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峽谷裏連上帝也是饑餓的,沙利士神父已是第三次屈尊來到瀾滄江的西岸借糧了。他已經能在這條橫跨在瀾滄江兩岸的騰篾索上身輕如燕地飛翔,甚至能嫻熟自如地控制自己在溜索上的速度。他曾在日記中寫道:“藏族人是最直截了當的民族,與其興師動眾地架一座橋,還不如拉一根藤篾索來得更方便,反正都是從此岸到彼岸。而走路過去和飛過去,境界是大不一樣的。對於一個要想在峽谷地區生活下來的人來說,如果他不能掌握這門技術,那麽他的世界就只有一半。”…
ContinueAdded by 百万主播 on March 13, 2016 at 9:41am — No Comments
8. FINAL REMARK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LAYSIA’S CREATIVE ECONOMY
The fundamental source of conflict in this new world will not be primarily ideological or
primarily economic. The great divisions among humankind and the dominating source
of conflict will be cultural. The clash of…
Added by MalaysianCinema on March 13, 2016 at 9:39am — No Comments
而城市屹立於光輝燦爛中當數年後我回去。
而生命逐漸耗盡,羅特勃夫或維雍的生命。
子孫,已經誕生,在跳著他們的舞。
女人照著用新的金屬做成的鏡子。
一切是為了什麽,假如我不能說話。
她站在我上面,沈重,像在軸上的地球。
我的骨灰放在小酒館臺下的罐子裏。
…
ContinueAdded by 邊鄉 岸 on March 13, 2016 at 9:38am — No Comments
夜半 子(23:00-1:00)
只有樹知道:夜是從第一顆露珠的內部開始起程的。
夜長有雙腳,悄悄地往前觸動,試探。那是時間生長的開始。在子時,大地上最早的那一滴時間,正在露珠裏成倍地擴大、延伸,塗上與周圍和諧的顏色。大樹明白:在這個世界上,每一顆露珠的誕生都是一個生命的誕生,每一顆露珠的消失都是一個生命的消亡,每一段樹枝的折斷,都是一條洶湧河流的折斷。
雞鳴 醜(1:00-3:00)…
Continue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March 13, 2016 at 9:38am — No Comments
或許,理想和現實相距太遙遠,無法把自己放飛; 或許,平淡的生活交替輪回,早已把鬥志磨碎。多少次築起的夢想堡壘,又一次次地被現實摧毀,充滿陽光的日子總覺得是那麼少。不想流於平庸,卻又在平庸中沈 沒。明明知道盲從是一種無知的表現,卻始終走不出那層重圍。無數次的掙紮,換來的是脆弱和敏感。重復著別人的老路,蜷縮在窠臼裏面不能解脫。這樣活著不累 嗎?還不如為自己喝彩!
為自己喝彩,給自己一份執著,少一些失落,多一份清醒。人生不相信眼淚,命運鄙視懦弱。困難和不順在所難免,如果總是沮喪,生活便是荒蕪的沙漠,不如用自己的腳步來踩死自己的影子。戰勝厄運,首先要戰勝自己。
為…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March 13, 2016 at 9:37am — No Comments
最近,回到柔佛古來新村的老家小住,發現除了我父母、左鄰以及前舍三家,周圍其余十多間屋子,不是空置著,就是租給了外勞。
我陪老爸走到鄰屋的園子旁,去給土地公上香。小廟前的一大片農耕地,不僅是我們小時候玩水打泥戰的地方,更養活了附近的人家和牲口。現在,莽野荊棘,荒蕪得已認不出原來的樣子。池塘、溪流也幹枯了。就剩下幾株百年榴蓮樹,遙看柔南最高峰烏水港山。
找回地方經濟生命力
我問老爸,這麼肥沃的土地,為何沒人耕種?老爸說,一家一家的搬走了,誰願意回來種東西?再說,種了也只是益了那些外來人。房子空了,連鐵絲網、鐵柵都被他們偷去賣……。…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March 13, 2016 at 9:36am — No Comments
如果你在園子裡漫步,會發現丁香花或玫瑰花的葉子上,有一些精緻的小洞,有圓形的,也有橢圓形的,好像是被誰用巧妙的手法剪過了一般。有些葉子的洞實在太多了,最後只剩下了葉脈。這是誰幹的呢?它們又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是因為好吃,還是好玩呢?這些事都是樵葉蜂干的,它們用嘴巴作剪刀,靠眼睛和身體的轉動,剪下了小葉片。它們這麼做,既不是覺得好吃,也不是為了好玩,而是這些剪下來的小葉片在它們的生活中實在太重要了。它們把這許多小葉片湊成一個個針箍形的小袋,袋裡可以儲藏蜂蜜和卵。每一個樵葉蜂的巢都有一打針箍形的袋,那些袋一個個地重疊在一起。…
