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672)

郁雯《一個逗號》

我盡量不去以「我」開頭

但還是把「我」推到最前面

我膽怯,因為我不是一個出色的生活主持

很難控制局面,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更是感到局促。有時我是分裂的

一個安靜,一個混亂,另一個莫名地沈痛

我扯不清這些「我」的激戰

恨不得把她們都扔掉。這樣我會輕盈一些…

Continue

Added by 風華正茂 on July 12, 2022 at 10:18pm — No Comments

數字人文作為一種方法:西方研究現狀及展望(4)

讓布薩神父的工作與眾不同的是,他早在那個時代已經明確地圍繞計算機技術來考慮這項工作了,也就是說,將文本編碼為穿孔卡片,可以用於分析,也可以用來再轉化為其他形式的數據, 布薩神父在 IBM 公司的協助下,懂得了如何將聖托馬斯的大量文本編碼為穿孔卡片, 這裏的關鍵在於制作一種“字母索引,”也就是出現在某個文本中的詞匯表,按字母表順序排序而成,這個詞表引征了這些詞匯每一次出現在文本中的例子, 需要注意的是,“字母索引”本身並非一種新形式,而且在計算機發明很早之前就誕生了,比如第一個拉丁文版聖經的字母索引表是由多明我會修道士於1230年發明的,但是,電子計算機所具備的搜索和組織功能,卻使得電子索引表成為十分強大的工具: 例如,它能夠提供一種交互式的“超文本”環境) , 這種將文本轉化為數據的方法,激發了有意於用計算機研究文本的學者的想象力,到了…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July 12, 2022 at 9:23pm — No Comments

拜倫的詩選《哀希臘》

希臘群島啊,希臘群島!

你有過薩福歌唱愛情,

你有過隆盛的武功文教,

太陽神從你的提洛島誕生!

 

長夏的陽光還燦爛如金——

除了太陽,一切都沈淪!

開俄斯歌手,忒俄斯詩人,…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July 11, 2022 at 11:54am — No Comments

巴爾贊《我們應有的文化》第一章·文化:高雅與枯燥(2)

人們似乎會覺得,這個世紀雖然備受戰爭、屠殺和管理不善之害,卻從高度發展的真正文化中得到了贖救。不過,請允許我冒昧提出,從質量和尊崇的意義上說,文化——文明——正在衰落。文化衰落事實上是與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所有這類收集、展示、表演和促進的活動——成正比的,而這類活動的發展和擴大是得到善意的公眾支持和私人支持的。其原因不僅在於,過多的活動往往分散人們的注意力,沒有留下時間讓人們消化和思考文化體驗,這是過量活動的一個重要缺陷。此外,還有一個更深層的原因,它可以用一個術語來說明:自我表現意識(self…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July 11, 2022 at 9:00am — No Comments

王小波《紅拂夜奔》の〈關於有趣〉第二章(10)

七…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July 10, 2022 at 10:30pm — No Comments

馮苓植《貓膩》(22)

「瓶底兒哥!」她突然美滋滋兒地叫了他一聲。 

「啊……」他還莫名其妙。 

「是、是!」她猛地撲到他的懷裡說,「這回肯定是了!」 

「什、什麼?」他更傻了。

 

「不、不是我不行!」她更來勁兒了,「是,是他是個大沒瓤子!」…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July 10, 2022 at 9:30pm — No Comments

陳春燕《洪席耶與跨媒介思維》(6)

更直白地說,洪席耶心嚮往之的表達,特色頗為一致,即能夠一方面呈現立即性/無中介性(immediacy)、另一方面又呈現對於無中介性的干擾。這類似他對攝影藝術之雙重性內涵的說法:他認為,攝影若有可能從技術媒介轉化為藝術,必須能實現影像的雙面性質,一方面見證人事物身上所刻寫的歷史,另一方面直接呈顯「純可見性團塊」(pure blocks of…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July 10, 2022 at 8:30pm — No Comments

朱幼棣《后望书》後靠——生存與生活空間的無情壓縮

已經遲到了3年。我盡可能詳細地抄錄以下這些數據,為了不讓世人忘卻水庫移民所作出的犧牲——

1水庫移民的補償,分樓房、瓦房、草房三類。

每一種又有若干檔次。其具體標準是:瓦房每間一等125元,二等110元,三等95元;草房每間一等95元,二等85元,三等75元。以後多次進行了登記、調整,到1965年,按當時兌現的發款冊,房屋屬自己處理的,平均每人增補90~110元,已達到標準者不再解決。房屋歸國家處理的平均每人140~155元,已領清者不再解決,不足部分補到規定標準。(請說明數據來源) …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July 10, 2022 at 8:30pm — No Comments

