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017 Blog Posts (835)

胡睿:制定海洋戰略的歷史經驗和理論基礎構建(上)

一、引言:制定國家海洋戰略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對今天的中國來說,無論是經濟利益還是長遠發展抑或國家安全,海洋都至關重要,我們必須面對來自海洋的挑戰,迎來和平崛起的海洋時代。統籌國內、國外兩個大局,堅持歷史和邏輯的統一,在吸收借鑒歷史經驗,深入分析國情、海情的基礎上,制定並頒布國家海洋戰略,已經刻不容緩。其必要性和緊迫性在於:

 首先,在海洋利用和開發方面,我國海洋經濟已經達到GDP的10%,邁入海洋經濟大國行列,而陸地資源日益枯竭,如何有序、有效、可持續地開發海洋資源是關乎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重大而緊迫的課題,而在海洋產業成為經濟發展重要引擎的同時,海洋綜合利用和海洋事業可持續發展的一些矛盾問題也日益凸現,亟待科學、全面的解決方案;…

Continue

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January 22, 2017 at 8:43pm — No Comments

徐小躍:中國傳統文化與人生(下)

佛家思維,我用“出世”、“空無”、 “非現實”七個字來概括。佛家講所謂非現實,就是說人在這個紅塵世界,由於諸多汙染,使其固有的本性不能呈現,而產生種種執著幻想、諸多痛苦煩惱。所以佛教認為要把它解脫了,要把它超越了,要把它洗凈了,這樣就能離苦得樂,這是佛陀的本懷。因此我們說,佛教之教義,就其本質而言是積極的。

 也就是說,儒、道、佛三家,有不同的功能。用北宋一位皇帝的話講,儒家是治國(事)的,道家是治身的,佛家是治心的。

 對於中國古代的這三家思想,南懷謹先生也曾經作過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說儒道佛三家,分別開不同的店,儒家開的是糧食店,解決人的精神饑餓問題;道家開的是藥店,治療心靈疾病;而佛家開的是百貨商店,商品琳瑯滿目,有錢沒錢都可以進去逛逛。總而言之,儒、道、佛三家都是我們人生所必需的。…

Continue

Added by Gai Lan Fa on January 22, 2017 at 8:42pm — No Comments

細說 VR 教育發展前景

VR技術發展迅猛,其應用領域也在從最早期的軍事、飛行等領域,延展到電影、醫療、遊戲、教育、房產等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個領域。而教育是目前VR正在發展與改變的一個重要領域。



一、什麽是VR?



首先我們要知道,到底什麽是VR?

VR(VirtualReality,簡稱VR),即虛擬現實,是一種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利用計算機生成模擬環境,將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維動態視景和實體行為的系統仿真,能夠生成近似真實環境的視覺、聽覺、觸覺、感覺等感知信息的虛擬環境,使用戶沈浸到該環境中。…

Continue

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January 22, 2017 at 8:42pm — No Comments

徐小躍:中國傳統文化與人生(上)

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

 一個人有多少成就,就看你的肩能擔當起多少的責任,心胸能容納多少事情。德越厚,你擔當的東西就越多。叫厚德載物,這是典型的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

 今天我所談的文化是狹義的,即哲學和宗教所研究的文化。文化最基礎、最核心的部分是思想,而思想包含著兩個方面,一個叫價值取向,一個叫思維方式。我們談西方文化、古代文化、佛教文化、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就要看他們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下面我們就來探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是什麽。…

Continue

Added by Gai Lan Fa on January 22, 2017 at 8:41pm — No Comments

雷蒙德·卡佛:袋子

十月,天氣陰濕。從我的旅館窗戶,可以看到這座中西部城市的一大片景色。我可以看到光線從一些建築物透出來,黑煙從濃霧間的高聳煙囪冒出。真希望我不必看這幅景象。

去年我路經薩克曼多市,我父親告訴我一則故事,我想把它轉述給你們聽。這個故事是關於兩年前他發生的事,在他和我母親離婚之前發生的事。

我是一個圖書業務員,是一家知名公司的代表。我們出版的是教科書,基地在芝加哥。我負責的業務區是伊利諾州,還有愛荷華州和威斯康辛州的一部份。那時我去參加「西部出版社協會」在洛杉磯舉辦的會議,我突然想到可以花幾小時去看看我父親。我從他們離婚後就沒見過他了,我想你們能了解。於是我從皮夾裏拿出他的地址,拍了一封電報給他。第二天早上我把行李寄到芝加哥,然後搭上飛往薩克曼多的飛機。…

