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砂礁群
  • Male
  • 砂拉越 西连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中砂礁群's Friends

  • Sindumin
  • 罗刹蜃楼
  • Bir Tanem
  • Paetiyo
  • Bayrut Alhabib
  • Chiron人馬
  • Zenkov
  • Kehtay Dream
  • Qyzylorda
  • Almaty 蘋果
  • ili 河
  • Macclesfield
  • Scarborough 黃岩
  • 未知 非可怕
  • Spratly Island

Gifts Received

Gift

中砂礁群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中砂礁群's Page

Latest Activity

中砂礁群 posted a blog post

姚文放:從理論回歸文學理論——以喬納森·卡勒的「後理論」轉向為例 9

再次是懷舊性。有這樣一個流傳廣泛的說法:文學屬於過去,文學從來就生不逢時,因此任何文學訴求都是懷舊的。為此文論史家指出,像卡勒這樣從「理論」回歸文學理論的沖動無疑就是懷舊的表現。[30]有一些現象讓人覺得卡勒非常矛盾,譬如他在肯定生態批評的新進展時,仍然不忘用文學研究作為參照來進行衡量:「我認為生態批評還沒有對文學研究做出很大貢獻,我是說還沒有出現學術界公認的為未來生態發展指明道路的生態批評的傑作。」[31]卡勒此論是公允的,但又是懷舊的。有趣的是,卡勒對於自己的懷舊情緒也曾公開予以坦承,他說:「我非常鐘情於文學經典,部分原因是我在花時間閱讀別人認為值得閱讀的作品。……我最近研究抒情詩歌,選取的文本均是經典詩歌。有人可能熱衷於發現無名傑作,但那不是我的興趣所在。」[32]在一般意義上說,懷舊是對於過去的回望;而從辯證法來說,懷舊則是在更高水平上的精神還鄉,它承載著比過去更豐富更深刻的意味,它已經是一片嶄新的風光。[1]見拉曼·塞爾登等:《當代文學理論導讀》,劉象愚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329頁。[2]喬納森·卡勒:《理論的文學性成分》,余虹譯,《問題》第一期,中央編譯出版社…See More
Monday
中砂礁群 posted a blog post

姚文放:從理論回歸文學理論——以喬納森·卡勒的「後理論」轉向為例 8

這些弊端引發了「後理論」向重視文學閱讀、崇尚審美經驗的「前理論」回歸的沖動,於是在新世紀之初問世的一批以「後理論」或「理論之後」為標目的著作對於今後的文學理論提出了種種構想,有人認為「理論」缺少了文學和美學只是成為半壁江山,而這缺少的一半恰恰是更真實更有活力也更具本質意義的;有人主張回歸文本細讀的傳統;有人認為應當對傳記的、歷史的、目錄學、版本學的文學研究予以高度的重視;有人則主張回歸對於文學文本的形式主義讀解。[26]在這股「後理論」轉向的大潮中,卡勒無疑是中堅。他對於文學理論與「理論」之間相互激勵和推助作用的肯定,對於「理論」中的文學性的開掘,對於文學研究與文化研究的平衡機制的探討,對於「理論」與文學理論相互聯姻的可行性的求索,都不乏「後理論」的意味,成為「後理論」轉向的風標。盡管他本人並未標榜「後理論」的名分,但其所思所論在許多方面顯示了「後理論」的鮮明特征。首先是自反性。卡勒越到後來,越多對於「理論」的成敗得失的反躬自省。卡勒的新版《文學理論》增加了第九章「倫理學與美學」,在該章的結尾對此作了如下說明:「理論並不是提供了一系列的解決途徑,而是引發進一步的深入思考。它需要投身閱讀…See More
Sep 13
中砂礁群 posted a blog post

