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708)

劉心武·綠色紀念碑 (中)

習慣習慣,習以為常,慣而不改,這便是保守。南特市的這股執拗的保守勁頭,你說我能喜歡嗎?

話又說回來,所謂南特的保守,只是就它的社會心理所構成的平均值,相比於法國別的地區而言,其實南特也有許多並不保守的人士,在一次招待會上,我就見到一位個子矮小、皮膚偏黑、衣著樸素、上唇上汗毛頗重的女士,她是該市一個劇團的成員——看來她既是經理也是導演又兼演員,她聽說我頭天剛同新任市長幹過杯,不禁冷笑道:“啊,那個老頑固,糟糕透了,一上臺就迫害我們!”

 

面前是一位遭受“老頑固”迫害的人士,而且從她那樸素的衣衫和短發素面的外貌上看,很可能是我們概念中的“下層民間藝人”,我不禁頓時肅然起敬。忙通過充當臨時翻譯的留學生問她:“市長怎麼迫害你們呢?”…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December 18, 2015 at 10:15am — No Comments

魏來主編《玩轉眾籌》(7)

點名時間——玩的是智能科技眾籌



  有人說點名時間是夢想眾籌,不是因為點名時間是國內最理想的眾籌項目,也不是說點名時間是國內最會做夢的眾籌平臺,事實上點名時間本身不是為眾籌而誕生的,但是它匯聚了眾多夢想家們的夢想、創作家們的作品,並號召大家通過眾籌方式來幫助夢想家們完成夢想、創作家們完成作品。我們所了解的很多眾籌事件或項目就是通過點名時間來完成的,例如國產優秀動畫片《大魚·海棠》,還有網絡人氣漫畫家熊頓的《滾蛋吧,腫瘤君》。

  一、點名時間是什麽?…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December 18, 2015 at 7:24am — No Comments

背包客磨課師·背包包走韓國看楓葉

賞楓季節就要到了,首爾市內擁有很多條美麗的楓葉路,下面從首爾市推薦的“首爾100條楓葉路(www.seoul.go.kr/story/autumn)”中選出五條易於行走的路線介紹給大家。 

貞洞路 …



Continue

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December 18, 2015 at 7:24am — No Comments

馮驥才·馬年的滋味

龍年頌龍,猴年誇猴,牛年贊牛,馬年呢?友人說,你脫脫俗套說點真實的吧,你屬馬,也最知馬年的滋味。

我回頭一看,倏忽已過了五個馬年。咀嚼一下,每個本命年的滋味竟然全不一樣。

我的第一個馬年是1942年,我出生。本來母親先懷一個孩子,不料小產了,不久就懷上我,倘若那孩子——據說也是個男孩子"地位穩固",便不會有我。我的出生乃是一種幸中之幸。第一個馬年裏我一落地,就是匹幸運之馬。…

Continue

Added by 開篷樂勢力 on December 18, 2015 at 7:23am — No Comments

特郎斯特羅姆(Tomas Transtromer)詩選·火的塗寫

陰郁的日子我的生命發光

只要和你做愛

如同螢火蟲點亮,熄滅,點亮,熄滅

——隱約地,你能跟蹤它們

那蜿蜒在黑夜橄欖樹下的路

 

陰郁的日子靈魂消沈,枯萎

但軀體筆直走向你

夜空哞哞嘶叫…

Continue

Added by OVEPI on December 18, 2015 at 7:22am — No Comments

葉胡達·阿米亥(Yehuda Amichai)詩選: 我的愛國生活

當我年輕的時候整個國家也年輕。而我的父親

是所有人的父親。當我快樂的時候國家

也同樣快樂,而當我跳躍在她的身上她也跳躍

在我的身上。春天裏覆蓋她的青草

也同樣讓我變得柔軟,而夏天幹旱的土地傷害我

就像我自己皸裂的腳掌。

當我第一次墜入愛河,人們宣告了

她的獨立,而當我的頭發…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December 18, 2015 at 7:21am — No Comments

郭力昕·當主播變成明星……

服飾、髮型爭奇艷,各種製造現場對談、聯線的假動作,在電視新聞主播檯愈來愈像秀場的今天,台灣大眾傳播教育該何去何從?

