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力昕·當主播變成明星……

服飾、髮型爭奇艷,各種製造現場對談、聯線的假動作,在電視新聞主播檯愈來愈像秀場的今天,台灣大眾傳播教育該何去何從?

數月前,美國ABC電視網的重要新聞雜誌節目「重點時段新聞現場(Prime Time Live),製作了一個人物訪談單元,由當紅名主播黛安.索耶訪問正在CBS電視網一賣座影集飾演名主播的電視紅星甘蒂絲.柏根。

一時之間,電視觀眾可能不免會對這兩位同樣具有高知名度、聰明亮麗的金髮美女,產生角色認定上的錯亂感。索耶與柏根的媒體角色,似乎相當同質而且是可互換的;以索耶小姐的個人魅力與臨場「表演」能力,也很難說此台的新聞節目與彼台的電視影集,何者的娛樂性更高一些。總之,電視新聞節目的定性與新聞工作者的角色問題,在商業電視掛帥的美國,近年來不斷地引人議論。


處處以美國電視模式做為樣本的台灣,這樣的現象亦日趨明顯。徐士佳教授在其著作「模糊的線」一書中,提到十多年前國內一家視台計劃送一位美艷歌星取代記者播報新聞以增加收視率的笑話。筆者近日恰好聽到這則笑話的後半段:另一台的主管憂心地問他的新聞部負責人要如何因應,對方回諷以「很簡單,我們就找伴舞群在播報檯前配舞吧!


今日年輕一輩的許多電視新聞主播,不會再讓他們的主管有找歌星報新聞的煩惱了。他們努力將自己明星化,希望使自己成為觀眾收看該節目的主要原因。因此,從服飾、髮型的爭奇鬥艷,到姿勢、腔調的浮誇做作(有些主播的讀稿斷句方式,已破碎到令人難受的地步),及各種製造現場對談、聯線的假動作,似乎都充分證明觀眾收看的電視新聞,其實是內容為何並不重要的新聞主播秀。

己故的傳播學者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在其經典名著「認識媒介」,慧黠地引了「羅密歐與茱麗葉」劇中兩句羅密歐的獨白以諷諭電視:

「嚧!那窗口透著的光是什麼?她講話了,卻未說出任何東西。」


拿這句台詞形容時下的一些電視主播,雖嫌刻薄了些,但似乎亦不無貼切之處。


意氣風發的年輕電視新聞主播,回到校園理直氣壯地教育學生:電視新聞就是要靠包裝,才能爭取收視率。新聞傳播科系的學生,因而服膺電視新聞必須注重其娛樂價值的市場信念,並且從這個角度檢視自己是否「夠格」從事電視新聞工作。也有資質優異新聞系學生,乾脆捨棄電視新聞秀,直接走進電視綜藝秀中大展表演能力,表現了志不在主播新聞而在主持綜藝節目的旺盛企圖心——這樣倒也簡單,不再需要討論「新聞倫理」的大問題了:既已徹底放棄了「新聞」,何來「倫理」的顧慮?


理想與現實之間


凡此種種,皆不得不令人懷疑,學院的傳播教育以及當中強調的倫理觀、價值觀,究竟有何意義?能發什麼作用?還有多少學生相信這些東西?他們或許願意相信,但是隨即看到身旁尚未跨出校門的同學,已經和電視製作人簽了年薪百萬以上合同,誰能不怦然心動呢?

對於學校教育與現實社會的互動關係,有時候真是叫人納悶;而我們更不敢確定,新聞教育的某些理想主義,還能夠再走多久。(作者任教於政治大學)(收藏自 《天下雜誌》網站

Views: 6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