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672)

馮唐·像狗子一樣活去(上)

我今年三十, 從小到大, 總共有過三個夢想。 

我的第一個夢想是當一陣小流氓。那時候, 可崇拜的太少。三環路還沒模樣, 四大天王還沒名頭, 開國將帥多已過世。那時候, 街面上最富裕的是勞教出來沒工作兩把菜刀練瓜攤兒的, 最漂亮的是剃了個劉须蘭頭一臉正氣的劉曉慶, 最滋潤的是小流氓。當小流氓, 不用唸念書, 時常逃課, 趿拉著塑料底布鞋, 叼著“大前門”。小流氓們時常聚在一起, 好像除了少先隊, 他們自己還單有個組織, 除了讀《少年先鋒報》論述“社會主義好”, 他們還集體觀看警匪片三級片批判“資本主義糟”。當流氓自然要打架, 練習臨危不亂、挺身而出、捨生取義等等將來當爺們兒的基本素質。小流氓們沒架打的時候, 也難免憂郁, 於是抱起吉他學鄧麗君唱“美酒加咖啡”, 或者抱起女流氓說瞧你丫哪操行一點不像劉须蘭。…

Continue

Added by Pabango on November 17, 2020 at 5:30pm — No Comments

川端康成《仲夏的盛裝》(4)(完结)

她又抽泣起來。

我驚呆了。

木谷可是曾反復地明確提到這是“生的盛裝”。

但是,琉璃子卻把這看成了是“死的盛裝”。這樣的淚水自然也是很美的。

這美麗的淚水是因沒有秋天的美麗衣裳而流下的。——要是這樣的話,如果有一個給她買秋季盛裝的男人出現,那會怎樣呢。

 …

Continue

Added by 心勢 紀 on November 17, 2020 at 5:30pm — No Comments

J.G. 弗雷澤·信仰與巫術研究《金枝》(55)

在蘇格蘭某些地方以及英格蘭北部,莊稼地里最後割下的一把谷子,叫做克恩(kirn) 。背這把谷子的人,算是“贏得了克恩”。然後,把它打扮成孩子玩的娃娃,名叫奶娃娃克恩、娃娃克恩或閨女。在貝里克郡,直到19世紀中葉,收割者還熱烈地爭著割田里的最後一把谷子。

他們在離它不遠的地方圍成一圈,輪流向谷子扔鐮刀,能夠砍下來的人就把它送給他心愛的姑娘。她用這把谷子做個克恩娃娃,給它穿上衣服,然後把娃娃拿到住宅去,掛在那里,直到第二年收獲時新克恩娃娃代替了它的位置。

在貝里克郡的斯波提斯伍德,收莊稼時割最後一捆谷子叫做“割皇后”,幾乎像“割克恩”一樣地常見。割的方式不是扔鐮刀。一個收割者同意蒙上眼睛,他的同伴給他一把鐮刀,讓他轉兩圈或三圈,再叫他去割克恩。…



Continue

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November 17, 2020 at 5:17pm — No Comments

昌耀詩選《慈 航》3 彼 岸

於是,他聽到了。

聽到土伯特人沈默的彼岸

大經輪在大慈大悲中轉動葉片。

他聽到破裂的木筏劃出最後一聲長泣。

 

當橫掃一切的暴風

將燈塔沈入海底,

旋渦與貪婪達成默契,…

Continue

Added by Seltsames Denken on November 17, 2020 at 4:30pm — No Comments

《三行情書》接過我內心投出的球

⊙大阪府 32歲 男

老爸的朋友打來電話,

在我被誤認為是老爸的同時,

我感覺自己也像個男子漢了。

 

⊙福岡縣 11歲 男

父親的手不好使,…

Continue

Added by Dhuup on November 17, 2020 at 4:30pm — No Comments

詩陽《世紀之末,關於同路的紀行》19 主題的變奏

一生來去匆匆

誰將未確定的運作當作錯題的答案

某種不存在的約定

因為即興的指揮棒也

忿不平

歲月便吃下絕對的黑暗發出響亮的喊叫

 

並脫離你變化的主體贊美,以純粹的方式…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November 17, 2020 at 4:10pm — No Comments

萬建中:講好中國的民間故事 (上)

月亮在白蓮花般的雲朵里穿行,迎面吹來陣陣涼風,我們依偎在祖母的懷里,聽她講那遙遠的故事,《狼外婆》《狗耕田》《七仙女》《葉限》……構成了很多人兒時的記憶。



一些故事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了下來,但大量民間口耳相傳的故事,因為演述人的斷代而漸漸失傳。那些散落在祖國大地上的民間文學“遺珠”,若不能及時得到搶救整理,我們失去的不僅是一個個好聽的故事,更是民族文化的根脈。





《中國民間文學大系·故事》卷,正是舉全國之力延續這一根脈的偉大工程,旨在將那些正在被遺忘的民間故事傳統重新打撈起來,使之成為永遠不會消失的紙質文本,供後人閱讀、保存、研究和享用。…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November 17, 2020 at 4:00pm — No Comments

喬治·奧威爾《1984》(40)

溫斯頓知道他們不斷地在經過,但是他只是時斷時續地看到他們。那姑娘的肩膀和她手肘以上的胳臂都碰到了他。她的臉頰挨得這麽近,使他幾乎可以感到她的溫暖。這時她馬上掌握了局面,就像在食堂那次一樣。她又口也不張,用不露聲色的聲音開始說話,這樣細聲低語在人聲喧雜和卡車隆隆中是很容易掩蓋過去的。

“你能聽到我說話嗎?”

