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793)

Heywhipple: Big Ideas vs Long Ideas

The new icon for a "long idea"?

Gareth Kay is one of the few certifiable digital experts out there and he proposes that there’s a subtle but important difference between big ideas and what he calls “long ideas.” These are ideas that are rich enough to be extended into digital and other channels for a long time. They are less brand ideas than they are brand stories.

Kip Voytek is another digital brainiac I’m lucky to call a friend and he added to Gareth’s description with this…

Continue

Added by Morioka on November 25, 2022 at 5:43pm — No Comments

葉朗:建設文化強國要注重精神的層面(下)

建設文化強國,要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在當代的復興。21世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經濟的復興,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復興。這可以從兩個方面看。

一方面,在觀念上,我們要學習、繼承中國的哲學智慧,《周易》、孔子的智慧,還要學習中國的文學經典、藝術經典。經典是每個時代人類最高智慧和最高美感的結晶。我們要在全社會提倡尊重經典,要引導青少年學習經典、熟悉經典。我們不反對快餐文化、流行藝術,但是我們反對用快餐文化、流行藝術來排擠經典。我們也反對解構經典、糟蹋經典,把經典荒謬化。經典的作用不可替代,經典的地位不可動搖。…

Continue

Added by CERI on November 25, 2022 at 9:01am — No Comments

視覺文創:2024巴黎奧運吉祥物Phryge設計哲學(下)

而在法國的一些重要機構中,弗里吉帽也作為共和的象徵出現。弗里吉帽可以在每個市政廳的標誌性人物瑪麗安娜(Marianne)的頭上看到,甚至法國人的日常用品,如硬幣和郵票上,也能看到它的身影。



在吉祥物設定上, Phryge採用源自法國國旗的藍、白、紅三色,胸前鑲嵌金色2024巴黎會徽。它們眼神靈動、彷彿會說話,其設計靈感取自法國徽章(cockade of France)。該徽章由徽章(體現在吉祥物眼睛)本身和紅白藍三色絲帶組成,是法國的國家裝飾物。…



2024巴黎奧運吉祥物Phryge登場!象徵自由的法國弗里吉亞帽化身吉祥物設計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November 25, 2022 at 9:00am — No Comments

沈從文《論馮文炳(廢名)》(4)

用矜慎的筆,作深入的解剖,具強烈的愛憎有悲憫的情感,表現出農村及其他去我們都市生活較遠的人物姿態與言語,粗糙的靈魂,單純的情欲,以及在一切由生產關係下形成的苦樂,《雨後》作者在表現一方面言,似較馮文炳君為寬而且優。創作基礎成於生活各面的認識,馮文炳君在這一點上,似乎永遠與《雨後》作者異途了。在北平地方消磨了長年的教書的安定生活,有限制作者拘束於自己所習慣愛好的形式,故為周作人所稱道的《無題》中所記琴子故事,風度的美,較之時間略早的一些創作,實在已就顯出了不康健的病的纖細的美。至《莫須有先生傳》,則情趣朦朧,呈露灰色,一種對作品人格烘托渲染的方法,諷刺與詼諧的文字奢侈僻異化,缺少凝目正視嚴肅的選擇,有作者衰老厭世意識。此種作品,除卻供個人寫作的懌悅,以及二三同好者病的嗜好,在這工作意義上,不過是一種糟蹋了作者精力的工作罷了。…

Continue

Added by 客家 庫 on November 25, 2022 at 8:57am — No Comments

(美國)杜麗特爾 (Hilda Doolittle) 詩選〈忘川〉

沒有皮沒有殼沒有羊毛

能把你遮蓋,

沒有絳紅的幕也沒有

杉木的小屋把你蔭蔽,

沒有紅樅,

也沒有青松。

 

看不到金雀花看不到荊棘

也沒有水柏,…

Continue

Added by Crna Gor on November 25, 2022 at 8:49am — No Comments

蘇卉君·鄉賢文創(下)

傳承和利用並舉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摸索和嘗試,奔牛鎮在「鄉賢+故事」模式中取得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力。故事涉及紅色基因、特色產業、民俗、傳統手工藝、民間美食、教育醫療等領域,擔綱講述人的鄉賢包括中央黨校教授、黨報總編輯、部隊軍官、高校教師、傳統手藝傳承人等,發掘和整理了一批既有人文情懷又有歷史傳承價值的好故事,在重塑奔牛鎮人民的文化自信方面作用顯著。

