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016 Blog Posts (702)

三毛·大鬍子和我

結婚以前大胡子問過我一句很奇怪的話:“你要一個賺多少錢的丈夫?”

  我說:“看得不順眼的話,千萬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億萬富翁也嫁。”

  “說來說去,你總想嫁有錢的。”

  “也有例外的時候。”我嘆了口氣。

  “如果跟我呢?”他很自然的問。

  “那只要吃得飽的錢也算了。”

  他思索了一下,又問:“你吃得多嗎?”…

Continue

Added by 抱抱,看新聞 on January 8, 2016 at 7:44pm — No Comments

鄭培凱《何處是他鄉》(6)

寶石山上保俶塔

杭州西湖風景秀麗,西北面層巒疊翠,像凝固的海浪,蘊藏著無限生機與動感。靠近白堤一帶的寶石山上,屹立著保俶塔,俯瞰西湖的風光晴雨。保俶塔的形狀比一般的塔要瘦俏,不像衲子,也不像美人,倒叫人聯想到侍候文人雅士的書僮。清晨起來,薄霧未散,他已經烹茶完畢,靜立佇候,等著主人盥洗。朝陽方升,他已經打掃庭除,在書房裏擺好了籍冊,退出室外。午後時分,焚香幽室,布置了琴桌,等著高山流水的樂音。

明代田汝成的《西湖遊覽誌》說寶石山原名巨石山,保俶塔名“寶叔塔”。因為有永保和尚虔誠募緣,瞽目復明的神跡,老百姓稱他為保叔,後來也就稱塔為保俶塔。不過,這個“俶”字很奇怪,不是普通日常用字。老百姓怎麽會把“保叔”訛稱成“保俶”呢?…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January 8, 2016 at 7:43pm — No Comments

東山樵夫《百度:如此專注》(19)

矢志不渝

此前,施密特還“振振有辭地”表示,Google2005年將鐵定進軍中國市場,但具體的形式還要取決於與百度的談判結果。對於百度,Google目前有兩種選擇:其一,Google單純地持股百度;其二,雙方展開深入合作,Google將擁有百度更多股份,甚至成立合資公司。

但是Google的這個如意算盤隨著百度的日益強大而變得越來越遙不可及。施密特的“一朝失足”終於釀成“大禍”,估計他頗有“養虎為患”之嘆吧。為了彌補自己犯下的戰略錯誤,施密特於2005年6月秘密赴京,直奔中關村理想大廈12樓——這是百度總部所在之處。此舉被認為是Google收購百度的續演。…

Continue

Added by INZHU Інжу on January 8, 2016 at 7:42pm — No Comments

故事中的經濟史(8)資本富豪家族的興衰

信貸這一工具能夠帶來什麽,我們可以從奧格斯堡的一個著名商人家族的命運中看到:富格爾家族。他們的歷史開始於1367年。當時,一個農民的兒子漢斯?富格爾,從勒希費爾德的格拉本村來到了奧格斯堡,在那裏富格爾逐漸擴大了他的業務,後成為一個商人。富格爾家族很快成為奧格斯堡的首富。

他的兒子雅格布·富格爾,把公司變成了一家商行,並在歐洲各地設立了分號:從俄羅斯的諾沃格羅德直至西班牙的塞維利亞,從倫敦直至那不勒斯。而他的兒子雅格布,生活在1459年至1525年,使富格爾家族成為歐洲的一種政治勢力。他的方法就是把商務和金融結合在一起;讓錢為他效力,錢變成了資本。…

Continue

Added by Priyatamā on January 8, 2016 at 7:41pm — No Comments

愛德華•格萊澤《城市的勝利》序·城市勝利了嗎?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愛德華·格萊澤(Edward Glaeser)於2011年底出版了一本新書《城市的勝利》,引起了從《經濟學人》到《紐約時報》等嚴肅國際媒體的廣泛註意。他在《波士頓環球報》上也發表了文章,題為《如果你熱愛自然,就搬到城裏來》。正是在這篇文章中,他把我們心目中的環境主義先知梭羅描繪為一個罪惡昭彰的環境破壞者(梭羅的一次野炊就燒毀了300英畝的森林!),解構了瓦爾登湖的神話。在他看來,人類是對自然有極大破壞力的物種。如果人類熱愛自然的話,最好的辦法不是到自然中去,而是離自然越遠越好。

他和另外一位經濟學家馬休·卡恩(Matthew…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anuary 8, 2016 at 7:40pm — No Comments

鄭培凱《品味的記憶》(5)

