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2024 Blog Posts (159)

謝地坤·體驗:狄爾泰與胡塞爾 4

這里所說的具體,當然不是說經驗研究,而是指胡塞爾的「自我」概念的變化。「自我」這時並不是一個沒有規定、缺少內容的自我,而是按照意義(Sinn)成為一個變易過程,它存在於過去意義的結果中,同時通過自己的行為與未來的意義發生關係。這樣的自我並不是實體,而是先驗意義上的「單子」(Monade)。每一個作為「單子」的自我,都讓自己成為獨立的個體,並且與其他作為「單子」的自我相區分,而不論是否與其他自我有結構上的共同性。[3]這時,胡塞爾已經看到,自我有歷史,自我雖然作為自己的歷史而存在,但自我在時間上有其依賴性。胡塞爾還看到,自我是被包圍在世界史之中的,因此應當注意自我與其他自我的交往的共同體。[4]此時,胡塞爾就直接面對自我與其他自我(Ego und Alterego)的關係問題,即主體間性…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April 30,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張一兵:關聯與境:狄爾泰與他的歷史哲學 7

狄爾泰說,當洛采(Lotze)在《微觀宇宙》一書中采用一條與前者不同的反向思路時,則被認為是犧牲科學性和基於經驗方法確定性的主觀傾向。對此狄爾泰的反駁為,精神科學也將基於經驗的方法,但它所依存的經驗是獨特的、與人的存在具有密切「生命相關性」(die Lebensbezueglichkeit)的「內在經驗(inneren Erfahrung)」。他說道:

所有科學都是從經驗出發的;但是,所有經驗都必須回過頭來與它們從其中產生出來的意識條件和意識關聯與境(「關聯與境」原文譯作「脈絡」)聯系起來,都必須從這樣的條件和關聯與境(「關聯與境」原文譯作「脈絡」)之中把它們的有效性推導出來——也就是說,它們必須與我們的本性所具有的總體性聯系起來,它們的有效性必須出自這樣的總體性(Ganzen)。(36)…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April 30, 2024 at 4:00pm — No Comments

孫維三·如何說故事: 幾個呈現經驗的現象學命題 3

一個意向對象呈現在我們印象中時,它同時承載了我們對此一對象的所有複雜經驗。舒茲稱一個意向對象因本身特性所引導、指涉出的可能印象為 “inner horizon”,本文將此名詞翻譯為「內在聯想」。一個意向對象除了有內在聯想外,還有「外在聯想」(outer horizon)(這兩個概念,華文學界多譯為「內視域」與「外視域」,但在本文脈絡中,聯想較能表達文意)。這棵樹一定存在一環境背景中,背景中的其他東西,旁邊的花草樹木,花園的設計、花園旁的房屋、街道等;這種種外在聯想也與「一株開花的樹」同時存在(同上引:108)。

當思維專注在一對象上時,我們可能感知到的經驗內容,包含了此一對象的所有內在與外在聯想。內在聯想與外在聯想給予任何一個意向對象無限的發想可能,他們的豐富內涵可以是我們說故事的創意泉源。…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April 30, 2024 at 11:00am — No Comments

蒂莫·馬倫文·地方性:生態符號學基礎概念 2

因此,與尋求共性的「大」的文化相反,源於這樣一個文化的學術傳統的優勢在於,它是以差異為主題的。而且,就小型文化而言,在對象層面和元語言層面描述和驗證其不同與特性的科學概念都尤為寶貴。由於缺乏對地方之軸進行描述和評估的方法,在融合地方文化和全球科學的道路上,全球性就成為最顯而易見的、令人憂心的障礙。 而我們的理論語言對於表現地方的獨特性是否足夠靈敏,這也可能成為阻礙發展對文化與自然之研究的一個問題。 填補這一罅隙的一個方法可能就是,創造出綜合性的理論概念,它可以為描述地方文化指明一些方向, 同時又使這種描述的確切本質保持開放性。

在元層次上,作為描述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描述人類在生物系統中的位置以及人類文化中的自然的學科,符號學的興起可算姍姍來遲。 盡管自20世紀90年代起,生態學的符號學研究就在不同的語境中以不同的形式被提出,但作為范式的生態符號學是直到諾特 (Winfred NO ǖth)1996…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April 30, 2024 at 7:30am — No Comments

