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海剛: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近代演變——以環南中國海地區為視域(下)

以近代鼓浪嶼的發展演變為例,其所在的廈門便是這一網絡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大量的人員、商品、資金乃至信息經此流動。在鼓浪嶼被辟為公共租界後,由於這里提供了相對安定的環境、較完善的制度及公共設施,大量富有的南洋華人移民紛紛返鄉定居,人員、資金、文化、信息等因素匯集該地,推動了近代鼓浪嶼獨特發展路徑的形成。

事實上,華人數量的增加,尤其是返鄉海外移民人數的增長,是鼓浪嶼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廈門交涉員劉光謙即稱:「鼓浪嶼孤峙海中,周圍雖僅三里,然嶼上居民戶口約在四萬左右,十之六七系屬各縣回國華僑,實閩省精華薈萃之區。」這些返鄉海外移民群體攜帶了大量的資金、信息及技術等,不僅致力於私人住所的建造,而且開展多種經營活動並推動了鼓浪嶼房地產業的大發展,進而帶動了包括新式工商業在內的特色產業發展,其中尤以公用事業和金融業最為顯著。這一時期,鼓浪嶼建築業與房地產業異軍突起,成為產業發展龍頭;新式工業、商業不斷湧現,極大地改善了舊有產業格局;僑批業與近代金融業交相輝映,共同造就了小島社會經濟繁榮發展的歷史面相。鼓浪嶼因此成為閩南沿海一帶社會、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地區。

從推動近代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革的角度而言,上述鼓浪嶼等地的返鄉移民群體具有下列兩種特征:一是均為閩南向海外(主要是南洋地區)的移民及其後代;二是該群體具有明顯的投資行為特征,如將新產品、新式技術和組織管理方式引入國內,控制新的原材料供應,開辟新市場,加強中國沿海地區與南洋等地的經貿交流等。這些特征在該群體對近代鼓浪嶼、廈門乃至中國其他地區城市房地產業、新式工商業及金融業、僑批業等領域的投資行為上均有所體現。

如著名華僑企業家黃奕住,他在返鄉定居鼓浪嶼後便投資房地產、城市公用事業以及金融業。1921年7月,他在上海倡設中南銀行,首期認股350萬元,占全部投資的75%。他在中南銀行創立會議上曾經自述道:「華僑資本家良多,於祖國國家、社會各事業抱具熱誠者,亦極不少……以為今後南洋華僑資本家與祖國國家、社會各事業發生關係起見,不能不於吾國內商業繁盛之區首創一二比較的資本稍厚之銀行為之嚆矢也。」這些移民群體固然也經歷了西方新式文明和文化的洗禮,但他們在經濟活動及文化行為中均體現出深受環中國海華商跨國網絡這一傳統所影響的一面。華人移民的流動、聚集及影響是環南中國海地區長時期歷史變遷的一個重要主題,構成了海上絲綢之路在近代演變的複雜而生動的歷史圖景。(作者:水海剛,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學系副教授)

Views: 3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