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542)

喬治•羅德曼《徹底透視媒體這東西》(9)

盡管科學研究領域獲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有些發表在大眾刊物上的非科學性研究通常會獲得更大的關註。弗雷德裏克·魏特漢(Fredric Wertham)博士對漫畫書的影響所做的研究就是這樣(見歷史一瞥專欄“對無辜者的誘惑:漫畫書的影響”)。他的研究使20世紀50年代的漫畫產業遭受了嚴重損失。

對電視影響的研究

在20世紀50年代、60年代,電視對孩童的影響力日益明顯,這引起了許多家長、老師和立法者的警覺。調查顯示看電視會減少孩子們玩耍、分擔家務和閱讀的時間。政客們也紛紛指責電視造成了許多社會問題,這在當時是家常便飯,同時政府和各個基金會也出錢來資助相關研究,來把問題弄清楚。…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July 11, 2016 at 9:08am — No Comments

吳組緗·談癖

吳組緗(1908~1994),安徽涇縣人,作家,學者。著有長篇小說《山洪》,有《吳組緗小說散文集》印行。



人之癖,當無聊閑談的時候,是個有趣的題目。


何謂癖?嚴格的定義倒似乎不容易下。通常大約是指某些不正常、沒道理的習性而言。其形成,想多起於積習,慢慢發展而成心理甚至生理的病態。世上絕對無癖的人,恐怕不見得多。不過普通人的癖,或因司空見慣,人遂不覺,比如喜摳鼻孔,好摳腳丫之類;或因相習成風,積非成是,比如舊時代的人喜愛婦女小足之類。有一些癖,來得顯著而又奇特,使別人驚詫,不能理解;他本人亦莫知其然,並且無可如何:這就應當歸入怪癖一類。…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July 11, 2016 at 9:07am — No Comments

陳意涵《北島相遇》(4)

大大或小小的熒幕中

所有的我

都不存在

我不知道誰在表演

誰在說話

他們短暫地占據了我的身體

直到喊卡的那一刻

新西蘭式的午後/市政花園與羅吐魯瓦湖

買了一個可以下水的耳機

讓我在水裏不再如此寧靜…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July 11, 2016 at 9:07am — No Comments

莫言·《透明的紅蘿蔔》(第1節)

秋天的一個早晨,潮氣很重,雜草上,瓦片上都凝結著一層透明的露水。槐樹上已經有了淺黃色的葉片,掛在槐樹上的紅銹斑斑的鐵鐘也被露水打得濕漉漉的。隊長披著夾襖,一手裏拤著一塊高粱面餅子,一手裏捏著一棵剝皮的大蔥,慢吞吞地朝著鐘下走。走到鐘下時,手裏的東西全沒了,只有兩個腮幫子象秋田裏搬運糧草的老田鼠一樣飽滿地鼓著。他拉動鐘繩,鐘錘撞擊鐘壁,"嘡嘡嘡"響成一片。老老少少的人從胡同裏湧出來,匯集到鐘下,眼巴巴地望著隊長,象一群木偶。隊長用力把食物吞咽下去,擡起袖子擦擦被絡腮胡子包圍著的嘴。人們一齊瞅著隊長的嘴,只聽到那張嘴一張開——那張嘴一張開就罵:"他娘的腿!公社裏這些狗娘養的,今日抽兩個瓦工,明日調兩個木工,幾個勞力全被他們給零打碎敲了。小石匠,公社要加寬村後的滯洪閘,每個生產隊裏抽調一個石匠,一個小工,只好你去了。"隊長對著一個高個子寬肩膀的小夥子說。…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July 11, 2016 at 9:06am — No Comments

老舍·熱包子

愛情自古時候就是好出軌的事。不過,古年間沒有報紙和雜誌,所以不象現在鬧得這麼血花。不用往很古遠裏說,就以我小時候說吧,人們鬧戀愛便不輕易弄得滿城風雨。我還記得老街坊小邱。那時候的“小”邱自然到現在已是“老”邱了。可是即使現在我再見著他,即使他已是白發老翁,我還得叫他“小”邱。他是不會老的。我們一想起花兒來,似乎便看見些紅花綠葉,開得正盛;大概沒有一人想花便想到落花如雨,色斷香銷的。小邱也是花兒似的,在人們腦中他永遠是青春,雖然他長得離花還遠得很呢。…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July 11, 2016 at 9:06am — No Comments