Continue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March 13, 2016 at 9:34am — No Comments
出訪印度之前,新德裏燒了一次機場,又爆發登格熱,幾天之內病死者已經過百,入院搶救的人則數以千計,當局不得不騰出一些學校和機關來當臨時的醫院。電視裏好幾次出現印度軍警緊急出動在市區噴灑藥物的鏡頭,有如臨大敵的氣氛。
我被這些鏡頭弄得有些緊張,急忙打聽對登什麼熱的預防辦法。好在我居住的海南島以前也流行過這種病,只到近十來年才差不多絕跡。但對這種病較有經驗的醫生還算不少。一位姓淩的醫生在電話裏告訴我,登格熱至今沒有疫苗,因此既不可能打預防針,也沒有什麼預防藥品可言。考慮到這種病主要是靠一種蚊蟲傳染的,那麼唯一的預防之法,就是長衣長褲長襪,另外多帶點防蚊油。…
ContinueAdded by Hérétique on March 13, 2016 at 9:33am — No Comments
——對當下文學敘事特征的理解
“純文學”這個概念,在圖書市場風雲變幻的當下,顯得怪模怪樣。沒有人不認為這個昔日貴族階級,已經窮困潦倒。但這種觀點顯然暴露了急功近利的態度。我堅持認為,圖書市場再怎麽樣向著消費主義發展,所有被歸結在文學名下的作品,都不可能脫離文學性,總是在一定程度上與文學性發生關聯,從而可以被識別為或被指認為文學作品。這就使“純文學”的存在具有了永久性的根基——不管它局限於多麽有限的範圍。根基當然是最不輝煌、最不耀眼的部分,但是其他消費性的文學作品都要自覺或不自覺地從這個根基中汲取養料。…
ContinueAdded by iPLOP on March 13, 2016 at 9:33am — No Comments
文丨LinkedIn領英 來源丨鈦媒體
最新數據顯示,微信公號總數已經突破了驚人的千萬個,並且以每天1.5萬的增速增長。渠道泛濫,內容稀缺,是一對突出的悖論。
然而在良莠不齊的平臺中,那些成功突圍者靠什麽做到讓發表的文章分分鐘成為熱門話題,獲得10萬+的閱讀,在朋友圈收獲刷屏轉發?對LinkedIn平臺上的長文研究發現,內容為王是和傳播技巧缺一不可。
本文結論是通過研究在LinkedIn平臺上發表的長文章而得到的,為方便理解,我們將文中的案例替換為“LinkedIn中國”微信公號。…
ContinueAdded by 慕課 庫 on March 13, 2016 at 9:30am — No Comments
序言
20年前,在我們忙於召集“白宮兒童會議”的時候,使年輕一代和那些關注著他們成長的老一輩們困惑不安的中心議題是“自認”(identity,又可譯成“身份”、“同一性”)。當時,二次大戰剛剛拽下沈重的帷幕,整個世界動蕩不居,變化空前。雖然並非整個世界都已遭受到這一民族性的災難,雖然人類探索宇宙的時代尚未到來,每個正在成長著的年輕人還是無法在有關我們文化的相互衝突的觀點之中,在那已經能夠通過電視文化掣肘我們的世界之中,找到自己確切的位置。 …
Continue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March 13, 2016 at 9:30am — No Comments
“讀藝術史,我喜歡上古的一段,喜歡那初露曙光時,初民單純的創造。單純,卻是一切的開始。”閱讀本書,聽蔣勛先生講述那遙遠時代的人類創造,那些遍及各地的遠古巖畫、壁畫、石器、陶器、青銅、甲骨、建築、衣飾、雕像、墓葬、村社、宗教,展示著無數鮮活的創造圖景,不同地區、不同種族的文化性格、生活習俗和美的經驗都可以在這裏發現起始的原點。《美的曙光》將帶領我們,釋讀那些久遠的痕跡,回到最初的感動,回到純樸之美……
蔣勛1947年-…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March 13, 2016 at 9:30am — No Comments
一些紐的細節,無論來自哪裏,它們的效應都可能波及許多方面。因而不言而喻,它們的重要性亦是根本的。酬它們也並不深奧、遙遠,人類只要盡心盡力,皆可做到的。 ——作者題記
課本:公用與“世襲”
聽說澳洲中小學的課本竟然是“公用”與“世襲”的,是在給孩子辦留學簽證的時候。 時值澳洲暑假,以昔日曾經從事多年教育的經驗,為了“不打無準備之仗”,讓孩子先有一份感性的了解與預習,我給一位老友打電話,向他借一套他在澳洲讀高中的兒子上個學期剛剛用過的各種課本,這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事。…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March 13, 2016 at 9:30am — No Comments
幸福是怎樣產生的? 有人為幸福而生,
還有人為不幸而生。
我只是運氣不好罷了。
——瑪麗亞·卡拉斯(Maria Callas)
許多年前,法國已故笑星哥魯士(Coluche)的一個段子讓人哄堂大笑:“又有錢又健康比又窮又病的要好。”那麽,金錢和健康是幸福的決定因素嗎?我們的幸福是否更取決於我們的性格和看待事物的方式?現代研究正嘗試解答這些問題。
