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細細地觀察宇宙之間,鳥有了兩根翅膀,在四肢中就只剩兩只腳,不再給它手了。牛有了兩只銳角,在嘴裏就不給它犀利的牙齒,只能嚼嚼草了。造物者對每一樣生物,賦予的功能都不全備,力量與才幹,總讓它有所不足,不至於太集中在誰的身上。

萬一像桂花一樣,凝聚了天地的清香,就招來蠹蟲;像白璧一樣,琢磨出如虹的光氣,就不免有瑕;像珍珠一樣,蘊含著輝眼的晶光,竟賊害了蚌胎!凡屬“尤物”,“從來尤物不長生”,反而因為它特出的美,戕害了自身,變成了牽累,總是美中不足,留下遺憾。

又有人觀察:有了白天,就必須有黑夜;有了嘉禾,就必須有莠稗;有了鳳凰,就少不了鴟梟,這是一種勢,也是一種理,所以君子永遠不能滅絕小人,世界的道理本來就是這樣的不完美。

佛家因而有“世界為缺陷”的想法,認為人生朝暮都不可自保,哪能妄求一切圓滿如意?只有在缺陷裏,如何隨緣順應,處處都是道。面對違逆醜鄙,不要有不平滿的牢騷,這就是修道攝心的好環境。所謂“君子處逆境,正是做工夫時節”,如果事事平滿稱心,恐怕道也修不成了,你的損失不是更大嗎?

明代的王祖嫡,在《師竹堂集》中,有一篇〈缺陷說〉,發揮這層道理,確認“缺陷”是世界的本質,因此天地間與人世間,一切不能圓滿,乃是勢之必然,人只有隨著缺陷而順受,才能清心省事,才能惜福保身。如果必求人生的圓滿,是逆勢和造物真宰相爭了!他並舉例說:已做官的人,想求仕途更圓滿,就會急切地生出覬覦之心;已暴發的人,想求財富更圓滿,那造物會笑他太勞心,連路人也會嫉妒他的非分了。因此,除了“德業”不能視缺陷為當然外,人生百事,不接受缺陷的安排,都違反了自然的原則。

到清代的龔定盦,更有“缺陷好”的說法,他的詩道:“未濟終焉心縹緲,百事翻從缺陷好,吟到夕陽山外山,古今誰免余情繞!”認為《易經》的最後一卦是“未濟”,象征著一切以“未完成”為收結,夕陽西下,雖美而留下無限的余情,這也就是缺陷的美。

不過,依我看:缺陷之所以美,並不是圓滿之不美,而是圓滿不可得,在無可如何中,表現人的生命力不甘雌伏,逆勢與造物真宰或自身的難點相爭,積極進取以求超越,明知其不可而為之。所追求的圓滿愈具價值,則逆勢抗爭的意志就愈堅定;所遭遇的事件愈悲切,則企求超越的情操就愈壯烈,所謂缺陷美應該就是悲壯美,它是建立在積極的、反宿命的,盡其在我以求超越的人的價值之上,而不全是消極認命的清心省事,更不是非分貪婪的獨占滿足,它是以缺陷遺憾當作砥礪道行的方策,“轉禍為福,因敗立功”,在煩惱中證菩提,缺陷之所以美,該在這裏吧!

Views: 42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