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從承德驅車到塞罕壩木蘭圍場,行程二百余公裏。塞罕壩是蒙語塞達巴罕的簡稱,即美如的山嶺。而木蘭圍場,則是清庭帝王狩獵之處。平生第一次見到茫茫大草原的我,欣喜地采擷了滿懷芬芳的花兒,猶如扯下丁天際的片片綿雲。再聽同來者都放開嗓子盡情地唱,盡情地吼,我的心一下子醉了過去。
這時,由遠而近,刷刷刷刷刷刷馬群從綠的草甸和藍的天穹交合處排山倒海似的奔騰而來,呵,好不壯觀!
這場面真令我震撼,牧馬的小夥子望我們也新奇。語言不遙,小夥子卻懂得我想借借馬拍兩張照片的手勢。那個穿紫袍的小夥子把韁繩和嚼子交到我手罩,一笑,好白的牙。…
ContinueAdded by Place Link on March 23, 2016 at 4:38pm — No Comments
錢德拉塞卡(1910——),印度天體物理學家。生於印度拉合爾(現屬巴基斯坦)。先後在印度馬德拉斯大學和英國劍橋三一學院學習,畢業後在三一學院。芝加哥大學從事教學和研究。主要貢獻是發展了白矮星理論及對恆星大氣輻射傳能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恆星結構研究導論》、《恆星動力學原理》等。1953年獲英國皇家天文學會金質獎,1962年獲英國皇家學會皇家獎章。
近年來我思考的問題之一,是有關人們從事科學研究活動的動機。我對這一問題的某些思考結果已收進了我的演講文集《真理和美:科學中的美學和動機》。
我想探討以下幾個問題:1.在某種意義上講最令人費解的自然特性;2.人們為追求知識而奮鬥的目的;3.人們對這種追求感到滿足的原因。
愛因斯坦講過這樣一句話: …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March 23, 2016 at 4:37pm — No Comments
《生日卡片》
剛進入臺北師範藝術科的那一年。我好想家,好想媽媽。
雖然,母親平日並不太和我說話,也不會對我有些什麼特別親密的動作,雖然,我一直認為她並不怎麼喜歡我,平日也常會故意惹她生氣;可是,一個十四歲的初次離家的孩子,晚上躲在宿舍被窩裏流淚的時候,呼喚的仍然是自己的母親。
所以,那年秋天,母親過生日的時候,我特別花了很多心思做了一張卡片送給她。在卡片上,我寫了很多,也畫了很多,我說母親是傘,是豆莢,我們是傘下的孩子,是莢裏的豆子;我說我怎麼想她,怎麼愛她,怎麼需要她。
卡片送出去了以後,自己也忘了,每次回家仍然會覺得母親偏心,仍然會和她頂嘴,惹她生氣。…
Continue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March 23, 2016 at 4:37pm — No Comments
我自己對時間的迷戀可以追溯到我記事的時候。
我花費了很多年才認識到,當我還是個嬰兒,在有意識以前,我是按照自己的節奏,而不是鐘表時間,來吃飯睡覺和學習的。在那段我最心滿意足的時光裏,我是時間的主人。
在我六歲的時候,我的祖父,一位對機械世界的運轉感到欣喜的發明家,給了我一個鐘表並告訴我它是如何工作的。他花了好幾個小時和我一起探索數字世界,解釋它們與時間的關系以及時間與我們的關系。起初,比起對那個鐘表的表盤,我對它的內部機械更感興趣。但是很快我就領會到,鐘表傳達的信息——一天中的時間——在我們的家庭裏是多麽重要。…
ContinueAdded by 慕課師 on March 23, 2016 at 4:37pm — No Comments
整個春天我都等待著他們來叫我
我想他們會來叫我
整個春天我惴惴不安
諦聽著屋外的動靜
我聽見風走動的聲音
我聽見花蕾打開的聲音
一有異樣的響動
我就跳起來打開房門
站在門口久久張望…
Continue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March 23, 2016 at 4:36pm — No Comments
