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馬客家人 客家1:新加坡篇「心繫家國,志向四方」:客家文化在新加坡

廣東、福建,是中國的兩大僑鄉,而夾在閩、粵兩大移民族群中的「客家人」也同樣傑出,開枝散葉,獨樹一幟。

客家人本是中原漢族,因歷代戰亂南遷,與閩、粵、贛等地的畬族、瑤族通婚,漸漸形成特殊族群,擁有自己的語言及文化。

目前全世界客家人約有3,500-4,000萬人,除了大陸及港澳近3,000萬人、台灣300萬人外,還有約280萬人散居在東南亞各國。

每年秋天,是全球客家「懇親」交流的重要季節,回顧新馬客家人的奮鬥史,遙想兩三百年前先民耕山耕田勤儉傳家,也提醒現代子孫們,別忘記「客家精神」!

一般新加坡人對「客家」總是有點陌生,通常只曉得他們有一道名菜叫「釀豆腐」,更有人只侷限於客家人吝嗇、閉塞、高傲和神秘的刻板印象。大家或許不知道,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總理李顯龍、前外交官兼高級政務部長李炯才、前大法官楊邦孝、企業家兼學者賴涯橋、著名中醫師陳盤緒、從事旅遊業務多年的曾良材、經營典當業務的何謙訓、饒尚仁、廣播界名人李榮德和汪麗貞、知名律師許廷芳、作家田流和崇漢,及虎標萬金油創始人胡文虎等,都是客家人!

廣、客同開「綠野亭」

據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曾玲指出,早在1819年萊佛士爵士代表英帝國來新加坡開埠時,華人移民社會便已幫群林立,尤其以福建、潮州、廣府、客家和瓊州(海南島)等5大幫群,最為重要。

有趣的是,受當時社會環境的制約,客家人所屬的惠州,與廣粵人所屬的廣府、肇慶移民,打破了狹隘的族群分類,形成所謂的「廣惠肇」社群;並與另兩大客家社群──「嘉應五屬」(即以梅州為主的梅縣、興寧、五華、平遠、焦嶺),和「豐永大」(即潮州的豐順、大埔,加上福建永定的客家人)組成了聯合陣線,聯合陣線的總機構稱為「綠野亭」。

作為橫跨廣、客兩個祖籍地緣與方言的社團組織,「綠野亭」在新加坡華人社會舞臺上始終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迄今仍領有廣、客兩大宗鄉社群的11所會館,聲勢浩大。

今年新加坡綠野亭所屬「豐永大公會」之下的「茶陽(大埔)會館」,就盛大舉辦了創立150周年會慶,也為新加坡的客家族群揭開了神秘面紗。

客屬會館的明天

為了慶祝會慶,由茶陽(大埔)會館主辦、19家客屬組織聯合協辦了「客家文化節」。「客家文化節」不單是促進海內外鄉親交流,也秉持「心繫家國,志向四方」的理念,宣揚客家文化,並以書畫展和客家美食為本地的慈善團體籌募基金,做為客家族群回饋社會的方式。

對早期客家移民而言,會館是他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早期會館不但扶助老弱還教育幼小,1906年茶陽會館創立的「啟發學堂」,便是實踐了先賢辦學的理念。只是隨著社會的改變,會館功能也要跟著改變,不能閉關自守。

新加坡客屬會館的未來是什麼?茶陽(大埔)會慶工委會秘書何炳彪指出,首先,會館應該多舉辦講座、出版著作,留下文化研究的遺產,增加會館的文化價值。第二,會館應該保留一般的節日慶典及活動之外,也應該為各個族群謀福利,為國家做事。因為新加坡是個海納百川的國家,會館不應該只往內看,也要看看周遭,才能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有所進步。第三,會館必須儘快培養年輕的一代,避免出現斷層。

吸引青少年,確實是新加坡所有會館所面對的共同問題,主要是因為青少年對會館的認識不夠。他們認為會館就像是老人俱樂部,老人家聚在一起,喝喝茶、打打牌,青少年覺得格格不入、沒有歸屬感。而且青少年總是質疑,「我參加會館能得到什麼、享受到什麼?」而不是「我有什麼能力讓會館繼續下去、為會館付出些什麼?」

在引進創意吸引青少年的同時,會館也要照顧到老、中、青、幼各年齡層,才能與「替族群謀福利」的宗旨相呼應。

客家精神代代相續

例如茶陽(大埔)會館多次舉辦「回鄉團」,今年5月即免費招待80位樂齡老人(65歲以上)回鄉參訪探親。而在這全球化時代裡,會館除了重視和原鄉保持聯繫,也多次和馬來西亞以及台灣的客家族群進行交流,建立跨區域的文化網路。會慶上的「文娛之夜:客音客韻客家情」,就有代表汀州、梅州、惠州、贛州、廣西等地區和馬來西亞的客家族群表演,深獲好評。

另外如「客家美食香滿城」活動,旨在介紹不同客家區域的飲食,像是反映出客家人高熱量、高鹽量需求的「算盤子」(芋頭與木薯粉搓成粒狀,用手指按出凹洞,蒸熟後再與香菇、蝦仁等拌炒)、「黃酒雞」、「憶子粄」和「老鼠粄」(均為粽葉裹蒸糯米粄,內有各種餡料)等,是饕客們不容錯過的美食。

茶陽(大埔)會慶將於10月4日舉辦盛大晚宴,10月5日敘別聯歡會暨新書發布會後圓滿落幕,但它傳揚的客家精神,相信會代代相續,永不凋萎。(文•林建成、王佩琪,收藏自2008年10月《光華雜誌》)

Views: 33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