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錢學森對大成智慧學碩士的具體要求體現了大成智慧教育的豐富內涵。「(1)熟悉科學技術的體系,熟悉馬克思主義哲學;(2)理、工、文、藝結合,有智慧;(3)熟悉信息網絡,善於用電子計算機處理知識。」
這三點要求,或許可以這樣理解,它是要求大成智慧學碩士在思維結構中應具備如下三個層次:
一是知識層:它是由各種科學技術知識、信息、經驗、感受(包括現代科學技術的體系結構及體系中已納入和尚未納入體系的知識與經驗)等要素構成的,是思維結構中最重要、最基礎的層次。離開了各種知識、信息、經驗、感受等要素,也就無所謂思維。這些要素與從人—機結合的信息網絡中檢索出來的信息融通在一起,互相激發、碰撞、滲透、綜合……是思維得以活躍與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是培育大成智慧的土壤。一般說來,知識層越深厚、越堅實、越豐富、越廣闊,其思維的能力與品質就可能越高。…
Continue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June 8, 2024 at 7:30pm — No Comments
3. 符間體認
「間性」是事物間關係的抽象概括。目前在哲學、文學、翻譯等領域有關間性的研究涉及主體間性、文本間性、文化間性、媒體間性等。如主體間性主要研究一個主體 (或意識)是怎樣與另一個主體 (或意識) 相互作用的。(程志民、江怡2003: 339) 從符號學的角度來看,符號的間性可以是符號自身衍生出的符號各個層級之間的關係或者是符號構成文本之間的關係。在上文中我們提到隱喻化思維是符號表意的一種方式。在符號學視域下,隱喻現象是一種意義的增長和延伸,符號意義的生長是動態的、構建的和未完成的,意義是符號間的意義,而這種意義就是符號間性。(呂紅周、單紅2014:…
Continue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June 8, 2024 at 7:00pm — No Comments
戴維森步伐緩慢,但是十分堅定,雙手交互爬行上了梯子……他仍然繼續攀爬,最終他的堅持不懈有了回報,爬行了大概半個小時後,他終於爬完了梯子的最後一根。 幾秒鐘過後,他站在一個非常……(DanieleWski, 2000: 4:00;吉本斯,2021:58)
顯然,這段文字被排列為一個梯子的形狀,從底部一行開始,每個橫檔錯落排開,在空白周邊的映襯下,深黑色字體形成的橫檔越發突顯,如同一架梯子斜依在牆上。 文字的排列順序和空間擺放方式,決定了讀者的閱讀方向和順序:自下而上,從左到右,這一順序與人物的攀爬動作一致———從低到高。 可以說,讀者在視覺符號的引導下,眼睛緊隨人物攀爬的動作,拾級而上,與人物「亦步亦趨」,一起「攀爬」。 梯子橫檔一級級向上,迫使眼睛不時穿過空白處,形成視覺跳躍(Gibbons,2021:60)。 眼睛發揮「動能閉合」(Kinetic…
ContinueAdded by moooi on June 8, 2024 at 7:00pm — No Comments
第五單元:藝術傳播與媒介融合
日本北海道大學應雄教授 《藝術:在當下中經驗未來》
藝術就是當下,當下的藝術就是未來。藝術是虛構,但虛構不是捏造而是創造,創造必然關涉未來。他通過對讓·魯什、埃裡克·侯麥等導演作品的相關闡釋,說明電影與未來的必然關聯。正是無可捉摸的未來,才是藝術的持久動力,也是虛構的魅力所在。
復旦大學湯筠冰教授 《速度理論視閾下的當代藝術傳播轉向》…
ContinueAdded by Ashgabat on June 8, 2024 at 7:00pm — No Comments
如今,我們面臨的是需要另一個新的約定。全球化的時代我們要尋找一個新的聯合,這個聯合取決於政治的作用,也取決於先知的作用(prophetic function)。我相信,回到“摩西之分”上,這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階段,而它正在走向尾聲。我們正在走入一個新的階段。我認為,中國的思維模式“天下”,據我的粗淺理解,它和“天”是有關係的。“天”的思維可能對“上帝”的思維會帶來革新的作用。
嘉賓評論
王銘銘:1938年秋天,法國人類學的先驅馬塞爾·莫斯受邀在赫胥黎紀念講座上發表演講。他為演講起了這樣一個題目,“人類心智的一種解釋:人的概念;…
Added by Virunga on June 8, 2024 at 7:00pm — No Comments