婆羅洲客家人經濟活動感知

華人方言群的移民過程及其早期到達的地點和經濟傾向都反映出其祖居地的情形及地理環境的影響。其實,遷移到一個陌生地方的人們都會偏向於從事自己所熟悉的工作。生活與工作經驗已成為他們親身經歷所獲得的 “知識 ”,並在一定程度上使 他們對陌生地方產生某種“感知 ”(perception)。這種“感知”將影響他們對某個地方或生活條件所做出的“決定”或“判斷”。根據他們的“感知”,移民對新的環境做出適應性的選擇,各自企圖尋找最“理想”的經濟機會,而影響他們的“抉擇”的最大“決定性”因素在於“目的地”的經濟、政治及社會等方面。移民群所選擇的目的地點和他們的經濟傾向都會與家鄉的經濟背景及地理環境有一定的關系。這些早期的選擇與傾向,可能導致了不同方言群的不同經濟參與和遭遇。(文平強,2007,華人移民與環境適應———探討馬來西亞客家人的經濟適應與變遷,…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July 10, 2022 at 8:00pm — No Comments

數字人文作為一種方法:西方研究現狀及展望(3)

為了這個目的,我們計劃在這一專欄裏推出三種不同類型的學術文章, 第一種包括:該領域內那些已經聲名日盛、在北美主要研究型大學任職的人文研究學者最近研究論文的中文翻譯版本ꎻ考慮到這種新的研究潮流正在發生非常快的變化,以及數字人文與大眾文化之間自然的密切聯系,我們也會有代表性地摘取一些這些學者們的博客文章,並輯錄在此,它們往往會比正式發表的研究論文和學術書籍更能反映這股學術潮流最新的發展ꎻ同時,我們會專門對其中部分學者進行簡單的學術采訪,請其談談同數字人文的個人化機緣以及對這個學術潮流發展方向的展望等, 盡管這些研究性文章將首先聚焦於有關西方的人文研究(尤其在文學研究方面) ,我們的讀者卻很可能會由此對他們的方法論產生興趣, 這方面,我們在第一期中重點推出芝加哥大學的蘇真(Richard So) 、霍伊特朗(…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July 10, 2022 at 8:00pm — No Comments

蒙田《論維吉爾的詩》(9)

在女人還是孩子時,我們便培養她們熟悉愛情:她們在舉止風度、打扮、知識、言談方面受的訓練,乃至全部教育無不以此為目的。她們的家庭教師所做的事便是在她們頭腦中印下愛情的形象,哪怕是通過反復描繪使她們對愛情產生厭惡。我的女兒(我只有這一個孩子)已到了一定的年齡[40],在這個年齡,早熟的女孩已經可以合法結婚。但她開竅得晚,又長得纖細柔弱,加之一直被她母親養在深閨,施行個別教育,所以她不過才開始脫掉孩童的稚氣。一天她在我面前讀一本法文書,碰到…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July 10, 2022 at 8:00pm — No Comments

郁雯《 你不等於月亮》

世間的你比天上的月亮遠

天上的月亮比世間的你亮

你跋涉,埋沒於孤獨的沙

擲向我的每個眼神都因受潮而啞殼

空曠的又一天。宇宙的秘史

繞過了人類梯田

我站在月暈的海裏,可憐的一點知道

被秋夜收割。你不在我的想像中…

Continue

Added by 風華正茂 on July 10, 2022 at 8:00pm — No Comments

巴爾贊《我們應有的文化》第一章·文化:高雅與枯燥(1)

迄今為止,“文化”這個詞語被用來表示許多意義,給頭腦敏銳的讀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惑。人類學家是這一問題的始作俑者,是他們使用“文化”一詞來表示一個部落或民族的所有信念模式和行為模式



當時可以使用“社會”一詞,但是,社會學家看來搶先使用了這個詞語;年輕的學科希望擁有一個自己獨享的詞語。公眾從人類學家那裡知道了“文化”這個意義寬泛的詞語,然後將它重新用於各種各樣的目的。



例如,藝術家受到“自己所處文化的限制”(意思是社會環境),藝術界也與周圍的文化抗爭(意思是某些信念和道德觀念)。此外,…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July 10, 2022 at 2:00am — 1 Comment

