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393)

奈莉·薩克斯·被拯救者同聲歌唱

我們,這些被拯救的生靈,

死神用乾癟的身軀製成長笛,

死神用筋胳製作琴絃。

音樂的變換

使我們滿腹怨情。



我們,這些被拯救的生靈,

套索老在我們面前晃動,

它們懸吊着,等待我們的脖頸。…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September 27,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吳赤鋒·回望馬口:尋覓南洋客走過的足跡 3

這段史實說明,至少在19世紀中葉,森美蘭地區就已經生活著相當數量的華族礦工。這些華族礦工,基本都是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破產農民,在生活無著走投無路之際,冒死漂洋過海來到這里當苦工的。

英國人在控制了馬來聯邦乃至整個馬來半島後,瘋狂地掠奪這里的錫礦、金礦和橡膠、胡椒等資源。為了滿足大規模開礦和開墾種植園的需要,更是大量引入外來勞工。來到馬來半島的勞工不僅有印度人、阿拉伯人,更有如潮水般洶湧而至的華人。華人下南洋,是人類歷史上極為罕見的跨國大遷徙,在持續大半個世紀的時間里,成百上千萬的華人來到南洋,掀起了規模空前的華人下南洋的大潮。…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September 27,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馮文開 廖明君·口頭傳統詩性智慧的探索者 2

2011年6月,中國正式頒布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另一方面,學者、民眾以及其他諸多社會力量也逐漸自覺地意識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且積極參與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與保護工作中。朝戈金是較早自覺倡導搶救與保護中國少數民族口頭傳統的學者之一。



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與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朝戈金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和保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003年起,朝戈金開始在期刊雜誌上撰文探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需要解決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為「非遺」保護提供理論和智力支持;同時,通過媒體訪談、報紙等許多傳播介質,朝戈金一以貫之地倡導文化多樣性,竭力推動中國「非遺」保護工作,呼籲「非遺」保護的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以及「非遺」保護的立法。…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September 27, 2023 at 3:00pm — No Comments

舒也·本體論的價值之維 7

這樣,在《聖經》的闡釋中,世界本體就不單單是一個實在性的存在,同時,世界本體又被視爲是一種價值性的存在,亦即,《聖經》的本體論,還包含著一個價值的維度,《聖經》的本體論,實際上是一種價值存在本體論。

這一價值存在本體論特征,不單單從作爲對世界闡釋的創世觀念中可以得到體現,還可從《聖經》對上帝的描述和解釋中得到明示。在《聖經》的解釋中,上帝不僅僅是創造世界和人的自在本體,同時它又是一種有價值的存在,被解釋成一種“好”的存在,它具有神聖、道德等多方面的價值屬性,或者,它可以被稱爲是一種“善自體”。在基督教的解釋中,上帝一直被冠以全知、全能、全善的特征,這些正是對上帝的價值屬性的確認。上帝的這一價值屬性特征,在神聖價值、道德價值等多個方面得到了描述。

上帝與神聖價值。…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September 27, 2023 at 3:00pm — No Comments

林燕妮《一邊死一邊生》先后問題

時間不是永遠不夠用,而是我們永遠把時間用錯了,最重要的沒有最先做,擱呀擱的,無期拖延;無關重要的倒全做了,不但全做了,而且以第一時間做了,這樣先后不分,時間不但不夠用,而且沒一件正經事做得成。

有朋友上電台接受訪問,回來沾沾自喜說主持人稱讚他談笑風生,打算請他主持節目哩。

我老實不客氣地告訴他不用考慮了,單以這一年而論。他本來的計劃除了把公司發展得更好外,還想寫兩本書、製作一部電影。撇開公司的繁瑣事務不談,撇開寫書不談,單是製作一部電影,從概念到寫劇本到實際拍攝,已經佔了他料理業務和寫書所餘的全部時間了,哪來的空去電台播音?雖然播音很好玩,但很多事也很好玩,把時間全玩掉了,計劃便變了沒一個能實行,也就等於沒一件重要的工作能夠完成。…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September 27, 2023 at 4:30am — No Comments

