說是向上爬,就連牢牢握住繩子,保持在半空的力氣都沒有。

井下一片漆黑,望不到底。如果放下手中的繩索,也許會跌進萬丈深淵,粉身碎骨。你的心裏不禁泛起一絲寒意,越來越恐懼,力氣漸漸消耗殆盡,可生的希望卻依舊渺茫。

面對這種情況你會怎麼做?

懼怕的不是井深,而是看不見的地面…

Continue

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August 13, 2016 at 10:29am — No Comments

趙薇:我不靠男人不靠權貴(下)

趙薇:讓我變得很警覺。我不善於面對社會,不太知道怎樣和人打交道,但是我的職業需要,周圍替我著急的人很多,我現在沒有太多的朋友,生活圈子很小,接觸太多的人和事情,會給自己帶來很多困擾,索性簡單一些。

易立競:這些事情發生後,你想過離開演藝圈嗎?

趙薇:雖然可以說都是職業惹的禍,但是我沒有想過要逃避,演員是我最熱愛的職業,面對攝影機的我才是完全的我,我只是有段時間很茫然,特別委屈。…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August 13, 2016 at 10:28am — No Comments

豐子愷·沙坪的美酒

勝利快來到了。逃難的辛勞漸漸忘卻了。我住在重慶郊外的沙坪壩廟灣特五號自造的抗 建式小屋中的數年間,晚酌是每日的一件樂事,是白天筆耕的一種慰勞。

我不喜吃白酒,味近白酒的白蘭地,我也不要吃。巴拿馬賽會得獎的貴州茅台酒,我也 不要吃。總之,凡白酒之類的,含有多量酒精的酒,我都不要吃。所以我逃難中住在廣西貴 州的幾年,差不多戒酒。因為廣西的山花,貴州的茅台,均含有多量酒精,無論本地人說得 怎樣好,我都不要吃。

由貴州茅台酒的產地遵義遷居到重慶沙坪壩之後,我開始恢復晚酌,酌的是「渝酒」, 即重慶人仿造的黃酒。

我所以不喜白酒而喜黃酒,原因很簡單:就為了白酒容易醉,而黃酒不易醉。「吃酒圖 醉,放債圖利」,這種功利的吃酒,實在不合於吃酒的本旨。吃飯,吃藥,是功利的。吃飯…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August 13, 2016 at 10:27am — No Comments

郭風·葉笛

呵,故鄉的葉笛。

那只是兩片綠葉。把它放在嘴唇上,於是象我們的祖先一樣,



吹出了對於鄉土的深沈眷戀,吹出了對於故鄉景色的激越的贊美,




吹出了對於生活的愛,吹出自由的歌,勞動的歌,火焰似的燃燒著的青春的歌……




象民歌那麽樸素。




象抒情詩那麽單純。




比酒還強烈。




啊,故鄉的葉笛。…


Continue

Added by La Via della Seta on August 13, 2016 at 10:24am — No Comments

梁遇春·善言

曾子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真的,人們糊裏糊塗過了一生,到將瞑目的時候,常常沖口說出一兩句極通達的,含有詩意的妙話。歌德一位小孩初生下來的呱呱一聲是天上人間至妙的聲音,我看彌留的模糊囈語有時會同樣的值得玩味。前天買了一本梁巨川先生遺筆,夜裏燈下讀去,看到絕命書最後一句話:“不完亦完”,掩卷之後大有為之掩卷之意。…

Continue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August 13, 2016 at 10:23am — No Comments

三毛一生大事記

三毛,本名陳平,浙江定海人,

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農歷二月二十一日)生於四川重慶。幼年期的三毛即顯現對書本的愛好,五歲半時就在看《紅樓夢》。初中時幾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學,由父母親自悉心教導,在詩詞古文、英文方面,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並先後跟隨顧福生、邵幼軒兩位畫家習畫。

一九六四年,得到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先生的特許,到該校哲學系當旁聽生,課業成績優異。一九六七年再次休學,只身遠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間,前後就讀西班牙馬德裏大學、德國哥德書院,在美國伊利諾大學法學圖書館工作。對她的人生歷練和語文進修上有很大的助益。…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13, 2016 at 10:23am — No Comments

弗蘭克《追尋生命的意義》(1)

