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寶德《風情與文物》 中國骨董愛說謊(中)

但是很少有其他的癖好,像收集骨董一樣,最後得到非常良性的結果。古代的文物若沒有前人好古之癖,就無法傳到今天。故宮博物院的收藏大多是乾隆皇帝的癖好所得,到今天,成為我國最重要的文化財產。所以愛好收藏骨董的人,到了某一種程度,就會把自己的癖好向故宮想。不是打算把東西捐給故宮,而是想自己成立一間陳列館,讓後代可以永遠看到自己辛苦收集的寶貝。可惜的是這種願望很難達成,大部分的收藏家,只是便宜了對文物懵然無知的下一代而已!

 

外國朋友與我談起中國傳統的缺點,我隨口就說:中國人的缺點有三,一為愛錢,二為嫉妒,三為愛骨董。愛錢則輕道義,嫉妒則不團結,愛骨董則失掉靈智。據我淺薄的了解,中國傳統知識分子沒有不喜歡骨董的。他們除了念古書、準備考試、做官之外,就是玩骨董。這是一種雅癖,自二十幾歲就培養興趣,到了老年,就靠它滿足精神生活的需要。但是骨董把中國人害慘了,與鴉片煙一樣;念書人在古物、字畫之間團團打轉,自我封閉,消耗掉中國人最聰明的頭腦,像這樣一個文明的民族淪為貧窮、落後的東亞病夫,為天下人嗤笑!

前文才說好古成癖可以為後代保存文物,此處為何又說好古癖害了中國人呢?原來我國古人過分的好古癖,老早把「古」搞成商品,弄成一筆糊塗帳了!假骨董始於何時,我們並不清楚,可是據現代美術史的研究,利用考古的技術去了解古文物之後,就發現古人寶愛的東西,大多是骨董店的傑作。過分好古的人都是容易上當的人,中國的讀書人被陷在真真假假的泥淖裏,從此逃不出來了。他們自我欺騙,著了魔,完全失掉了透視未來的靈智,至少一百年了,所以革命先烈在結盟的時候,曾有「不玩骨董」的約定。

 

中國人只有好古的感情,沒有考古的本事,尤其是讀書人,好古而不求甚解,而又喜歡以今釋古,在文學上大做文章,這個毛病出在「重道而輕器」的文化特色上。比如說,中國人無不知道戰國時代藺相如的「完璧歸趙」的故事,秦始皇對這只「和氏璧」喜愛如此之深切,甚至要以領土來交換,但這一隻當時天下第一的璧,究竟是甚麼樣子?上面有甚麼刻飾?有多大的尺寸,居然毫無記載,若是外國人,恐怕早已圖之畫之,留傳給後代了。

甚麼時候中國人才注意到器物呢?皇帝要舉行典禮的時候,宋初開國時,要有點威儀,器物屬於典章制度的一部分,就命太常博士聶崇義考證古禮,把典禮需要的器物照「三禮」所描寫的畫出圖樣來。這本「三禮圖」就被中國人視為古代文物圖譜約一千年。在今年看來,這本圖真是一個大笑話!幾乎完全出於臆造!

Views: 3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