姚文放:從理論回歸文學理論——以喬納森·卡勒的「後理論」轉向為例 7

由此可見,如今「理論」已經成為文學研究接受的既定事實,融入了文學研究並改變了文學研究的學術圖景和專業特點。可以預測,在未來的較長時間內,只要討論文學理論的問題,便繞不開「理論」問題,反之亦然。這兩者的關係猶如一個錢幣的兩面,根本無法分為兩橛,它們的區別只在於主次之分、輕重之分,而不是那種你死我活的對手之分、敵我之分。因此卡勒說:「由於文學理論不僅是文學性質的理論,而且指大量的對於文學來說是重要東西的理論作品,所以正在發生的東西不是某種系統的變化,而是優先權的改變,特殊領域的改變,有時也是新的思考范圍的變化。」[22]也就是說,如今文學理論的學術圖景就是由文學理論與「理論」按照一定的配置和關係建構而成。不過在文學理論與「理論」之間還有一個重要區別,那就是比起文學理論來,「理論」更加活躍、更加新銳也更具挑戰性,而這種精神活力來自它的混雜性、綜合性和學科間性,所以它往往成為刺激、喚起和感召文學理論的強大動力,成為打破僵局、扭轉定勢的激活機制。因此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在文學理論的學術圖景中,只要輪到文學理論出場,往往就被「理論」搶了風頭。這大概就是為什麼卡勒在關於《當今文學理論》的演講中說的…See More
Sep 11
中砂礁群 posted a blog post

姚文放:從理論回歸文學理論——以喬納森·卡勒的「後理論」轉向為例 6

他覺得這樣做不失為明智之舉:「這種折衷辦法是非常實際的,或許也是明智的,這樣更多的人會對這本書產生興趣。」為此,卡勒肯定「過度解讀」的必要性,認為它往往能夠揭示作品中以往被忽視的含義,「跟那些溫和的解讀相比,過度解讀有時更為有趣、更有啟發性。」不過他也指出,對於「過度解讀」要避免與「過度進食」之類負面理解聯系起來,它通常是指「通過非常規的方法和視角,闡述文本中隱含的、或者讀者引申出來的意義。」[19]同時,文學教授也可能會做一些與文學毫不相干的研究,一方面,文學研究不可能與文化研究完全一刀兩斷,它能與電影、連環漫畫、哈利波特完全脫開干系嗎?它能對歷史話題、文化話題、婦女解放、社會動蕩漠不關心嗎?既然文學研究與這一切無法截然分開,那麼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就有其必要性和合法性。另一方面,即使文學研究純粹以解決某一文學問題作為終極目標,也不能不涉及大量與之相關的其他學科的資料,它需要閱讀和研討種種歷史文獻、哲學理論和文化遺存,而這一切卻又都是非文學的。因此卡勒肯定所謂「粗讀」(distant…See More
Sep 6
中砂礁群 posted a blog post

姚文放:從理論回歸文學理論——以喬納森·卡勒的「後理論」轉向為例 5

基於此,卡勒對於文學性在文學理論與「理論」既相互分化又相互交織的格局中的未來走勢作出了充滿樂觀的估價和展望:「如果文學性成分如辛普森所說的那樣已高奏凱歌(對他來說,後現代是文學性成分高奏凱歌的別名),那麼也許是重新奠定文學中的文學性成分的基礎的時候了,也許是回到實際的文學作品,以便察看後現代狀況是否可以從文學操作中推知出來的時候了。在我看來,這似乎是相當可能的」。[16]卡勒的樂觀主義態度有力地提振了文學理論自身的信心,釐清了「理論」向文學理論回歸的路徑。四、文學研究與文化研究的兼容並舉已如上述,文化研究從文學研究延伸出來,它最初是用文學研究的方法來研究文化現象。然而後來事情的發展超出了人們預料,並不是完全能夠掌控的了,結果就不只是研究對象轉變的問題,更是一個解讀模式轉換的問題了,從而導致了文化研究的解讀模式佔據王座,而文學研究的解讀模式遭到冷落的局面。特別是在從事文化研究的人員結構發生變化,而很多成員並非來自文學研究領域的情況下,勢必造成二者的解讀模式主客易位甚至主客顛倒的格局。在卡勒看來,文學研究與文化研究兩種解讀模式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訴諸「鑑賞性解釋」(appreciative…See More
Aug 24
中砂礁群 posted a blog post