傳承與發掘同等重要。奔牛鎮積極落實「鄉賢+故事+設計=財富」的開發工作設想,將視頻轉換成二維碼,建設「故事樁」分佈在奔牛鎮相關對應區域。利用互聯網手段打通線下到線上渠道,解決一般鄉鎮主要景觀節點無專人值守講解難題,為促進文化傳承和全域旅遊打下基礎。…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November 25, 2022 at 8:48am — No Comments

[葡萄牙] 米格爾·托爾加·旅行(VIAGEM)

是風將我帶去。

葡萄牙的風。

是這飽含人情味

四海皆同的吹拂

鼓蕩著葡萄牙躁動不寧的心緒。

是這溫順瘋狂的躁動

籠罩萬物

又一無所獲

它吹過一片又一片天空…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November 25, 2022 at 8:00am — No Comments

《維柯的哲學》第十七章·羅馬歷史與民主的興起(4)

不久以後,依據comitia curiata(按氏族進行表決的民眾會議)和tributa(按部族)來區分貴族和平民的做法被法比尤斯·馬克西莫斯的依公民財產來劃分的做法取代了,現在,公民被分成了元老院議員、騎士和平民三個等級,貴族們的等級秩序完全消失了,元老院議員和騎士不再是貴族的同義詞了,「平民」也不再被等同為「出身卑微」。



元老院依然保持著對羅馬帝國財政的最高統治,盡管帝國本身在向平民化過渡,由於所謂的「senatus-consutum ulti-mum」(元老院決議案的終決權),元老院在羅馬大眾共和制的漫長歲月中一直憑武力維持了對財政的最高控制權。…



Continue

Added by Uta no kabe on November 24, 2022 at 9:30pm — No Comments

《維柯的哲學》第十七章·羅馬歷史與民主的興起(3)

還有,赫爾謨多羅怎麽能把這些法律譯成純正的拉丁文?這些譯文是如此純正以至於狄奧多羅斯·西庫勒斯宣讀這些法律時不帶任何希臘語的痕跡,在從希臘翻譯過來的作品中,這一譯文的完美程度是後人從未企及的。他是怎樣設法讓希臘的思想和拉丁詞珠聯璧合,比如說auctoritas[1]以至於希臘人聲稱他們自己的語言中也沒有對應的詞來解釋這些法律,第奧·卡修斯就這麽說過。



赫拉克利特寫給赫爾謨多羅的信一定是經由相同的包裹傳送出去的,在畢達哥拉斯周遊世界的長途跋涉中,這個包裹幫了他的大忙。



實際上,這些法律起源於雅典的整個故事是地地道道的蒙人之說,這都是由於學者們的傲慢,他們首先從別的拉丁民族(比如伊奇人)那里得到了這些傳說,接著從意大利的希臘城市,再接下來是從斯巴達,最後從雅典得到了這些傳說,由於雅典的哲學家名聲顯赫,他們終於在哲學家們大名的光環之下,心滿意足了。…



Continue

Added by Uta no kabe on November 24, 2022 at 9:30pm — No Comments

文創的審美體驗(上)

迄今為止的人類經濟發展歷程,表現為三大經濟形態。第一是農業經濟形態,第二是工業經濟形態,第三是大審美經濟形態,該形態超越以產品的實用功能和一般服務為重心的傳統經濟,代之以實用與審美、產品與體驗相結合的新興經濟。那麽何為大審美經濟?審美和經濟為何能融合?如何融合?或許您能從本文中收獲一些啟發。 

何為大審美經濟?

大審美經濟萌動於上個世紀70年代,標誌是體驗經濟的出現。1999年美國的派恩二世(B. Joseph…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November 24, 2022 at 12:30pm — No Comments

張鵬:首爾—如何打造魅力「江南」(上)

韓國首爾「江南三區」指的是首爾特別市的瑞草區、江南區和松坡區。它們全部位於漢江南岸,人口總和超過160萬,城區面積約120平方公裏。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首爾進入城市高速開發階段後,江南三區才被納入市轄範圍。其城市化起步實際上是從韓國1962年起製定的「經濟開發計劃」開始的。近60年來,打造江南三區是首爾市提升全球城市競爭力的路徑之一。

