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433)

古羅馬詩人奧維德《愛經》(25)

篡竊父親的王位。指巴爾底王弗拉特第五殺父奧洛特而篡位。

拉蒂姆。羅馬所在的地方。

瑪爾斯。戰神。宙斯和赫拉的兒子,維納斯的情人。

披著黃金。凱旋者披著的Togapicta是絳紅色又綴著金星的披風。

達納愛。指啟路斯,波斯開國人。

阿凱曼耐斯。指啟路斯的祖父,阿凱曼耐斯的子孫即指波斯人。…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March 31, 2023 at 5:00pm — No Comments

張晨〈風景的凝視與身體的臉化:德勒茲論喬托〉(4)

進一步的,德勒茲發現,白墻與黑洞的結合,恰恰匯聚成一張臉:「頗令人驚奇的是,它是一張面孔:白墻-黑洞的系統。」這顯然不僅是簡單的相似性類比,如上所述,兩種符號系統分別依靠想像與激情,分別顯現了國王的正面與先知的側臉,另外,根據符號系統的能指與語言,也正是發自面孔:「能指的此種純粹的形式上的冗余不能脫離它自身的表達的實體而被思索,應該為此種實體找到一個名字:顏貌(臉性)」;「面孔就是表意體制所特有的圖像,就是系統內在的再結域……能指始終是被顏貌化(臉化)的。」在此,德勒茲正式提出「臉性」及「臉化」(be facialized)的概念,他發現,無論何種傳統的符號體制,均可以「臉」為形象的代言,也都試圖生產符合標準的面孔,試圖將奴隸與臣民吸納入黑洞與白墻,將他們差異性的身體塑造為千人一面的臉型,而倘若失去面孔,他們便再度淪為身體,淪為「神聖人」(Homo Sacer),遭到如動物般的對待或懲罰。這一整套塑造「臉」的過程,這一調節性與生產性的機器運轉,被德勒茲稱作「臉性抽象機器」(an abstract machine of faciality)。

2.…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March 31, 2023 at 5:00pm — No Comments

小泉八雲 《怪談》三四 興義法師的故事 (下)

說完,那人又坐著大魚沉入湖底深處,消失不見了。

「我低頭看看自己,只見全身都被包裹在金鯉衣中,鱗片有如黃金般熠熠閃耀,魚鰭也長出來了。原來我已經變成一條金鯉了。哈哈,我十分快活,從此以後,想去哪兒,就搖尾鼓鰭游去哪兒,真是逍遙極了。

「我游啊游啊,遊覽了包括近江八景在內的諸多風光名勝。有時候,我會仰頭欣賞在碧綠的水面上跳躍的陽光,或者讚嘆倒映在水面上的千岩競秀……令我印象格外深刻的,是油津島和竹生島,這兩島的水色山光充滿詩情畫意,映照在水面上,分外旖旎………

Continue

Added by Kehtay Dream on March 31,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吳青科·詩性空問與體驗危機(4)

(續上)「詩性空間」與創作主體之間的互動關係並非是單純的一方作用於另一方的關係,而是彼此之間時刻處於相互作用的過程。一方面「詩性空間」源於創作主體基於潛意識的虛構和營造— — 這種行為往往是非刻意人為的.具有先驗性和原始性—— 在宏大磅礴的故事建構中作為「精彩的瞬間」以一種平淡的方式漸人其中。為創作主體在故事建構體中提供真實而隱秘的棲息場所。因此,在對文藝作品進行深入地品鑒時.客觀上需要鑒賞者憑借自身的藝術修養敏銳地意識並察覺到此類棲息場所,並為之投注巨大的情思…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March 31,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聊天機械人敘事訓練材料〈魯班學藝〉(4)

老師傅接著又吩咐:「還不行,為了試試你磨的鑿子,要你把大柁鑿出二千四百個眼子:六百個方的,六百個圓的,六百個三楞的,六百個扁的。」

魯班提起鑿子便鑿了起來,只見一陣陣木花亂飛,他越鑿越有勁兒。足足地鑿了十二個白天十二個黑夜,二千四百個眼子鑿好了,魯班提著鑿子又去見師傅。…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March 31,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木心·帶根的流浪人(上)

有個捷克人,申請移民簽證,官員問:“你打算到哪里去?”