溫總理在上述那一次《同文學藝術家談心》中第一次披露了「錢學森之問」的內容,以後又講過多次。他還同時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名言。恩格斯在評價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時說過:「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的時代。」這些巨人有什麼特征呢?恩格斯又同時指出:他們都是一些「——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馬克思恩格斯選集》3卷,第445頁)請看,恩格斯在評價歐洲文藝復興時首先關注的是這時所產生的許多「巨人」,在描述這些巨人的特征時,首先贊揚的是他們的「思維能力」。——這同我們錢老的意見相比較,何其相近乃爾!…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June 8, 2024 at 2:30pm — No Comments
这是一部很好读的游记,连文带图加上旅行团成员名单,共110页,半个晚上就读完了。可是,孙春徳医生在这部《六四后的中国》一书里提到的许多事物,在庆祝马中建交50周年纪念的这两天,非常值得有心人细细地回味。
此书出版于1990年6月4日,砂拉越诗巫慕娘印务印刷,拉让书局发行。第二年,孙医生开始了他长达4届的立委生涯,期间依然笔耕不息,结册多部。虽以政论与民生议题为重,但其“有碗说碗,有盘说盘”的医生本色,在《六》书中早见其风格。
34年后翻出旧书来,我依然读得很有味道。想想,主要是因为我从1992年开始,便因为工作所需或背包包自助行,出入中国无数次,孙医生所说的城市或景点,我几乎都去过了。重温起来,是那麽的有共鸣感。…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ne 8, 2024 at 5:30am — No Comments
這裡強調科學與藝術的結合, 實際也是強調運用整體觀和系統觀, 在處理各種復雜事物和人的問題時, 既要弄清其微觀的、細節的、量的准確變化, 掌握好「度」, 又要注意從宏觀上、整體上, 系統地把握其各層次、各因素、各方面質的變化與飛躍。不只搞還原論、「死心眼兒」, 也不空談整體論、浮於幻想, 而是把微觀與宏觀、還原論與整體論、理論與實踐、部分與總體有機地結合起來, 從整體上觀察和解決問題。
錢老和蔣英教授的結合可以說是科學與藝術的天作之合, 他們在科學與藝術兩大領域裡, 並不是「隔江相望」, 他們始終是互相鼓勵, 互相促進, 永遠相依, 堪稱典范。錢老在回首往事時, 常常提起和夫人蔣英共同度過的幸福而美好的生活, 感謝她動人的歌聲、她對音樂的深刻理解、她的藝術思維方式和濃厚的藝術氣質, 給了他在科學技術上的啟迪與幫助。1991年10月16日, 錢老在人民大會堂授獎儀式上的即興演說就生動地說明了藝術對科技創新的作用。錢老說:44年來,…
Continue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June 8, 2024 at 5:30am — No Comments
如何實現第二次文藝復興?只有超前預判,才能精准地實施超前反映,在發展中佔得先機,而高效、正確地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如何實現文藝的超前預判呢?錢學森認為: 「一是你所了解的文藝情況是否真實?再一個,文藝是社會發展的一部分,你對文藝發展的規律掌握了沒有?有了這兩個東西,預測當然就出來了。」他認為所有文學藝術的理論都是在研究藝術創作的規律,只有掌握這些規律,才能展開社會主義文藝的超前預判。工作者個人的感性認識,一得之見只是「低層次的超前預判」,是不全面的,靠不住的。我們需要「高層次的超前預判」,而這不是個人能夠做到的,需要在黨和政府的組織管理下,不斷總結經驗,逐步展開,是復雜的系統工程。…
Continue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June 8, 2024 at 12:00am — No Comments
「展現」「表演」和「作秀」等詞,都與「擬演示」有關。也就是說,「景觀」在某種意義上是信息社會「擬演示」的一種文化後果。而這幾個詞,無論其與「主觀」還是與「客觀」相連,它們都必然是一種主體行為,是一種人為活動,客觀事物不可能自發「展現」。即是說,凡景觀,必定人為,是「人造符號」的交互作用,並在一定時空中綜合呈現,可供重復「觀看」。詩性符號景觀,不過是那些超出實用意義的人造符號景觀。這種景觀並「不是什麼令人驚奇的觀看,恰恰是無直接暴力的、非干預的表象和影像群」,它是存在論意義上的規定,不是翻譯過來的「奇觀」所能表達的[4]。景觀已然「日常」存在,何「奇」之有?詩性符號景觀,在此處更加強調「存在」與「表象」的顛倒甚至是遮蔽:詩性的符號化、景觀化,可能恰恰是詩性的迷失與隱匿。
三、話語領域及生活世界的詩性轉折…