Continue

Added by desafinado on January 22, 2017 at 8:40pm — No Comments

庫爾特·庫什貝格: 蔑的一瞥

電話鈴響了。警察局長拿起聽筒:“餵?”“我是警察凱爾策西。剛剛有個行人輕蔑地看著我。”

“或許您搞錯了,”警察局長考慮了一會兒說,“碰上警察的人幾乎都有些負疚感,所以走過警察身邊時看看他,你就以為是種藐視的神情了。”

“不,”警官答道,“並非如此。他輕蔑地從上到下打量了我一會兒呢。”

“您為什麽不逮捕他呢?”“我當時大驚失色,當我意識到這是一種侮辱時,那人已經溜走了。”

“您能認出他來嗎?”“那當然,他留著紅胡子。”

“您現在感覺怎麽樣?”“很不好受。”“您堅持一下,我派人接您的班。”…

Continue

Added by 中砂礁群 on January 22, 2017 at 8:40pm — No Comments

羅·加里:墻

杜青鋼在布德爾俱樂部裏,我的朋友雷大夫坐在我對面的一張很舒適的老式安樂椅上,這裏曾留下許多傑出的英國人士的蹤跡,他們在這裏舉止得體地享受過生活的樂趣。

我們坐在爐火旁,距離不近不遠,恰到好處,暖烘烘的,很是舒坦。

“怎麽,還沒想出來”雷大夫關切地問。

我坦率地回答說:“沒有!一連兩個星期,我眼前仿佛豎了一道墻。”…

Continue

Added by 中砂礁群 on January 22, 2017 at 8:38pm — No Comments

(美)邁克爾•布魯姆:像導演一樣的思考(21)

加強情節

在《玻璃動物園》的第三場戲中,在湯姆獨白和阿曼達打完電話之後,第一個節拍是勞拉提醒她的母親注意湯姆正試著寫東西。然而,阿曼達還是走過去調整了湯姆的台燈。這個節拍似乎是在湯姆說“究竟想幹嗎”時結束。在那之前,我們將他的情節描述為懇求母親不要管他的事(他確實用了兩次“拜托”)。但是他說“究竟想幹嗎”,是在要求她停止煩他。阿曼達是故意做討人厭的事嗎?不太可能。我們怎麼知道呢?這樣的情節,不太可能符合我們能夠合理想象的任何屬於阿曼達的最高目標。…

Continue

Added by Dhuup on January 22, 2017 at 4:07pm — No Comments

我不沈默,所以我還活著:埃利·維瑟爾和他的《夜》中

二、遺忘和死亡

維瑟爾的《夜》被不同的讀者稱作為個人回憶、自傳敘述、虛構性自傳、非虛構小說,或人性記錄。但從根本上說,它是維瑟爾自己所說的那種“見證”。這是一部由15歲少年埃利對集中營個人體驗所作的簡要敘述。作者用一種近乎卡夫卡式的清澈觀察把讀者帶入一個怪誕的災難世界,讓讀者在令人難以置信的場景面前,不能不經愕地睜開眼睛。埃利是一個見證者,他平鋪直敘地講述故事,不作解釋,象是一個目擊報道員。…

Continue

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January 22, 2017 at 4:05pm — No Comments

西方電影史(18)