蒐狗百科:詩史 下

宋代大詩人陸游,自稱“六十年間萬首詩”。他從事創作時間長,詩歌數量多,內容豐富,其中最爲突出的是反映時代的主要矛盾——民族矛盾,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像一條紅線貫穿在全部詩歌之中。同時,陸詩的風格也接近杜甫,因而也獲得一代“詩史”的美稱。名篇有《關山月》、《書憤》、《示兒》等。

南宋末年的文天祥,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又是傑出的愛國詩人。他的詩後期學習杜甫,多記述民族的苦難和自己戰鬥的歷程,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如《正氣歌》、《過零丁洋》、《金陵驛》等,歷來有“詩史”之譽。…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September 27, 2023 at 4:30am — No Comments

楊克的詩·我在一顆石榴裡看見了我的祖國

我在一顆石榴裡看見我的祖國

碩大而飽滿的天地之果

它懷抱着親密無間的子民

裸露的肌膚護着水晶的心

億萬兒女手牽着手

在枝頭上酸酸甜甜微笑

多汁的秋天啊是臨盆的孕婦

我想記住十月的每一扇窗戶…

Continue

Added by Crna Gor on September 27, 2023 at 4:00am — No Comments

朱朱詩選·綿軟的地面

警訊已經解除,

除非正午,熱量不再凝聚。

林中,岸上,

果實托起虛無,

劇烈地震顫。

  

夜,吸儘了樺皮和鐵皮

弧心裡蓄積的光。

我的鴿子,飛啊,…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September 27, 2023 at 4:00am — No Comments

胡曉明·江南文化,詩學的一種可能(7)

《南窗寄傲圖》題詠,是流寓於滬的文人群體,辛亥年之後約十年間,先後同題唱和之作。為什麽要借圖言志?參加此一題詠的詩人,精神困境如何?情感心理如何?《海濱流人的招魂文學——〈南窗寄傲圖〉題詠釋證》試圖探討這些問題,同時提示大家注意此種古典文雅的藝文欣賞與交流方式,背後隱含著「江南詩學」一項可貴的成就,即以學術、藝才、詩心相互感發,以圖文相結納、以詩性相凝聚、安頓斯文骨肉。此種典雅人文主義,實為「不朽」的追尋之一;此種生命安頓的方式,實為江南詩學對古典中國人文傳統的重要貢獻。…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September 27, 2023 at 3:30am — No Comments

熊沐清〈文學研究的認知延展 ———廣義認知詩學原理與方法〉(8)

四、廣義認知詩學的研究方法

目前的認知詩學———即包括狹義認知詩學和狹義認知文學研究,它的研究方法可以簡單概括為「認知的」研究方法,即,借用來自認知科學某一領域的理論、概念、方法及技術對文學的各種現象進行研究。由於認知研究流派紛呈,範式眾多,所以表面看來,它們采用的研究方法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但細加梳理,卻可以概括為奧迪斯( Laura Otis)歸納的三種主要模式: 其一是在實驗室進行的神經科學研究( neuroscientific studies) ,比如眼動實驗/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Continue

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September 27, 2023 at 3:30am — No Comments

李志春·從想像力思維方式的兩層構造—看「引譬連類」中的「興」概念(8)

雖然鄭毓瑜先生沒能在新著中將「引譬連類」的兩層思維結構區分開,但他確實注意到了類比聯結背後屬於中國人的更深層次的思維與生存結構,而之所以中國人能在類比聯結的背後有對自身生存結構的高度自覺,這與中國人不以理性思維為主導,在實踐中更注重感性的文化特質有關。這裏的感性並非「方可方不可」「數不勝數」的「五色」「五味」般的經驗世界,不是「口爽」「目盲」的感官刺激與享受,而是一種體知方式,一種生存視角、一種存在狀態,它不再以理性對象化的目光衡量世間的一切,而是打開自己的心靈,將人類的精神沈入自然,在物與物、物與人的敞開、交織、圓融中 「詩化」出除經驗世界,而又不離經驗世界的道德世界、意蘊世界。在那裏人的意義、物的意義,世界的意義生動起來,呈現出一派「自由」的景象,而這一切又與「歷時記憶」有了驚人的一致性。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 Endel,T. Episodic Memory and…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September 27, 2023 at 3:30am — No Comments