數月前,美國ABC電視網的重要新聞雜誌節目「重點時段新聞現場(Prime Time Live),製作了一個人物訪談單元,由當紅名主播黛安.索耶訪問正在CBS電視網一賣座影集飾演名主播的電視紅星甘蒂絲.柏根。



一時之間,電視觀眾可能不免會對這兩位同樣具有高知名度、聰明亮麗的金髮美女,產生角色認定上的錯亂感。索耶與柏根的媒體角色,似乎相當同質而且是可互換的;以索耶小姐的個人魅力與臨場「表演」能力,也很難說此台的新聞節目與彼台的電視影集,何者的娛樂性更高一些。總之,電視新聞節目的定性與新聞工作者的角色問題,在商業電視掛帥的美國,近年來不斷地引人議論。…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師 on December 18, 2015 at 7:20am — No Comments

張煒·刺猬歌 (十七)

廖麥跑啊跑啊,一開長腿就不敢回頭。一天天下去,他開始後悔,因為實在過夠了擔驚受怕的日子。就在這個秋天的末尾,他盡管害怕,還是不得不回轉身子,去追趕白毛率領的那支隊伍了。他擡頭尋找野地上的裊裊炊煙,終於在一口破鍋旁找到了躺著飲酒的白毛。他嗓子啞啞的:“我要入夥……”白毛並不起身,只朝一邊歪歪脖子喊道:“收下這根嫩毛!”三個手腳汙臟的年輕人“哎”一聲過來,把他架到一邊,翻遍了所有口袋,問東問西,最後還想脫他的褲子。他往旁一跳:“幹什麽?”“這可是規矩。入夥就得有福同享,上一回有個小子把錢藏在了胯襠裏,老大一氣,差點沒把他閹了!”廖麥只得忍了,避過不遠處的女人,脫了下衣給他們看。…



Continue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December 18, 2015 at 7:19am — No Comments

游懿萱·遊戲

燦黃的陽光從釉綠的葉隙篩落,和隨風摩挲的葉影共舞,在我未曾留神的剎那間躍過窗櫺,向我招手。那是個剛從幼稚園回家的午後,父母尚未返家,祖母已鑽進家中最幽暗的角落,挑揀著菜葉。她嚴肅認真的神情,帶著幾分準備祭祀的虔敬。再晚些,她就會在爐前備好道道佳肴,孝敬家人的五臟廟。我悄悄穿過半晦半明的長廊,到客廳消磨時光。

陽光滿溢的客廳,有著令人難以抗拒的熱情。我拿著有著幾道裂痕的塑膠碗,揮動深色的木鍋鏟。陽光煲的湯不會太燙,不致使碗迸裂。盛上滿滿一碗,我總捨不得一飲而盡,其中有著太多當季特有的食材,需要細細品嘗。午後的陽光就這樣一碗接一碗地任我享用,直到夜色覆蓋了最後一絲陽光,廚房的飯菜香誘我轉移陣地,我這才匆匆收拾,急忙將這堆缺角又破舊的廚具塞回櫃子深處,那個專屬於它們的陰暗角落。…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December 18, 2015 at 7:18am — No Comments

廖淑娟·訪談法

訪談法是指訪談者依據訪談大綱與受訪者直接交談,收集語言資料的方法,是一種口頭交流式的調查方法。



特點與執行步驟



訪談法的主要特點是:採用對話、討論等面對面的交往方式,是雙方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

受訪者曾經參與一特定的真實情況。

已經完成初步的情況分析,暫時找出一些情況當中的重要元素、模式與過程。

擬定訪談大綱,訂出假設與探索的主要範圍。

訪問受訪者,並追究他的主觀經驗,他對於整個事情的定義。…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December 18, 2015 at 7:16am — No Comments