西南聯大有一位歷史系的教授,——聽說是雷海宗先生,他開的一門課因為講授多年,已經背得很熟,上課前無需準備;下課了,講到哪裏算哪裏,他自己也不記得。每回上課,都要先問學生:“我上次講到哪裏了?”然後就滔滔不絕地接著講下去。班上有個女同學,筆記記得最詳細,一句話不落,雷先生有一次問她:“我上一課最後說的是什麽?”這位女同學打開筆記來,看了看,說:“你上次最後說:‘現在已經有空襲警報,我們下課。’”
這個故事說明昆明警報之多。我剛到昆明的頭二年,一九三九、一九四○年,三天兩頭有警報。有時每天都有,甚至一天有兩次。昆明那時幾乎說不上有空防力量,日本飛機想什麽時候來就來。有時竟至在頭一天廣播:明天將有二十七架飛機來昆明轟炸。日本的空軍指揮部還真言而有信,說來準來!…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March 23, 2016 at 4:35pm — No Comments
蘇雪林(1899~1999),安徽太平人,女作家、學者。著有散文集《青鳥集》、《綠天》,學術論著《李義山戀愛事跡考》、《唐詩概論》、《中國文學史》等。
“多少時候,沒有到菜圃裏去了,我們種的扁豆,應當成熟了罷?”康立在涼臺的欄邊,眼望那絡滿了荒青老翠的菜畦,有意無意的說著。
誰也不曾想到暑假前隨意種的扁豆了,經康一提,我恍然記起,“我們去看看,如果熟了,便采擷些來煮吃,好嗎?”康點頭,我便到廚房裏拿了一只小竹籃,和康走下石階,一直到園的北頭。
因無人治理的緣故,菜畦裏長滿了雜草,有些還是帶刺的蒺藜,扁豆牽藤時我們曾替它搭了柴枝做的架子,後來藤蔓重了,將架壓倒,它便在亂草和蒺藜裏開花,並且結滿了離離的豆莢。…
ContinueAdded by 垂釣 尼亞河 on March 23, 2016 at 4:34pm — No Comments
書房,多麼典雅的一個名詞!很容易令人聯想到一個書香人家。書香是與銅臭相對的。其實書未必香,銅亦未必臭。周彜商鼎,古色斑斕,終日摩娑亦不覺其臭,鑄成錢幣才沾染市儈味,可是不復流通的布泉刀錯又常為高人賞玩之資。書之所以為香,大概是指松煙油墨印上了毛邊連史,從不大通風的書房裏散發出來的那一股怪味,不是桂馥蘭薰,也不是黴爛餿臭,是一股混合的難以形容的怪味。這種怪味只有書房裏才有,而只有士大夫家才有書房。書香人家之得名大概是以此。…
Continue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March 23, 2016 at 3:52pm — No Comments
這樣的旅行方式,讓我常常想起一個有效的反駁,它出自於一位聰明的女士,在她反駁其表妹時,便采用了這樣一種方式。表妹剛從印度旅行回來,覺得自己滿肚子都是奇異的旅行經驗。早餐時,表妹全身心地投入到對印度社會生活妙趣橫生的描述當中,而早餐之後,表妹還準備著繼續自己的感情抒發。
此時,她從房間走出來,拿出一些布道文章、一本記事的本子、還有一支筆。她說:“莫德,你說的這些可都是精華啊!不能任其消失,你必須要將自己想要說的每個詞語都記錄下來。”但是,表妹實際能寫下來的手稿內容,卻是極為有限。同時,她也不必再為表妹的絮叨而煩惱。這樣一個經典的反駁方式,其中所蘊涵的哲理,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
ContinueAdded by 寧靜心 on March 23, 2016 at 3:49pm — No Comments
這一回,對面來的是個婦人,坐穩了才驚天動地的喘氣,先罵火車不守時間早開,再抱怨一路看見的印地安人臟,最後又幹脆怪起瑪丘畢丘來。
我閉著眼睛不張開,可是她說的是利馬口音的西班牙文,不聽也不行。
朦朧中開了一下眼,對座的腳,在厚毛襪外穿的竟然是一雙高跟涼鞋,這種打扮上到瑪丘畢丘去的實在不多。“你說我講得對不對?”雨傘柄敲敲我的膝蓋,原來跟我在說話。
我擡起頭來,對這短發方臉,塗著血紅唇膏的婦人笑笑,伸了一下懶腰,也不回答什麼。
她的旁邊,一個亦是短發瀏海的時髦女孩自顧自的在吃蘇打餅幹,不太理會看來是她母親的人。…
Added by 抱抱,看新聞 on March 23, 2016 at 11:12am — No Comments
鞏固權力