第四節 20年代紀錄主義電影的發展

20年代,一種傾向於表現社會現實的、非敘事性的紀錄主義的美學追求,在整個歐洲和美國幾乎處於完全沒有民族邊界的狀態下蓬勃發展起來。它們以反藝術的藝術形式出現,否定電影的敘事性,否定把電影作為傳統藝術的延伸,他們以更加符合電影手段的精神面對可見的現實世界。在他們的作品中,無論是偏重於形式的或是偏重於精神的,無論是偏重於自然狀態的還是偏重於人文科學的等等,統統都是“通過特定的物質材料來傳達主題”o,從而突出了電影默片視覺形式的實質意義。他們不僅為我們留下了一部分紀錄片精品,同時,還為歷史留下了一批十分珍貴的“活的資料”。 …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anuary 22, 2017 at 4:03pm — No Comments

林宛瑄·綿延之群:以德勒茲-柏格森生命哲學重思生態學之初探(8)

柏格森的所謂單一歷史,我們可從德勒茲的解讀中得知,指的是其以綿延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孙宙記憶(cosmic Memory)(Bergsonism 111);及生命的分化運動 (movement of differentiation)(Bergsonism 91-113)10,性質完全不同於拉圖爾所批判的遵循單一邏輯的靜態系統。



後文會詳細討論為何柏格森的生命哲學會主張一種單一歷史,此處可以先說明的是,從西方哲學史的脈絡來看,馬考利所引述的這篇感觸之言並不令人意外,同時也標示了一種另類生態觀的可能發生點。…





Continue

Added by Momogun 詩男 on January 22, 2017 at 4:00pm — No Comments

龍應台《目送》回家

三個兄弟,都是五十多歲的人了,這回擺下了所有手邊的事情,在清明節帶媽媽回鄉。紅火車站大廳裏,人潮湧動,大多是背著背包、拎著皮包、推著帶滾輪的龐大行李箱、扶老攜幼的,準備搭九廣鐵路北上。就在這川流不息的滾滾紅塵裏,媽媽突然停住了腳。

她皺著眉頭說:“這,是什麽地方?”

哥哥原來就一路牽著她的手,這時不得不停下來,說:“這是香港。我們要去搭火車。”

媽媽露出惶惑的神情,“我不認得這裏,”她說:“我要回家。”

我在一旁小聲提醒哥哥,“快走,火車要開了,而且還要過海關。”…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January 22, 2017 at 8:54am — No Comments

鍾晉豐·沙發椅上的朝聖~以符號敘事觀點解構旅遊電視節目(下)

本研究好奇的是,旅遊電視節目是如何帶來此種獨特的觀賞經驗,節目主持人透過何種表達方式向觀眾傳情達意,塑造出一起旅遊的感受;旅遊節目作為異地與閱聽人「中介者」(intermediary)的視角,是如何使閱聽人坐在沙發打開電視機,就能一一造訪世界名勝,猶如「親身經歷」般直達異地?



(一) 旅遊經驗的分享與再現


(二) 「旅遊」、「旅行」與「觀光」

三、身體旅遊

四、虛擬旅遊

五、相關研究…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January 22, 2017 at 8:27am — No Comments

黃永武《愛蘆小品》詩人的感覺

最近很流行“跟著感覺走”這句話,“噢,檔不住的感覺!”不管怎麽說,有感覺表示人還活得生蹦活跳,不是早衰麻痹的那種。

詩人的感覺永遠是走在凡人的前面,他說石頭是甜的,你相信嗎?沈豹說:“松蔭高枕石頭甜”,石頭在味覺上不應該有太多聯想,誰嚼石頭像嚼甘蔗?不過想一想,心上沈甸甸壓著一塊放也放不下的石頭,這石頭當然“苦”!推一塊巨石到山頂,快到山頂,巨石就滑滾下來,反覆的上推下滾變成無窮的懲罰,這神話中的石頭滋味也真“苦”!然而相對於人世權勢炎涼之苦,百物奔競之苦,萬事的盈虧變化永遠期待且沒完沒了,這種思念多苦!當你受盡了世情的作弄,一朝放下擔子來,全然的放下,在松蔭下高枕著一塊石頭,涼風習習,美夢連連,這石頭好甜喔!…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January 22, 2017 at 8:26am — No Comments

不負 / 陳漫雪

從不打算做有負於任何人的事。

一向是一個負責的人,對自己的每一個微笑,每一句話,每一件事負責。即使對小孩子也決不食言,怕他會因為一個小小的“被負”而心靈留下陰影。

有朋友問:“不累嗎?難道不可以拋卻責任感,活得更輕松一點?”

