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冉冉「性靈」與鄧以蟄藝術觀中的人生論美學取向 下

鄧以蟄標舉的「性靈」精神是中國古典美學的「性靈說」精神的延續,同時這也是現代審美所傳承的人生論美學精神。人的精神意趣的綜合反映表現為「性靈」,將其歸納總結為以人為本和以真為根兩個層面的人生論美學內涵。

以人為本。④詩歌是來自心靈的創造,詩歌詠嘆人生的目的是為了彰顯人性。

袁枚標舉的「性靈」,是提倡「性」與「情」統一,是強調個人真實與心靈情感,體現了體與用的關係。鄧以蟄正是吸納了這一詩學傳統並沿用到藝術的層面,他認為,所有的藝術品都應該要表現出創作主體,甚至是欣賞者的意志與情感。他從「藝術是性靈」的觀點出發,闡述了人生與藝術的關係全依賴於人生同情;而藝術與人生發生關係不僅是從人生中獲得對知識的渴求,更多的是可以獲得舞動鞭策人生的力量。鄧以蟄所詮釋的「性靈」藝術,不單是指藝術家本性和情感的自然表達,更著重強調創作主體與欣賞主體的創造性與情感性。

以真為根。性靈強調「真」。所謂「真」,《莊子》曰:「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易也」。⑤所以,「這個『真就是萬物的本原本真,是自然本身的那個存在。」⑥在這里,鄧以蟄認為藝術應該要表達絕對境界,同時藝術不能脫離現實,不能躲在「象牙塔」中。這與「性靈」強調的「真」是一樣的道理。他指出,「文學的內容是人生,是歷史,這是通例」。⑦「詩的內容是人生,歷史是人生的寫照,詩與歷史不能分離。」⑧鄧以蟄主張藝術理想,反對脫離現實人生無用的空想。

在談林風眠繪畫的時候,鄧以蟄明確表示,「由理想變為想,他的表現必近於誇誕駁雜,喚不起觀者誠意的領略。」⑨也就是說,藝術作品是藝術家自身情性的產物,藝術家通過藝術作品抒發自身的情感,以此來表達自己的生命情懷。這種生命情懷是自身的真性情,而不是無病呻吟,因此,藝術家應該要秉承真誠真善的態度對待藝術品的創作,以表現自然真情為重要的落腳點,心誠情真,則味愈佳。因此強調藝術要表現個性與真情,這是「性靈」的創造。

在論及戲劇、音樂這些藝術門類的時,鄧以蟄認為藝術作品是反映藝術家主體的人格精神與生命情懷的直接表現,它具有打動人心的美感功能,能夠激發出人喜怒哀樂的情感,能夠給人帶來生趣勃勃的藝術美感的享受。藝術作品之所以具有這種強烈打動人心的美感力量就在於它擁有內在的真情,真情是藝術作品的內在靈魂,也正是源於真情的存在,藝術作品才能夠展現出鮮活的生命力,引領正確積極的審美方向。

【參考文獻】

[1] 聶振斌. 藝術與人生的現代美學闡釋[J]. 社會科學輯刊,2011年1月,第199-204頁.

[2] 同上.

[3] 鄧以蟄.鄧以蟄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43頁.

[4] 是新宇. 論「性靈說」的人文內涵[J]. 時代文學(下半月),2015年11月,第120-122頁.

[5] 陳鼓應.注譯莊子今譯今注·漁父(下冊)[M].中華書局,1983年,第824頁.

[6] 金雅.人生藝術化與當代生活[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年,第291頁.

——————————————————————————

Views: 2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