如何評測幸福?…
ContinueAdded by Pabango on March 13, 2016 at 9:30am — No Comments
有個叫《法蘭西遺囑》的小說,寫了一旅居俄羅斯卻整天思念巴黎的老太太的故事,這部繽紛的個人歷史並不是從什麼愛情或者死亡開始,而是從一個"小新橋皮包"開始。
那是老太太四歲的時候在巴黎新橋上撿的,她正在媽媽前面奔跑,突然停下來喊:“ 一個皮包。” 時隔半個多世紀,在俄羅斯廣袤無際的大地上,在一座偏遠的小城市裏,她那響亮的聲音依然在大草原的陽光下回蕩。
這個小皮包用獵皮做成,開口處鑲有藍色法郎瓷小板,閃爍著微光,"這個年代久遠的皮包,標誌著她最早的回憶中的一個,是她記憶中那個神奇世界的發源地,如巴黎、新橋等等。…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March 13, 2016 at 9:30am — No Comments
官,我是向來不大留意它的,近來因為接觸較多,也就覺得有興趣起來了,茲姑就見聞所及,約略談談吧。
做官究竟開心不開心?我不知道。不過照目下這許多人都想謀著做這點看來,應該總是很有味兒的吧。但這味兒究意在什麽地方?我可又不知道了。照我看來,愈是做大官的人,便愈應該感到寂寞。
早晨他的汽車到了,肅靜回避,寬闊的道上除了幾個武裝衛兵之外,什麽人影兒也不見,情景該是怪淒涼的。進了辦公室,又是孤零零的坐下,與他作伴的只有案頭堆積如山的文件,一張一張,一本本,都得批閱下去。…
Added by La Via della Seta on March 13, 2016 at 9:30am — No Comments
數量驚人的紙幣快要將我的錢包撐破了。我把錢包裏裝不下的紙幣,就像抓磚頭一樣,大把塞進背包裏。
這些紙幣是約合5萬日元的突尼斯第納爾。每張紙幣都沾上了汙漬,破舊不堪。到訪這裏的外國人一定都為兌換錢幣而犯愁吧。…
Added by 文創 庫 on March 13, 2016 at 9:30am — No Comments
我們每個人都很少有時間看電視。我們每天回到賓館都很晚了。大概團中頂數我看電視多一些。常年患有失眠症,又忘了帶安眠藥。隨身帶的雜誌一本本都看過了。《紅櫻桃》的導演葉大鷹還替我買了一冊中文雜誌,一個夜晚也看遍了,只有兩眼瞪著電視挨到眼皮沈重。從日中友好賓館的電視裏能收看到的頻道極有限。那些頻道的節目極枯燥。無非是些“黃金樂園”式的節目,且時時被廣告切斷。
我竟看到了這樣一臺“女性專題節目”──先是一位談不上漂亮,但容貌還算端莊的女節目主持人,三十多歲的樣子,娓娓地,一本正經得近乎嚴肅地說教著什麽,於是漸漸地推至特寫,推至講桌的下面,原來她穿的是短裙,正將兩膝很開地劈叉著,當然熒屏上就出現了她的三角褲,又小又薄又透的三角褲。透到半透明的程度。…
Continue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March 13, 2016 at 9:30am — No Comments
在1844年4月一個舒適宜人的日子裏,兩位年輕人沿著康科德河到一片森林裏去郊遊。由於最近沒有下過暴雨,河裏的水不多,他們可以“很輕松地從河水中獲取食物,就像印度人一樣”。利用從一位鞋匠那裏要來的火柴,他們在公平天池周圍點燃了一棵松樹的樹樁。這兩個勇敢的探險者餓了,他們想煮一些雜燴湯吃。
雨水的匱乏讓捕魚變得更加容易,也讓他們周圍的草地變得更加乾燥易燃。風把他們點燃的火苗吹到了草地上。“當他們周圍的每一種東西幾乎都像一條火攻船一樣易燃的時候,火焰迅速地蔓延開來,直到幾個小時之後才得到控制。”其中一個人跑到村子裏去報警,但大火無法得到控制。超過300英畝的一大片林地被這兩個貪玩的年輕人粗心大意點燃的一把火燒成了灰燼。…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rch 13, 2016 at 9:30am — No Comments
美國人來自火星,歐洲人來自金星
激發人類歷史重大轉折的常常是時間和空間概念的轉變。有時候,采用一項具有革新意義的技術就可能改變我們思考認知世界的方式。不妨以手機為例。歐洲人率先熱情地擁抱了移動通訊技術。我記得多年前曾和妻子一起坐在米蘭的一家時髦的高檔餐館裏,忽然聽見鄰座不遠處響起電話鈴聲。那個中年男人從夾克兜裏掏出一個移動電話,開始和電話那頭的人非常帶勁地、長時間地聊了起來。妻子轉向我,說了句俏皮話:等著瞧什麽時候美國10歲小孩也拿到這個玩意兒吧。…
Continue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March 13, 2016 at 9:29a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Switch to the Mobile Optimized View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