琦君·第一次坐火車

我出生長大在簡樸的農村,童年時與小朋友們的玩樂,只有在後院踢毽子,或在長廊裡滾鐵環。後院是長工伯伯曬穀子和乾菜的地方,長廊是媽媽晾衣服的地方。我們一不小心常踩到穀子,或碰倒了竹桿,長工伯伯就會大聲地喊:「走開走開,到外面放風箏去。」可是放風箏要迎著風跑,不小心踩一腳的牛糞,害忙碌的媽媽又得為我洗腳換鞋襪。因此媽媽總是輕聲輕氣地對我說:「小春呀,去後河邊看小火輪吧,小火輪快到了。」但是,從我家到後河邊要走一大段狹窄的田埂路,我膽子小,總要等阿榮伯忙完田裡的事,才能帶我去。…

Continue

Added by Tata Na on July 11, 2016 at 9:05am — No Comments

簡媜·漁父

父親,你想過我嗎?

“雖然只做了十三年的父女就恩斷緣盡,他難道從來不想?”我常自問。然而“想念”是兩個人之間相互的安慰與體貼,可以從對方的眉眸、音聲、詞意去看出聽出感覺出,總是面對面的一樁人情。若是一陰一陽,且遠隔了十一年,在空氣中,聽不到父親喚女兒的聲音;在路途上,碰不到父親返家的身影,最主要的,一個看不到父親在衰老,一個看不到女兒在成長,之間沒有對話了,怎麼去“想”法?若各自有所思,也僅是隔岸歷數人事而已。父親若看到女兒在人間路上星夜獨行,他也只能看,近不了身;女兒若在暴風雨的時候想到父親獨臥於墓地,無樹無檐遮身,怎不疼?但疼也只能疼,連撐傘這樣的小事,也無福去做了,還是不要想,生者不能安靜,死者不能安息。

好吧!父親,我不問你死後想不想我,我只問生我之前,你想過我嗎?…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師 on July 11, 2016 at 9:05am — No Comments

蘇桑格《中國艷遇遊全攻手冊》(13)路上感情

在路上的行者



在去往西藏的路上,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碰上幾次甚至更多的堵車,或者車本身是壞車,又或者好車壞在路上。在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路上,車停在崇山峻嶺間,冷風吹過,萬山無言。人與人之間比任何時候都渴望與別人交流,渴望能相依。如果車子壞在懸崖邊上,生死一線間,心手相牽,是最自然不過的事。…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uly 11, 2016 at 9:04am — No Comments

趙之楚·好山、好水、好友(上)

*記Arkansas州立Petit Jean公園之遊*



  出門下台階時,男士們熟練的,各自小心翼翼的,牽著better half的手,扶著她的肩,說著「晚安」離開了臨時的趙府Cabin17。趙之楚覺得這場景有些「似曾相識」…這不是《詩經》所說的「執子之手,與子同行」、「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畫面嗎?他望著一雙雙遠去的背影,他髣髴聽到古老文化的遙遠呼喚。三千年前的民歌,遙遠、遙遠祖先的訴求,竟與三千年後「後生」的生活,如此這般的契合?文化,真是一件奇妙的東西…但願他們都能夜夜「與子同夢」。…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July 11, 2016 at 9:02am — No Comments

豐子愷·人生詠歎·秋

我的年歲上冠用了「三十」二字,至今已兩年了。不解達觀的我,從這兩個字上受到了 不少的暗示與影響。雖然明明覺得自己的體格與精力比二十九歲時全然沒有什麼差異,但「 三十」這一個觀念籠在頭上,猶之張了一頂陽傘,使我的全身蒙了一個暗淡色的陰影,又仿 佛在日曆上撕過了立秋的一頁以後,雖然太陽的炎威依然沒有減卻,寒暑表上的熱度依然沒 有降低,然而只當得餘威與殘暑,或霜降木落的先驅,大地的節候已從今移交於秋了。