Continue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June 7, 2024 at 6:30pm — No Comments
在《符號形式哲學》(Cassirer,1923—1929)中,恩斯特•卡西爾將symbol用作sign的同義詞。人通過符號建構文化,因此是一種符號動物。符號與符號形式相關聯,這催生了卡西爾的符號理性批判,或者說,對文化的不同方面(包括語言、神話和宗教)的批判。
對於奧格登和理查茲來說(Ogden與Richards,1923),symbol也表示sign。他們的符號模式是從符號(他們稱為symbol)、思維(或指稱關係)與指稱物之間的相互關係來呈現意義的。…
ContinueAdded by quién soy on June 7, 2024 at 6:30pm — No Comments
三、「詩」的而非「科學」的:個體生活目的的自我理解
個體生命不是為了與某個在它之上的某個「更偉大的東西」而生活,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目的,自由地創造「自我」的個性和人格,追求每一個人屬於自己的價值,這就是個體生命不可能不能還原為「共同生活」的生活目的。
在這里,有三個內在聯系的關鍵詞,一是「自由」,二是「創造」,三是「價值」,以這三個關鍵詞為核心,形成「不受強制的自由」、「以偶然性為前提的創造」、「無原則的價值論」,,三者構成理解個體生活目的自我理解的核心概念。…
ContinueAdded by INGENIUM on June 7, 2024 at 6:30pm — No Comments
當一個觀念愈能得到常識之明證性的支持,就愈可能會使我們自陷於某種權威論述之偏見的籠罩而不自知。在此惟有透過思想之歷史演進的自覺批判,才能使我們脫離各種主流思想之理所當然的假象。重新追尋德國古典語言哲學的思路,正可以有助於批判那些已經被當代語言哲學視為理所當然的前提;三是,德國古典語言哲學的發展,同時具有開創與過渡的性質,它將康德的先驗觀念論轉向當代的語用學、詮釋學、解構主義與溝通行動理論。讀者若能通貫德國古典語言哲學的發展,那麼對於當代語言哲學的來龍去脈,就自有理路可尋。本書因而無需選擇個別學派的語言哲學觀點,來為德國古典語言哲學做出系統的建構,反而更想致力於保留德國古典語言哲學未竟發展的思想潛能,以能為當前東、西方語言哲學之賡續發展,提供源泉不絕的思想來源。…
Continue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June 7, 2024 at 6:30pm — No Comments
“眼睛”代表“看的能力”。當眼睛出問題時,通常意味著有什麽東西我們不願意看,也許是我們自己,也許是生活中的事——過去的,現在的,將來的。
每當我看到戴眼鏡的孩子,我知道他的家里有他不願意看到的事物。如果他們對這些事物無能為力,他們將無意中調節自己的視力,這樣他們就看不太清楚了。
很多人肯回到過去,清除了精神垃圾之後,他們奇跡般地康復了,而那些令他們不願看到的糟糕的事一般發生在戴眼鏡前1-2年。
你正在躲避此刻發生的事嗎?你不願面對什麽?你害怕面對現在還是將來?如果你能看清楚,你願意看清哪些現在你看不清的東西?你能看到你現在正在對自己做什麽嗎?…
Added by Baghdad Janim on June 7, 2024 at 6:30pm — No Comments
中國的官員和學者如能多參加國際論壇,可以通過交流和交鋒,比較客觀地了解外部世界,掌握國際輿論關注焦點,為決策獲得更多參考依據。同時,也能在這些國際平臺上及時澄清看法,梳理潛在的合作和衝突點,以利於擴大戰略判斷的空間,降低外界對中國的誤判風險。因此,參與國際論壇是我們加強國際傳播的捷徑之一。
不同類型的人構成不同的社會群體。國際傳播面對的許多國家與中國的社會制度存在比較大的差異,這些國家的社會輿論和國際傳播的構成也比較多元。例如美國,從白宮到國會、到智庫、院校乃至媒體,都有各自的影響方式和利害考慮,以好萊塢為代表的文化軟實力也是美國輿論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需要根據不同對象有針對性地開展傳播工作,逐步培育多渠道傳遞信息的意識和能力,不僅需要在官方層面加強與世界各國的溝通,而且應在社會的各個層面構建傳播的能力和渠道。…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une 6, 2024 at 4:00am — No Comments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包新宇副研究員 《自由、解放、奴役、異化——基於「社會加速批判理論」視角的反思》
