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672)

謝仁繽·論洪席耶的黑格爾觀察:街上小乞丐的審美(2)

貳、十八世紀的革命理念,與黑格爾的藝術經驗

在閱讀《美學課程》4 的心得裡,洪席耶首要好奇黑格爾的選擇,也就是為何他把風俗繪畫(穆里略)與文藝復興的典範(拉斐爾)相提並論?另外,又是「為什麼」他有權限參訪所謂的藝術性空間,並且觀賞不同「產地」的繪畫後而產生其書寫?然而,其藝術經驗又是如何反映出十八世紀才出現的藝術新領域?5經由十八世紀藝術經驗的分析,我們…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July 1, 2022 at 9:30pm — No Comments

蒙田《論維吉爾的詩》(5)

下面這些詩句常在古代哲學學派中傳誦(我信奉古代哲學學派遠勝於信奉現代哲學學派,因為依我之見,前者優點多,缺點很少):

 

過分躲避愛神的人

與過分追隨愛神的人一樣錯。

——普魯塔克

 

是你,女神,一手支配著造物,

沒有你,神聖的天邊將一片空漠,…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July 1, 2022 at 7:00pm — No Comments

蒙田《論維吉爾的詩》(4)

胡格諾分子指責我們的懺悔在私下里進行,而且只能耳聞,有鑒於此,我的懺悔便面向公眾,虔誠而坦蕩。聖徒奧古斯丁、奧利金和伊波克拉特曾公佈過他們言論中的錯誤;我呢,還公佈我道德品行中的過失。我如饑似渴地要讓世人了解我,了解得多深,於我倒無關緊要,只要是真實地了解;或者,說得更確切些,我不渴望什麽,只是非常擔心被那些有機會知道我的名字的人張冠李戴,把我看成另一個人。…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July 1, 2022 at 7:00pm — No Comments

程志華:基於開放性的創造性——傅偉勛“創造的詮釋學”的價值(9)

就“創造的詮釋學”的動機來看,基於傅偉勛關於“特殊的方法論”和“一般的方法論”的區分,可以看出他其實是在為中國哲學尋找一種方法論的指導。他說:“創造的詮釋學雖成立之為一般的方法論,只因我構想的動機與旨趣特與中國哲學以及宗教思想傳統的詮釋與發展息息相關,因此也不妨看成,專為缺乏高層次的方法論反思的中國思想傳統,設法建構有高度適用性的一種方法論嘗試。”(同上,第12頁)然而,依其理論的價值來看,這種基於“開放性”的詮釋的“創造性”,決不僅僅對中國哲學的發展有方法論意義,它對於整個人類哲學亦當有指導意義。這正是他將迦達默爾的“特殊方法論”提升為“一般方法論”的旨歸所在。因此,傅偉勛又說:“我應該一再強調,創造的詮釋學既屬一般的方法論,當然也可以應用到西方哲學以及宗教思想傳統之中主要古典的學術研究。”…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July 1, 2022 at 6:25pm — No Comments

人類學家米德:文化對人的塑造的概念

前塑文化

Prefigurative Culture



名詞解釋: 後塑文化是美國人類學家米德 (Margaret Mead, 1901~1978) 在〔文化與奉獻一代溝之研究〕(Culture and Commitment-A Study of the Generation Gap)…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July 1, 2022 at 3:00pm — No Comments

青鳥之辰《後喻文化的終結,青年未必青春》(下)

現在媒體贊揚的00後,“自我”、“不加班”、“自己當老板”、“逆天”、“巨大能量”、“強勢出圈”、“新新人類”、“新紀元”,可謂詞窮墨盡,舔犢情深。這些標簽似曾相識,和20年前贊揚80後、10年前贊揚90後的標簽相比,沒有什麽創新,還不如用90後自己創造的yyds呢。只不過,當年的yyds—繁忙工作中的80後、90後,還在深夜加班之中;自己當老板的,在疫情中拆東墻補西墻;買房的,還要找父母拿首付款;賣房的,發愁有價無市。這麽多年過去了,無論是每個時代的“後浪”再厲害,也僅僅是擺脫自家長輩的束縛(甚至還要為買房結婚而屈服);對於家庭外部的長輩的管制和束縛,就根本看不到“強勢出圈”、“逆天”、“新紀元”的任何痕跡。…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July 1, 2022 at 2:20pm — No Comments

繳蕊 譯 I雅克•朗西埃〈電影的距離〉(1)

雅克•朗西埃:“電影對我來說不是哲學或批評的對象。我和它的關係就是在這三個回憶片斷環繞下的一場相遇與距離的遊戲。它們事實上概括了三種我試圖在電影中討論的距離:電影與藝術的距離,電影與政治的距離,電影與理論的距離。”

