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君·拜訪老台北的造氧機—南海學園

如果將台北市製作成一張氣味地圖,以氣味來形容台北市的每個地區的話,那麼位於西南區老台北的南海學園,應該是現在的當紅飲料店裡烏龍菁茶的味道吧。我一向對台北的擁擠喧囂很感冒,能夠忍受在台北工作的這些年,南海學園的存在居功厥偉,而能在它的周邊區域工作的我,不如說是特別幸運的台北人吧。

所謂的南海學園,即是以南海路為中心,由愛國西路、延平南路、和平西路、重慶南路和寧波西街所包圍起來的區域,自日治時期以來,區內便設有許多文化建物與學校因而得名。

據文獻記載,南海路一帶原為平埔族龍原社社址,由漢人於清朝時入墾,而後日本政府在 1900年開闢了城南幹道(今南海路),旋設立台北苗圃(今植物園)、台灣總督府中學校(1908,今建國中學)、零售市場(1914,今南門市場)、台灣教育會館(1931,今美國文化中心)、台北女子高等學院(1931,今國語實小址);其後國民政府所規劃建設的國立科學教育館(1954,建築仿照北京天壇形象,現已搬到士林)、國立歷史博物館(1955,日治時代原為商品陳列館)、國立台灣藝術館(1957)、國立教育資料館(1960,昔日建功神舍址,未來的國家人權紀念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1960),仍然繼續豐富這塊區域的內涵,使其成為不折不扣的南海學園。


 

正因為南海學園對老台北的意義是如此特殊,陳水扁市長主政時期就曾責成相關單位規劃含括南海學園在內的「首都文化園區」,顧名思義便是以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府(今總統府)為中心,將鄰近地區如西門町的紅樓、中山堂、監察院等數十個歷史建物和古蹟也包含進來,而其中最醒目的就是台北植物園這一塊綠島了。

說起來南海學園區內的台北植物園與我淵源最深,因為我在植物園裡的林業試驗所已經工作了四、五個年頭。台北植物園原名「台北苗圃」,由日本殖民政府成立於 1900年,1911年並以台北苗圃為基地創立了「林業試驗場」,負責台灣林業經營及森林資源的調查研究工作,也就是現今的農委會林業試驗所,1921年台灣總督府將台北苗圃改建為為「台北植物園」,於園內設立了建功神社以及商品陳列館,此外現為二級古蹟的清朝布政史衙門,也於1921年10月由當時的政府將建物的一部份遷移於植物園內西側,布政使司為劉銘傳治理台灣時(1888年)建於今台北中山堂位址,為當時台灣最大的建築物,後來日本殖民政府進行拆除並興建台北公會堂時,見其構造精美,遂將籌防局門廳、布政使司大堂以及部分廂房,遷於植物園現址,目前布政使司古蹟仍保有三進(頭門、儀門與大堂)的衙門構造,由大門樸實穩重的門神繪飾以及渾圓的石鼓,不難想見百多年前的氣派與莊嚴。

佔整個南海學園面積約三分之一的台北植物園,成為台北市裡難得的綠帶,同時大台北地區的居民也以行動顯示他們對植物園的熱愛,從天色微明,在植物園裡慢跑的、打太極拳的、跳土風舞的市民便把植物園擠的好不熱鬧,一日之中,來植物園賞荷的、賞鳥的、拍婚紗照的、散步的、寫生的、做校外教學的學生也從沒間斷過,而且不僅是人類喜歡,也是都市的邊緣生物例如流浪貓的樂園,若是在夜間經過台北植物園,常能看到這種靈巧生物的身影在植物園裡穿梭,植物園送我一個最珍貴的禮物,就是我生平養的第一隻玳瑁貓 Gucci, 在 2005 年的寒冬、聖誕節前夕,剛離乳的小貓 Gucci獨自楞呼呼的蹲坐在 台北植物園的延平南路側門外,當時半隻貓都慘不忍睹的沾滿柏油,收養後剃掉毛重新長齊,如今已經變成一隻人見人愛的小美貓了 。

Views: 17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