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樵夫《百度:如此專注》(19)

矢志不渝

此前,施密特還“振振有辭地”表示,Google2005年將鐵定進軍中國市場,但具體的形式還要取決於與百度的談判結果。對於百度,Google目前有兩種選擇:其一,Google單純地持股百度;其二,雙方展開深入合作,Google將擁有百度更多股份,甚至成立合資公司。

但是Google的這個如意算盤隨著百度的日益強大而變得越來越遙不可及。施密特的“一朝失足”終於釀成“大禍”,估計他頗有“養虎為患”之嘆吧。為了彌補自己犯下的戰略錯誤,施密特於2005年6月秘密赴京,直奔中關村理想大廈12樓——這是百度總部所在之處。此舉被認為是Google收購百度的續演。

在百度的辦公室,想必施密特感受到了“Google中國版”的舒適環境。但是他的好心情立刻變壞了。在李彥宏的辦公室裏,兩人談了什麽無從了解。據說是施密特提出了收購與合作的建議,而且開出的收購條件很優惠。但是精明的李彥宏在這幾年示之以弱、瞞天過海之後現在突然間強硬起來了。對於施密特開除的條件,李彥宏似乎並未心動,他只是更堅定地希望百度能走在美國納斯達克走獨立上市和獨立發展之路。

很快外界就收到了百度獨立發展的聲明——這讓施密特震怒。李彥宏曾經對此驕傲地聲稱,“百度的中文搜索技術是強大時,人才是最好的,渠道是最完善的”。而這是Google在中國的軟肋之一。基於用戶體驗的中文搜索引擎技術是需要經年累月長時間積累得到的,決非Google一朝一夕就能開發出來。Google在美國擅長直銷模式,而在中國更多采用代理模式。相比之下,百度已經建立了完整的銷售網絡和渠道,而Google重新打造銷售渠道也需要時間。

如今在中國,搜索引擎的用戶都已擴張到一億人以上,而在美國,其普及率更是高達67%。毫無疑問,在今後的相當一個時期,搜索引擎將逐步取代門戶網,成為互聯網的主角,而搜索,盡管是由機器操作的,但其操作系統卻是由人設計的,這意味著,最終的搜索結果,可以因設計人而有異。“搜索引擎可以通過搜索結果的差異,將設計者的意誌強加給用戶,這才是百度寸土不讓Google最為本質的原因——抵制美國信息霸權主義。”

步步為營

在百度登堂入室,直奔納斯達克時,施密特終於發現自己失算了。在收購百度的計劃落空之後,施密特雖說有些亂了陣腳,但還是迅速推出了自建中國區總部的計劃,並冒著與微軟正面沖突的的代價挖來微軟全球副總裁李開復。李開復將負責Google中國工程研究院的運營,並擔任Google中國區總裁。李開復對於Google來說,無疑是張實施其本土化策略極好的中國牌。熟悉中國市場的李開復,被Google寄予厚望能打造一個“夢幻中國版的Google”。Google搶在百度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之前發布“啟用李開復”的中國策略,也有業內人士猜測:這是Google在資本市場和公共關系上雙重還擊百度。這樣一來,Google只要用很小的代價就可以壓制百度的上市效應以及股價表現。

只可惜施密特“一招不慎”,接下來步步陷入被動的境地。百度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其股價借著Google的東風一路飆升,漲幅甚至超過了Google當年上市的風光。

更讓人嘆為觀止的是,李彥宏對於百度上市做了更周全的布局,徹底斷絕了施密特收購百度的後路。作為持有百度2.6%股權的股東,Google並未出現在獻售股東之列,也就是說,Google無意套現手中的2.6%股權。為了防止施密特的惡意收購,李彥宏特地預留了“錦囊妙計”——也就是一個針鋒相對的“牛卡計劃”。這種計劃和新浪防止盛大收購而推出的“毒丸計劃”不盡相同。按照百度在納斯達克公布的招股說明書,百度上市後的股份將分為A類股票、B類股票,即新發行股票為A類股票,所有原始股票為B類股票。10股B類股票表決權相當於1股A類股票表決權。這一股權結構還規定,一旦Google或其他收購方買下B類股票(即原始股份),B類股票立即轉為A類股票。