錢學敏:論錢學森關於科學與藝術的思想 2

古希臘神話中善良美麗的女神繆斯 (Muses) 是西方人樹立起來的科學與藝術之神, 後來在荷馬史詩《奧德賽》中, 又說他們共有9位女神, 分別司理音樂、詩歌、繪畫、歷史、天文等, 總稱為繆斯, 她是古老的科學與藝術統一的象征。

從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來看, 它反映了自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 (西周初葉至春秋中葉) 大約500年的歷史文化, 共305篇詩歌, 不但有很高的文學藝術價值, 傳誦至今, 如「關關睢鳩,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等;其中還醞釀著豐富的科學思想, 涉及天文、氣象、農業生產等知識, 並閃爍著「有物有則」等理性之光。

再看, 先秦古籍中的《山海經》, 全書雖只有三萬多字, 卻包含了我國古代地理、歷史、博物、醫藥等多方面的科學技術知識,…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April 29, 2024 at 9:30pm — No Comments

劉永謀:科技世代與人類未來丨技-藝反思的「法國潮」 上

前言



2020年8月6日,法國技術哲學家斯蒂格勒(Bernard…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April 29, 2024 at 9:30pm — No Comments

埃絲特爾·巴雷特: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藝術 4

這里最為重要的是,植根於口頭語言和視覺語言運用之中的的驅動力,或者說身體衝動是如何引發形成多種或多重含義的。這種以符號的形式表達出來的驅動或者衝動往往是貫穿於語言之中的。在創作實踐中,生成文本元素或者語言的符號特性都反映著一種言說主體的變遷、彰顯著一種游戲或取樂的能力,這種游戲或取樂的能力掙脫了符號規則所帶來的一切限制。這種符號特性在表征代碼(現象文本)與言說(或聽覺、視覺)主體的碎片體或驅動體之間構建起了一種關聯機制。這種關聯機制則預示著某種「先鋒」的概念以及對先鋒的反叛。由此,實踐可以被理解為是一種對象征規則的接納,同時也是對規則的反叛(從而對規則進行革新)(Kristeva 1986:29)



里昂·S·魯迪耶茲(Leon…

Continue

Added by OVEPI on April 29, 2024 at 12:08pm — No Comments

讀書筆記:艾布拉姆斯的《鏡與燈》上

書名:《鏡與燈》 The mirror and the lamp: romantic theory and the critical tradition;作者:(美)M. H. 艾布拉姆斯(Meyer Howard Abrams July 23, 1912 – April 21,2015) ;譯者:酈稚牛 張照進 童慶生;校對:王寧;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年:20158月第3版…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April 29, 2024 at 12:00pm — No Comments

呂晨頤·自我民族誌: 從寫作過程中探尋自己

每個人,都有一篇屬於自己的生命之歌。

我記得第一次上課,老師要我們思考「自我民族誌」(autoethnography)的核心價值。我一直以為「民族」兩字會貫穿六週課程,探討自身種族與社會的相互關係,經過老師解說之後,了解到「auto-」這個字才是課程的中心思想,可以寫生命經驗,也可以做社會觀察,但一定要以「自己」為核心。而自我民族誌,其實就是一趟探尋之旅,用文字紀錄自己,讓過去的經驗彼此交織,寄託在每個字裡行間的細節當中。…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April 29, 2024 at 11:30am — No Comments

鍾文·詩是什麼?海德格爾:最清白無邪的事業,最危險的行為 2

當我們沉浸在海德格爾對詩的這種美好的、崇高的描述之中的時候,再回過頭去看,現實的場面是否還有如此這般的詩情詩意呢?連海德格爾都在哀傷:「詩歌或者被當作玩物喪志的矯情和不著邊際的空想而遭到否棄,被當作遁世的夢幻而遭到否定;或者人們就把詩當作文學的一部分。」但不用著急,一切偉大的思想家所創建的地平線都遠在天際間,要真正地、全面地認識它們,一定需要時間,甚至需要幾代人的時間。下面我們就做這個充滿欣喜,但也不要抱著滿載而歸的想法的眺望。

約翰·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荷爾德林(Johann Christian Friedrich Hölderlin ,1770—1843),是一名德國浪漫派詩人。他將古典希臘詩文移植到德語中。其作品在20世紀才被重視。被認為是世界文學領域里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April 29, 2024 at 6:30am — No Comments