馮文開 廖明君·口頭傳統詩性智慧的探索者 1

朝戈金是當下民間文學與民俗學界知名的中年學者,其研究領域非常廣泛,涉及民族文學、文藝學理論、史詩學、口頭傳統研究等,且卓有建樹,自成一家之言,在中國民間文學與民俗學,乃至國際學界都有著重要的地位。最為學界稱道的是他在史詩學與口頭傳統研究上的貢獻。在中國民間文學和民俗學的研究由書寫範式轉向口頭範式過程中,朝戈金將口頭詩學理論引介入國內,成功地將它運用到蒙古英雄史詩研究上,創建史詩研究的新範例,助推了民間文學與民俗學研究範式轉換的完成。朝戈金對口頭詩學的引介、實踐、反思與建構引領了中國民間文學與民俗學研究的深入開展,時至今日,這一理論依然在這些領域,乃至其他相鄰學科的研究中發揮著強大的影響力和闡釋力。

一、朝戈金的學術轉向…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September 26, 2023 at 4:30pm — No Comments

林燕妮《一邊死一邊生》忙好

近來忙死了,開會開會的朝九晚五便溜掉了,可惜開會只是決定要做什麼的,至於做那個「什麼」,卻是開完會才有時間做的事。所以,每晚功課多多,沒辦法,開完會不做會裡所說要做的事,等於沒有開會,也等於工作完全沒有進展,所以惟有做。

有團體叫我去講「人際關係」,我不敢講,因為我雖沒有開罪人,但是問候人和做公關的時間都不夠,人家不惱我已千恩萬謝了,況且我既近視,對人臉的記性亦不好,見過了的人再碰面認不得,已是犯了人際關係的第一天條。

有時間自己:

「不做事好不好?不忙好不好?」…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September 26,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魯樞元·詩人與自然之死(3)

2008 年秋天,我終於得到一個機會,在中國、美國、加拿大、意大利、印度、波蘭、法國等國家的學者面前發出呼籲,希望面對自然之死,發揚生態精神,在大力研究梭羅的同時,也關注一下中國詩人陶淵明。



陶淵明與梭羅,在時間上相隔一千五百年,在地域上分居東西兩個半球,在種族上還明顯地擁有「黃」、「白」兩種膚色,然而面對人類文明與自然的衝突,他們之間仍然擁有許多相同、相似之處:兩個人的詩文中都寫到「讀書」、「種豆」、「鋤草」、「采花」(采的雖然不一定都是菊花)、看雲彩、聽鳥叫, 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甚至還講到「無弦琴」,即「宇宙七弦琴」,那是由森林上空的風「撥弄」松樹的枝葉發出的天籟。當然,這只是字面上的貼近。



往深處探討,梭羅與陶淵明還有更多相似的地方。…




Continue

Added by TASHKENT HOLIDAY on September 26, 2023 at 2:00pm — No Comments

朱光亞 郭翠翠·共通感:認知、實踐與審美 6

在鑒賞判斷的第二個契機,即按照量上來看,共通感具有可傳達的普遍性。康德說:“人自覺到對那愉快的對象在他是無任何利害關係時,他就不能不判定這對象必具有使每個人愉快的根據。”([21], p.42)那麽,他就會想到,這種愉快的根據肯定不是私人的,肯定不會只和他自身相關,而肯定會這樣認爲,這種愉快人人共有,這樣就導致了,他有理由設想每個人都會因此而感到愉快。然而,“就邏輯的量的範疇方面來看,一切鑒賞判斷都是單個的判斷”([21], p. 46),而出于無利害的鑒賞對于每一個人具有普適性,這種鑒賞是對美的鑒賞,而一個宣稱某一事物爲美的判斷,本質地包含著普遍性的要求。這種普遍性的要求“不含有判斷的客觀的量,而只是含著主觀的量。”([21], p. 46)只有這種量才具有共同有效性…

Continue

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September 26, 2023 at 12:30pm — No Comments

駱冬青 ·論 《聊齋誌異 》的詩性敘事 3

至如 《蓮香》篇以 「似曾相識燕歸來」作為一個中心情節, 《連城》篇喬生獻詩而獲連城芳心, 《西湖主》篇紅巾題句而得仙緣,等等,都是以 「詩 」為男女關係的核心及情節結構的重要因素, 從 「詩 」中來虛構故事 。 「因詩生事 」表現為從「詩」的切入和「詩 」的勾連而形成敘事的動力結構,展開小說的敘事框