蘇州大面

到蘇州,我總是吵著要吃大面,讓同行的朋友納悶,蘇州有那麽多名餐館、大酒樓,南北佳肴,蘇州名點,幹嗎非要去擠小面鋪,吃一碗不怎麽起眼的面?蘇州本地人聽我嚷著要吃面,則報以會心的微笑,有時還極其收斂地插一句,早上都吃面的。那口氣很特別,像江湖切口,或地下工作者接頭的暗號。意思是:我們是一幫的,都知道蘇州大面好吃,他們外人不懂,說了也沒用,幹脆別提。

蘇州大面好吃,關鍵是下面的火候。一團面撈進碗裏,整整齊齊,讓人想到童謠說的“大姐梳個桂花頭,二姐梳個盤龍髻”,油光水滑的,站出來娉婷玉立,明艷清爽。第一口咬下去,面還有點硬,感到細細的面條只有八九成熟,在熟與不熟之間散發曖昧的芳香。…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January 8, 2016 at 7:35pm — No Comments

王永嘉《事件管理》為什麼盛事管理業就是牛?

EM=眼球的長征(Eye March)?

美國未來學者阿爾文·托夫勒在《未來的沖擊》一書中預言:在經歷了幾千年的農業經濟,幾百年的工業經濟,幾十年的服務經濟等浪潮後,體驗經濟將是最新的發展浪潮。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派恩二世和詹姆斯·吉爾摩在《休驗經濟》一書中,認為人們正邁向體驗經濟時代,體驗經濟將取代服務經濟。派恩這樣認為:企業以服務為舞臺,以產品為道具,以消費者為中心,創造能夠使消費者參與、值得消費者回憶的事件和活動,這就是“體驗”。

為什麼假日經濟如此牛氣沖天?為什麼世界杯、奧運會、NBA賽事如此火爆?歡樂總動員、幸運52、開心辭典等電視欄目為何倍受大家青睞?因為這些為很多人帶來體驗激動、喜悅、失望、悲痛、憧憬的特殊事件是由懂得觀眾心理的事件管理人精心策劃出來的。…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January 8, 2016 at 7:35pm — No Comments

朱自清·我所見的葉聖陶

朱自清(1898~1948),浙江紹興人,散文家、學者。著有散文集《背影》、《歐遊雜記》,長詩《毀滅》,學術論著《經典常談》、《詩言誌辨》等。

我第一次與聖陶見面是在民國十年的秋天。那時劉延陵兄介紹我到吳淞炮臺灣中國公學教書。到了那邊。他就和我說:“葉聖陶也在這兒。”我們都念過聖陶的小說,所以他這樣告我。我好奇地問道:“怎樣一個人?”出乎我的意外,他回答我:“一位老先生哩。”但是延陵和我去訪問聖陶的時候,我覺得他的年紀並不老,只那樸實的服色和沈默的風度與我們平日所想像的蘇州少年文人葉聖陶不甚符合罷了。…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January 8, 2016 at 7:34pm — No Comments

你是下一位創意天王(16)魔鬼代言人

1.創意會的禁忌

美指Roy連著說了十幾個創意,見BK一點反應都沒有,他不知該不該繼續說下去,如果前面的,BK都不滿意,那麽後面那些湊數的就更……Roy心裏沒底。BK每次都要求大家想創意不能少於30條,有時甚至要求50條,逼得Roy做夢都在想創意,即使這樣仍然完不成BK的要求。每到這時BK就會大發雷霆,把會議室裏的每個人都罵上一遍。

但今天BK很奇怪,大家都說了一圈了,他竟一言未發。

Roy越說越沒底氣,聲音也越來越小。…

Continue

Added by CERI on January 8, 2016 at 7:33pm — No Comments

張悅蘭《誓鳥》投梭記·下闕 (1)

他們再度見面,已是一年多之後。

這一年多以來,在駱駝的帶領下,匈蓬部落先後與幾個部落發生戰爭,所到之處都是一片血腥的殺戮。戰爭結束後,駱駝獲得了更廣闊的領地。除了龍目島,他還占領了周圍的松巴哇島、弗羅勒斯島等島嶼。他已經儼然是這個領域的主公。

春遲從未登上過龍目島,雖然她對這個島嶼的地形已經非常清楚。她生活在離龍目島很近的班達島上,與它隔海相望。

若不是後來駱駝帶領他的軍隊擊敗了翁格人,攻占了班達島,他們絕不會這樣快地見面。…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January 8, 2016 at 7:33pm — No Comments

《短篇偵探小說》21·校園疑雲

斯特朗先生站在講台後面,臉上裝出猙獰的笑容,手裡托著一個骷髏頭。他指著沒有肉的下巴說:「這可能是個小伙子。你們注意看,他的牙齒非常好,他肯定每頓飯後都刷牙,而且一年請牙醫檢查兩次。」 

