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20)

劉青:海外華人移民與全球視野下的中國(3)

近年來,隨著跨國史和全球史的影響,對於海外華人移民的研究,也經歷了跨國轉向。一些學者開始從“離散”(diaspora)這個視角研究海外華人群體。“離散”一詞源於古希臘語,原意指在世界各地散播種子,它最早被用來描述離開故土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社群和他們的經歷,後來又有學者將其用於研究被強制帶到世界各地的非洲黑人,以及亞美尼亞人的移民。在後殖民和文化研究的影響下,“離散”這一概念逐漸泛化,它不再與某些固定的族群相聯系,而是被用來挑戰對於民族國家、文化和身份認同等問題過於單一和僵化的認知,強調跨文化背景下身份和文化的多重性和流動性。由於“離散”這個概念與“中心”相對,暗含有從中心向各地發散,但始終與中心相關聯的含義,比如遷居各地的猶太人對“應許之地”耶路撒冷的想象和向往,所以這個概念用在移民研究中,往往用來強調移民雖然遷居他處,但仍然與其故土或者移出地維持著各種各樣的聯系。 …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March 6, 2020 at 5:55pm — No Comments

陳淑華·誰是南島語族

自庫克發現,太平洋上的「南島國度」

有多少人投入,找尋南島語族的行列

然而穿過漫漫時間長河

這些散居在島嶼上的人們,就像印尼蘇門答臘島

多巴湖畔的馬達人,對於四千多年前的祖先

已不復記憶

他們心中唱的是,一首首島嶼之歌

 …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March 6, 2015 at 11:20am — No Comments

新馬客家人 客家1:新加坡篇「心繫家國,志向四方」:客家文化在新加坡

廣東、福建,是中國的兩大僑鄉,而夾在閩、粵兩大移民族群中的「客家人」也同樣傑出,開枝散葉,獨樹一幟。

客家人本是中原漢族,因歷代戰亂南遷,與閩、粵、贛等地的畬族、瑤族通婚,漸漸形成特殊族群,擁有自己的語言及文化。

目前全世界客家人約有3,500-4,000萬人,除了大陸及港澳近3,000萬人、台灣300萬人外,還有約280萬人散居在東南亞各國。

每年秋天,是全球客家「懇親」交流的重要季節,回顧新馬客家人的奮鬥史,遙想兩三百年前先民耕山耕田勤儉傳家,也提醒現代子孫們,別忘記「客家精神」!…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March 23, 2015 at 9:08pm — No Comments

龔鵬程《臺灣是南島民族的發源地嗎?》(4)

這就有兩種說法,一是說距今約5,000~6,000年前起,南島語族的祖先分批由華南遷移到臺灣定居,以後再分化並對外擴散。這其實跟從前的傳統論述(由華南遷入臺灣)沒什麽兩樣,只是加了個後來再移出的尾巴。

另一種,說臺灣是不同南島語地區各個民族的匯合點。其中來自菲律賓的南島民族人數最多,還有一部分來自馬來西亞、馬紹爾、斐濟、瓦努阿圖、巴布亞新幾內亞等,也有少數來自大陸和中南半島。來自菲律賓的是阿美族、卑南族、達悟族、撒奇萊雅族、邵族。由菲律賓人和馬來西亞人、美拉尼西亞族群混合而成的是排灣族、魯凱族。來自大陸是泰雅族。賽夏族、賽德克族是泰雅族與排灣族、阿美族混合而成。鄒族則可能來自印支半島。…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November 18, 2021 at 10:30am — No Comments

張松建·“亞洲的滋味”——梁秉鈞的食饌詩學及其文化政治(10)

梁氏的《北京栗子在達達咖啡館》是一首有寓言意味的詩作。抒情自我置身於瑞士一家展示前衛藝術的咖啡館,觀賞舞台表演,感嘆瑞士人對於中華文化的探訪,只是出於對古老神秘中國的好奇心而已,他們在舞台上戮力展示的氣功、針灸等表演,變成了滑稽低俗的商業消費活動;梁氏覺得,如果超乎事物的表像去觀察真實的中國,那麽,“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開放就是一出“實驗劇”,充滿不同利益集團的噪音。準此,眼前這場文化交流的好戲到底有多少成果可言呢?詩的結尾推出一個特寫鏡頭——北京栗子不大喜歡古怪的咖啡店/鮮綠襯得它有點貧血/它在陰影中照相失去焦點/一不留神又不知滾到哪個角落去了/另一方面這些時髦的咖啡店/也沒有善待我們來自農村的同胞/對它的滄桑一點也不感興趣/勢利地嘲笑紆尊降貴地保持沈默/想在它平凡的硬殼上獵奇又宣布失望/唉呀,文化交流真是不容易的一回事!…