“能。”

“星期天下午你能調休嗎?”

“能。”…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November 17, 2020 at 4:00pm — No Comments

徐 賁·後聖人時代需要精明的公民 (中)

一方面,對於任何一個民族國家來說,價值都不是僵死凝固的,以前沒有的價值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和由於不同的機遇而誕生出來。另一方面,任何價值都不是憑空創造的,指向未來的價值往往可以在對過去的回顧中找到。只要是好的價值,只要能提升群體存在的意義,價值起先來自什麽地方並不重要。精明的公民在意和看重的應當是價值本身,而不是它們是否具有所謂的本土性。如果像自由、平等、尊嚴和公正這樣的的價值不適合某國國情的話,那麽要改變的是國情,而不是這些價值。

第三篇的內容涉及的主要是人民與國家和政府的關係。國家不應該是特殊利益集團為自己經營的公司,政府也不應該是施惠與人民百姓的老板。雖然民主未必是盡善盡美的政體,但卻是最能讓人民自由、理性地處理自己與國家和政府關係的制度。當然會有人不同意這樣的看法。





因此,正如政治家伯恩斯(James M.…

Continue

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November 17, 2020 at 4:00pm — No Comments

林燕妮《半個好人》天秤的另一邊

香港的富豪和超級富豪實在為數不少,有一部分人在這個圈子之內混久了,或者走在邊緣沾光久了,甚至站在可以窺看的地方向往得久了,使漸漸以為這就是香港,忘記了生活在天秤另外一邊的貧苦大眾。

我並不是什麼悲天憫人主義者,但是我相信人生除了風花雪月之外,還有其他值得去想去做的事。白天走在街道上,看見蹣跚走路肩負著鏟刀磨較剪工具的老人,蹲在擦鞋箱旁邊等候顧客的愁苦中年人,抬著又長又重的竹竿叫賣和高叫補席的人,他們做著的都是已經被淘汰的工作,但是那是他們唯一懂得的謀生方法。我不禁想,為什麼有些人一分一毫都來得那麼艱難?…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November 17, 2020 at 3:30pm — No Comments

尼爾·弗格森: 我是在批評那些老舊的歷史描述方式(上)

對於人類歷史而言,網絡和政府同樣重要



文匯報:
 我們知道“網絡“這個概念,很早就在您腦中盤旋了。撰寫《基辛格傳》期間,您就曾在美國政治媒體Politico發表文章稱: “如果我第一冊用理想主義者這副標題 ,讓讀者感到驚訝,那麽第二冊的副標題,是否該用人際網絡構建者(Networker)。 ”並提醒人們應該留意,基辛格建立與維護人際網絡的卓越才能——包括與政府成員及社會各界的人際關係的維護。而在新書《廣場與高塔》中,網絡成為貫串整部作品的靈魂。網絡為何如此重要? 技術革新對於網絡有何影響?

尼爾·弗格森:…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November 17, 2020 at 12:30pm — No Comments

赫塔·米勒《低地》我的一家

我的母親是個一聲不吭的女人。 

我的外祖母患有白內障。她一隻眼睛有白內障,另一隻得了青光眼。 

我的外祖父患有陰囊疝。

 

我的父親和另一個女人還有另一個孩子。我不認識那另一個女人和另一個孩子。那另一個孩子比我年長,所以人們說,我才是另一個男人的孩子。 …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November 16, 2020 at 11:10pm — No Comments

赫塔·米勒《回顧時如何感知虛構》(7)

第二天早上四點我去了火車站,要回市里去。天漆黑,狗汪汪叫著,好像這個村子就是一個賊。候車室里點著燈。壁報上獨裁者的臉望著我。臉上沾滿了蒼蠅屎。他有太陽斑。從夏天開始壁報就沒換過了。我坐在一條長凳上。我有段時間停在獨裁者的雀斑前,也曾穿過這房間。現在我坐在長凳上,看見地上有好多好多青蛙。它們不是安安靜靜地蹲著,而是淫蕩地把後腿擺在身後。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隻青蛙。在我的記憶中差不多有數百隻。數目肯定是很多的,我坐在長凳上都感到噁心。我看見青蛙從我自己寫的句子中鑽出來。我聽到這些話:“每個移民來的人都帶了青蛙”、“我聽到媽媽的德國青蛙。它在我睡著後呱呱叫著”。我想虛構已經追趕上了我。現在青蛙從我的句子中鑽出來,在我的生活中緩緩爬動。我的恐懼大過了我自己,因為我確信我所虛構的都是真實的,會變成現實,會堵死我的生活。我寫下的每句話會給我畫上條紋。我知道我無法忍受。

 …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November 16, 2020 at 10:40pm — No Comments

周憲: 經典的編碼和解碼 (3)

經典的現代性編碼

文學經典的論爭所以會在晚近演變成為一場“文化戰爭”,其根本原因乃是文學經典已成為權力關係和表征權利爭鬥的場所。雖然經典的舞臺一直在上演各種劇目,但大幕的背後暗中進行著不同力量之間的較量。經典所以重要,是因為經典在社會文化中承擔了複雜的功能,所以經典從來就是各家理論必爭的文化資源。

那麽,經典究竟有哪些重要的功能呢?