姚文放:從理論回歸文學理論——以喬納森·卡勒的「後理論」轉向為例 4

他們一方面強調語境、說話者、聯結、接收者、編碼與信息,另一方面指涉表情、交際、意向、元語言、詩性,從而得出「語言的詩性功能將選擇軸上的對等原則投放進了結合軸。」這一著名的公式。不過在具體做法上,雅各布森等人主要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研究文學,而將文學作為語言學的一部分或一種類別,譬如他們有時以政治口號為例來說明某種語言學的道理,以至改變和降低了文學的成分。但是就像「特洛亞木馬計」一樣,他們恰恰是以放棄文學的優先地位為代價,將文學性置入了各種文化現象,從而保留了文學成分的某種中心地位,譬如從某些歷史敘述、弗洛伊德式的病例史到廣告口號中顯示出越來越多的文學性,就是顯例。馬克·愛德蒙森一語道破其中潛藏的「反向殖民」策略:「如同在政治世界里頻繁發生的情況一樣,某種反向的殖民正在出現。當前,把一種文學批評研究稱為真正的跨學科研究就是對它的最高褒揚,這種褒揚通常意味著該工作已成功地把文學語言不斷轉化為更普遍化因而也是更穩定的知識領域內的術語。」[11]進而言之,在結構主義那里,文學性對於「理論」的置入已超出了語言的范疇,而擴展到構架、模式、范型的層面。卡勒指出,與文學作品的結構之複雜微妙相比,「理論」的…See More
Aug 19
中砂礁群 posted a blog post

姚文放:從理論回歸文學理論——以喬納森·卡勒的「後理論」轉向為例 3

按英語國家大學中的英語系就相當於中國大學中的中文系,由它來開設上述種種哲學課程,不免因其越俎代庖而受到質疑,甚至認為這些課程的功能有被政治化之嫌。羅蒂則不然,他對此予以高度贊賞:「英語系在20世紀美國社會變革史上將佔據一個重要而又光榮的位置。因為在最近的一些斗爭中它們已經站在了大學其他[學科專業]的前列,而且是站在道義的一方,幾乎每一次都是這樣。」他還針對有人擔心文學理論正在被政治化的誤解,以哲學家的身份向英語系的從業者致意:「我想要說你們真不知道人家覺得你們還值得被政治化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情」![7]上述情況說明了一種普遍現象,文學理論往往在學術界領風氣之先,成為新理念、新學術、新話語的淵藪,其他學科往往是從文學理論中獲得種種「理論」新潮的前沿信息,而「理論」也由於文學理論的發明而得到廣為傳揚。那麼,文學理論何以能做到這一點呢?卡勒總結了三條理由:首先是文學理論富於人文色彩。在卡勒看來,文學以全部人文經驗為題材,重視種種人文經驗的整理、解釋和連接,它關心男人和女人之間的關係、人類心理複雜萬狀的表現形式以及物質條件對個人經驗產生的影響,而這一切都在文學理論的視野之中,受到文學理論的整合…See More
Aug 13
中砂礁群 posted a blog post

