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520)

林燕妮《智慧之燈》神話笑話

那些阿拉伯王子的富有奢侈,已經成為二十世紀末的神話兼笑話,是神話,因為中東的油礦令他們的錢來得容易得像在地上湧出來,是笑話,因為錢來得容易到那個地步,他們的價值觀念便相當詼諧。

中東的女性在國內是要從頭笠到腳的,那是傳統的服飾,但是那些公主富女們一樣嚮往華倫天奴,聖羅蘭·蒂柯,仙奴等等的時裝,那怎麼辦呢?買是大買特買的了,但是在本土不能穿上街,便只好在家裡穿,顧影自憐一番,有如錦衣夜行。

當她們出國的時候,上機時仍穿從頭笠到腳的傳統衣服,上了機便換上法意名家的時裝,到了巴黎下機,根本是另外一個人了!…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November 3, 2020 at 5:00pm — No Comments

也斯《路上的人們》鐘錶

「糟糕,忘記了帶錶!」一個小孩子說著,推開那扇木門,向廚房那兒走過去。他進去以前,好像抬頭向天空的方向望了一眼。門在他背後閉上,帶來咿呀的一聲。他的說話和動作不知有甚麼關連,據我所知,走向天空或廚房的方向,都與鐘錶無關。

我們手上沒有戴錶,那便窺望別人的手錶,張望牆上,或是伸長脖子,向一個曖昧的窗口。朋友正在告訴我那地方三文魚每年辛苦地躍向上游的故事。孩子關上的門,還在背後咿咿呀呀的作響。一個中年人用背推著門出來。他手裏抱著一個大桶,倒退著走出來,門又彈回去。小孩子走進這時間之門,出來時變了個辛苦地抱持著個大桶的中年人。



咿咿呀呀,是發條的舒氣,時間的聲音。在門的背後,不知有甚麼。嘶嘶的鑊裏炒菜的聲音,洗碟的聲音,刀叉相碰的聲音,在格格的聲音中過完了一年又一年。…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3, 2020 at 4:30pm — No Comments

馬丁松 (HARRY MARTINSON)詩選〈風景〉

蒼翠的野地上一座石橋。

一個孩子站著。他望著流水。

遠處:一匹馬,背拖一抹夕陽。

它靜靜地飲水,

鬃毛散落在河中,

好似印第安人的頭髮。

 

 

李笠 譯

馬丁松(Harry Martinson…

Continue

Added by 文學 庫 on November 3, 2020 at 2:11pm — No Comments

紀伯倫《鯨魚與蝴蝶》

一天黃昏,一個男子和一個婦女不期而遇地同坐一輛驛站馬車旅行。他們以前見過面。
 
那男子是個詩人,他坐在那婦女的身邊,設法講故事給她消遣,有的故事是他自己創作的,有的可不是。
 …
Continue

Added by Copil on November 3, 2020 at 10:00am — No Comments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遙遠的地衣 (7)

據稱這些泉眼,每晝夜出水量740噸,泄出量10公斤/秒以上,天然熱量890.4千卡/秒 ,屬高溫型礦泉,泉區地表溫度達33℃~47℃,所以腳下感覺到熱。扎倉溫泉系弱堿性碳酸硫化氫泉水,可以泡茶,估計涮羊肉和白灼蝦會不錯。浴者,為治療風濕等症。南岸山坡的一塊巨石上,刻有“沸泉冬溫”四個字。

 …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November 3, 2020 at 2:00am — No Comments

周憲《布萊希特的敘事劇:對話抑或獨白?》(3)

這里,我們已經清楚地看到布萊希特戲劇美學的基本思路:戲劇的功能在於促進社會變革,這就需要一種新的戲劇——敘事劇;而敘事劇的基本特征是通過間離效果,來達到舞臺和觀眾的間離;這種間離的基本作用,在於保持觀眾的獨立意識和批判立場;而這樣的意識和立場才是促進社會變革的重要環節。



顯然,布萊希特戲劇的核心問題,就是舞臺和觀眾的關係問題。打破傳統的亞里士多德式的戲劇,以及正在流行的自然主義戲劇,就是對舞臺觀眾新關係的重建。一言以蔽之,就是建立一種舞臺和觀眾的對話關係。而自然主義的戲劇由於觀眾向人物的共鳴,而使得戲劇變成了一種單向的一元的“獨白”。從布萊希特的戲劇理論主張來說,他的戲劇觀中應該說,是包含了某種“對話主義”的願望和動機的。