Continue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July 19, 2018 at 10:13am — No Comments

張松建·“亞洲的滋味”——梁秉鈞的食饌詩學及其文化政治(1)

引言:透過食物的“眼睛”

 

食物在人類社會中占據顯要位置,不僅關系到健康、營養、生命的範疇,而且與文化建制、社會規則、權力結構有密切的聯系,激發人的情感、欲望和想象,是物質文化和商品文化的綜合。這方面的研究所在多有。 生態人類學家安德森指出,中國人使用食物來判別族群、文化變遷、歷法、家庭事務以及社會交往;幾乎所有的商業交易、家庭拜訪、宗教事務,都在合乎禮儀的宴會和食物供奉中進行;作為社會地位、禮儀地位、特殊場合及其他事務的標志,食物已不全是營養資源而且是一種交流手段;中國食物的覆雜精巧大多歸功於食品在社會體系中獨一無二的地位。 香港在1842年因為淪為英國殖民地而首次出現在國際舞台上,過去兩個世紀以來英國、歐洲大陸、中國的政治事件決定性地影響香港的發展進程。…

Continue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July 19, 2018 at 10:01am — No Comments

巴莫曲布嫫 朝戈金·民族誌詩學 (Ethnopoetics) (下)

他號召要關注呈現的問題,通過記錄、描述、闡釋來保存傳統,發現它們在演出中自然形成的終極目的,那就是交流。他全神貫注於口頭演述的詩學特質,如口語的範型、平行式、修辭結構等,並通過他的著作《「我想告訴你卻徒勞」:美洲土著民族誌詩學文集》(「In Vain I Tried to Tell You」:Essays in Native American Ethnopoetics)而將研究向前推進了一步。在重申了他認為切奴克人的敘事是詩歌的而非散文的觀點之後,海默斯系統地分析了這些敘事的修辭的和審美的特征。



此外,他在《突破演述》(Breakthrough into…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December 17, 2022 at 7:00am — No Comments

王潤華·探索“存在的遺忘”:浪子、橡膠樹、榴蓮、鐵船、魚尾獅

摘要:很多西方在殖民地的白人作家,卻發展出一種所謂殖民地文學,故意簡化或醜化殖民的他者及其社會。新華文文學一向拒絕海德格所說的“存在的遺忘”,不停探索南洋華人及其他族群與當地社會種種不同面向的書寫,努力顛覆當時英國殖民主義在當地的發展的殖民文學,東南亞華文作家重新建構本土文學傳統,重新想象,除了重置語言,創造一套適合本土生活的話語,也要重置文本,才能表達本土文化經驗,把西方與中國文學中沒有或不重視的邊緣性、交雜性的經驗與主題,跨越種族、文化甚至地域的東西寫進作品中。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5/view-2135287.htm…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une 26, 2016 at 8:00pm — No Comments

孫振玉《馬來西亞·馬來人·華人》 (9)

加拉必(Kelabit)人。他們與砂拉越摩祿人毗鄰而居,主要分佈在Baram河和Rejang河流域,其最著名的村莊位於Bario(婆羅洲最高的內地,達3700英尺),仍有部分人住長屋,而且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特殊和最有趣的住所”,即根據20世紀50、60年代的資料,它們不像其他長屋那樣分隔成許多適合單個家庭居住的房間,而是居住的一面也像走廊一樣是敞通的。加拉必人身材較高,他們亦有自己的語言。 

Kedayan人。據說有爪哇人血統,在砂拉越主要居住在第四、五省,傳說稱他們是由早期的文萊蘇丹帶入婆羅洲的,因此文萊現有他們許多同族人。他們現在都是穆斯林。…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February 5, 2020 at 10:27pm — No Comments

