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二
鄧以蟄標舉的「性靈」精神是中國古典美學的「性靈說」精神的延續,同時這也是現代審美所傳承的人生論美學精神。人的精神意趣的綜合反映表現為「性靈」,將其歸納總結為以人為本和以真為根兩個層面的人生論美學內涵。
以人為本。④詩歌是來自心靈的創造,詩歌詠嘆人生的目的是為了彰顯人性。…
Continue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November 5, 2023 at 9:00pm — No Comments
在《物質與記憶》之中,柏格森嘗試克服他在第一本著作所遇到的二元論困境。概括而言,他的解決方案在於把綿延擴展到物質,並進而擴展到整個宇宙。對於整個柏格森哲學而言,這一步至關重要。物質與綿延的這種溝通,主要藉助於純粹記憶理論,從而使得綿延不再只是意識的特權,也可以歸諸於物質。
我們在此無法展開全部的論証,只是指出一個關鍵要點。在討論記憶的保存問題時,柏格森指出,記憶不同於物質,物質需要保存在一個容器之中,而保存的問題對於記憶實際上只是一個假問題。
相反,與其設想記憶如何保存在物質之中,不如設想,物質本身即潛在的包含有記憶,只是大多數情況下,這些記憶無法顯現出來,而僅僅在某些生命體特別是某些動物之中,這些記憶才得以顯現出來。…
Added by Momogun 詩男 on November 5, 2023 at 9:00pm — No Comments
第三章,維科開始轉學歷史科學,為普遍法權尋找現實依據。對於希臘抽象理性的不信任,使得維科轉向來羅馬。歷史隱藏在寓言當中。通過「語文學」來挖掘羅馬法的含義,維科意圖將羅馬的經驗普遍化,上升為各民族必然經歷的共同經驗,證明羅馬的恒定一致性。
但是由於民族虛驕與學者虛驕,使得歷史的真實面貌被遮蔽。需要重新回到無知狀態,才能夠擁有原初人類的知識。歷史科學是不同時空分割的兩個心靈,觀念的秩序追溯著事物的秩序,心靈與過去存在聯系,歷史學家能夠在心靈中重現過去個人的心靈的變化,世界是由人類創造的,誰創造由誰敘述,這樣就可以克服年代誤植。
人在自然狀態下是非理性與不自由。理性的歷史科學取決於人在本質上的不理性。神意不僅僅在羅馬而是在普遍歷史中的存在,羅馬的經驗曾是普遍存在的,這可以通過語言與神話來揭示。…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November 5, 2023 at 8:50pm — No Comments
而路雲的詩歌則深入地對民族品性在現代化的入侵中作批判性地反思與警惕,他為我們奉獻了《款待》、《在火中成為招搖的舞蹈家》、《父親,我父親》、《麓山》這類深沈而情致飽滿的詩篇。《在火中成為招搖的舞蹈家》,對自我的詩歌生命歷程做了充分的精神傳記。在對豬圈生存中無限按揭自身並試圖「把內心的蒼白塗黑」時,詩人渴望的仍是滲透靈魂的故鄉的那一縷「涼風」:
麓山腳下,涼風伸出她的手,把我攔下,
輕輕抱走。待大霧散去,你會看見麓山
新的光彩,如果地球上還有一處霄漢之地,
我一定來到麓山,述說我的全部愧痛。…
ContinueAdded by 李蕙佳 on November 5,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KUALA LUMPUR - Hari kedua Mesyuarat Menteri-Menteri ASEAN Mengenai Pertanian dan Perhutanan ke-45 (AMAF 2023) membincangkan persiapan agenda yang akan dibawa ke mesyuarat yang dijangka berlangsung pada Rabu.