根據哈里斯(Wendell V. Harris)的看法,文學經典的選擇至少體現出如下幾種重要功能:…



Continue

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November 16, 2020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彼得·梅爾《品味》地道的雪茄(1)

吸煙在現在世人心目中,是一樁很可恨的反社會惡習,若有人敢說一句香煙的好話,搞不好會被別人用一本最新的衛生署醫學報告,卷起來兜頭一陣痛打。香煙已經被打成大壞蛋了。而香煙那長一點、胖一點、深褐色的親戚,多少也因近墨者黑而遭池魚之殃;這真不公平。抽雪茄和抽香煙完全不同;雪茄的煙是不吸進去的,因此,人體受到的影響和抽煙不一樣,所吸入的尼古丁和其他物質也少得多多。但那享受,對一個深諳雪茄享用之道的人而言,可是大得多多。這差別就跟你是在辦公室里啃三明治,抑或是在廬貼西(Lut6ce)吃午餐一樣。

當然呷,這得是地道的雪茄才行。我們這里指的不是用再生紙卷成的土色管狀物品,還包著糖衣、套著塑膠吸嘴呢。這些東西可能也冠上了雪茄的名稱,但和真正的雪茄幾乎一無似處,我們就把它們留在糖果店的貨架上,讓它們在那里規規矩矩地隱姓埋名吧;那才是它們本份該待的地方。…

Continue

Added by 哆啦A夢 在沙巴 on November 16, 2020 at 6:30pm — No Comments

孫正國·敘事學方法:一段歷程,一種拓展 (3)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November 16, 2020 at 5:30pm — No Comments

約翰·伯格《講故事的人》(下)

他已經下到山谷。在這寂靜里,我能夠聽到他的聲音從山谷這頭傳到那頭。他輕鬆地發出這種吆喝,吆喝聲像约得爾(yodel),套索般拋出。這吆喝聲到達聽者之後又重新拋向吆喝者。它將吆喝者放置在中心。他的狗和牛群應和著。一天傍晚,我們把奶牛拴在廄里,發現有兩頭走失了。他出去吆喝。喊第二聲的時候,兩頭奶牛的回應聲從深林里傳來,幾分鐘後,正當夜幕四合之際,她們回到廄門邊。 

前天他下山谷去,下午二時光景,他將牛群從山谷帶回來──吆喝奶牛,吆喝我開廄門。牡瑰…

Continue

Add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November 16, 2020 at 5:30pm — No Comments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西安羊肉泡馍

2000年,我突然發現北京的超市上有袋裝“老孫家羊肉泡饃”,4塊8毛錢一袋,這令我大喜,買了幾袋回去,味道甚佳。吃過許多袋裝羊肉泡饃,再去西安,到老孫家去吃羊肉泡饃,就發現老孫家的羊肉泡饃館的羊肉泡饃不及“老孫家袋裝羊肉泡饃”的味道正宗,我把這個感覺告訴西安學人李珩,他以西安人深惡痛絕的口吻說:那不是羊肉泡饃,那是在糟蹋羊肉泡饃!不過,從純粹美食的角度觀照,我仍認為李珩先生是對的。…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November 16, 2020 at 3:57pm — No Comments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中國昆蟲大師周堯

我喜歡昆蟲大師周堯,因此要在此詳介一下。首先,周堯先生有一個蜜蜂式的額頭,這是一種可愛的有智慧光芒的額頭,周堯先生喜歡穿印著蝴蝶圖案的襯衣照相,我雖兩度專赴楊淩皆未見到周堯先生,但是搜集了印有他從青年到老年時代照片的圖書。周堯先生1912年6月8日出生於浙江省寧波鄞縣塘溪鎮上周村,1924年,周堯到離家30公里的咸祥球山書院讀高小,此間得知廣州有北伐,而體育老師北伐去了,周堯也帶著四角錢踏上路,未果。…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November 16, 2020 at 3:55pm — No Comments

Research World:Brand Innovation: Igniting Creativity with Semiotics

In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 a place dominated by Google, Apple and Facebook, culture is permeated with messages about the crucial need for innovation. We’re told that innovation lives in the space between intelligence and dreams; it’s nimble, creative thinking that frees itself from the confines of convention. We need innovation, the story goes, because there’s an increasingly higher bar set by competition. According to Fast Company, ‘Exceptional is expected.’

Creative thinking is…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November 16, 2020 at 3:06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