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慶《中國名山》淩云山大佛奇觀

古人云:“天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嘉之山水在淩云。”宋朝大詩人蘇東坡也有詩曰:“生不願封萬戶侯,亦不願識韓荊州,但願身為漢嘉守,載酒時作淩云遊。”獲此盛譽的淩云山,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屹立在岷江與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會合處。“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淩云山高不過百余米,然而在臨江絕壁上,雕有世界上最大的石佛巨像,人稱淩云大佛,又稱樂山大佛。由此淩云山則成為聞名中外的名山了。

從樂山市過岷江南行,進入淩云山門樓,沿依山傍水的崖壁小道迤邐而上,左邊滴滴珠泉掛於石壁,右邊江流湍急澎湃。崖壁上多見古人題字石刻和佛龕神像。登石級步入淩云寺,內有三重殿堂掩映在林蔭之中。寺前有一競秀亭,站在亭前,忽見一尊巨大的石刻彌勒佛的頭頂,碩大無朋,行前幾步,臨絕壁而立,則可從佛像頭頂之上往下窺見巨佛全身,體魄魁偉,端莊慈祥。這尊大佛,是在臨江山崖上開鑿而成,頭部與山頂齊平,佛足直踏江邊。沿大佛旁邊的“九曲棧道”盤旋而下,梯級幾成垂直,行人必須手扶欄桿小心行走。到達大佛底部,擡頭仰視,只見大佛正襟危坐,雙目微閉,雙手撫膝凝視三江,體態雍容,神情安詳。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寬10米,有螺形發髻1021個,肩寬24米,眼長3.3米,耳長7米。耳朵洞內可並立2個人。大佛腳背寬8.5米,可以圍坐100多人,光一個腳指甲長1.6米,一個身材高大的男子還不及腳板的高度。這尊大佛,不僅體型巨大,而且雕刻技巧高超,佛身上還鑿有排水系統,以免山泉雨水沖蝕,匠心巧技,令人驚嘆不已。

據傳建造這座大佛的是唐代名僧海通和尚。海通見三江會合於此,水流湍急,常有舟船傾復,三江的洪水又經常泛濫成災,於是他決心募捐修佛。據說有個官吏向他敲詐勒索,海通寧可挖去自己雙目,也不肯動用籌款。從唐開元元年動工,直至貞元十九年(公元713~803年)止,歷經整整90個年頭,大佛終於鑿成。這尊大佛雖然沒有能抑止江洪急流,但卻為中華民族留下極其珍貴的文化藝術遺產,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在大佛左右巖壁上,還有不少佛龕石像。在大佛底部的,左側絕壁上,還鑿有淩云棧道一條。遊人可以從九曲棧道而下,再從左側的棧道而上,到達山頂遊覽碑林、東坡讀書樓等處。傳說蘇東坡在此居住讀書,樓前洗墨池為東坡洗墨之處。東坡讀書樓之上還有擁翠亭和疊翠堂,不遠處的靈寶塔亭亭玉立。登塔眺望,水自天來,煙波極目,綠野無際,舟船點點。好一幅天然圖畫。

從淩云山頂西行而下,沿途山崖石壁上有不少崖墓,均鑿壁而築。其中以東漢時的麻浩崖墓最為壯觀,墓窟深近3O米,寬10余米,最高處2.8米,墓門雕有各種精致的石刻獸鳥及佛像。麻浩崖墓前有一座鐵索橋,把隔一江之水的烏尤山和淩云山連在一起。

烏尤山曾與淩云山連結一體,統稱青衣山。因為岷江在此會合大渡河,水勢浩大,舟船容易傾復。戰國時秦蜀郡太守李冰在烏尤、淩云之間鑿通一條狹窄水道,以分水勢,烏尤山也就成為“綠影一堆漂不去”的小島,古稱離堆山。今烏尤寺山門尚有“青衣別島”的題匾。烏尤山上多樓台殿宇,綠瓦紅墻。林木蓊郁,綠濃凝翠,景色佳麗,與淩云山同享盛名。

烏尤寺始建於唐朝,原名正覺寺,北宋時改為此名。寺內殿堂宏偉,釋迦牟尼、文殊、普賢三尊佛像均為香樟木精雕細鏤而成,全身鍍金。如來殿前的兩個枋柱上,雕刻了淩云、烏尤兩山的全貌,玲瓏剔透、巨細盡致。寺內的爾雅台,相傳是漢代郭舍人註釋《爾雅》的地方。爾雅台右側的臨江絕壁上鑿有“中流砥柱”四個大字,直徑為5米,描繪出屹立於岷江急流之中烏尤山的氣勢。出寺門,沿小道下山,即可到達江邊碼頭,遊人在此可乘船順流而下,再一次在江中一睹淩云大佛的全貌。只見大佛頭頂云煙繚繞,腳下江浪翻滾,真是“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

近年來,人們發現從江中返航樂山市的途中,可以看到烏尤、淩云諸山形如一尊巨大的臥佛:烏尤山為佛首,淩云山為佛身,北端龜城山下一片峭崖,正如巨佛足穿上一雙僧靴。巨佛橫臥江邊,頭南足北,水中的倒影清晰可見,成為一對絕妙的“雙面佛”像。烏尤山的林木疏朗,猶如臥佛的發髻,前額飽滿,眼瞼上的睫毛、高隆的鼻梁以及雙唇、下頷,無不細微可辨。淩云山上諸峰微有起伏,完整地勾畫出臥佛的胸膛、臂膀、腰際和大腿。而淩云大佛卻不偏不倚地位於巨佛的胸肋之間,正處在臥佛的心臟位置,竟應驗了佛教中“心中有佛,佛中有心”之語。這一奇觀是廣東省順德縣一位老人潘鴻忠在旅遊時發現,他寫了“樂山巨佛發現記”一文,引起了國內旅遊界、佛教界的轟動。1990年9月,四川省文化廳派出考察小組證實了這確是一座龐大的隱形臥佛。一時從四方前來的遊客紛紛乘坐遊船觀賞這一奇景,一睹隱形臥佛的風采。在乘船途中的一個最合適的位置,可以看到臥佛悠然而臥,自在安詳。特別是在晴日午後,斜陽西照,巨佛從山嵐霧靄之中顯露出身形,雄偉之驅浮於江水之上,端肅之貌令人驚嘆不已。淩云大佛真是奇中有奇,佛中有佛。

Views: 6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