架,從而在詩的激發與推動下虛構出種種故事 。



理所當然地,對「詩」的推崇而產生的詩性激情必然對「非詩 」和庸俗表現出由衷的厭惡與蔑視,這也構成了 「因詩生事」的一個側面 。在《仙人島 》中,一位 「屢冠文場 」的 「才子 」到了仙島後吟誦自己的得意詩作, 遭到兩位仙女的譏誚,仙女以謔而近虐的特殊的評詩論詩方式,表現了真正的詩才對於詩歌被低俗化、膚淺化的鄙夷, 「因詩生事」成為保護詩、提高詩的一種敘事行動。膾炙人口的…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September 26, 2023 at 8:30am — No Comments

蒙曼:中華詩歌:塑造民族共同化性格 3

那麼,爲什麼會有這麼多“思鄉”的意象呢?因爲思鄉和我們剛剛提到過的愛國一樣,就是我們中國人共同的情感追求。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五湖四海的人們匯聚到中國這片土地上,形成共同的中華民族。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有人離開故鄉,東奔西走,這才走出了中國的廣袤疆域和燦爛文明。



站在中國這個大舞台上回望自己故鄉的時候,會慢慢發現,作爲中國人的集體記憶,思鄉之情是永恆的,但是與此同時,故鄉的範圍也會越來越大,一代代中國人“反認他鄉是故鄉”,最後才奠定了中國這個共同的故鄉。我們今天説要探尋中華文明,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理解中國人的鄉愁,這個鄉愁是“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同時也是“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記者:唐代是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爲隋唐盛世注入了質樸雄厚的氣質,這與盛唐詩歌風格的形成有何關係?對唐詩的發展産生了怎樣的影響?…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September 26, 2023 at 6:00am — No Comments

認識論+本體論=研究範式

認識論+本體論=研究範式(實證主義,實用主義,解釋主義,建構主義~)→→研究方法。

認識論:Epistemology/ɪˌpɪstəˈmɒlədʒi/關注的是知識的本質。在歷史上,知識一直被當作“真理”或“事實”來討論,然而,關于什麽是知識以及真理是否可能的爭論卻越來越多。因此,當你研究認識論時,你可能會思考這樣的問題:“我怎麽知道我知道什麽?”或“真理是什麽 ?”

本體論Ontology/ɒnˈtɒlədʒi/…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September 26, 2023 at 5:30am — No Comments

啞石:「後現代主義」與新詩關係簡議 1

在我看來,「後現代主義」這一術語,是因為某種特別的對想像力類型的發明期待,才被創造出來,它的存在與呈現,依賴於「滯後」的文化語境需要,即是說,如果它從不存在,或者「表演」出與我們今天使用它時大異其趣的言說況味,也完全合理,甚至更為合理。

在《卡夫卡及其前輩》(1941)一文中,博爾赫斯於韓愈的一篇辯解、克爾凱郭爾的兩篇宗教寓言、羅伯特·勃朗寧的一首詩以及鄧賽尼勛爵的一篇短篇小說中,發現了一種卡夫卡式的變形或基調:「如果我沒有弄錯,我所列舉的這些性質及類別各異的作品都與卡夫卡的作品相像;如果我沒有弄錯,它們並非全都如此相像。這第二件事實的意義更為重大。我們在其中的每一篇作品里·,都程度不同地發現了卡夫卡的風格,但是假如卡夫卡從沒有創作過一行作品,我們就不會發現這一特性,換言之,它就不會存在。」…

Continue

Added by 風華正茂 on September 26, 2023 at 5:00am — No Comments

奈莉•薩克斯·多少次海洋消逝於細沙

多少次海洋消逝於細沙,



多少細沙苦苦修煉成沉積岩,




多少時光在鸚鵡螺的淺吟低唱聲中




揮淚辭別,




魚化石珠子般的眼睛見証過




多少物種的滅絶,




多少清晨的號角回盪在珊瑚島間,




多少星光與水晶交相輝映,…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September 26, 2023 at 5:0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