早在現代之前就存在著民族和國家。民族是一群分享著特殊的生存經驗的人類共同體;國家則是一個政治機構,為了開發的目的而控制或占有一塊地域,並且通過操縱暴力手段來維持對它統治的服從,從而達到以上目的。現代的特殊性則在於民族和國家的合二為一。…
Continue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March 23, 2016 at 11:11am — No Comments
有一次,我因為寫作的思路被遊蕩的靈感攔腰砍斷而無法繼續,出門散步的時候,發現有簇黃花草盛開在路中央的一個破洞內,如路的中央擺著一個上帝忘在那兒的花盆。因為遺忘,沒有人去給它澆水。也因為那路雖然破損,但不徹底,使那簇野花的根須無法真正和大地取得交通聯系和運輸的便利。它借著一場雨的恩賜和人們的腳與車輪的寬容,終於盛開到了如一個少女在廣場人流中的亭亭玉立,可到了她最需要錢物來武裝自己的美麗時,卻又囊中羞澀,貧窮成了她唯一固定的家產。那簇黃花終於在七月的幹旱中,有些羞愧而低下了頭去。貧窮讓她意識到美和富裕的世俗聯系,這是今天中國都市倩女對人生共有的感悟。…
Continue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March 23, 2016 at 11:11am — No Comments
我們教學歷史的人想給初學者若幹指點,使他們能看清今日中國的興衰與過去兩千年來特出的人物與事跡,有前後貫穿的關系,可是一提起元朝就不容易著手。剛說原始資料,則《元史》《元典章》和《元史類編》等等,已經給我們誌不在作元史專家的透不過氣來。此外蒙古的《黃金史》(已有漢譯)也要與中國方面的資料對看。而現代學者的專題研究,尚不盡見於中英文,多數物仍為俄法德日文,也不是專家以外如我等敢於隨意涉獵的域境。…
ContinueAdded by Pei Shu on March 23, 2016 at 11:09am — No Comments
文學作品的敘事觀點可以有許多種,除了單一的選擇之外,更有許多作家嘗試過多重敘事觀點的交錯使用。這對讀者而言,可以是極為艱鉅、卻也極為誘人的挑戰,對於想要改編文學作品成電影的人而言,更可以是一場惡夢。
一部好的文學作品可以用一生去用心閱讀,然而電影的長度一旦超過三個小時,觀眾就會開始覺得腰痠背痛而怨聲載道了。特別是內容複雜而深刻的作品,在改編成電影時,敘事觀點必須做適當的轉變,才能夠成功地讓觀眾在平均一百二十分鐘的時間之內理解並欣賞整個故事。更重要的是,文學作品的閱讀是漸進式的,書中每一頁都是天梯的一級,讀者必須一歩一歩慢慢地攀爬,最終才能抵達並領悟天堂的極美。相較之下,電影像是絕壁頂端的一座觀景平台,觀眾只需要踏出一歩(也就是電影票的購買),便可以顧盼四方而領略全天下的風景,讓影像自由充斥整個心靈。…
ContinueAdded by 微影庫 on March 23, 2016 at 11:06am — No Comments
新價值(7)
當然,在體制內做最大的爭取與改革,不能只靠老師,我想就算俞大綱先生在這個時代,他也會是很安靜的。其實俞老師的時代,對他來講已經是一個憂傷的時代了,可是,他是在一個非常優雅的文人家庭長大,他的哥哥俞大維、俞大紱,妹妹俞大,也都是一等一的院士。俞大維雖然是世界有名的彈道學專家,可是你聽他談起古學,也是非常精彩。這種家庭真的不得了,就是因為家教嚴,國學基礎好,又學習到非常好的西學,而能成就他們的風範。
俞大綱對我說,他爸爸媽媽喜歡看戲,經常帶他一起看戲、講戲,他就變成戲劇專家了。他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的,從來不是拿著書本上課,所以你聽他講李商隱,一首一首講,不需要看書,因為從小爸爸就是跟他一面吟詩,一面唱戲,把李商隱講完了。…
ContinueAdded by Sena Wang on March 23, 2016 at 11:00am — No Comments
一對男女在路上走著,那是墓場旁邊的道路。時間是午夜,四周籠罩著薄霧。他們並不想在午夜時分走在這種地方,可是由于種種原因,他們又非經過這里不可。兩個人緊緊的握著手快步走著。
“簡直像在拍麥可。杰克森的錄像帶。”
“嗯,那墓碑還會動呢!”