海德格爾:藝術作品的本源(二)——作品與真理(2)

建築作品闃然無聲地承受著席卷而來的猛烈風暴,因此才證明了風暴本身的強力。岩石的璀璨光芒看來只是太陽的恩賜,然而它卻使得白晝的光明、天空的遼闊、夜晚的幽暗顯露出來。神廟的堅固的聳立使得不可見的大氣空間昭然可睹了。作品的堅固性遙遙面對海潮的波濤起伏,由於亡的泰然寧靜才顯出廣海潮的兇猛。樹木和草地,兀鷹和公牛,蛇和蟋蟀才進入它們突出鮮明的形象中,從而顯示為它們所是的東西。希臘人很早就把這種露面、湧現本身和整體叫做Φυσιζ。 Φυσιζ同時也照亮了人在其上和其中賴以築居的東西。我們稱之為大地…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July 9, 2022 at 11:30pm — No Comments

木芙蓉花下〈詞語的碎片化和詩歌的玉化〉(2)

詞語不是一匹脫韁的野馬,不是可以自我無限繁殖的反對派在野黨,它沒有那樣的權力,當然,也不存在那樣的義務。也就是說,古代漢語,革命者的先鋒角色,被嚴格限制著,文學革命是伴隨著社會革命和改良而發生的。

但是,我們生活在一個文化文明斷裂帶。

漢語失去了傳統規範,而與西方思想藝術交流,出現了語言文字里的先鋒 異端精神。

似乎,現代漢語的字詞,在詩人手中成了一個有著時代背景的雜亂無章的軍隊,烏合之眾,卻在企圖達到自己詩歌的理想國,建立一個自己的江山桃源。

 …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July 9, 2022 at 3:00pm — No Comments

陳仲義·現代詩接受的審美“離散”(1)

一.“審惡”打開的“潘多拉”

新詩誕生伊始,新詩內部很快就長出一種古怪的東西,且越長越發“生猛”,真是難為了大家。按西方現代醜學觀點,醜是美的一個重要範疇,一種輔助性要素。醜在發展中派生出三種形態:“化醜為美”——醜作為美的另一側面,通過依存、轉化,可獲致美的合法性“轉正”;“以醜襯美”——美通過對立面的逆差映襯,可把自身烘托得更加耀眼奪目;“以醜為美”——醜經由“喧賓奪主”或“搶班篡權”,可脫胎換骨地達到“醜像出美意”。…

Continue

Added by Copil on July 9, 2022 at 12:00pm — No Comments

朱幼棣《後望書》西南的“圈水熱”

西南的“圈水熱” 

中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6位。

目前,中國發電總裝機已達4.4億千瓦以上,水電裝機達到1億千瓦以上,居世界第一。

而據有關部門報告.計劃2020年,中國發電總裝機容量要達到9.8億千瓦左右,才能適應經濟增長的需求,其中水電裝機容量要達到3億千瓦。就是說,全國發電的裝機容量增加一倍,而水電要增加3倍——也許,河流的生命就這樣被限定了?

 

河流與大地如此深奧。…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July 9, 2022 at 10:30am — No Comments

海德格爾:藝術作品的本源(二)——作品與真理(1)

藝術作品的本源是藝術。但藝術是什麽呢?在藝術作品中,藝術是現實的。因此我們首先要尋求作品的現實性。這種現實性何在?凡藝術作品都顯示出物因素,雖然方式各不相同。依靠通常慣用的物的概念來解釋作品的物之特性早已宣告失敗、這不光是因為這些物的概念不能解釋物因素,而且由於它追問作品的物性根基,把作品逼入了一種先人之見,阻斷了我們達到作品之作品存在的通路。只要作品的純粹自立沒有清楚地顯明出來,作品的物因素就根本無法揭示。…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July 8, 2022 at 11:30pm — No Comments

數字人文作為一種方法:西方研究現狀及展望(2)

[] 戴安德 姜文濤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美國 賓夕法尼亞州 19019;浙江大學 外國文學研究所;浙江) 杭州310058



原載: 東 社 會 科 學,2016年第11期,總第255期)…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July 8, 2022 at 11:15pm — No Comments

數字人文作為一種方法:西方研究現狀及展望(1)

[] 戴安德 姜文濤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美國 賓夕法尼亞州 19019;浙江大學 外國文學研究所;浙江) 杭州310058



原載: 東 社 會 科 學,2016年第11期,總第255期)



編者按: 隨著…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July 8, 2022 at 11:12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