《韓育容雲端珍藏》 你屬於哪個姓名家族

幾千億星年以前, 浩渺神秘的銀河中

生活著一群星星, 傳說他們是神的後代。



計算方法:



1、先計算你的姓名筆劃數的總數
繁體字筆畫數)

2、總數的尾數,對照下表,就是你的姓名星座家族



0--文曲家族

1--紫金家族…

Continue

Added by 韓育容 on November 4, 2013 at 6:37pm — No Comments

滑世代的影音行銷術

影片不只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廣告,更是對影像、聲音、文字的精巧安排,運用多重感官,說一個更打動人心的故事。強烈的感染力、高度的涉入感、更容易造成病毒擴散,這些都是影音廣告受品牌主青睞的原因。

影音形式超吸睛



網 路影音究竟有多受歡迎?根據comScore今年3月的調查,美國網友85.9%會觀看網路影音,共有1.87億美國人觀看了超過460億的網路影音,平 均觀看時間為4.3分鐘。網路影音廣告則占美國所有網路影音量的38.1%,瀏覽量高達287億,是去同期的兩倍,觀看時間則占網路影音總觀看時間的 5.1%,覆蓋了54.3%的美國人口。…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September 12, 2014 at 11:23pm — No Comments

葛劍雄:家譜作為歷史文獻的價值和局限(上)

近年來,家譜作為一種重要的歷史文獻,已經受到有關學術界的高度重視,但總的來說,家譜的文獻價值,還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特別是從已有的成果看,普遍存在著一些片面性,反映出一些學者對家譜的局限性缺乏足夠的認識,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注意。茲擇要論說。 

 

一、家譜與移民史研究

 …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November 7, 2020 at 9:00pm — No Comments

陳勝慶《中國名山》五大連池火山群

在黑龍江省中部廣表無邊的大平原中,距德都縣城以北20公裏處,坐落著14座高低不同、但外形均為錐形截頂的孤立山峰,這就是著名的五大連池火山群。

在我國,火山並不多見。五大連池的火山群,分布十分集中,火山地貌保存得十分完好。因火山噴發的熔巖堵塞河道而形成的5個波光粼粼的湖泊,如同一串閃光的珍珠,與14座端莊寧靜的火山交相輝映,加上附近還有不少具有治療疾病神奇功效的礦泉,使得五大連池的火山風光,兼備山秀、石怪、水幽、泉奇四大特色,每年夏秋之時,成為國內外旅遊的熱點。…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November 6, 2016 at 4:10pm — No Comments

里爾克·時辰祈禱·貧窮與死亡(15)

然後我還看見活著的宮殿;

如同美麗而聒噪的鳥,

它們自鳴得意。

許多人因富有而渴望擡高自己,

但這些富人們卻並不真正富有。

 

不像你的遊牧民族之主,

當他們趕著擁擠的羊群…

Continue

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August 15, 2020 at 8:00pm — No Comments

張揚踐·伊犁河,靜靜向西流

在遙遠的天邊,有一個神秘莫測的地方,叫新疆,雖然從不曾謀面,《咱們新疆好地方》、《大阪城的姑娘》這些動人的歌曲的傳唱,喀納斯湖怪、樓蘭姑娘這些不解之謎的傳說,讓我對新疆心馳神往。

也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新疆這個地方在我的心目中又投下了些許陰影。聽說我要去新疆,親朋好友的殷勤叮囑,讓我反而覺得新疆既熟悉又陌生,別樣的覆雜感覺

2015年7月,我終於走進了新疆,來到了景區規劃面積居世界第一的喀納斯。

時候已經是仲夏了,這個時候的內地,人們已是酷熱難耐,而此時的新疆,不知是這裏的春天去的晚,還是夏天來得遲,喀納斯景區依然洋溢著盎然的春天氣息,《散文選刊》確定這裏作為散文作家創作基地,真是具有獨到的眼光。…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April 9, 2017 at 5:30pm — No Comments

江帆·民間故事家(上)

民間故事作為一種口承文學樣式,其基本特征是以人為載體進行傳承和流動。對民間故事的研究離不開對其載體的研究,尤其是對這一傳統的積極攜帶者——民間故事家的研究。

 …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November 17, 2020 at 5:30pm — No Comments