 …

Continue

Added by INZHU Інжу on November 3, 2020 at 1:30am — No Comments

馬丁松 (HARRY MARTINSON)詩選〈黃昏三月〉

冬末春初,夜幕初垂,冰雪剛溶。

男童們在他們雪砌的屋子燃一根蠟燭,

對一個在隆隆過往的黃昏列車內的旅客來說,

這是一段回繞著灰暗時光的鮮紅記憶,

不斷地召喚著,自那剛蘇醒了的死沈沈樹林。

從前的遊子一直沒有還鄉,

他被那些漁火與時光拖住,…

Continue

Added by 文學 庫 on November 3, 2020 at 1:30am — No Comments

小泉八雲《怪談》《風俗》

他是個上了年紀、衣著整潔的禪宗僧人,擅長插花和一些古代的手藝。有時候他會來看望我。儘管他對很多舊信仰持反對態度,不相信預言與夢兆之類的東西,要求人們只相信佛法,但他的信徒們還是很愛他。持禪宗信仰的僧侶很少抱有懷疑論,但我這位方外之友卻頗有些搖擺不定。最近,我們在一起談論死亡,他給我講了些讓人毛骨悚然的事。 



「鬼神之事,我是有些懷疑的。」他說:
 

「有時會有施主告訴我看到了鬼,或者自己做了個奇怪的夢,不過稍加詢問,我就會發現這些事情從道理上都解釋得通。 …

Continue

Added by Yuna Conversation on November 3, 2020 at 1:30am — No Comments

阿萊桑德雷詩選《佔有》

陰影的黑暗,徐緩的

豐滿。月亮著急地

竭盡力氣,想把她的橋

架設到陰影之上。

 

(是銀的嗎?這些懸橋,

一旦離開港口,

豪邁,昂揚,橫越白日,

就會這樣感到。)…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November 3, 2020 at 12:40am — No Comments

宗白華《中國藝術表現里的虛和實》(下)

演員結合劇情的發展,靈活地運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員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動,“逼真地”表達出人物的內心情感和行動,就會使人忘掉對於劇中環境佈景的要求,不需要環境佈景阻礙表演的集中和靈活,“實景清而空景現”,留出空虛來讓人物充分地表現劇情,劇中人和觀眾精神交流,深入藝術創作的最深意趣,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這個“真境逼”是在現實主義的意義里的,不是自然主義里所謂逼真。這是藝術所啟示的真,也就是“無可繪”的精神的體現,也就是美。“真”、“神”、“美”在這里是一體。…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November 3, 2020 at 12:00am — No Comments

周憲《布萊希特的敘事劇:對話抑或獨白?》(2)

布萊希特的戲劇理論和實踐對舞臺和觀眾關係的探索,可以說是在對現存的乃至傳統戲劇批判的基礎上,這種批判和創新的全部理論根據就在於,布萊希特堅持認為,傳統的戲劇(即他所說的亞里士多德式的戲劇)發展到現代,出現了自然主義的戲劇,這種戲劇的主要功能在於通過對現實生活的逼真模仿,在舞臺上創造出一個身臨其境的“生活幻覺”。

 

這樣的生活幻覺首先是通過各種舞臺手段,特別是演員和角色的同一而實現的,演員和角色的同一,並由此創造的逼真生活幻覺,又反過來把觀眾帶入一個真實的生活場景。結果是在演員和觀眾之間形成了一體化的情感聯系——觀眾向人物的情感共鳴。 …

Continue

Added by INZHU Інжу on November 2, 2020 at 11:00pm — No Comments

陳冠學《田園之秋》十月十四日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November 2, 2020 at 10:00pm — No Comments

陳冠學《田園之秋》十月十三日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November 2, 2020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林燕妮《智慧之燈》苦命詩人

「似是星辰非昨夜,

為誰風露立中宵?」

這兩句詩很多人都會記得,只要認得字的人都會自然而然地浮起那個畫面和那種感懷,那正是好詩的動人之處。

至於作者,也許有人想不起那是黃仲則,對一般人來說,黃仲則的詩比他的本人出名,人家記得他的詩句,卻不記得是誰寫的,不像李白,名字和詩句樣是大眾偶像。

黃仲則是清代一位短命詩人,卒年僅三十四歲,他一生窮困坎坷鬱鬱以終。



「全家都在風聲裡,…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November 2, 2020 at 5:00pm — No Comments

穆木天·秋日風景畫(4)

又是一幅秋天的風景畫。是在墻子河畔。

回到中國,由廣州飄泊到燕京。由燕京又飄泊到天津。

但是這一次安身的場所,卻是墻子河畔。

墻子河畔,是我以先所未曾去過的所在。說起他的風景,是異常有風致的。那不是北海那樣的綠戶朱欄。又不是故宮那樣的頹城腐水。那是另一種風景。…



Continue

Added by Sogno Realtà on November 2, 2020 at 4:30pm — No Comments

旅遊體驗誌 (38)

1 旅行可以放鬆自己的心情,寬闊自己的心境,忘掉不順心,迎接新的開心。旅行是在尋找新的美麗,追逐新的感觀世界,丟掉多餘的自己,遇上最真實的自己。 

2 每個人在他的人生發軔之初,總有一段時光,沒有什麽可留戀,只有抑制不住的夢想,沒有什麽可憑仗,只有他的好身體,沒有地方可去,只想到處流浪。 

3 當遺忘變成另一種開始,我踏出了旅途的第一步! 