實際,我兩年來的心情與秋最容易調和而融合。這情形與從前不同。在往年,我只慕春 天。我最歡喜楊柳與燕子。尤其歡喜初染鵝黃的嫩柳。我曾經名自己的寓居為「小楊柳屋」 ,曾經畫了許多楊柳燕子的畫,又曾經摘取秀長的楊柳,在厚紙上裱成各種風調的眉,想像 這等眉的所有者的顏貌,而在其下面添描出眼鼻與口。那時候我每逢早春時節,正月二月之 交,看見楊柳枝的線條上掛了細珠,帶了隱隱的青色而「遙看近卻無」的時候,我心中便充…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July 11, 2016 at 9:01am — No Comments

管建中·咖啡沖泡的實際操作(3)

有一個我深感興趣的問題,幾乎每當遇見咖啡同好,在第一次交換咖啡心得時,都會提出來向對方詢問的:你最喜歡哪種方式調理的咖啡?我所聽過的答案形形色色。例如,有人喜歡虹吸壺(Syphon)的清純,有人偏愛法國壓(French Press)的濃郁,也有人覺得以絨布濾袋沖泡的咖啡,其均衡度才恰到好處。還有少數死忠份子,認為除了Espresso外,其他任何咖啡都不值得一提。不過,這麼多年來,卻從未見有人提及土耳其咖啡,甚至,很多人對土耳其咖啡簡直連概念都沒有,這真是極大遺憾。…



Continue

Added by Priyatamā on July 11, 2016 at 9:01am — No Comments

渡邊淳一《男人這東西》(15)離婚信號

在結婚時男人對愛情是不寄太大希望的。姑且有個完整的家庭,能夠順利地養兒育女、平平安安地生活就夠令人心滿意足的了。他們並不指望有什麽浪漫情懷,當然如果有這方面的內容的話,固然更好,但是沒有它們也無礙大局。因此,男人們永遠難以理解女人們那種以“看不出與你共同生活下去的意義”為借口而打算離婚的冷漠態度。

較之普通戀人之間的分手,夫婦間的分手更為復雜。

下面是一位已結婚十三年的女士所講述的一則真實的故事:她想與丈夫離婚,便去向律師咨詢,律師卻說:“僅僅因為不喜歡您丈夫便要離婚,這純屬任性行為。”因而她受到了很大震動。…

Continue

Added by A'Lessy on July 11, 2016 at 9:00am — No Comments

馮驥才·鼻子的軼事

我一直認為人類的藝術創造有個重大疏漏,就是沒有一種滿足鼻子的藝術。在藝術中,有滿足眼睛的,比如美術、雕塑和攝影;有滿足耳朵的,比如音樂和歌唱;影視和戲曲是綜合藝術,它們能同時滿足眼睛和耳朵,卻惟獨把鼻子排斥在"藝術愛好者"之外了。嘴呢?對了,你會問。不要說也沒有專供嘴巴來享受的藝術吧,千變萬化的烹調藝術足能使嘴巴受用不盡了。聰明萬能的人類為什麽偏偏冷淡了、小瞧了、甚至荒廢了鼻子?這個位居臉的中心的高貴的鼻子難道是個"藝盲"?難道它遲純、麻木、低層次、無感受、缺乏情感細胞?難道它只能分辨香臭、只是用來呼吸的嗎?是啊,是啊,你想想看,流淚是一種感情的表露,那麽流鼻涕呢?那不是傷心而是傷風。

然而,請你靜下心再想一想——…

Continue

Added by 開篷樂勢力 on July 11, 2016 at 9:00am — No Comments

吳念真·永不落幕的劇場人

他們並不期待臺灣的劇場環境有朝一日能跟海外一樣好,只要像現在慢慢地改變、進步就好。

一九九七年七月十七日早上,我們在葉子彥的家裏。平凡的家、平凡的人,如果不是子彥有一早溫習劇本臺詞的習慣,我們或許不知道他是一個劇場工作者。或許也因為子彥的家居生活出乎意料地平凡,平凡得不像我們一般人想像的劇場人吧!