故事中的經濟史(2)勞動分工帶來一把雙刃劍

生活對新農民來說,並不比狩獵和采集輕松,但真正的饑餓卻是越來越少了。而這個新的可能性卻釀成了他們之間的爭鬥。

這個"人"的部族中,在很多代以後,出現了一個有權勢和有威望的酋長實施統治。他年輕時是一個勇敢的獵人,後來在農業上及同其他部族的戰鬥中也有卓越的表現。他的權勢的標誌,就是他有四個妻子,並共同經營田地和飼養豬羊。他的第一個妻子為他生了兩個兒子。兩個人都很聰明、強壯和勇敢,但他們中只有一個人能夠成為家族的首腦。正因為他們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們從小就開始爭吵不休,經常鬥毆。當他們都長大成人以後,酋長把兩個兒子叫到身旁說:"你們從會走路開始就相互爭鬥。這種狀況不能再繼續下去了。所以我決定:你們兩人必須分開,每個人自己去做一番事業。"…

Continue

Added by Priyatamā on December 17, 2015 at 11:14am — No Comments

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1)孔孟

在儒家的傳統中,孔孟總是形影相隨,既有大成至聖,則有亞聖。既有《論語》,則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他們的宗旨也始終相配合。《史記》說:“孟子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今人馮友蘭,也把孔子比做蘇格拉底,孟子卻可以比做柏拉圖。…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December 17, 2015 at 11:13am — No Comments

許戈輝·賴聲川:從桃花源到眷村

  賴聲川,1954年生,祖籍江西,客家人。

  他是“臺灣劇場最燦爛的一顆星”,他的作品是“中國語文世界中最精彩的戲劇”。這些評價也許只是業內人士的筆頭文字,但劇場裏一次次坐滿的人群、一次次經久不息的掌聲、一場場停不下來的歡笑或淚流,卻實實在在地證明了賴聲川的魅力。

  他是“臺灣現代劇場的創造者”,因為他幾乎是從無到有地,一手打出了臺灣現代劇場的一片天空。1985年,他的《那一夜,我們說相聲》使瀕於滅絕的臺灣相聲起死回生,而之後的1986年,他的《暗戀桃花源》更創造了二十年不敗的舞臺奇跡。

  這兩場戰役之後,賴聲川也從此聲名鵲起了。…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December 17, 2015 at 11:12am — No Comments

許木松《國家營銷》把國家當一個公司管

品牌承諾和定位

  20世紀90年代,新加坡高層政治家用“新加坡集團”比喻整個國家:政府扮演高層管理的角色,如同跨國公司中的高管;人民(包括在新居住的外國人)是股東;國家的貿易夥伴是客戶。這個比喻在21世紀用的越來越少了。

  雖然至今仍然使用,但“新加坡集團”已不再指整個國家,而是具體指由政府直接或間接地擁有和(或)控制的經濟的大部分,如淡馬錫控股公司①。最近,“新加坡集團”被另一個比喻—“團隊新加坡”②所代替,新的比喻受體育界的啟發,把整個國家看作努力奮鬥的代表團,就像派去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團體,大家為著共同的目標參與各種體育賽事,而且在不同的項目中獲得優異的成績。…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December 17, 2015 at 11:11am — No Comments

陳明發院士文創營銷學磨課師札記:利基市場·攀巖著力點

Niche一詞,英文原意是供放神像的壁龕。延伸開來,則指山壁凹進的地方。你可以想像,攀巖手就是靠著這些縫縫隙隙,找到一個一個的著力點,踏腳抓手爬登上去。值得註意的是,這些縫縫隙隙是否有用,要看個別攀巖人的身手而定。手腳大小長短,軀體肥瘦高矮,力度強弱敏鈍,都有關系。niche還有科學上的蘊涵,是指生物可能生存的起碼生態。

把niche market中譯成“利基市場”,具有利潤基礎的市場,挺有意思。企業眼裏所看見的“利潤”,對於顧客而言,叫著“利益”。“利”者,價值也。顧客得到商品或服務後,假如不覺得自己有何“益”處,企業主臉上就別奢想有“潤”色。利之基礎何在呢?答案就在英文所衍生的種種圖象中:夾縫生存、拾遺補缺的立足點;仔細區隔的定位。攀巖手沒找到穩靠的立足點、使力處便輕舉妄動,後果當然不堪設想。…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December 17, 2015 at 11:10am — No Comments

