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玲娟〈Mona Baker敘事理論的演進及其在翻譯研究中的應用〉(2)

Somers和 Somers & Gibson的敘事理論是Baker敘事理論的雛形,涵蓋了敘事類型和敘事特征兩大基本內容。Bruner提出了八種敘事特征[5]6-15,其中有四種和Somers & Gibson的分類重合[4]82,這四個重合的敘事特征成為Baker敘事理論的核心理論。Fisher的敘事理論主要用於敘事評估[6],和Somers及Bruner比起來,在Baker敘事理論中有如曇花一現,最完整的呈現止步於2006年《翻譯與沖突——敘事性闡述》一書。這些理論既有交集,又各有不同的功能。從其敘事理論的淵源來講,社會學理論和認知敘事理論對其影響最大。

 

(一)社會學理論 

社會學理論建立在對經典敘事理論的批評之上。在文學和史學界,敘事被看作現實世界的一種反映(a mode of representation),但Somers認為敘事不僅是現實生活的反映,而是直接影響著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的行為[3]613-614。她的敘事理論從敘事的分類開始。

 

1.敘事類型

Baker的敘事分類沿用了Somers的四種敘事類型(Somers的表述為「敘事的四個維度」):個人敘事、公共敘事、概念敘事和元敘事[3]617-620。敘事分類有助於劃分敘事的來源和走向,因為這四種敘事代表著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敘事類別。(1) 個人敘事(ontological narratives)是「我們講述的關於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和個人經歷的敘事」[1]28。 個人敘事與個人經歷息息相關,同時受到成長環境的影響。個人敘事包括日常對話、信件和自傳。盡管個人敘事主要和個人經歷有關,卻是周邊敘事影響塑造的結果。同時,個人敘事往往經過不斷的轉述和加工,轉換為公共敘事、概念敘事或元敘事。(2)公共敘事(public narratives)是在個人之外的集體敘事,包括家庭、學校、教堂、政府,甚至是國際組織等[1]33。

有時公共敘事也被稱作「共享敘事」或「集體敘事」(shared or collective narratives),但是它們與公共敘事有區別:公共敘事強調社會機構對於某種敘事的推廣,而集體敘事強調的是零散的社會上流傳的公共敘事[1]33。 公共敘事是比較有爭議的一個敘事類型,因為它的概念范疇過於廣泛,難以準確代表千差萬別的不同層級的共享敘事。(3)概念敘事(conceptual narratives)原指社會學學者用來開展科學研究、闡述理論的敘事,其特點在於其術語及行文表達必須符合學術界的約定和習慣[3]620。Baker將「學科敘事」(disciplinary narrative)引入概念敘事用以強調任何學科都涉及概念敘事。

她還認為學科敘事的內涵比概念敘事要廣,但是翻譯研究中,她認為可以使用二者中的任何一個[1]39。(4)元敘事 (meta-narratives)和以上三種敘事類型相比,流傳最廣,最為大眾所熟悉和接受,如人類的進步、馬克思主義和進化論等等[1]44。 雖然Baker強調了元敘事不是主旨情節,但是兩種概念還是引起了爭議。每個元敘事都建立在主旨情節的安排上,比如正義與邪惡,但是元敘事是人類敘事構建的結果,而非事物的本質面貌,而不同的角度可以構建出完全不同的元敘事。比如「恐怖襲擊」(War on Terror)就是美國對外政策的元敘事,雖然已開始被國際社會廣泛使用,但並不能證明其本身具有合理性。 

這四類敘事相互影響,個人敘事可以通過傳播轉變為概念敘事和公共敘事,公共敘事又可以通過媒體和教育的傳播轉變為元敘事。但是,敘事理論的基本觀點在於:任何敘事,包括元敘事在內,都僅僅是一種解釋社會現象的敘事,由於任何敘事都是一種主觀的建構,不存在所謂客觀的視角。

[1]Baker M. Translation and Conflict:A Narrative Account[M]. London & New York:Routledge,2006.

(作者范玲娟单位:寧夏大學 外國語學院,寧夏 銀川 750021)

Views: 4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