“哪兒都行。”

官員給了他一個地球儀:

“自己挑吧!”

他看了看,慢慢轉了轉,對官員道:“你還有沒有別的地球儀?”

-MlilanKundera…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March 31, 2023 at 3:00pm — No Comments

《讀報人》(News of the World) 電影劇本(26)

百葉窗關著。

墻上光禿禿的。

他走上樓梯。

(切至)

內景,貝當古家,樓上,白天

他沿著走廊走。然後轉彎。前面是一扇門。

吉德在外面等了等。似乎近鄉情怯……

然後他打開了門。走進去——…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March 31, 2023 at 2:30pm — No Comments

王宗仁散文詩·出殯

星期四, 11月 3rd, 2005

一、

哭聲與哭聲的間距太短

釋懷的腳步總邁不開

隊伍緩緩行進

二、

隊伍緩緩行進

烈陽下,一隻嗜血的蒼蠅

攀趴在棺材板陰影下,有著…

Continue

Added by Zenkov on March 31, 2023 at 2:00pm — No Comments

吳青科·詩性空問與體驗危機(3)

(續上)可以說這一情節很大一部分功勞要算在丫鬟嬌杏的身上,盡管這只是作者本人的虛構,但在寫作動機的考察上也足以說明此時此刻是在營造一個短暫的「世外桃源」式的理想化的審美境界,這正是文藝的力量和意義所在。「最廣義的『情節』也可以包括情緒在人心中的運動」[3](哪此外,僅就這一情景的虛構本身也可以從中發現一些審美意識特征之外的其他東西,如果通過對比則更容易達到這一目的。從文本的客觀描述可以獲知.、丫鬟嬌杏雖然在從事擷花的行為,但這一行為所帶來的美感很快隨著她對賈雨村的功利性評價很大程度上被削弱。再次墜入到世俗觀念之中。也可從中看出、丫鬟嬌杏絕非如那擷花行為一般的優美而無功利,這一點可以從她對賈雨村的評價隱約看出。「雖是貧窘,然生得圓背厚,面闊口方;更兼劍眉星眼,直鼻權腮⋯ ⋯每有意幫助周濟。只是沒甚機會⋯⋯怪道又說他必非久困之人」。[2](p10-11)…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March 31, 2023 at 12:30pm — No Comments

Ian Buchanan & Adrian Parr〈德勒茲:快跑,舊世界就在你身後〉9

阿德里安·帕爾(Adrian Parr)也參與了德勒茲(Deleuze)和瓜塔里(Guattari)對欲望的相當創新的理解,用它來考察過去是如何通過主流文化和政治被領土化的。在奧地利民族史學和以色列民族認同的背景下思考大屠殺紀念的不同形式,她所研究的案例研究揭示了大屠殺是如何作為一種反動的認同基礎發揮作用的。然後,她在記憶和史學的背景下思考文化和政治扮演的不同但相互關聯的角色。正是在這里,她擴展了她對大屠殺的分析,以考慮更為複雜的記憶運動,即在德勒茲與精神和物質記憶之間的區別的基礎上,對德勒茲和瓜塔里的系譜史的討論交織在一起。

勞倫斯·西爾伯斯坦(Laurence…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March 31, 2023 at 10:30am — No Comments

玄玖爺·語言學和詩學:雅各布森六要素理論(9)

總結/Summary

雅各布森在《結束語》這篇文章中,提出了一個包含六要素的語言學框架,並且按照形式主義一貫的理解,把其中的一個要素對應的功能,解釋為詩性。這是雅各布森解答語言學和詩學對立的形式主義核心問題的最終嘗試:他試圖調和爭論的兩者,並提出一種包容兩者的框架,讓形式主義追求的獨立詩學建基在語言學上。