當你從不負於任何人、從不負於社會,從不對任何一件事情追悔、愧疚時,心裏怎不油然升起一種輕松感?!…

Continue

Added by INZHU Інжу on January 22, 2017 at 8:26am — No Comments

鄭永年:“絲綢之路”與中國的“時代精神”

任何大國的外部崛起,都需要一種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所說的“時代精神”的元素,要不自覺地去順應這種時代精神,要不主動創造這樣一種時代精神。對18、19世紀的大英帝國來說,這個時代精神是自由貿易;對19世紀末和20世紀的美國來說,這個時代精神是自由民主。對21世紀的中國來說,這個時代精神又是什麽呢?人們可以說,這是中國文明的自信和覆興。絲綢之路既是中國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也可以成為當代中國文明在國際政治舞台上自信和覆興的有效方法。

當然,今天人們說絲綢之路,並不是要對古老文明的簡單重覆,更不是要去步早先大英帝國和美國的後塵;相反,中國必須既超越自己的傳統,更需要努力超越英美早先帝國主義式的崛起模式。…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皇京港 on January 22, 2017 at 8:25am — No Comments

為什麼搜尋將被淘汰:在內容被淹沒的網路世界,策展才是王道 (6)

Magnify.net

現在,我不是說我有透視眼,可以看到普佛兒看到的未來。但用我自己的方法,從我一九八三年在紐約州薩拉托加溫泉市(Saratoga Springs)的 OutTown TV 的那些日子,我就已經看到並描繪了這樣的未來。OurTown 是我第一份工作的公司,我從斯基德摩爾學院(Skidmore College)畢業沒多久就到這家公司上班了。那是間當地、幾乎是即時、以社區為主的電視節目;是一份當地的新聞雜誌,報導當地發生了什麼事與有哪些活動,一週播放五天。在當時我就很清楚,內容的創造將由專家的手中轉移到說故事者的手中;從稀少變得無所不在。任何有故事的人,都將會有工具與頻寬,將故事放到內容雲端(content cloud)中。這解決了一個問題,卻創造了一個新的問題:公開演說不再僅限於,那些付得起電視廣播天線或印刷報刊費用的人。每一分鐘增加的內容,都迫切需要菁英組織者(策展人)與策展工具。…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January 22, 2017 at 8:25am — No Comments

音樂的靈魂/蕭伯納

一百年前,一位雖聽得見雷聲但已聾得聽不見大型交響樂隊演奏自己樂曲的五十七歲倔強獨居老人,最後一次拳拳向著咆哮的天空,然後逝去了,還是和他生前那樣地唐突神靈,蔑視天地。他是反抗的化身;他甚至在街上遇上一位大官和他的隨從時,也總不免把帽子向下按得緊緊的,然後從他們正中間大踏步地直穿而過。他有一種不聽話的蒸汽軋路機似的風度(大多數軋路機還恭順地聽使喚和不那麽調皮呢);他穿衣服不講究尤甚於田間的稻草人。事實上,有一次他竟被當作流浪漢給抓了起來,因為警察不肯相信,穿得這樣破破爛爛的人,竟會是一位大作曲家,更不能相信這副軀體,竟能容得下純音樂世界般奔騰澎湃的靈魄。…

Continue

Added by Tata Na on January 22, 2017 at 8:24am — No Comments

W. H. 奧登詩選 《戰時·第18首》

他被使用在遠離文化中心的地方,

又被他的將軍和他的虱子所遺棄,

於是在一件棉襖裏他閉上眼睛

而離開人世。人家不會把他提起。

當這場戰役被整理成書的時候,

沒有重要的知識會在他的頭殼裏喪失。

他的玩笑是陳腐的,他沈悶如戰時,

他的名字和模樣都將永遠消逝。

他不知善,不擇善,卻教育了我們,…

Continue

Added by 堅持深博 on January 22, 2017 at 8:16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