近幾年多個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及其作品,如攝影、裝置藝術、聲景療愈等,我們能夠借助由科技和藝術內容兩個參數所構建的、具有原創性的分析框架工具,探討科技發展背景下藝術未來新形態的發展趨勢,對藝術的使命和方向、科技倫理、藝術家的創作動力和受眾心理等趨勢性問題作出探索。
第四單元:文化遺產和傳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新加坡萊弗士音樂學院蔡曙鵬教授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新加坡個案研究報告》…
ContinueAdded by Ashgabat on June 6, 2024 at 3:30am — No Comments
在職場裡,如果用簡單的勞力和腦力階級來區分,過去50年的趨勢是勞心者比例逐漸加重,勞力者降低。原因是從資訊的收集、整理、分析、到決策,週期逐漸縮短,對市場變化的反應速度加快,加上非物質性產品(例如金融產業)的發達,自然需要更多的腦力提供者。不幸的是,所有這些有規則可循的大腦活動,正是目前人工智慧或是機器學習想要模擬、取代的對象。
因此2035年的職場彷彿也有初、中、高級三組。初級是複雜的勞力工作,需求複雜多變,更需要人的溫度,例如各種技能與人格的教育工作,精緻的餐飲或旅遊職業,幼兒、病患、老年人的看護,或是物理保健、復健等,冰冷的機器無法取而代之。中級組是製造業,無論少樣大量,或是多樣少量,一切重複性的組裝動作都將由機器人取代,那個時候,生產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不在人工的素質,而是資本的效率。…
Continue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June 6, 2024 at 3:30am — No Comments
在其他時間里,「過去」就像力量一樣,仍然對現在有影響、有意義。狄爾泰這里的觀點顯然受到胡塞爾現象學的影響。狄爾泰對此有一段頗富詩意的描寫:
生命之流本身從來不會停頓下來供人觀察,而是洶湧澎湃地流向大洋。這樣的生命之流在流動之時,我們既不能把握它,也不能表現它。我們只能記錄生命之流的部分內容,把這個流動的物體分解為固定的、零碎的部分。我們只能從這種事實中獲得部分內容的各個側面,而其錯綜複雜的屬性仍然被我們不合適地稱為綜合性、多樣性和多重性。(58)…
ContinueAdded by 絲經 庫 on June 6, 2024 at 3:30am — No Comments
而以「象」命名的景點其編碼的符號性強弱程度就不一樣。桂林的「象鼻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邊伸鼻豪飲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象似度較高,屬於中度編碼文本; 浙江象山縣三面環海,兩港相擁,因縣城西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這裡的「伏象」完全靠引導性揣度,屬於符號性較差的弱編碼。因此,符號傳達的過程必然帶有對客觀現實的體驗和認知,符碼組織符號文本的意義常常是體認性的。
2. 符喻體認
起源於修辭學研究的隱喻在哲學領域、語言學領域和認知領域一直受到熱議,這裡將隱喻看作一種符號表意機制來進行探討。體驗哲學的基本主張為: 心智的體驗性、認知的無意識性、思維的隱喻性。(王寅2002: 83)…
Continue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June 6, 2024 at 3:00am — No Comments
在文字和視覺模態的協同作用下,讀者「多模態器官」體驗且認識到身體與書籍之間不僅是概念上的跨域映射關係,也是自己身體和心理互動體驗下的「合二為一」。 這一實例完美地揭示了多模態文學對多模態體認的「前景化」調用,突出了體認的多模態性。
1. 2 體認的交互性
體認語言學在闡述其核心原則「現實—認知—語言」時,格外強調體認的「互動性」:一是人通過對外部現實世界(包括自然、社會、文化等)直接感性接觸所產生的互動體驗,二是人在外界感性接觸基礎上進行的認知加工。 從「體的互動體驗」到「認的認知加工」,再返回到體驗,循環升華 (王寅,2020: 22)。 從語言的產生、語言的發展到語言的習得都是以人的體認為基礎的(林正軍 等,2021),「現實」「認知」和「語言」之間的互動推動了語言的產生和使用。…
ContinueAdded by moooi on June 6, 2024 at 3:00am — No Comment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