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培凱《品味的記憶》(5)

蘇州大面

到蘇州,我總是吵著要吃大面,讓同行的朋友納悶,蘇州有那麽多名餐館、大酒樓,南北佳肴,蘇州名點,幹嗎非要去擠小面鋪,吃一碗不怎麽起眼的面?蘇州本地人聽我嚷著要吃面,則報以會心的微笑,有時還極其收斂地插一句,早上都吃面的。那口氣很特別,像江湖切口,或地下工作者接頭的暗號。意思是:我們是一幫的,都知道蘇州大面好吃,他們外人不懂,說了也沒用,幹脆別提。

蘇州大面好吃,關鍵是下面的火候。一團面撈進碗裏,整整齊齊,讓人想到童謠說的“大姐梳個桂花頭,二姐梳個盤龍髻”,油光水滑的,站出來娉婷玉立,明艷清爽。第一口咬下去,面還有點硬,感到細細的面條只有八九成熟,在熟與不熟之間散發曖昧的芳香。

這道理與煮意大利面一樣,特別是意大利細面“天使的頭發”,少煮半分鐘不熟,多煮半分鐘太爛,要恰到好處,初入口時“黏牙”(aldente),才叫意大利面。香港人吃的意粉,只好叫做“意大利爛糊面”,意大利人大概是難以下咽的。蘇州大面也千萬爛不得,一爛就成了上海的爛糊面了。

蘇州大面有點嚼頭,卻是婉約派,像蘇州巷陌的春風楊柳,小橋流水,與北方面條的厚實粗獷不同。吃老山西的刀削面,那種嚼頭是豪放派,歌大江東去,浪淘盡,稀裏呼嚕一大碗面條下肚。吃蘇州面,不能像魯智深,得優雅秀氣些,吃到最後,留點曉風殘月。

蘇州大面還講究湯頭,因為一團整整齊齊的面放進湯碗裏,是要吸取湯頭滋味的。筷子挑兩挑,面團散開,三兩口後,逐漸軟硬適中,不再“粘牙”,得趁熱吃。


觀振興面館

七十年代末,我第一次造訪蘇州。那時的觀前街還沒經過拓寬改造,保留著民國初年的景象,有一種“落後”的慵懶、從容與親切。玄妙觀的山門與大殿剛經歷了“文革”浩劫,十分蕭索及蒼涼,好像滿布皺紋的老人站在街角,竊聽行人的腳步會不會帶來什麽災難。玄妙觀斜對面,瑟縮在街邊陰影裏,有一家頗具規模卻有點敗落的面館。

我當時並不知道這是一家赫赫有名的百年老店,只看到陳舊的桌椅板凳,空蕩蕩的大堂,表情落寞的工作人員,以及零星幾個食客。模糊的記憶中,好像是三角錢一碗雪菜肉絲面,四角爆魚面、魚肉雙交面,四角半還是五角一碗蝦爆鱔面。總之,我進了店,出於好奇,叫了一碗從未吃過的燜肉面。

面上來了,一只大粗瓷青花碗中,躺著一團面,泡在將將淹過面團的泛白色的清湯裏。面團上頂著一大塊七分肥三分瘦的燜肉,像一片吐司面包那麽厚。心想,這樣的清湯寡水,擠成一堆的面團,白乎乎的一塊大肥肉,能下咽嗎?既來之,則安之。勞動人民能吃,我為什麽不能吃?吃吧。

揀了一筷子面,淋漓著湯汁。一入口,不對啊,面怎麽這麽香,還有一種細致溫柔的嚼頭。而湯頭之味美醇厚,只好比之為當年(不是現在)的五糧液。再咬一口燜肉,居然肥而不膩,酥糯香滑,不像吃肉,像品嘗蘊積了醬肉香味的豆腐。這才知道,蘇州大面真是不同凡響。出門時特別記下了招牌:觀振興。回家查了書,知道面店原名觀正興,創於同治三年(一八六四),歷盡了滄桑,美味倒是不變。

不過,蘇州近幾年發展觀光旅遊,拓寬了觀前街,也拆毀了觀振興,只留下了記憶中的美味。


南翔小籠

報載南翔小籠包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我產生無限遐思,聯想蹁躚。

五十年前,國民政府遷臺之初,大江南北的各色小吃也湧入臺灣,成為日常生活最普通習見的食品,而且口味純正地道,可以稍減遷客的鄉愁。我小時候住在臺北南區,每天就聽到走街串巷的吆喝聲:江浙口音的“湖州粽子甜酒釀”,山東口音的“大餅饅頭豆沙包”,再來就是敲竹梆子的餛飩擔,搖著響竹筒的麥芽糖。走到街口,小吃店裏早上賣燒餅油條豆漿,中午賣小籠包蛋炒飯,晚上也能炒幾個菜。有一家掛出招牌“南翔小籠饅頭”,我們小孩不懂,纏著大人問,回答說是高檔的小籠包,南翔是上海附近的地名,叫饅頭是江南方言。價錢不菲,用現在的說法就是精品專賣店了。又纏著大人要吃,來來回回,在家裏“折沖樽俎”,大人給纏得受不了了,終於讓我們如願以償。是比較好吃,肉鮮皮薄,還灌湯,細致的口感一直縈回至今。」

聽說上海正在籌辦“二〇〇七上海南翔小籠文化展”,又舉行新聞發布會,把“南翔小籠制作工藝”列為當地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並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旦掛上欽點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頭銜,那可就抖了,吃起來是不是滿口馨香,承載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呢?安排酒宴,點一客南翔小籠,是否就體現了主人的文化使命感,帶領大家走向和諧社會呢?能不能像慈禧太後愛吃的豌豆黃,給人“禦制”的品位光環,吃一口南翔小籠包,就增一分文化修養與氣質,甚至借此而全球化,像麥當勞一樣,賣遍全球呢?

我無法窺知國內文化領導的偉大胸懷與視野,只是覺得無限困惑,而且腦海中浮現無窮無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其實,全中國的小吃都有特色,都有其“獨特的制作工藝”,大概都能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假如燒餅油條豆漿、大餅饅頭豆沙包、甜酒釀粽子屬大路貨,人人會做,太平常,算不上國家級,那麽,四川擔擔面、新疆的饢、陜西的饃、山東戧面饅頭、北京炸醬面、蘭州拉面、桂林米粉、廣東沙河粉、陳村粉……還有不止上千種的地方小吃,不是都該申報,以免出現獨惠上海,而歧視與打壓其他地區的疑慮?我這裏還沒提各地的美食名菜呢,那才是成千上萬,“罄竹難書”(用杜正勝解)呢。

有人說中國人的腦子好,就是靈光,看來經常如此。要是讓法國人學了,他們還不知有多少美酒、佳肴、芝士、面包,可以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呢。

Views: 11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