Mesyuarat dipengerusikan Ketua Setiausaha Kementerian Pertanian dan Keterjaminan Makanan, Datuk Lokman Hakim Ali pada Selasa memberi fokus kepada perbincangan untuk memampankan sektor pertanian dan perhutanan bagi mencapai matlamat ASEAN sebagai pusat pasaran serta pengeluar…
ContinueAdded by 旅遊 庫 on November 5, 2023 at 2:30pm — No Comments
在文藝創作過程中,一般都有個醞釀階段,思想情感白熱化階段,還有一段斟酌修改階段。白熱化階段是文藝創作活動的高峰,這是一種聚精會神的狀態,這時心無二用,一般只專注在形象思維上,無暇分心到抽象思維上去。但是我們已多次強調過,人是一個有機整體,除了形象思維的能力之外,他還是抽象思維或邏輯推理的能力,也不能不在適當時機發揮作用,特別是在醞釀或準備階段和作品形成後斟酌修改階段,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往往是交叉使用的。例如參觀訪問、搜集資料、整理資料都不完全是形象思維的事。…
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November 5, 2023 at 4:00am — No Comments
2.中西互釋時期(1928-1948): 借鑒西方同時又從中國內部尋找突破口
這是鄧以蟄潛心學術,成果頗豐的大收獲時期,代表性的成果是《國畫魯言》《書法之欣賞》《畫理探微》《六法通詮》,奠定了其在美學界和藝術理論界的地位。1928年為轉折,因為該年他的《民眾的藝術——為北京藝術大會作》②一文表明他不再對西方文化藝術心存浪漫幻想,轉為關心中國當下社會實際,不僅是從象牙塔進入了實踐生活。更關鍵的是一方面鄧以蟄受到西方空想社會主義美學的影響…
ContinueAdded by 思潮 庫 on November 4, 2023 at 9:30pm — No Comments
您哪!禁不住個人想人……
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可離了那手絕活兒他還能活著嗎?肩不能挑擔,手不能提籃,又抹不下臉兒討吃叫街,大概早已不在人世了!
唉!引魂人的魂兒卻沒有人來引!
完了!完了!……
可誰料想到,就在這歎息過後不久,古泉居茶樓上竟出了一件怪事。神神道道,頓時又使大伙的眼前變得撲朔迷離了!
但這是「據說」………
ContinueAdded by Hérétique on November 4, 2023 at 9:00pm — No Comments
象形文字,或曰圖象文字,看似為語言的輔助,語言的另一種表述,卻具有了另一種權力。這種權力,在神性世界,被推為超驗的存在。法國漢學家汪德邁認為:「中國文化的心是『文』。」(29)[法]汪德邁:《跨文化中國學》(下),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20年,第154頁。我認為,此「文」即許慎《說文解字序》所指出的「文者,物象之本」,是物象中最本質的東西,是孳乳寖多(愛墾编註:繁殖漸多)的「字」之生長基因。總之,是天文、地文、人文,更是其總源頭——「神文」。
這些後世以為乃仰觀俯察遠近攝取而垂為「憲象」的「文」,其原初卻是神示的「神文」。「一個完整的神話記錄在我們的語言之中。」…
Added by 中砂礁群 on November 4,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他其實不遠,就在你右側
幾步路的距離,但這些年你們從未走近
有時候會假裝友好,掰一些
無傷大雅的話題
彼此呵呵地笑,聲音有些尷尬
有些枯燥,又自有默契
以前不是這樣。那些年月
你們被外人認為是兄弟…
ContinueAdded by INZHU Інжу on November 4,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如果我們不接受我們“期望”富裕的思想,那麽即使富裕砸到我們腿上,我們也會莫名其妙地將它踢開。看看這個例子:
我有一個學生平素工作非常努力,希望能增加自己的財富。一天晚上,他特別興奮地跑到班上來,因為他剛剛贏了500美元。他一個勁兒地說:“我無法相信!我從來沒有贏過!”我們知道這是他意識轉變的外在反映。他仍然沒有認為他真正期盼這件事。第二個星期他沒能來上課,因為他摔斷了腿。醫藥費剛好花掉了500美元。…
ContinueAdded by Baghdad Janim on November 4, 2023 at 8:00pm — No Comments
書法之筆畫,非一畫之痕跡,而為人之指、腕與心運用之筆墨之事以流出之美,所謂表現是也。
鄧以蟄反復強調書法「為人之指、腕與心運用之筆墨之事以流出之美」,這一方面是他透過書法之形式進探內容的結果,同時也反映他重視藝術內在之精神的傾向——所以他說「骨與筋為筆畫之基礎」,為他建立以「心畫」為核心的藝術美學體系做了基礎性的鋪墊工作。其後,他在闡釋書之章法的時候同樣使用了類似的視野和方法。他說:…