姚文放:從理論回歸文學理論——以喬納森·卡勒的「後理論」轉向為例 2

為了彌補我為現代語言協會寫了那篇有關文學理論的文章之後對文學理論的忽略,我寫了一本小書,名為《文學理論:簡要的導論》。這本書拋開了納潑和米查爾斯,不僅提出了「文學是什麼?」的問題,還討論了敘述、詩與詩學,以及身份確認、表行語言的問題。由此,我著手將文學成分保留在理論之中,我希望它留在那兒。[2]這段話已經將整個過程說得非常清楚了,無需再作過多解釋,只須明確一點:卡勒在經歷了1992年「離開了文學理論」以後,在1997年出版的《文學理論》中,就已「著手將文學成分保留在理論之中」,試圖向文學理論回歸了。這一轉折的意義不可謂不重大,而這一點,在卡勒後來發表的論文、演講和訪談中也多有明確的表述。二、「理論」與文學理論難解難分「理論」是從文學理論演化成長起來的新文類,按照常規,如果要肯定其獨立自足的身份地位,就必須確認它不同於文學理論的異質性,於是在卡勒《文學理論》中更多引起注意的往往是這樣一些釐定:「理論更像是一種活動」,「理論是包羅萬象的文類」,「理論是跨學科的」,「理論是對文學常識的否定」,等等。依照這一邏輯推演下去,勢必得出「理論」日益遠離文學理論的結論。而卡勒回答「理論是什麼?」的問題…See More
Aug 8
中砂礁群 posted a blog post

姚文放:從理論回歸文學理論——以喬納森·卡勒的「後理論」轉向為例 1

內容提要:喬納森·卡勒在1990年代經歷了從文學理論走向「理論」、又從「理論」回歸文學理論的循環。卡勒《文學理論》一書的出版引起了學界的格外關注,如果說一個時期以來人們從卡勒的闡釋中更多看到的是「理論」對於文學理論的疏離的話,那麼可能忽略了另一面:卡勒恰恰也在力圖把握一種可能性,即「理論」對於文學理論的回歸。卡勒在《文學理論》以及一系列論著中顯示了對於文學理論與「理論」之間相互激勵和推助作用的肯定,對於「理論」中的文學性的開掘,對於文學研究與文化研究的平衡機制的探討,對於「理論」與文學理論相互聯姻的可行性的求索。而這一切都不乏「後理論」的意味。卡勒以其對於「理論」的反思和對於文學理論的還鄉,成為「後理論」轉向的風標。晚近以來文學理論與「理論」的轉換起落是文學研究領域發生的一樁重大事件,對此學界可謂眾說紛紜。在眾多闡釋者、評說者中,喬納森·卡勒無疑是最受關注的:是他最先提出「理論」的概念以區別於文學理論,是他重提「文學性」問題並賦予新的內涵,是他重解文學研究與文化研究的關係,也是他發現了「理論」回歸文學理論的可能性。對於這最後一點,文論史家給予了特別的重視,肯定卡勒針對一個時期以來「理論…See More
Aug 2
中砂礁群 posted a blog post
May 14
中砂礁群 posted a blog post

用研掌握的人类学研究方法

导语:人类学强调的,是“我非用户”——我们不能替代真正的用户,要始终怀有空杯心态,把用户视为“他者”,亲自走到用户身边,收集“用户之声”。人类学所说的“我看人看我”,同样适用于用户研究,我们研究用户的过程,也是把已有的人生经验、同新接触的人或事相比较的过程,在看用户和看自己的过程中,…See More
May 12
中砂礁群 posted a blog post

駱冬青·論漢字文化學 9

漢語中,植物、動物、人物、神物,似乎都是「物」,都是有著生靈的器物。《周易》曰「觀象制器」,「制器尚象」,均將「象」與「器」相連。原始的刻畫符號,原始圖案、圖紋,似乎均是「物象之本」的極其抽象的「文」。制器,乃幾何學思維與技術思維的結合,但其衝動卻來自神性的直觀。遠古器物中,事神的,或神之用器——神器,乃大宗。即使後世,「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仍然以事神為第一要義。 漢字圖象,本身既是「神事」的重要部分,是天書的神示、神識,是神使……是神指向人的傳媒,又是永久的銘刻書寫。最重要的,漢字圖象與「器」,有著深刻聯系,誠如劉熙《釋名序》所謂「自古造化,制器立象」,制器與立象並稱,恰體悟到其中的相通。以一「物」字概括動植物和人、神,或許,正是某種幾何學精神的展示。…See More
Nov 25, 2023
中砂礁群 posted a blog post