金惠敏·生命與意義:論狄爾泰的「體驗」概念與間在解釋學 8

與個體相類似,文學作為以生命為基質的表現,也應當是拒絕闡釋的。這的確是狄爾泰的觀點,是其水到渠成的結論。既然文學作品是生命的表達,那麼文學就一定是拒絕概念、拒絕闡釋的,是「說不盡的莎士比亞」或者「詩無達詁」。狄爾泰一直將生命及其表現與邏輯、理性、概念對立起來:例如稱「在所有的理解中都存在著一種非理性的東西,就如生命本身即存在著這種東西一樣,這種非理性不能經由邏輯運作的公式而呈現出來」;再如說「人性在哪裡都不完整,但又無處不在。



它從來不會經由概念被窮盡」。這意謂著,唯有概念才是完整的,而人性總有逃脫概念之完整性的一面。狄爾泰還說:「一個不折不扣的、體魄強健的人的生命感受,以及他被給予的世界的內涵,不會在一門普遍有效的科學的邏輯關系中被消耗殆盡。個別的經驗內容,它們在起源上彼此相同,不會借助思維相互轉換。任何試圖展示現實中的一個體系而非一個邏輯體系的努力,都不過是為著內容而丟棄了科學的形式。」…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April 28, 2024 at 9:30pm — No Comments

《奥修占卜卡詮釋》十、價值 (Worth)

不要試圖去證明你的價值而把你自己貶為商品。記住:人生最偉大的經驗並不是透過你所做的,而是透過愛和透過靜心。

老子跟他的門徒去旅行,他們去到一個森林,在那裡有很多人在伐木,整個森林幾乎都被砍光了,只剩下一棵大樹,上面長著無數的樹枝,名非常大,足夠一萬個人坐在那棵樹的樹蔭底下。

老子叫他的門徒去問說為什麼這棵樹沒有被砍伐,門徒們走過去問柴夫,他們回答說:「這棵樹完全沒有用,你無法由名做出任何東西,因為每一根樹枝上都有很多結,非常不直,同時你也不能把它用來當柴燒,因為它所發出來的煙會傷害眼睛。這棵樹完全沒有用,所以我們不砍它。]…

Continue

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April 28, 2024 at 9:00pm — No Comments

陳仲義:體驗的親歷、本真和自明:生命詩學 2

朦朧詩時期:

嫩芽般把雙手伸向天空

伸向水和空氣

太陽輝煌地把生命賜給我們

帶著母親的芬芳,綠色的芬芳

吐出第一個呼吸

籠子在震顫

挺葉抖動著發出聲響

這是生命的對話………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pril 28, 2024 at 9:00pm — No Comments

李碧華《橘子不要哭》巧格力先生

李嘉欣稱頌劉德華體形KEEP得好FIT,腹肌堅實、勻稱,如一排朱古力。

腹肌如一排朱古力,當然可觀,質感亦強,遠勝肚滿腸肥的"腩"。

但這排朱古力,應該有顏色上質地上的要求,必須是啡色朱古力,千萬不能是白色朱古力——很多男士也有"朱古力",但那是嶙峋的骨排,又少見陽光,蒼白灰敗,十分文藝,可以當作琵琶彈奏。正如一排含奶油量過多的白朱古力,發出哀怨的哭音。

現代人愛把CHOCOLATE唸作"朱古力",其實唸"巧格力"更為動聽。…

Continue

Added by 等河水退去 on April 28,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潘知常:我心中有猛虎在細嗅薔薇—— 澳門文化命運 3

例如,1993年,美國《外交事務》雜誌刊登了哈佛教授亨廷頓的警世之作--《文明的衝突》,在《文明的衝突》中,他突出地強調文化因素在塑造全球政治格局中的核心作用,認為一些作為" 文化實體"的文明正在取代冷戰集團而成為全球政治的主要活動者和行為者,他預言全球政治的未來是:不同文明的族群之間的文明間的衝突,尤其是三大文明即西方文明、中華文明、 伊斯蘭文明之間的衝突。 這無疑是為世界提供了一個文化間交流與對話的模式--衝突模式。 而且,1999年的科索沃危機、2001年發生的"9·11"事件,以及之後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 也都是這一衝突模式的注腳和印證。

可是,更多的學者卻認為,當今世界還應該存在一個截然不同的文化發展的模式--和諧模式,不同文化之間,必須平等、雙向、互惠、互補。 否則,世界的現代化就不能說是成功的。…

