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勇·新發展階段鄉村文創的價值邏輯、行動框架和路徑選擇 (2)

藝術介入鄉創的實踐賦予了鄉村尋常物的審美觀照和藝術感知。鄉村是一個文化地理學意義上的「地方」,既有自然土地,又有文化脈絡。廣布於鄉間大地河川深谷的鄉村資源,除了土地風物、自然風貌和特色農作物等有形的「物的資源」,還有歷史傳說、神話故事、民俗信仰、手作匠藝、生命情調等無形的「符號的資產」。

朱光潛先生曾指出人們看待以古松為代表的自然物的三種態度:科學家的知識態度、伐木人的實用態度、美學家的審美態度[4],朱良志教授指出還有第四種立場,即「活的自我」的生命態度[5]。無論是審美的態度還是生命的態度,都是一種超功利、超現實的藝術自我救贖的態度,幫助自我達到一種「當下體驗」、超越現實、「發現意義」的生命境界。

藝術介入的本質是把人們的日常生活提升為藝術世界的「造境之術」。這種尋求藝術世界的藝術之眼也是獨特的「中國之眼」,將目之所及那些看起來與自己毫不相關的客觀之物幻化成自我生命的一部分,成為自我個體與所在場域獨一無二的生命連接。藝術介入鄉村文創的本質在於這種有意義、有情趣、有價值的連接達成,形塑成自我生命與鄉土原鄉之間特有的地方感知和精神認同。

2016年以來,北京大學鄉創團隊在四川省宣漢縣白馬鎮推動藝術鄉建的鄉村扶貧工作,一開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白馬鎮畢城村梳理文化資源和文化脈絡,從全球視野、國家需要和地方發展的角度,為畢城村提煉出「孝義原鄉、耕讀人家」的文化基因,通過花田藝繪開展主題墻繪、炫彩塗鴉、藝術裝置、古舞新生等藝術介入的手段,讓這些古老久遠的歷史文化和靜態停止的自然風物鮮活起來,重新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重建傳統文化和民俗生活的現代價值及生命連接。

 

藝術介入鄉創的實踐彰顯了藝術的現場性與場所精神的場景感。鄉村是一個現象學意義上賦予人與土地、人與社會、人與世界等特定意涵的空間,具有一種獨有的場所精神。場所精神是一種物化的建築情感、空間意象和氣氛美學,在諾伯舒茲(Christian Norberg-Schulz)看來,場所是由自然環境和人造環境結合的有意義的整體,是具有特殊風格的空間,「建築的目的在於感動我們。當作品借著服從、體會和尊重宇宙法則將我們環抱時,建築情感便存在其中」。[6]

場所精神的營造需要借助建築構造、燈光照明、聲音設置、物料堆砌等「物」的「硬營造」,更需要主題凝練、風格塑造、審美意象等「氣氛」的「軟營造」[7]。現場性藝術(Site-Specific Art)有利於激發強烈的地方認同[8]。無論是「硬營造」還是「軟營造」,藝術介入都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藝術介入實踐在鄉村場所營造了區別於城市場所、置於現代化進程格局之中的新鄉土場所精神的價值觀和認同感。藝術介入的鄉村場景感包括感官層面的生活場景、情感層面的故事場景和精神層面的信仰場景。

(2022 年 01 期 藝術學理論)

Views: 3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