In his essay Closing Statement: Linguistics and Poetics (1960), Jakobson proposes a linguistic framework containing the six elements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usual formalist understanding, interprets the function corresponding to…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March 31,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琦君〈橋頭阿公 〉(下)

一點不錯,我的山頭外公慈眉善目,笑口常開,可是「單句講」的橋頭阿公,卻很少有笑容,我見了他也有點害怕。但當我用心寫字讀書的時候,他也會走來摸摸我的頭,從口袋裡掏出一枚銀角子給我說:「存起來。」也是「單句講」。我捏著那枚暖烘烘的銀角子,仰臉望著橋頭阿公,頓時覺得他也慈眉善目起來。



我漸漸長大以後,也漸漸懂得為什麼橋頭阿公這樣受人敬重,實在是由於他溫而厲的性格、正直不阿的做人原則。他為鄉人排難解紛的智慧與魄力,令人由衷地欽佩。難怪像我父親那樣一個曾經叱吒風雲、當過師長的人,都那麼敬畏他呢!這使我記起兩件事來:…



Continue

Added by 中砂礁群 on March 31, 2023 at 9:30am — No Comments

王健 李子卿 孫慧 楊子·地方感何以可能(2)

二、從經驗到感覺

本書的三個關鍵概念分別是: 經驗(experience) 和空間 (Space)、地方(Place),在英文書名中已經全部體現, 段義孚在導論中定位本書的主題是「人們如何經歷或體驗(experience)、理解世界」[2](P.5)。

那麽,經驗的本質是什麽呢? 經驗在本質上是人們認識真實和建構真實的模式…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March 31, 2023 at 9:30am — No Comments

胡惠林〈文化產業正義:文化產業發展的歷史地理學問題〉(12)

「創意產業」和「創意產業園區」的出現,它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與轉型有關,而與文化產業規劃無關。但是,一旦這種產業的出現發展成熟為一種發展範式和「可復制」的轉型模式,那麽,發展這一類文化產業就可以成為他人(地區)或下一個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的內容而被列入規劃。這應該是文化產業發展與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之間的一種科學關係。而這樣一種關係之所以可以被認為是一種科學的關係,是因為這樣一種關係同時在歷史和地理兩個緯度上實現了合規律性成長。…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March 31, 2023 at 9:00am — No Comments

吳青科·詩性空問與體驗危機(2)

(續上)這一效果在本質上所起的作用無疑是將情景的敘述推向一種夢境的理想化的詩意狀態—— 依托「窗」這一道具達到極致審美的另一個典型即是森歐外小說《雁》中關於主人公岡田與小玉的描述。隨著描述的筆端從賈雨村平移至丫鬟嬌杏,從而生成了關於情景描述的第二個隱喻性的特征。即脫離世俗觀念局限的平等、自由的審美境界,也可以說是審美的純粹性。具體而言。一方面身為地位卑微的邊角角色的嬌杏不僅在封閉、獨立、自由的時空罅隙裏徹底獲得了表達自我的主動權,與此同時,她那正從事的擷花的行為完完全全賦予了她的靈魂短暫性的自由與優美。可以說這一情節很大一部分功勞要算在、r鬟嬌杏的身上,盡管這只是作者本人的虛構,但在寫作動機的考察上也足以說明此時此刻是在營造一個短暫的「世外桃源」式的理想化的審美境界,這正是文藝的力量和意義所在。「最廣義的『情節』也可以包括情緒在人心中的運動」[3](哪…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March 31, 2023 at 8:30am — No Comments

九四一方·在演奏中突然大喊「我懂了」

如果你還沒大學畢業,這本必讀;否則,值得一翻。

正如書名所言,這本書的立場就是:解放你的天賦。但不是一本實操性很強的方法工具書,而大概算是「啟發類」的書,書中列舉了大量的「找到了天賦/天命」的人物案例,但是,這里有一個邏輯陷阱:正是因為他們是天才,有天賦,才很容易的發現了,抓住了,並發揮了出來,而對於絕大多數的沒有什麼天賦的普通人而言,他們沒有任何借鑒之處。