從招股書看,百度IPO完成後,A類股票(即新發行股票)約占總股本10%左右,李彥宏及百度高管擁有35%之多的股份,包括Google在內的原始大股東持有54.1%的股份。如此一來,就算Google買下除李彥宏及百度高管之外的所有股份,由於B類股轉為A類股的機制,Google擁有的表決權還是低於李彥宏及百度高管——換句話說,Google無法用收購來有效控制百度。

李彥宏在“牛卡計劃”上略施小計,再次給施密特迎頭一擊。這也許將成為MBA教材的收購與反收購的經典案例。回過頭來看,這也解釋了為什麽一家前景如此光明的公司首次募股計劃如此保守。此前,市場普遍估計,百度將實施二至三億美元的IPO計劃。但七月中旬發布的此次募集資金約為7500萬美元,兩者相差甚遠。

接下來的就是後話了。據說Google對百度仍未死心,施密特的老板——Google最大的兩位個人股東布林(SergeyBrin)和佩吉(LarryPage),對百度依然“癡心不改”。據內部人士稱,Google依然通過各種方法來找李彥宏,表達“合作”的意願。李開復在2005北京之行中仍向李彥宏和百度拋出了橄欖枝:“我們願意跟所有的公司合作,包括競爭對手。”

百度上市首日的表現令很多人對中國搜索市場的前景充滿了期待,更對這個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充滿了期待。很多人認為,“中國的Google”是百度迅速被投資者接納的重要原因。但是在這背後,還有更惹火的搜索技術以及更廣闊的中國市場。繼百度之後,中國今年晚些時候還將有一系列公司在美國市場上市。然而,在中國的搜索市場上,隨著Google進軍中國市場步伐的加快,百度能否再現在資本市場上的強勁勢頭呢?

李彥宏駁斥“中國Google說”

不可否認,百度上市借助了Google的概念。百度的搜索引擎在國外一直被稱為“中國Google”,這一點可以從海外媒體對百度上市的報道中看出。幾乎所有的海外媒體都不約而同地將百度比作“中國的Google”。據此,有人認為納斯達克的投資人瘋狂投資百度的最重要理由在於:它是Google的中國翻版。作為一家創業七年的神話般的公司,Google帶給納斯達克和互聯網的驚喜和狂熱,雖歷經了2004年至今股價和業績的一路飆升,仍未能平復——這次,納斯達克的投資人們把對Google未能盡釋的熱情轉移到了對百度的熱情追逐上,“中國的Google”簡直就是商業模式和盈利能力的保障!於是,對於百度上市,持“唱衰中國概念股”論調的認為,百度此次在納市的成功是一個“不世出”的個案,它並不能為作為一個群體的“中國海外概念股”帶來任何的借鑒,反而卻證明了它的競爭對手——Google的成功。

對於股價的飆高,業界也大多認為是與“中國Google說”相關。IT評論家方興東就認為百度的故事很大程度是Google幫著宣傳和講述的,對於美國人來說,再也沒有比這樣的故事更通俗易懂,更符合美國人的價值觀和個人創業英雄的模式。“Google絕對是最讓美國瘋狂的公司,十足的美國精神,十足的矽谷創新文化,但是在地球上,有一個地方,有一個百度和李彥宏,卻把他們心目中的英雄Google打敗了!這個故事當然最大程度刺激了美國人對百度的欣賞。”另一位資深互聯網分析師呂偉鋼也認為,目前搜索在美國正是炙手可熱的時候,而百度號稱是“中國Google”,致使美國投資者在對百度不是很了解的情況下做了簡單的對比,而不是看財務數據,就飆高了百度的股價。