愛墾魔課師手札:地方旅遊與在地經濟

義山尋祖盛事

中國報C4今日隆雪版報導:在出席吉隆坡廣東義山111周年紀念晚宴時,馬來西亞國內事務部副部長陳財和促請國內擁有悠久歷史的華團組織,確保他們的文獻、文物和檔案記錄妥善保存,以作為史料研究,並培養出有歷史感的新一代。

吉隆坡廣東義山透露,義山內的道路,逐一將以華社命名,並豎立路牌,同時也編輯一份完整的義山地圖,供遊客及觀眾查覽。他們已經聘請專人繪制一份完整的義山地圖,並編輯一本精裝手冊,列入路名古跡名人墓園文物館及紀念碑等地。…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December 17, 2015 at 11:08am — No Comments

哈洛德•馬基:《食物與廚藝》の蛋

 蛋是大自然以及廚房的驚奇之一。它簡單而平靜的外表下,蘊藏著日常生活裏的奇跡:集合多種營養素,轉變成活生生、會呼吸且精力旺盛的生物。蛋已成為一種象征,訴說著動物、人類、神祇、地球,甚至整個宇宙謎一般的起源。埃及的死亡之書,印度的《梨俱吠陀》,希臘的奧菲神秘儀式以及全世界各地的創世神話,都是從無生命白色蛋殼內迸發出的生命受到啟發。

  如果說蛋在今日會引發人什麽感受,那應該就是得小心翼翼提防它摔破,這一點讓人不勝其擾。雞蛋現在已經成為工業化產品,人們對雞蛋的熟悉幾乎到了視而不見的程度,唯一的例外是1970~1980年,蛋因為人類對膽固醇的恐慌而聲名狼藉。…

Continue

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December 17, 2015 at 11:05am — No Comments

愛墾城市學慕課師手札:城市記憶

城市是一種集體回憶,城市的集市歷史不可能只屬於那一部分人,它應該屬於過去、現在、未來,所有生活在其中的人。所以,不論是誰,既然在裏面住著,就有責任讓過去曾經有過的紀念,活到現在,並傳送到未來。(素素:歐洲細節,169頁)

當旅遊成為一部分人的生活,荷蘭的風車也漸漸變得不那麼純粹了。像一個村姑,突然被城裏的大公司招去當公關小姐,那張樸素的臉化上了濃妝,姿態也扭捏起來。(素素:歐洲細節,189頁)

Add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December 17, 2015 at 11:04am — No Comments

畢淑敏《藏在這世界的優美》(8)

又一輪盤查開始了。還是從端詳護照開始。你生在新疆?他問。

  是的。我回答。這個出生地,已經多少次給我帶來了麻煩。記得有一回去某國簽證,就被問到,你是不是穆斯林?我說不是,她還不相信似的。

  那麽你的名字是誰給你起的?眼前這位看起來比我兒子還要年輕的以色列小夥子問。

  我奶奶。說實話,問我名字是誰起的這個話題,即使在國內,也沒有超過五個人。為此,我會永遠記得這個眉目清朗的以色列青年。

  他讓我在異國他鄉,想起了我故去幾乎半個世紀的祖母。我深深感謝他。…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December 17, 2015 at 11:01am — No Comments

尋味 舌尖上的鄉愁 (2)

相傳,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漢口長堤街有個名叫李包的食販,在關帝廟一帶靠賣涼粉和湯面為生。有一天,天氣異常炎熱,不少剩面未賣完,他怕面條發餿變質,便將剩面煮熟瀝幹,晾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倒了案上的油壺,麻油潑在了面條上。李包見狀,無可奈何,只好將面條用油拌勻重新晾放。

第二天早上,李包將拌油的熟面條放在沸水裏稍燙,撈起瀝幹入碗,然後加上賣涼粉用的調料,結果在熱氣騰騰中竟然香氣四溢,人們爭相購

買,吃得津津有味。有人問他賣的是什麽面,他脫口而出,說是“熱幹面”。…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December 17, 2015 at 11:0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