駱冬青·論漢字文化學 8

「在天成象」的神靈,賦予人類仰觀天文的眼睛。這種目光,是可以劃破天幕,在天空進行幾何學連綴、思考的神性的精神。本來「至微無形」,卻因為成「象」而得彰顯。這是漢字圖象由圖——星圖——而成為「象」(星象)的心靈歷程。這一歷程,乃是人類在神話時代的某種「科學」研究的領悟。「仰則觀象於天」的「觀象」,投射了多少精神意象的思索和觀念的凝結,正是從神話中,方可得到審視。其實,「天象」所啟示的圖象抽象能力,在「六書」所謂「象形」乃根本能力,是「六書」結構漢字圖象之「神」。「依類象形」也好,「物象之本」也罷,均需要有「類」「本」的精神意向作根柢。「在天成象」的「龍」,卻「在地成形」,需要充實為肉身。也就是說,將天幕上點狀分佈的星星,憑空連上虛線,連綴成為蒼龍,是一種特異的「表象」能力,這種能力無以名之,最初只能歸於「神」性。而人類如何「表象」那些「神物」?於是,從「在地成形」的地球引力,賦予其肉身;但是,畢竟是「神物」,既有肉身,又要飛升,所以,這只肉蟲,又有「夗轉飛動之皃」。不過,仍然是文字圖象,是「夗轉飛動之皃」,取其「神」態的手段,還是「象」,另一種抽象。康德哲學中,認為「空間是一個必然的先天表…See More
Nov 22, 2023
中砂礁群 posted a blog post

駱冬青·論漢字文化學 7

最初的文字所寫,是詩性的語言,先由神的和英雄的兩種字母構成,後來用土俗語言表達,最後用土俗字母書寫。維柯的思想中,仍是「聲音邏各斯」占據主位。但是,他關於單音詞的理論,關於語言從象聲、驚嘆、代名詞、小品詞,到逐漸形成名詞、動詞的理論,均蘊涵著深刻的見解,似可在某種意義上解決漢字單音節的問題。 尤其是,維柯所謂「心頭詞典」(Mental…See More
Nov 21, 2023
中砂礁群 posted a blog post

駱冬青·論漢字文化學 6

象形文字,或曰圖象文字,看似為語言的輔助,語言的另一種表述,卻具有了另一種權力。這種權力,在神性世界,被推為超驗的存在。法國漢學家汪德邁認為:「中國文化的心是『文』。」(29)[法]汪德邁:《跨文化中國學》(下),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20年,第154頁。我認為,此「文」即許慎《說文解字序》所指出的「文者,物象之本」,是物象中最本質的東西,是孳乳寖多(愛墾编註:繁殖漸多)的「字」之生長基因。總之,是天文、地文、人文,更是其總源頭——「神文」。…See More
Nov 18, 2023
中砂礁群 posted a blog post

駱冬青·論漢字文化學 5

二、形象、憲象、法象「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已經是哲學化的思想。「道」置「名」前,就哲思而言,或許合適;但就人類原初智慧而言,則對於神靈的意識,或神靈的呼喚,必在「道」前。甚至,這種呼喚所依憑的「名」「字」,乃是最為根本的。「道」之為「名」,即如是也!所以,「名可名,非常名」,最初的「非常」,乃神也。名可名,神命名;名可名,神之名!從「可名」,到「有名」,這是一個偉大的飛躍。《聖經》神話中,是耶和華給萬事萬物命名。那麽,在「命名」之前,語言何在?這是永恒之謎。人類只能歸之於神類。說出「要有光」的畢竟是創世的神靈。似乎,在有「言」之前,神天然具有語言能力。最初的「以言行事」,是以神靈之「口」出的語言而行事。這一創世事件,同時也是一個「語言事件」,語言創世!看似荒謬,卻將語言與神靈同樣視作超驗存在,將一種介質,那一偉大的「命名」工作,賦予一種制序的神秘。而「歷史便被看做是命名的完成」(22)[德]漢斯·布魯門伯格:《神話研究》,胡繼華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頁。,神話所開啟的原始的命名起源的故事,到了人類歷史敘事中,成為一種確定的事實。可是,世界上幾乎所有…See More
Nov 16, 2023