Continue

Added by 風華正茂 on April 28, 2024 at 2:30pm — No Comments

金惠敏·生命與意義:論狄爾泰的「體驗」概念與間在解釋學 7

它既聽命於我,亦命令於我。由於語言的外在性,生命的言說就一定是言不稱意或言不暢欲(欲求、欲望)的。我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總會摻入外在的、陌生的、異質的東西,它們在協助我的同時也在拆解我、毀滅我,使我從本己的河床上漂浮起來,幻化為一個想象和觀念的建構物。自我是無法被談論的客體,一經言說便不再是其自身。

於是,所謂自我其實總已是非我;如果說有自我存在,那它只能以「前自我」的方式存在,即作為一種有待建構為自我的原始質料。這就是眾多具有後現代取向的哲學家不相信原初自我或單子式自我的主要原因。費希特的錯誤在於,不是「自我」設定「非我」,而是「非我」孕育和生產了「自我」。…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April 28, 2024 at 2:00pm — No Comments

孫維三·如何說故事: 幾個呈現經驗的現象學命題 2

當然,如果這些命題提供一個「好」故事的某些標準,那這些命題本身的價值取向也預設了他們的適用範圍。現象學一向強調主觀經驗的詮釋,所以依這些命題說的故事,自然長於敘述人物經驗、或呈現特定經驗角度感知的事和物。結合此一特色與不同形式的媒介敘事,這些命題的功能不在提供新的敘事概念或技巧,也非適用於所有類型故事,而是當敘事主題為人物經驗時,不論媒介的形式為平面文字,聲音,或影像,都可參考這些命題,作為再現經驗與描述行動的原則。以下本文首先討論相關現象學概念,接著應用這些概念提出命題,並輔以實例說明應用,最後提出討論與結論。

貳、相關現象學概念

一、意向活動…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April 28, 2024 at 11:00am — No Comments

張成崗:認知符號學 下

認知心理學大致可以分為基本加工過程、知識的表征和組織、信息的使用和操作以及認知的個體和情景差異等四大部分。通常具有操作性的認知方法大致如下:

(1)符號表征的認知規律。

符號表征的認知規律即語言的智能處理。語言處理是語言的原則和心理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它包括生成和理解話語的內部過程,也包括學習運用的過程、策略和范疇化、隱喻、轉喻和轉指等認知規律。 [3]



(2)認知圖式。…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April 28, 2024 at 6:30am — No Comments

斯蒂格勒·論符號的貧困、情感的控制和二者造成的恥辱 6 許煜 譯

以上內容是我在《愛比米修斯的錯失》[14]一書中試圖探討的問題。只有在闡釋(interprétation)或者說判斷(judgement)存在的前提下,即krinein,由技術(因為技術是武器)引發的戰爭才有可能轉化成和平的政治斗爭,這也就是說法律(droit)的框架賦予我們權利(在法語中,droit既有法律的意思,又有權利的意思)。

我在《迷失方向》[15]一書中就仔細地討論過,所謂「我們」這個概念的構建條件——是如何存在於記憶術中的。記憶術是一門特殊的技術,它使得法律能夠被准確地書寫下來,成為法律條文, 並打開我們——作為res publica的我們——的公共空間。而赫爾墨斯就是掌管這門技術的神靈,我把這門技術稱作「(我們)共同記憶的文字綜合」,(la synthèse littérale de la mémoire du…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April 27, 2024 at 8:00pm — No Comments

蒂莫·馬倫文·地方性:生態符號學基礎概念 1

[摘 要]本文立足於小型文化體系,提出了微觀生態符號學的一個基本概念—— —地方性,將其作為考察地方文化和生態系統的一個基礎單位。由於符號活動的語境性和生命與環境之間密不可分的意義關係,地方性作為生態符號學研究的一個可能起點,具有足夠的理論支撐和高度的可操作性。 並且,這種強調符號主體的地方性、語境性的概念,為解構自然與文化的二元對立將起到重要作用。

(原題:地方性:生態符號學的一個基礎概念① [愛沙尼亞] 蒂莫·馬倫文著  湯 黎譯,見:鄱陽湖學刊,2014年第三期,37頁—43頁)[關鍵詞] 地方性;語境性;生態符號學;環境;符號主體)

 [作者簡介] 蒂莫·馬倫(Timo Maran),愛沙尼亞塔爾圖大學符號學系高級研究員,主要從事生態符號學研究和自然文學研究。

[譯者簡介] 湯 黎(1982—),女,四川內江人,西南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西方文論研究。(四川成都…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April 27, 2024 at 7:3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