4…

Continue

Added by 趁還來得及 on November 2, 2020 at 1:30am — No Comments

周憲《布萊希特的敘事劇:對話抑或獨白?》(1)

戲劇最本質的因素是演員和觀眾,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從戲劇最早的形態來看,演員、劇作家可以合一,但是,如果演員的表演沒有觀眾,戲劇的意義也就不復存在了。【1】格羅多夫斯基在其“貧困戲劇”的探索中發現,在戲劇的所有構成要素中,其他都可有可無,但如果沒有演員和觀眾,戲劇也就不復存在了。



這在相當程度上說明,演員-觀眾的關係是戲劇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2】美國戲劇理論家斯泰茲認為,戲劇發展的漫長歷史,就是一個演員和觀眾之間關係不斷發展變化的歷史,它特別突出地體現在演員和觀眾之間的距離變化上。【3】

 …

Continue

Added by INZHU Інжу on November 1, 2020 at 11:00pm — No Comments

昌耀詩選·致修篁

篁:我從來不曾這麽愛,



所以你才覺得這愛使你活得很累麽?




所以你才稱獅子的愛情原也很美麽?




我亦勞乏,感受嚴峻,別有隱痛,




但若失去你的愛我將重歸粗俗。




我百創一身,幽幽目光牧歌般憂郁,




將你幾番淋透。你已不勝寒。…


Continue

Added by Seltsames Denken on November 1,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陳冠學《田園之秋》十月十二日

今日不知怎的,翻箱倒筐,找起從前自己寫的東西來看。零零碎碎的文字,大都早已散失,只存得一大疊雜亂無章的草稿,有的是鋼筆寫的,有的是原子筆寫的,更有的是用鉛筆寫的。完整的已不多,大多不是失了第一頁便是最末一頁,有一部分顯然只存了自己認為棄之可惜的中間頁。這些沒頭沒腦的原稿讀起來十分費力,實在應該付之丙丁,讓過往的思惟盡化作一縷輕煙,沒入大化中去。倒是當時的筆跡,充分表達了我早年的狂氣與活力,何晏顧影自憐,我則不免顧字自愛了。從那些字跡裏,可看出許多清晨許多午後許多夜晚,我的筆尖趕不及思惟的景況;也有的可看出思路迍邅,或是一種微妙的意境情趣難以表達的苦痛,原稿劃了又劃,整張紙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字,終於一字不留地全部劃掉了。不曉得為什麼像這樣的紙張反而保留了下來?只有兩本大開本的筆記是完整的,一本是哲學隨筆,一本是文學隨筆。打開了文學隨筆來看,覺得當時頗多精思警語,此時反而沒有那份靈明了。古人說後生可畏,有時過去的我也像後生般可畏。…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November 1, 2020 at 10:00pm — No Comments

馮唐·領取而今現在

學生物的時候, 教授講, 每個存在都是一個奇跡, 所以我們要捍衛物種多樣性。翻閑書, 哲學家講, 幸福的嚴格定義是多態, 所以隔壁班上女生的豆腐再好, 我還是偶爾想起陳麻婆的豆腐, 所以花瓶里的玫瑰花再好, 我還是間或想起蒜蓉的西蘭花。

於是我們期望改變, 期望不一樣。



摘下眼鏡, 戴上墨鏡, 眼里的姑娘漂亮了, 整個世界變藍了。塞上耳機, 推土機、軋路機的聲音不見了, 陳升在嚎叫:“One night in Beijing, 我留下許多情”。推開門, 雪還沒停, 唯長安街一痕, 景山一點, 所有由現代城領導的“紅配綠, 賽狗屁”建築, 都被白色鎮住。一覺兒醒來, 窗戶陰仄, 雨疏風緊, 想起年輕時候好多個不明白, 其中包括一張臉能夠長多少個包、一雙腳能夠走多遠、一個姑娘能夠想多久。還有,…

Continue

Added by Pabango on November 1, 2020 at 7:0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