第一部·集中營歷劫

1一場硬仗

本書並不以集中營實錄自詡。書中所載,只是數百萬集中營俘虜反覆身受的痛苦經驗。這是一個集中營的內在故事,由一位生還者所述。書中沒有那屢經描繪而其實不太有人相信的大恐怖,有的只是多如牛毛、層出不窮的小折磨。換言之,本書只想為這個問題尋找答案:“一個普通的俘虜每天生活在集中營裏,會有怎樣的感觸?”…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August 13, 2016 at 10:22am — No Comments

毛佩琦·明十七帝疑案(四)

下邊我們講朱元璋,說自己建立的大明國,他要讓全天下人看,確實是明王出世了,彌勒降生了,明王出世了,大家要過好生活了,你們跟著朱元璋沒有錯,那麽朱元璋究竟要把大明國建成一個什麽樣的國呢?…

Continue

Added by Dramedy on August 13, 2016 at 10:21am — No Comments

伍爾芙·讀傳記和回憶錄的樂趣

只要看一眼書架上那些五花八門的書,你就能知道,它們的作者只有沒幾個是"偉大的藝術家";而通常的情況是——大多數的書根本就不是文學作品,譬如那些和小說、詩歌直接相關的作家傳記和自傳、那些名人傳記,還有那些不但死去而且已被人遺忘了的人的傳記,就屬此類。但是,難道就因為它們不是"文學作品",我們便不去讀它們了嗎?或者說,讀還是要讀的,但要用不同的方法、帶著不同的目的去讀?打個比方說,某天傍晚,我們無意間走到一座屋子前,只見屋裏亮著燈火,窗簾還未拉上,屋子裏的每一層樓都似乎在告訴我們,這裏正在上演人生戲劇中的某一片斷。於是,我們的好奇心便會油然而生——我們讀傳記,首先也是為了滿足這樣的好奇心,難道不是嗎?我們看到那座屋子裏有各種各樣的人——仆人們正在聊天;紳士們正在用餐;一個姑娘準備去參加晚會,正在打扮;一個老太婆正坐在窗前打毛線——我們會好奇地問:這些人是誰?他們是怎樣的一些人?他們叫什麽名字?他們幹過什麽事,或者,有過怎樣的經歷和想法?…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August 13, 2016 at 10:20am — No Comments

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序)

        那是1937年,在當時還附設在人類博物館裡的電影資料館舉行的一次電影放映會散場時,喬治·薩杜爾向我吐露了他打算寫一本電影史的想法。老實說,我當時對此事並未予以重視,根本不曾預料到他這一決定將在我們對電影的瞭解上產生重要的作用。

  喬治·薩杜爾當時在影評界還是個新來的人。同他此時對超現實主義和共產主義這兩大抉擇相比,上一行將成為他終身事業的決定,在當時看來,似乎出於偶然,無關重要。

  人們當時甚至沒有把他列入那些對《電影評論》有貢獻的超現實主義者中間。…

Continue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August 13, 2016 at 10:20am — No Comments

陳忠實·橋

夜裏落了一層雪,天明時又放晴了,一片烏藍的天。雪下得太少了,比濃霜厚不了多少,勉強蒙住了地面、道路、河堤、沙灘,凍得僵硬的麥葉露在薄薄的雪被上面,蕪蕪雜雜的。河岸邊的楊樹和柳樹的枝條也凍僵了,在清晨凜冽的寒風中抖抖索索地顫。寒冷而又幹旱的北方,隆冬時節的清晨,常常就是這種景象。

河水小到不能再小,再小就不能稱其為河了,再小就該斷流了。河灘顯得格外開闊,裸露的沙灘和密密實實的河卵石,現在都蒙上一指厚的薄雪,顯得柔氣了。一彎細流,在沙灘上恣意流淌,曲曲彎彎,時寬時窄,時緊時慢,淌出一條人工難以描摹的曲線。水是藍極了,也清極了;到狹窄的水道上流得緊了,在河石上就撞擊了水花;撞起的一串串水花,變成了水晶似的透亮,落下水裏時,又是藍色了。…

Continue

Added by 趁還來得及 on August 13, 2016 at 10:18am — No Comments

潘奕辰《香·生活》(6)

名媛、雅士與香 (上)