目前,江南三區是韓國大型企業總部集聚地、高端智庫集聚區、高端文化場館集聚區和高檔住宅集聚區。江南區的狎鷗亭是首爾著名的高級時裝店集中地,論峴洞則聚集著韓國的知名影視企業……它們是首爾市著力打造的購物、文化中心。因赴韓訪學,筆者曾住在瑞草區,對江南三區的「跨、通、融」式文旅發展有一些觀察。…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November 24, 2022 at 12:00pm — No Comments

曼德爾施塔姆(Osip Mandelstam)詩選 《給O.阿爾白尼娜》

為了歡愉,請從我的手掌里取走

些許陽光和些許蜂蜜,

正如珀耳塞福涅的蜜蜂叮囑我們。

 

不能解開那隻不系之舟,

裹進毛皮無法聽清穿鞋子的暗影,

無法在茂密的生活中戰勝恐懼。

 …

Continue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November 24, 2022 at 6:30am — No Comments

单世聯:全球文化管理—概念選擇與權力競爭(21)

文明的衝突基於文明的劃分,這種劃分使我們有了單一且明確的身份並產生一種強烈的認同感。既然每個個體都被民族、宗教、國家這樣一些宏大的定義鎖住,而他們的生活、身份,與世界的聯系,只能由背後龐大的文明體系來決定,那麽由此延伸出來的相互排斥、衝突和暴力血腥,也就順理成章。



在這里,“我是誰”這個問題轉變成“我屬於哪個群體?”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在群體中發現個體的觀點也由當代社群主義(communitarianism)所強化。1980年代,北美哲學家桑德爾(Michael Sandel)、麥金太爾(Alasdair MacIntyre)、瓦爾澤(Michael Walzer)、泰勒…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November 24, 2022 at 6:30am — No Comments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說吧,記憶:自傳追述》7.2

我們的俄國世襲財產最堅強的幸存者結果是一隻旅行包,這一事實既是合乎邏輯的,也是具有象征意義的。“Nebudet-li,t?ved'ustal〔難道你還沒玩夠嗎,你不累嗎〕?”母親會問我,然後她就會慢慢地洗著牌,陷入沈思之中。車廂隔間的門開著,我能夠看見過道的窗子,在那里,電線——六根細細的黑色電線——在奮力向上傾斜伸展,升向天空,不顧一根接一根的電線桿給予它們的閃電般的打擊。



但是就在所有六根電線在可憐巴巴的高昂精神下得意地猛撲、即將升到窗頂的時候,特別兇狠的一擊會把它們打落下來,落到最低程度,它們便不得不重新開始。在這樣的旅行中,當我們穿過某個德國的大城市,火車的速度減慢成莊嚴的緩行,幾乎擦到店面和商店的招牌的時候,我總是感到一種雙重的激動,這是終點站所不能給予的。我看到一個有著玩具似的有軌電車、椴樹和磚墻的城市進入到了車廂里,和鏡子拉扯在一起,把過道一側的窗子填得滿滿的。火車和城市的這種不拘禮節的接觸是令人激動的一個部分。…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November 23, 2022 at 11:30pm — No Comments

齊別根紐·赫伯特(Zbigniew Herbert)〈我們的恐懼〉

我們的恐懼

並不套著一件夜晚的襯衫

不具有貓頭鷹的眼睛

不是去掀開一隻棺材蓋子

或熄滅一支尚在燃燒的蠟燭

 

甚至不具有一張死者的面容

 

我們的恐懼…

Continue

Added by Zenkov on November 23, 2022 at 7:32am — No Comments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靈寶羊肉湯(上)

“天開函谷壯關中,萬谷驚訝向北空、雙峰高聳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戰場”。函古關離靈寶市大約有15公里,我是從陜西潼關東進河南,再從三門峽市返身去的,約75公里的路程。從潼關過來的車很舊,在靈寶被要求換車,感覺那行程不順,在黃河流域,省內的車好坐,省際的車就成問題,我返身去函谷關是《散文選刊》主編王劍冰兄的內弟開車一道去的,車進入函谷關時,便見這里的霧有異象。它居然不是南方或北方那樣的乳白色的霧,卻也不是南北方淡藍色的山嵐,它是一種淡褐色的霧,有些偏紫,它是否與黃河水的蒸發有關聯卻是不得而知。…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November 23, 2022 at 6:30am — No Comments

