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由·經濟困難,要放棄讀書嗎? 3

經過勤學苦練,朱光潛從古今中外許多哲人和詩人那里借得一雙眼睛看世界:他從屈原、杜甫那里學得執著,從莊周、列禦寇那里學得徜徉,莎士比亞教會他從悲痛中見出莊嚴,莫里哀教會他在乖訛醜陋中見出雋妙,陶淵明和華茲華斯指引他到自然勝境,近代小說家引他到人心的曲徑幽室。經歷過這種再造,朱光潛認為「文藝的珍貴的雨露浸潤到我的靈魂至深處」,「使我能感傷也能冷靜,能認真也能超脫,能應俗隨時,也能潛藏於非塵世的丘壑」。

筆者最喜歡閱讀朱光潛先生的美學文章,大學時對他寫的說理性散文愛不釋手,常反復揣摩。他十分擅長把「很難說的理用很淺的話說出來」,不管是多麽玄妙、飄忽不定的「理」,經他之手便「化」為淺顯、人人可以感受到的東西。他這種舉重若輕、深入淺出的功夫也是經過苦苦修煉而得來的。

朱光潛將寫文章比喻為學畫,「學畫可臨帖,又可寫生」。初學者可從臨帖開始練,而中國文人初學作文也大多用臨帖法。「每人總須讀過幾百篇或幾千篇名著,揣摩呻吟,至能背誦,然後執筆為文,手腕自然純熟。」歐洲文人雖然也重視讀書,但近代第一流作者大多從寫生入手。比如莫泊桑初請教於福樓拜,福樓拜叫他描寫一百個不同面孔。朱光潛以為,「臨帖與寫生都不可偏廢」,許多一流作家也經歷過模仿階段:莎士比亞起初模仿英國舊戲劇作者,布朗寧起初模仿雪萊,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許多俄國小說家都模仿過雨果。臨帖在於多讀書,但讀書也只是預備的功夫,真正學習寫作要特別注意寫生。如果只閱讀不動筆,容易養成「眼高手低」的毛病。其實,手低者眼也未必高,自己沒有親身體驗過寫作的甘苦,對於旁人的作品難免有隔靴搔癢之感。

朱光潛認為:「寫生,須勤做描寫文和記敘文。」許多語文教師教學生寫作往往從議論文入手,常埋怨學生不會寫作文。朱光潛以為「這是沒有脫去科舉時代的陋習」,他認為初學者從議論文入手是「容易走入空疏俗濫的路上去」。認為初學者應從描寫文和記敘文入手,「這兩種文做好了,議論文是很容易辦的。」朱光潛就曾在這方面吃過虧。他從十歲到二十歲左右,前後至少十年的光陰都浪費在這種議論文寫作上。「這種訓練造成我的思想的定型,注定我的寫作的命運。」

筆者以為,這也許不完全是壞事,從朱光潛自己來說,兒時的訓練也許限制了他的想象力,讓他寫不出一篇像樣的描寫文,但從另一方面卻成就了他,沒有經歷這種長期議論文的訓練,也不會有擅長寫說理文的朱光潛,也許中國就少了一位舉足輕重的美學大師。

怎樣才能寫出好文章?

除了上述的「臨帖法」「寫生法」,練習寫作還須牢記兩個原則。第一個就是有話必說,無話不說,心口如一,不能說謊。朱光潛認為文學不是說謊的工具,文學是以語文為工具的表現藝術,「如果心里要表現的與語文所表現的不完全相同,那就根本失去表現的功用」。對於那些不是存心要說謊,而是因為能力不夠而表現的「不完全相同」的習練者,朱光潛建議他們「認清自己能力的限度,專寫自己所能寫的」。人的知識是有限的,不可能什麽都了解,但也不會什麽都不知道,「一個聰明的作家須認清自己知解的限度,小心謹慎地把眼光注視著那限度以內的事物,看清楚了,才下筆去寫」。

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如何訓練才能把文章寫的與心里要表現的「完全相同」呢?也就是說文章如何才能寫得更加準確?

Views: 2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