  有一兩個女生嚇得臉色發白了,不過也有不少學生哈哈笑著。斯特朗先生得意地微笑起來。這位瘦削的自然科學教師有著蹩腳演員的天賦,一有機會就要向他的學生賣弄一番。 

  下課鈴響了。學生們已經坐不住,但不敢站起來。因為他們知道,上斯特朗先生的課要等到一個信號才能走。斯特朗先生對骷髏頭深深地看了一眼,咕咕了一聲:「啊,可憐的約裡克!」此時學生的眼睛全都緊緊地盯著講台上那副黑框眼鏡。斯特朗先生拿起眼鏡,把它放入上衣口袋。 …

Continue

Added by Easy Tree on January 8, 2016 at 7:30pm — No Comments

法布爾《昆蟲記》螳螂

一、打獵

在南方有一種昆蟲,與蟬一樣,很能引起人的興趣,但不怎麼出名,因為它不能唱歌。如果它也有一種鈸,它的聲譽,應比有名的音樂家要大得多,因為它在形狀上與習慣上都十分的不平常。它將是一名出色的樂手。

  多年以前,在古希臘時期,這種昆蟲叫做螳螂,或先知者。農夫們看見它半身直起,立在太陽灼燒的青草上,態度很莊嚴,寬闊的、輕紗般的薄翼,如面膜似的拖曳著,前腿形狀如臂,伸向半空,好像是在祈禱,在無知識的農夫看來,它好像是一個女尼,所以後來,就有人稱呼它為祈禱的螳螂了。…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January 8, 2016 at 7:29pm — No Comments

Enriching Britain: Culture, Creativity and Growth

1 Enriching Britain: Culture, Creativity and Growth The 2015 Report by the Warwick Commission on the Future of Cultural Value Enriching Britain: Culture, Creativity and Growth 1

2 University of Warwick Professor Jonothan Neelands Dr Eleonora Belfiore Dr Catriona Firth Dr Natalie Hart Dr Liese Perrin Dr Susan Brock Dr Dominic Holdaway Dr Jane Woddis Rapporteur John Knell Published by: 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 Coventry CV4 8UW…

Continue

Add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8, 2016 at 7:28pm — No Comments

劉心武·四色郁金香 (下)

晚上到一位華僑朋友家裏做客,喝著“科涅克”酒,對坐暢談,我不禁涉及到兩國文化交流上的“逆差”問題。這位朋友的父親是中國血統,母親是奧地利血統,所以能超脫於法國人之上。他對我說:“你沒感覺到嗎?法國人是最驕傲的,巴黎人的自我感覺就更其膨脹。他們驕傲的本錢,不在政治方面和經濟方面,而在文化方面。他們認為英國的文化早已衰落,意大利雖是歐洲文藝復興的發軔地,但人文主義畢竟濫觴於法蘭西,其他的歐洲文化不過都是從他們這個中心發散出去的。至於美國文化,一般法國知識分子都看不起,認為美國敗壞了西方文化的聲譽。對於日本,他們只看做‘經濟動物’,固然日本的‘浮世繪’版畫曾對法國近代的美術發展有過刺激,近二十年來日本電影也得到他們一定的承認,但作為一個整體的日本文化,他們也還是瞧不起。對中國文化,古代的一些東西,如老子的《道德經》,敦煌壁畫,盛唐詩歌,明清瓷器……法國的知識界倒是始終保持著興趣,但說穿了也主要是獵奇;對中國的近代、當代文化,普遍是一種淡漠的情緒,骨子裏是根本看不起……”…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January 8, 2016 at 7:27pm — No Comments

徐嘉君·拜訪老台北的造氧機—南海學園

如果將台北市製作成一張氣味地圖,以氣味來形容台北市的每個地區的話,那麼位於西南區老台北的南海學園,應該是現在的當紅飲料店裡烏龍菁茶的味道吧。我一向對台北的擁擠喧囂很感冒,能夠忍受在台北工作的這些年,南海學園的存在居功厥偉,而能在它的周邊區域工作的我,不如說是特別幸運的台北人吧。