子彥說:“像我最近扮演的角色是一個很精明能幹、勢利眼、一毛不拔、很有錢的富人。我就去找一些現有的形象,可是好像現實生活中不一定是這樣的。有些時候我們就去找一些影像大師的紀錄裏的形象,從裏面去尋找……”要在現實和虛幻的角色中自在地遊走,想抓住角色的形象需要嚴謹得像做功課一樣。現實生活的角色,可需要花更多的腦筋和力氣。…

Continue

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July 11, 2016 at 9:00am — No Comments

蔣勳《忘言書》悼楊逵先生

楊逵先生的故去,對我而言,是平靜多於哀痛的。

多年來,楊先生給我的感覺,毋寧是更接近於雕塑的吧。雕塑是不再死去了的身體啊,因為生命活出了一種風範,容貌舉止便都在歷史之中了。

我的認識楊先生還是從他的作品開始。特別是《送報夫》一篇;我當時正在國外求學,被其中的人道精神及社會關懷的熱情激蕩著,讀後久久不能自己。

回國之初,藉在東海大學兼課之便,有緣結識了楊先生;此後,每周上課之暇,楊先生的東海花園便成了我常去造訪的處所了。

東海花園緊鄰墓地,走過一條窄小的荒草間的徑道,楊先生簡陋的小屋就在路的盡頭,掩映在一片大鄧伯的藤曼之中。…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uly 11, 2016 at 8:59am — No Comments

諾查丹瑪斯《預言·諸世紀 》(第十六章)

希特勤暗殺未遂事件1939年10月

新奇的光景出現 人們聚集觀賞

王侯貴族 步入大群觀眾之中

圓柱 石壁 崩裂散碎

宛如奇跡

王與三十人 倖免於難

  在這首詩裡,諾查丹瑪斯驚人準確地預見到針對法西斯頭子希特勒的暗殺事件,並且毫無偏差地指出,暗殺行動沒有成功,希特勒與其爪牙逃過一劫。…

Continue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July 11, 2016 at 8:55am — No Comments

微紫·像風,像月光那樣吧

像風那樣,像月光那樣吧

像一片花的氣味那樣,像肉身上的翅膀那樣

你不必擁有智慧,智慧是沈重的

像一間空空的殿堂吧

在這間廟堂裏溫習你喜愛的功課

對這人間的,這親人的,所有的繁重與憂傷

你是無能為力的

對於命運的事情,無法做什麽

對於贊美與輝煌,它們也是不能給你帶來幸福的…

Continue

Added by OVEPI on July 11, 2016 at 8:55am — No Comments

美國女詩人詩選·杜莉特爾:如果你讓我歌唱

如果你讓我歌唱,

上帝就會對

我們倆和藹可親,

他在一株樹上

找到他自己的黛夫妮,

她坐在

荒涼的柱腳上,

風信子花的

意象。



裘小龍…

Continue

Added by 邊鄉 岸 on July 11, 2016 at 8:54am — No Comments

梁曉聲《你在今天還在昨天》過小百姓的生活

——給妹妹的一封信

妹妹:

見字如面。知大偉學習成績一向優異,我很高興。在孫女外孫女中,母親最喜歡大偉。每每說起大偉如何如何疼姥姥,善解人意。我也認為她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她學習努力,並且愛學習,不以為苦,善於從學習中體會到興趣,這一點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因而要由做父母的克服一切生活困難,成全孩子的學誌。否則,便是家長的失責。前幾次電話中,我也忘了問你自己的身體情況了。兩年前動那次手術,愈後如何?該經常到醫院去進行復查才是。…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July 11, 2016 at 8:31am — No Comments

三島由紀夫《金閣寺》(1)

我幼年時代,父親常常同我講金閣的故事。

我出生在舞鶴東北一個伸向日本海的荒涼的海角。老家不是這裏,而是舞鶴東郊的志樂。根據眾人的懇切期望,父親遁入空門,當了偏僻的海角寺廟的住持,在當地娶了妻子,生下了我。

在成生海角的寺廟附近,沒有合適的中學。不久,我便離開雙親膝下,寄養在老家的叔父家中,從這裏徒步走讀於東舞鶴中學。

老家陽光充足,但是,在一年之中的11月、12月,即使是萬里無雲的晴朗日子,一天也要下四五次陣雨。我的變化無常的情緒,可能就是在這塊土地上培養起來的。…

Continue

Added by Dhuup on July 11, 2016 at 8:3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