  中國歷朝歷代有很多帝王、後妃、大臣、文人、名妓都鐘愛香,在香的世界裏沒有尊卑貴賤,我們只統稱為雅士與名媛,雅士如春秋的孔子,戰國的屈原,漢代的漢武帝,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五代的李後主,宋代的蘇東坡、黃庭堅,明清的宣德帝、陳繼儒等,名媛有漢代的趙合德,唐代的楊貴妃,五代的花蕊夫人,宋代的李清照,明代的董小宛,清代的席佩蘭等,他們不僅愛香、用香,還制香、頌香,在他們的文章、詩詞歌賦裏有大量讚美香的倩詞麗句不勝枚舉,他們都是當時的風流人物,引領當時的用香潮流。

  孔子是一代思想家、哲學家,聖人,也是第一個提倡用香、讚美香的人,他曾讚美蘭花空谷幽蘭,也稱蘭花為“香祖”。《孔子家語》中有如此的讚嘆:“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德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August 13, 2016 at 10:17am — No Comments

為什麼搜尋將被淘汰:在內容被淹沒的網路世界,策展才是王道 (1)

        歡迎來到雲端策展國度!

  在我們這個世界,有許多用語往往代表同一件事,而且會隨著時間過去逐漸演變成為一種新的概念。

  在推特出現以前,「tweeting」(啾鳴聲)是鳥類的一種行為,這個字如今有了新的意義,指在推特網站上發帖或留言。過去你對於一個你感興趣的人,不是透過正式調查,就

  是詢問他們的朋友來了解他,但現在你可以用 Google 來搜尋他們。重大的變革步調不僅對我們的生活及彼此的互動產生影響,也正改變我們用以描述我們做什麼的每項用字遣詞。

  如今,「curation」(策展)這個詞的意義也不同以往,它既是新詞,也是舊詞。…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August 13, 2016 at 10:16am — No Comments

中山有秋池·沙扒露營手記

一、關於露營

  在露營歸途中,因坐車無聊,遂用手機上Q。巧遇一群友發問,不明白為什麽要去露營?睡在床上多舒服,幹嘛要鋪天蓋地?鋪天蓋地一詞用在此處當然欠妥,大概是想表達“以天為被,以地為席”之意。我說她少了點野豬精神,她就問我何為野豬精神,我答曰,自然自由,隨性灑脫。這是我隨口做出的回答,顯然還不夠貼切,但應該基本上可以用來解釋露營的精神內核了。

  人類最初肯定是在自然中睡覺的,那時他們根本不知床為何物,露營就是想回歸到最原始最自然的狀態。在自然環境中,因為遠離塵世的喧囂,人的身心會自由而輕松。自然了,自由了,當然就隨性了,灑脫了,那些俗世的羈絆完全可以拋諸腦後,你可以做最真的自己。…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August 13, 2016 at 10:15am — No Comments

王鼎鈞《講理》

開學的前幾天,楊書質老師在辦公室裏找到教務處的胡主任。胡主任正在皺著眉頭排本學期的課程表。

“插班生的考試成績算出來了嗎?”楊先生問胡主任。

“算出來了。”

“有個吳強,考得怎麼樣?”

“吳強?”胡主任正把那張課程總表塗改得滿紙狼藉。他放下手裏的紅筆,想了一下,說:“功課不錯,可惜口吃得厲害。”

“口吃,我想不會有影響吧?我們又不訓練播音員,又不訓練演說家,我們是普普通通的中學。”…

Continue

Added by 水牆 繪 on August 13, 2016 at 10:08am — No Comments

[保加利亞] 阿萊克·波波夫:管子工

譚艷輝 譯 嚴蓓雯 校

我來自幸福的奧斯納布呂克鎮[1]

故事發生在奧斯納布呂克,德國下薩克森州的一個中等城鎮,離荷蘭邊境不遠。在不久的將來,一個周日的下午,多爾夫和海蒂坐在家裏的餐廳,房子位於呂曼街,很寬敞。這對夫婦結婚二十七年了,沒有孩子,或者說至少看不出有孩子的痕跡。多爾夫剛好讀完一篇報道,說根據最新社會調查,奧斯納布呂克是德國最幸福的城市。他把報道再讀了一遍,讀出了聲。…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August 13, 2016 at 10:06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