本文選自法國哲學家論電影續編《要麽去愛,要麽孤獨》,本書從各種文獻中精選出法國哲學家的電影文獻25篇,包括米歇爾·福柯、羅蘭·巴特、莫里斯·梅洛龐蒂、讓·鮑德里亞、埃德加·莫蘭、吉爾·德勒茲、雅克·德里達、讓-弗朗索瓦·利奧塔、雅克·朗西埃、阿蘭·巴迪歐、喬治·迪迪於貝爾曼、貝爾納·斯蒂格勒等,這些文章、短評、訪談是二十世紀後期興起的電影哲學的重要文獻。(譯者繳蕊註)



一天,我得到了一個獎。打我中學畢業那時候算起,這還是頭一次。而且,是在意大利,我的書《電影寓言》(La Fable…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July 1, 2022 at 12:00pm — No Comments

電影的政治詩學——雅克·朗西埃電影美學評述(5)

朗西埃在“作者論”中灌注的歷史意識,還體現在宏大藝術視野下關照電影作為現代藝術的歷史發生。《無聲的偽君子》這篇文章分析了茂瑙的默片《偽君子》(Herr Tartüff, 1925),該片改編自莫里哀的同名戲劇。朗西埃把茂瑙對電影語言的處理放置在文學、戲劇與電影的交界處進行分析,他不關心影片對戲劇改編的成敗,而是茂瑙如何運用電影語言完成戲劇的轉換。他從茂瑙的場面調度細節出發,提出電影在再現戲劇的同時,必須為實現自身的視覺意圖,對再現語言進行修正。如歐爾米的裙子不僅反映某種歷史真實,更為了表現她發現丈夫不再愛她時走下樓梯的沈重腳步。朗西埃把這種從戲劇到電影的轉換稱為“虛構轉移”(déplacement fictionel)。朗西埃認為這顯現了電影與戲劇的差別,以及兩種藝術的歷史關係。…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July 1, 2022 at 12:00pm — No Comments

朱幼棣《後望書》母親河累了

降水時空分佈:長江黃河上遊互補性的缺失 

被稱為“西北都江堰”的引大(通河)入秦(王川)工程建成後,黃河水穿越祁連山,跨流域調入了甘肅蘭州市以北60公里永登境內的秦王川地區。20066月,新華社的《瞭望》發表了《西北調水工程緣何屢成包袱》的文章,披露了這一工程存在問題。其實,這也是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無法回避的難題。

在大通河的上遊,海拔近…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July 1, 2022 at 9:30am — No Comments

梁曉明《2020年春:病》

病, 從不為一個人落下

病落天下人。病也落秧田和飛天的祖孫

喉嗓悲噎下,病落分離

病落我

此刻在筆尖上紛紛揚揚……

其實我此刻無病,是兄弟在遠方生病

是忐忑的姐妹在前途上四處生病

是天,有病意…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June 30, 2022 at 10:00pm — No Comments

謝仁繽·論洪席耶的黑格爾觀察:街上小乞丐的審美(1)

摘要: 本文旨在闡明洪席耶分析黑格爾的藝術經驗;更精確而言,如何從黑格爾看穆里略畫下年輕乞丐的觀賞經驗,連接其形而上的理念也是本文的重點,另一部分,本文也涉入洪席耶分析所使用的方法。前言為本文的問題意識與方法概述。第二、三部分探討洪席耶論黑格爾的辯證過程;依循洪席耶在《美感論》第二章裡的佈屬:本文歸納出,第二部分作為黑格爾的藝術經驗與其起源的議題,第三部分則是黑格爾的理念為母題。在第四部分,依循洪席耶的辯證,本文試圖指出洪席耶從黑格爾的藝術經驗所抽離出來的看法;此審美經驗將有別於黑格爾宣稱藝術已終結的走向,此審美經驗也將促使藝術朝向不一樣的未來。



壹、前言

 本文旨在闡明,洪席耶…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June 30, 2022 at 6:00pm — No Comments

洪席耶《景色時代-美學革命之起源》(下)

洪席耶於「景色時代」、康德美學與法國大革命的共振中,體現了一種人類面對自然「共通的共感」,不僅撼動感性層面,如純藝術的視覺愉悅,更「震動了想像品味的智性能力」;也可以說,「景色時代」推向一種文明翻轉:「這個革命不只是簡單關於國家法律還是藝術規範,更是關於感知經驗的各種形式。」

現代性矛盾:美學主義之問題意識…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June 30, 2022 at 6:00pm — No Comments

Yo Chen·洪席耶 2022 最新專書,第一時間導讀(4)