作者發現了這個邏輯陷阱,在這本書的後半部分,作者提到一本書:《幸運的配方》(Lucky factors),這本書的作者研究了…

Continue

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March 31, 2023 at 3:30am — No Comments

司馬遼太郎·暗殺芹澤鴨(9)

來討債,結果連貞操都陪上了,真是又滑稽,讓人扼腕嘆息。土方妒火中燒,暗下決心準備殺掉芹澤。

可是讓人吃驚的是,阿梅從此之後,每到傍晚,都會濃妝艷抹,梳著時下流行的“松葉返”頭型到駐屯地來。據說她一到屯所,就直奔芹澤的臥房,兩個人“風雨如晦,雞鳴不止”,直到天亮才回家。土方聽到這件事,心裏想:“阿梅被操了還這副樣子,女人啊,真是搞不懂。”

這事當然瞞不過近藤,不久之後有天晚上把土方歲三叫到自己房間,海闊天空扯了一通,突然說:“芹澤算是個有德之人?”

土方當然是一頭霧水,“您在說什麼?”…

Continue

Added by 等河水退去 on March 30, 2023 at 9:00pm — No Comments

殷世東:課堂教學活動的詩學邏輯(1)

內容提要: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學科知識其理解與掌握應遵循普通邏輯,而課堂教學活動充滿自由與想像,應遵循詩性邏輯,以培養學習者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現育人目標。當下一些課堂教學活動常常遵循普通邏輯(學科邏輯)設計,背離課堂應然的邏輯,成為抽象的邏輯推理過程,按照因果控制和預測的機械化、程序化開展教學活動,課堂失去了生機與活力。為此,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遵循詩性邏輯,即通過營造在場體驗情境,創設課堂美育氛圍,優化與整合教學內容,差異設計課堂教學,充分發揮隱喻的作用,讓課堂充滿自由想像、審美理想與人文性,彰顯個性。課堂教學活動各要素只有成為關聯性的有機整體,學習者才能主動參與、“在場”體驗與自由探究,促進學習者身心和諧發展。 …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March 30, 2023 at 8:00pm — No Comments

董迎春 覃才·民族誌書寫與民族誌詩學(5)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民族學、人類學、民俗學等學科逐漸成為顯學的背景下,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具有民族誌詩學對民族口頭詩歌翻譯與詩性轉換性質的少數民族詩歌創作和文本,不僅為民族學、人類學、民俗學等提供了民族誌材料,同時也加重了學術界對文學和人類學之間的譜系性認知與比較意願。1996年成立的中國文學人類學研究會基於中國文學特別是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具有民族誌書寫的歷史和探索,自成立之初就致力於在中國與世界的文學和人類學之間「討論文學創作的人類學轉向、人類學的文學轉向及人文社會科學的人類學轉向等三個轉向」,以加深「文學是人類學的,人類學也是文學的」認識。



中國少數民族詩歌在創作隊伍、文體、題材等方面的民族誌特征與關聯,也成為文學人類學界探討文學與人類學及民族誌之間轉向與印合關係的主要組成部分。可以說, 20世紀末以來,在人類學、民族學及民俗學成為顯學的時代語境下,文學人類學的學術探討在很大程度上梳理並還原了少數民族詩歌的民族誌詩學傳統。…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March 30, 2023 at 8:00pm — No Comments

古羅馬詩人奧維德《愛經》(24)

太陽觸到海爾古賴斯的獅子背脊的時候。指七月。

龐貝烏斯。(公元前107-公元前48)。羅馬大將,第一次三頭政治執政之一。

華麗的紀念物。指屋大維門和與它毗連的馬爾凱盧斯劇場;馬爾凱盧斯是屋大維的兒子。

 

培魯斯的孫女們。即達那烏斯的女兒們,一共有五十個,她們除了幼女西拜爾納絲特拉外,都受她們的父親達那烏斯的指使,在婚夜中殺了她們的新郎,即她們的堂弟兄。…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March 30, 2023 at 5:0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