中砂礁群's Blog

姚文放:從理論回歸文學理論——以喬納森·卡勒的「後理論」轉向為例 8

Posted on July 29, 2024 at 4:00pm 0 Comments

這些弊端引發了「後理論」向重視文學閱讀、崇尚審美經驗的「前理論」回歸的沖動,於是在新世紀之初問世的一批以「後理論」或「理論之後」為標目的著作對於今後的文學理論提出了種種構想,有人認為「理論」缺少了文學和美學只是成為半壁江山,而這缺少的一半恰恰是更真實更有活力也更具本質意義的;有人主張回歸文本細讀的傳統;有人認為應當對傳記的、歷史的、目錄學、版本學的文學研究予以高度的重視;有人則主張回歸對於文學文本的形式主義讀解。[26]

在這股「後理論」轉向的大潮中,卡勒無疑是中堅。他對於文學理論與「理論」之間相互激勵和推助作用的肯定,對於「理論」中的文學性的開掘,對於文學研究與文化研究的平衡機制的探討,對於「理論」與文學理論相互聯姻的可行性的求索,都不乏「後理論」的意味,成為「後理論」轉向的風標。盡管他本人並未標榜「後理論」的名分,但其所思所論在許多方面顯示了「後理論」的鮮明特征。…

Continue

姚文放:從理論回歸文學理論——以喬納森·卡勒的「後理論」轉向為例 7

Posted on July 28, 2024 at 6:30am 0 Comments

由此可見,如今「理論」已經成為文學研究接受的既定事實,融入了文學研究並改變了文學研究的學術圖景和專業特點。可以預測,在未來的較長時間內,只要討論文學理論的問題,便繞不開「理論」問題,反之亦然。這兩者的關係猶如一個錢幣的兩面,根本無法分為兩橛,它們的區別只在於主次之分、輕重之分,而不是那種你死我活的對手之分、敵我之分。因此卡勒說:「由於文學理論不僅是文學性質的理論,而且指大量的對於文學來說是重要東西的理論作品,所以正在發生的東西不是某種系統的變化,而是優先權的改變,特殊領域的改變,有時也是新的思考范圍的變化。」…

Continue

姚文放:從理論回歸文學理論——以喬納森·卡勒的「後理論」轉向為例 6

Posted on July 26, 2024 at 6:30am 0 Comments

他覺得這樣做不失為明智之舉:「這種折衷辦法是非常實際的,或許也是明智的,這樣更多的人會對這本書產生興趣。」為此,卡勒肯定「過度解讀」的必要性,認為它往往能夠揭示作品中以往被忽視的含義,「跟那些溫和的解讀相比,過度解讀有時更為有趣、更有啟發性。」不過他也指出,對於「過度解讀」要避免與「過度進食」之類負面理解聯系起來,它通常是指「通過非常規的方法和視角,闡述文本中隱含的、或者讀者引申出來的意義。」[19]同時,文學教授也可能會做一些與文學毫不相干的研究,一方面,文學研究不可能與文化研究完全一刀兩斷,它能與電影、連環漫畫、哈利波特完全脫開干系嗎?它能對歷史話題、文化話題、婦女解放、社會動蕩漠不關心嗎?既然文學研究與這一切無法截然分開,那麼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就有其必要性和合法性。另一方面,即使文學研究純粹以解決某一文學問題作為終極目標,也不能不涉及大量與之相關的其他學科的資料,它需要閱讀和研討種種歷史文獻、哲學理論和文化遺存,而這一切卻又都是非文學的。因此卡勒肯定所謂「粗讀」(distant…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