Continue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November 4,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斯洛瓦茨基所寫的詩,也時常譴責那些欺詐自己國家的奸人,但是對用詐術消滅敵人的人,他就十分贊美,比如《拉姆博羅》(Lambro),《可爾狄安》(Kordyan)等詩都是如此。《拉姆勃羅》一詩寫的是希臘人的故事,這個人背叛了自己的宗教,當了強盜,目的是獲得自由,可以向土耳其人報仇。這個人性格的兇殘,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只有在拜倫的東方詩中才能找到。可爾狄安這個人,就是謀殺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波蘭人。這兩首詩的主題,都只是復仇而已。…
ContinueAdded by O noc Sob on November 4,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摘要:一直以來,人們對維柯在歷史哲學上的地位推崇很高,而他在認識哲學及美學上的貢獻則不予重視。但是他在《新科學》中所提出的「詩性智慧」,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逐漸得到了人們廣泛的關注與研究。「詩性智慧」作為原始人類的一種思維方式,是以直觀的方式對生命進行的一種關照,代表著人類的生存品質,呈現出創造性、想像性、超越性與整體性的特點,給後人深遠的啟示。
揚姆巴蒂斯塔·維柯(Giovanni Battista…
Continue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November 4,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天色將晚,母親將月亮搬上灶台
沒有抒情,只有水不停地沸騰
秋風吹過火焰,木頭粉身碎骨
噼啪聲中,有花朵對果實的惦念
鑽出黑暗的炊菸中,有母親對我的惦念
一把火燒出兩種溫暖,一縷菸飄成兩種遠方
——那是我們共同的二手鄉愁
我輕舉盃盞,藉酒消愁的人不只有我…
Continue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November 4, 2023 at 9:38am — No Comments
看著想著,已走了好遠。越發覺得,應該買一幅他的畫作。一是支持,對於生命,對於藝術。也可作為信物,表示來到過這個國家,這個城市。
只是空想,我已越走越遠,不可能再回頭了。覺得對不起他,對不起他的微笑和他對生活的熱愛。
古城不大,滿街穿梭著一種電麻木。稍有裝飾,小燈閃著,明明滅滅,播放著鄧麗君的歌曲。小城人喜歡她,而她最後,也在清邁去世。
…
Added by Easy Tree on November 4, 2023 at 9:30am — No Comments
鄧以蟄把中國從石濤一直到民國吳昌碩、李瑞清等這樣一條脈絡下來的繪畫傳統通盤加以否定和批評,進而痛陳中國藝術的六大弊病:一曰復古運動,二曰懸奇立異,三曰陳規虛套,四曰舞弄筆法,五曰自作聰明,六曰裝飾與寫實不分。那出路在哪里呢?
鄧以蟄不像康有為的弟子徐悲鴻那樣,選擇寫實的道路。他比較模糊地說:「我時時刻刻希冀風來吹破。」[2]20這里的「風」顯然是「西風」。除了繪畫,在音樂上鄧以蟄也持類似觀點。他說「中國人目下的病症是,索莫、渙散、枯竭、狹隘、忌刻、怨毒,要的音樂須是濃厚、緊迫、團聚、豐潤、閑曠、雋永,豁達諸風格了。」[2]37…
Added by 思潮 庫 on November 4, 2023 at 9:00am — No Comments
經過勤學苦練,朱光潛從古今中外許多哲人和詩人那里借得一雙眼睛看世界:他從屈原、杜甫那里學得執著,從莊周、列禦寇那里學得徜徉,莎士比亞教會他從悲痛中見出莊嚴,莫里哀教會他在乖訛醜陋中見出雋妙,陶淵明和華茲華斯指引他到自然勝境,近代小說家引他到人心的曲徑幽室。經歷過這種再造,朱光潛認為「文藝的珍貴的雨露浸潤到我的靈魂至深處」,「使我能感傷也能冷靜,能認真也能超脫,能應俗隨時,也能潛藏於非塵世的丘壑」。
筆者最喜歡閱讀朱光潛先生的美學文章,大學時對他寫的說理性散文愛不釋手,常反復揣摩。他十分擅長把「很難說的理用很淺的話說出來」,不管是多麽玄妙、飄忽不定的「理」,經他之手便「化」為淺顯、人人可以感受到的東西。他這種舉重若輕、深入淺出的功夫也是經過苦苦修煉而得來的。…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November 4, 2023 at 9:00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Host Workshop on November 4, 2023 at 9:00am — No Comments
實用性的意義
西方學者每分舞為模擬式的與操練式的二種,這又是文明人的主觀看法。二者在形式上既無明確的界線,在意義上尤其相同。所謂模擬舞者,其目的,並不如一般人猜想的,在模擬的技巧本身,而是在模擬中所得的那逼真的情緒。他們甚至不是在不得已的心情下以假代真,或在客觀的真不可能時,乃以主觀的真權當客觀的真。他們所求的只是那能加強他們的生命感的一種提煉的集中的生活經驗——一杯能使他們陶醉的醇醴而酷烈的酒。只要能陶醉,那酒是真是假,倒不必計較,何況真與假,或主觀與客觀,對他們本沒有多大區別呢!他們不因舞中的「假」而從事於舞,正如他們不以巫術中的「假」而從事巫術。反之,正因他們相信那是真,才肯那樣做,那樣認真地做(兒童的遊戲亦復如此)。…
Continue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November 4, 2023 at 8:30am — No Comment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