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18)群體沒有任何長遠打算

群體根本不會做任何事先的策劃。

群體的情緒是極端情緒化的,他們易於被最為矛盾的情感所激發,但與此同時,他們又總是如同牽線木偶一樣,愛到當前刺激因素的影響。

群體一如狂風中席卷的木葉,隨風飄零,任意西東,隨同著飄忽不定的氣流向著任何一個方向飛舞,但它們最終要落回到地面上——解散後的群體中的每一個人終歸要回到他們初始的生活狀態之中去。

此後的章節中將會就法國大革命時代的多變群體進行專門性的論述,我們將會看到構成群體的法國人在當時的感情是多麽的易於起到極端的變化。

群體的多變性使得它們變得難以駕馭。…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October 17, 2016 at 10:09am — No Comments

程紅波·淺析新疆維吾爾族傳統食品“饢”的文化價值

摘要:饢是維吾爾族群眾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食物之一。它具有悠久的歷史,並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逐漸成為維吾爾族飲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蘊涵著極為豐富的文化價值。文章通過分析歷史文獻關於維吾爾族饢的記載,進一步探究饢成為維吾爾族重要飲食風俗的原因,進而挖掘其所蘊涵的深層文化價值。 

饢是維吾爾族民眾最喜歡的食品之一,在維吾爾族傳統飲食結構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饢是維吾爾群眾每天的必備食物,也是其歡度節慶、婚喪嫁娶、親朋聚餐的常需物品。 

饢的重要原料是面粉(包括小麥面粉、玉米面粉或高粱面粉),然後配以芝麻、洋蔥、雞蛋、清油、酥油、牛奶、糖、鹽等。多用發酵面做成,有時也用死面做成。 …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June 3, 2016 at 6:51pm — No Comments

童瑩:海外華人的公共記憶與族群認同——以印尼馬魯古群島華人為例(8)

盡管遠離印尼的政治中心,北馬魯古華人社會仍然受到制度性排華浪潮的影響而發生巨大的變遷。1967年馬魯古華僑聯合會解散,同年唯一的一所華文學校被迫關閉,華人子女90%以上選擇入讀特爾納特唯一的天主教會私立學校。這使原本就因為人口較少而難以傳承的中華文化受到更大程度的破壞。特爾納特的華人提起這段往事往往聲淚俱下,孔教協會的副會長紅女士(Ci Hong)說:“他們不讓我們華人進步,所以不可以去政府工作,也不可以學醫和做律師,就連做生意也不可以去縣級以下的地方。”[25]67歲的薩布利先生當時為了學醫,皈依了伊斯蘭教,目前經營著特爾納特最出名的私人診所。盡管薩布利先生小時候曾在華校讀書,能說簡單的中文,但從不對外承認自己的華人身份,只有相熟的華人知道他的這段往事[26]。在制度性排華浪潮的影響下,北馬魯古的一些強勢民族也采取了針對華人的行動,其中最嚴重的就是蒂多雷族在蘇丹王室的煽動下驅趕島內的所有華人。 …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February 10, 2020 at 9:53pm — No Comments

楊聰榮·郁達夫與陳馬六甲的越境之旅(22)

論完了兩個流離的追尋之不同典型之後,焦點拉回馬來西亞,作者更進一步,也把中國性的問題帶到語言文字的討論上,揀選何棨良、陳蝶、梁紀元的散文中的古典語境,指陳這些不過是古典的誤認與古典的挪用。在這點作者的立場更為激進,認為古典詞彙的語境是作者的想像,衹呈現了古老中國的情境而與馬來西亞的時地不接合,這樣搬弄古典會掩蓋自己的語言風格,也是對自己的文字缺乏自信,作者的判斷顯然是以大馬所在的赤道線為基準的。再一次作者借用馬華散文中使用古典詩詞的例證來表述自己的立場,這個立場是,雖然是使用中國文字, 但是卻拒絕文字為中國所擁有。作者雖未直說,卻信心十足地表達了清楚的立場,僅僅在承認使用的文字是源於中國的事實上向中國致敬,除此之外,語言應屬自己,因此拒絕了古典風景的召喚。…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February 5, 2019 at 2:1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