那時,不知由何處傳來類似重物移動般的”吱嘎”聲。兩人不由得停下腳步,面面相覷。
男人笑了出來。”沒事啦!別那麼神經質嘛!只不過是樹枝摩擦的聲音,大概是被風吹的。”…
ContinueAdded by 非常灑狗血 on March 23, 2016 at 10:58am — No Comments
近日從鄉人處分得腌莧菜梗來吃,對於莧菜仿佛有一種舊雨之感。莧菜在南方是平民生活上幾乎沒有一天缺的東西,北方卻似乎少有,雖然在北平近來也可以吃到嫩莧菜了。查《齊民要術》中便沒有講到,只在卷十列有人莧一條,引《爾雅》郭註,但這一卷所講都是“五谷果瓜菜茹非中國物產者”,而《南史》中則常有此物出現,如《王智深傳》雲,“智深家貧無人事,嘗餓五日不得食,掘莧根食之。”又《蔡樽附傳》雲,“樽在吳興不飲郡齋井,齋前自種白莧紫茹以為常餌,詔褒其清。”都是很好的例。…
ContinueAdded by Temer Loh on March 23, 2016 at 9:01am — No Comments
某位臉友來信談到轉行自學的問題,由於是常見問題,在徵得他本人同意之下,我公開回答他的提問,也希望諸位先進給與指教。
Q. 臉友提問:
我是您Blog 以及 FB 的追蹤者,長時間閱讀老師所寫的文章,而老師也時常點出業界的弊病及提出改善的方法,台灣須從高資本低技術轉型到低資本高技術產業,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本身研究所畢業之後從事顯示器背光模組機構設計(兩年),近年來因技術被中國追趕,不斷被搶單,而高層只想賺可以立竿見影的easy money,不願意長期投資先端的研發。因為硬體開發成本高的特性,底下的工程師縱使再有想法也無力影響公司改變,最後是失望離開。
因想要轉職和政府補助,在資策會進修過java…
Continue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March 22, 2016 at 10:54pm — No Comments
輯錄者言:讀畫如讀人,而題跋尤顯畫家性情。永玉先生作畫喜書題跋,每至興致盎然之時,信筆揮就,長短不一,風格各異。性情才華,盡遣筆端。或詼諧幽默,或瀟灑,或凝重,或深沈,一如其言其行,可圖可點者甚多。故多方搜集輯錄如下,以邀同好細細品賞之。
蘇州拙政園白描長卷(1973年)
七三年偕梅溪至蘇州,寫拙政園局部。從廊下著手,進拜文揖沈之齋,樓上即看山樓,繞假山登,花樹掩映所在即浮翠閣,閣下扇亭,名與誰同。坐軒花房傍為雷聽閣。再出,過石橋,穿紫籐花下入三十六鴛鴦館,後部為十八曼陀蘿話館,亦即有著名之十八枝茶花處。迴廊上有宜兩亭,據雲取香山詩意也。迴廊邊傍水處遍種鮮黃花,沿山石垂落,散漫極好看。黃永玉補記於北京長安街京新巷,時年五十。…
Added by 文創 庫 on March 22, 2016 at 10:53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Switch to the Mobile Optimized View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