陳嘉映:文字時代已經開始緩緩落幕了(下)

圖像時代的大背景是平民化。文字一開始掌握在極少數人手裏,後來王官之學傳到民間,文字沒那麼神聖了,但掌握文字的仍然是小批人,他們構成了一個精英集團。在中國,士人集團既服務於皇廷,也與皇廷分庭抗禮——皇族把著治統,士人集團把著道統。西方掌握文字的是僧侶階級,他們跟貴族的關系也有點兒是這樣:這個世界由貴族統治,但基督教這個大傳統由教會管著。印刷術發明之前,書籍是屬於精英集團的。王侯以及官廷文士,會有點兒看不上印刷出來的書籍,這些工業製造品的確不能跟那些用深紅天鵝絨包封並配有白銀搭扣的羊皮紙書相比,翻開來,裏面是抄寫專家的精美書法,抄在高質地的羊皮紙上。像彼得拉克這些「人文主義者」,讀的就是這樣的書,往往來來,多是公侯將相。有一種說法,是說印刷業的興起導致了人文主義學者的式微。 …

Continue

Added by Seltsames Denken on November 22, 2022 at 4:30pm — No Comments

單世聯:老故事與新話語:西方文化管理的三個主題(15)

另一個是政治上的。從表現形式來看,不同的藝術在公共性和私人性,建築是公共性最強的藝術,其次是音樂、表演藝術、造型藝術和工藝美術,最後是詩歌與文學。政府的責任是提供公共服務和公共物品,它所應資助的主要是各種“公共藝術”。但即使是公共性藝術,英國政府也未予支持,如不再保護受到開發破壞的鄉村、不再修繕林肯大教堂等。



而且,一些最具公共性的莫過於公共表演和公共儀式,不只是英國,而且西方民主國家都普遍被忽視了。民主政府和輿論將這類公共藝術或視之為古舊的奇特之物,或視之為野蠻的、或至多是幼稚的行為。



凱恩斯認為,這是一個極大的、也將是災難性的誤解。因為同一地方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同慶祝、共同感受,是人類的一種普遍性需要;而這類活動所喚起的共同感情也是地區、民族與國家的聚凝力之一。無論從滿足公民需要還是強化國家整合來說,政府都應對之高度重視。那麽民主政府何以不鼓勵、不支持這樣的活動呢?據說,這是因為政府擔心大量人群的積聚可能會導致動亂。…




Continue

Added by 百万主播 on November 22, 2022 at 4:22pm — No Comments

单世聯:全球文化管理—概念選擇與權力競爭(20)

同理,各個省份雖然喪失了自己與眾不同的面目,但這並不能否定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在不斷擴大的事實。如果說文明正在逐漸抹平集體類型之間的差別,這並沒有什麽疑問,但如果說文明對個人類型產生了同樣的影響並使其不斷趨於一致,那就錯了。



這兩種類型非但沒有同步發生變化,相反我們會看到,第一種類型的消失正是第二種類型出現的必要條件。”[73]這就是說,轉型中的趨同同時包含著個體差異的存在和增長。第三,正因為社會趨同與個體差異同時存在,非西文化內部的個體認同也就呈現出某種危機。歷史一再表明,“在相對孤立、繁榮和穩定的環境里,通常不會出現文化身份問題。身份成為問題,需要有個動蕩和危機的時期,既有的方式受到威脅。…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November 22, 2022 at 10:39am — No Comments

兆良·秋玲:檢視砂拉越旅遊(28)

14. 沒有戰爭·沒有示威·政局穩定放心來玩!(下)



安全線一旦被沖破,足以成為旅遊業的致命傷。全球著名旅遊勝地巴厘島自發生爆炸事件後,雖然經歷了大整修工程,也更改宣傳策略,但始終難以重現之前的旅遊業輝煌。

砂拉越的景點雖多,但若要外國人心甘情願,自動自發的為我們「背書」宣傳,首要條件就要做好保安工作,設法為遊客的安危著想,確保遊客玩得放心,盡興而歸。

值此旅遊年時刻,警方是派遣了更多人手往旅遊景點區和城市鬧區巡邏及站崗,有了這層保護屏障,倒是叫不法之徒基於投鼠忌器而不敢造次。…

Continue

Added by 旅遊 庫 on November 22, 2022 at 4:3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