不純/矛盾,作為方法

兩個世界、兩種邏輯的對抗,可視為兩種烏托邦的對峙,然而任何烏托邦的絕對化,應視為問題本身。洪席耶在本書研究當代無遠弗屆的烏托邦和其後果-「歷史終結」,美國於蘇聯解體後,提出新自由主義價值絕對化,其具體的實踐之一,即是美國發起「無限正義」的世界戰爭,以一種宛如西部電影的邏輯,以一種「純粹的善」,對抗「純粹的惡」。如此「無限正義」的概念,更從國防武力,延伸到所有權力領域-以一種絕對的政治邏輯,新自由主義試圖一統法律、權力與知識,於全球發起全面性的「金權政治共識之無上終極戰爭」。

如此「無限正義」的烏托邦絕對化,卻不斷製造重大矛盾,讓美國價值遭受外部與內部的嚴峻挑戰,更於 2021…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June 30, 2022 at 5:30pm — No Comments

電影的政治詩學——雅克·朗西埃電影美學評述(4)

1997年到2011年是朗西埃轉向美學的時期,連續出版了十余部美學和藝術理論著作,闡發了“美學的政治”(politique de l’esthétique)、“藝術的美學體制”(régime esthétique des arts)、“無聲的發言”(parole muette)、“不可再現的主體性”(subjectivité de…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June 30, 2022 at 12:00pm — No Comments

郁雯《裝卸記憶的公交車》

公交車司機將歲月緩緩地開出去

扶手環在風中晃動

擁擠也有它的秩序——人與人挨得很近

遠的思維在窗外蛻變

一個年輕女孩拖著粉紅的拉桿箱

一個中年男子翻看著手機——

性感女郎的圖片照亮了他的臉

一個黑人吹著口哨,豐厚的嘴唇與鴨舌帽的帽檐齊平…

Continue

Added by 風華正茂 on June 30, 2022 at 9:15am — No Comments

郁雯的詩《店鋪小哥》

把昏暗的天色從身上扯下

像脫掉一件雨衣。他硬帮帮的五官

被梅雨的潮濕泡得柔軟

他賣新鮮水果和一些日常用品

小小的店面,他臃腫的體型在其間穿針引線

一點驕傲,他備用著,否則他會被艱難

不止一次地絆倒

他將痛苦細細地縫在貼身的小口袋裏…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June 30, 2022 at 5:30am — No Comments

謝爾庭·在新時代編輯地方:當代臺灣地方誌的出版風景(3)

嶄新的雜誌美學

作為一項雜誌新品種,地方誌得以登上博客來、誠品等主流通路,吸引當代讀者,嶄新的雜誌美學與編輯手法功不可沒。視覺編排上,可明顯看到從日本到歐美,生活與設計類雜誌的影響:滿版的攝影風格照,版面的適時留白,再到字型選用與整體配色,雖然未必形成「臺灣地方誌」獨有的美學風格,確實與過去社區刊物的制式報刊印象有所區別。有時,甚至連學生團隊,都能做出過去難以想像的精美品質。…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June 29, 2022 at 9:30pm — No Comments

郁雯的詩《孤島拾夢》

你和我,依然是兩座獨立的島嶼

我們見面是為了實現統一

各自轉身,卻完成了分離

無限近的想念,以無限遠的你成立

我們見面是為了消除隔閡

有那麼一會兒,親密如一個整體

描摹的深情,偶爾落下疏離的刀片

我們分離是為了償還擁有…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June 29, 2022 at 8:19pm — No Comments

梁曉明《萬物靜寂》

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李白

有人忙。有鳥依然在飛。風吹樹葉落

魚依然遊在自己的家裏。

但院子沒人,街道和廣場上沒人

路上沒人,門關閉

電梯按鈕邊置放著紙巾

雪白的紙巾、被用過一次就丟棄的紙巾

誰來收拾?不重要,…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June 29, 2022 at 8:18pm — No Comments

Yo Chen·洪席耶:影像作為「在之間」的工作(中)

以反對虛構/現實對立出發,洪席耶在電影上,明確提出一個具體方法:「劇情與紀錄的界線廢除。」(les frontières abolies entre les films de fiction et les films documentaires, p. 63.)洪席耶舉了一個例子:「高達曾提出一個著名的公式,以色列於1948建國,進入虛構模式,同時巴勒斯坦則進入了紀錄片模式。這個公式很深刻,但是卻沒有展現電影的現實。電影的現實,現代虛構的現實,在於解除這個對立。」(p. 55.)與其分化虛構/寫實,洪席耶首先將藝術整體視為一種人類活動,認為「藝術和政治一樣,以某些現象和詮釋模式,讓可見性成為一個有效的共同場景」,即藝術形式和政治型態都為我們感知影像的認識模式;以一種影像/政治出發,洪席耶特別以法國導演德帕東…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June 29, 2022 at 6:3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