毫無疑問的是,從外表上看,百度與Google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相似的矽谷創業故事,相似的發展歷程,相似的搜索技術,相似的業務模式,相似的界面風格,相似的企業文化等等,甚至連上市都一樣的風光,而且一樣都設有防止惡意收購的持股計劃。只不過把時間推遲了一年,地點從美國的車庫搬到了北大資源樓。甚至近日有網民專門註冊了一個“百狗”(

但是,這些並不妨礙百度有自己的特色,並不妨礙百度取得自己的成功。中國互聯網原本就有很多概念和模式是從美國引進過來的,包括門戶、電子商務等等。新浪2000年登陸納市的時候,我們也曾聽到過“中國的雅虎”抑或“ChineseOnline”這樣的比喻。2005年8月10日晚6點40分,剛在美國撰寫完“網絡財富”神話的百度總裁李彥宏面對熱情的記者提問時說,“我們會一直專註搜索、專註中國市場”。同時堅定地表達了百度今後市場定位,“我們不是中國版的Google,百度是中國的,這不是一個美國故事,中國市場有龐大的潛力,我們不怕任何對手。”

不過即使在李彥宏眼中,不願意讓人覺得是“中國版的Google”,但他也不得不承認美國投行熱捧百度的一個參照系來自於Google。而造就Google和百度受納市青睞的主要“功臣”則是搜索力經濟。在七月中旬以來兩周左右的路演中,投資銀行問百度上市團隊最刁鉆的問題就是“你如何跟Google競爭”,而通常此刻李彥宏也會反問:“你為什麽不覺得Google無法跟我們在中國市場競爭?”“我們對中國市場全身心的關註,不論是Google還是其他對手,我們對中文搜索引擎技術的優勢和我們在渠道積累下來的三年半渠道夥伴優勢,這都讓我們對他無所畏懼。”李彥宏表達了自己的信心。

盡管百度即將面對Google進入中國的強勁挑戰,包括技術研發、代理商務模式等,都必須超越過去的戰略思維方式,大力延伸商業模式,拓展市場範圍。上市之後,如何迅速壯大打造全新的產業“生態鏈”,也是百度今後要面臨的主要課題。但在被問到如何評價像Google、Yahoo這樣的國際競爭對手時,李彥宏給予了委婉的回答,“我們不是參照美國公司或者別的公司,我們真正是為用戶的需求來服務的。我們從無到有到現在變成全球最大的中文網站,我們做中文搜索引擎到現在,不能說我們拷貝別人,而是我們真正做到理解市場,理解用戶到底在找什麽,怎麽樣滿足他們需求,這樣才能夠更好的發展。所以我們整個服務的過程是完全從用戶角度出發的一個過程”。

不過,有趣的是,李彥宏常常在不知不覺中以Google為例來說明百度今天的成功,來表達對百度未來發展的信心。比如當有人認為Google有很多的錢這是它成功的關鍵時,李彥宏的反駁是“如果說搜索可以用金錢來做的話,那麽微軟應該是第一才對。實際上從1994、1995年誕生互聯網以來,從來沒有一個搜索引擎是因為錢多所以才做得好的,從微軟到後來的Google、百度,沒有一家是錢多才做好的,都是因為專註所以成功”。而當有人想當然地認為既然Google在全球的知名度確實比百度要大、那麽它也有機會在中國成為老大的時候,李彥宏的反駁意見仍然是以Google為參照,他說,“五年前,Yahoo在中國的名氣比Google要大得多,在全球也是如此。那麽是不是就是說Yahoo一定做得比Google好呢?正好是相反的。所以我覺得真正重要的是專註”。“專註”是李彥宏最常說到的詞。正是專註,造就了百度清晰單一的業務模式,也造就了百度本地化運作的核心競爭力。

Views: 5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