所謂的南海學園,即是以南海路為中心,由愛國西路、延平南路、和平西路、重慶南路和寧波西街所包圍起來的區域,自日治時期以來,區內便設有許多文化建物與學校因而得名。

據文獻記載,南海路一帶原為平埔族龍原社社址,由漢人於清朝時入墾,而後日本政府在…
Continue

Added by ART FOCUSED 藝術聚焦 on January 8, 2016 at 7:27pm — No Comments

汪曾祺·尋常茶話

我對茶實在是個外行。茶是喝的,而且喝得很勤,一天換三次葉子。每天起來第一件事,便是坐水,沏茶。但是毫不講究。對茶葉不挑剔。青茶、綠茶、花茶、紅茶、沱茶、烏龍茶,但有便喝。茶葉多是別人送的,喝完了一筒,再開一筒。喝完了碧螺春,第二天就可以喝蟹爪水仙。但是不論什麼茶,總得是好一點的。太次的茶葉,便只好留著煮茶葉蛋。《北京人》裡的江泰認為喝茶只是「止渴生津利小便」,我以為還有一種功能,是:提神。《陶庵夢憶》記閔老子茶,說得神乎其神。我則有點像董日鑄,以為「濃、熱、滿三字盡茶理」。我不喜歡喝太燙的茶,沏茶也不愛滿杯。我的家鄉論為客人斟茶斟酒:「酒要滿,茶要淺」,茶斟得太滿是對客人不敬,甚至是罵人。於是就只剩下一個字:濃。我喝茶是喝得很釅的。曾在機關開會,有女同志嘗了我的一口茶,說是「跟藥一樣」。…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January 8, 2016 at 7:25pm — No Comments

俞平伯·文學的遊離與獨在

環君曾訴說她胸中有許多微細的感觸,不能以言詞達之為恨。依她的解釋,是將歸咎於她的不諳習文章上的技工。這或者也是一般人所感到的缺憾吧。但我卻引起另一種且又類似的惆悵來。我覺得我常受這種苦悶的壓迫、正與她同病啊。再推而廣之,恐怕古往今來的“文章巨子”也同在這網羅中掙紮著罷。“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實是普遍的,永久的,不可彌補的終古恨事。

再作深一層的觀察,這種缺憾的形成殆非出於偶然的湊泊,乃以文學的法相為它的基本因。不然,決不會有普遍永久性的。這不是很自然的設想嗎?創作時的心靈,依我的體驗,只是迫切的欲念。熟練的技巧與映現在剎那間的“心”“構”的角逐,一方面是追捕、一方面是逃逸,結果總是跑了的多。這就是惆悵的因由了。永遠是拼命的追。這是文學的遊離;永遠是追不著,這是文學的獨在。…

Continue

Added by 文學 庫 on January 8, 2016 at 7:23pm — No Comments

卡耐基口才藝術(11)打造個性化颱風

  再次,嘉賓不應該留在講台上。不久前,我參加了雷蒙德·羅賓斯在布魯克林的一系列演說。當時,我與其他一些人作為嘉賓被邀請坐在講台上。但是我拒絕了邀請,因為覺得這樣對演講者很不好。在第一場演講中,我注意到,聽眾經常會看看台上嘉賓,因為這些人經常會轉一轉身子,變換坐姿,或蹺起二郎腿,而聽眾的注意力就會被這些舉動不可避免地干擾了。所以,在第二天演講前我告訴了羅賓斯我所看到的情況。於是,接下來幾天的演講中,他就明智地讓嘉賓坐到了台下。



    因為怕分散聽眾的注意力,大衛·比拉斯可在演講時,向來拒絕使用紅色花朵作為講台點綴。基於同樣的道理,聰明的演講者也不應該讓與演講無關的人坐在講台上。



    5/就座的藝術…



Continue

Added by Dhuup on January 8, 2016 at 7:23pm — No Comments

赫蘇斯·維加《性感的公司》第三章·雖然這不是性的話題

現在我要說的是一位一生下來就註定會成功的傳奇人物的故事。主人公憑借自己的智慧、行動力、領導力以及個人的魅力,從小學開始就鶴立雞群。他進入大學後,學習的是法律專業。野心勃勃的他無論是在學校的各個學部,還是在一般的企業,乃至在政界都能爬到一個不錯的位置上。在大學時代,他除了滿足周圍所有人的期待之外,還學到了新的本事,那就是說服他人的能力。因此,他實現了自己所有的目標。他不僅成績優異,被同年級的同學選為學生會委員,就連教授們也爭相請他來做自己的副手。進入研究生院後,幸運的他與同系最優秀的女同學成為了戀人,畢業後兩人迅速結婚。他的夫人不僅是一位賢內助,更是他事業上最可靠、最佳的盟友。…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January 8, 2016 at 7:22pm — No Comments

羅傑•R.皮爾曼 莎拉 C.布里頓《我沒瘋 我只是與你不同》(序)

我們被綁定在了一起,而且知道把我們綁定在一起的這種鐐銬包括遺傳的、經濟的,以及社會的因素,而且是以一種我們10年前無法想象的方式:我們在共享著同一種基因——一種來自於已經隔了許多代的埃塞俄比亞的祖先的基因。自從1997年這本書出版以來,我們所享有的人格的論據已經擴充了許多。我們之間呈現為一種整體文化的相互依賴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在最基本的層面上被聯系在了一起,然而我們卻經常把彼此看做是處於恐懼和戒備狀態的外星人。心理類型的魔力在於,如果能夠被好好地利用,它能夠提供一種在沒有判斷以及對彼此間產生分歧或者被孤立的恐懼的情況下,進入一種對話方式——關於我們之間的相似和不同。…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January 8, 2016 at 7:2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