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678)

扎西拉姆·多多·因果知道

我兒,見你收拾行裝,你欲往何方去?你去,我自不攔你,相反,我將看顧你——在一切時中、一切角落。但在你為駒兒掛鞍前,先到我的腳邊來,安坐、默然,聽我再說一席話。

我兒,屋外便是那煙火人間,我沒有七寶可予你享用,甚至沒有為你鑄一把護身的長劍,但我有一句話贈你,銘記它,你將無敵。

我兒,人間的是非不像酥油裏的黑發,分明可見呵;它是雪山的陳雪,早已壓成了堅冰,化也化不開,斷也斷不得。

如果有人誤會你,微笑著解釋,不要用辯駁的姿態。你看風總是抽打著嘛呢堆,石頭從不辯駁,只是默默地堅持著。如果他不願聽你解釋,微笑著沈默,要相信很多話不是非說不可,因為因果已經知道。…

Continue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December 19, 2016 at 1:58pm — No Comments

何其芳·獨語

設想獨步在荒涼的夜街上,一種孤寂的聲響固執地追隨著你,如昏黃的燈光下的黑色影子,你不知該對它珍愛還是不能忍耐了——那是你腳步的獨語。

人在孤寂時時常發出奇異的語言或是動作。動作也是語言的一種。

決絕地離開了綠蒂的維特,獨步在陽光與垂柳的堤岸上,如在夢裏。誘惑的彩色又激起了他做畫家的欲望,遂決心試卜他自己的命運了。他從衣袋裏摸出一把小刀子,從垂柳裏擲入河水中。他想:若是能看見它的落下,他就將成為一個畫家,否則不。那寂寞的一揮手使你感動嗎?你了解嗎?

我又想起了一個西晉人物,他愛驅車獨遊,到車轍不通之處就痛哭而返。…

Continue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December 19, 2016 at 1:57pm — No Comments

肖復興·當青春蘇醒時

當意識到異性美的時候,孩子便得到了新生。

這是青春蘇醒的標志。像雪花落地一樣無可逆轉。像春草萌芽一樣自然而然。

這種朦朧、似是而非的感情,並不是錯誤和不正常的。要是沒有這種感情,倒是不正常的了。

與其說孩子們是在戀愛著,不如說他們是在做著有關愛的夢。

無夢的天空,是一片黑暗。我們不應讓天空黑暗,而應讓天空灑滿燦爛的星辰。

孩子們常常看到美好的一面,卻忽視了它像是雨後的彩虹稍縱即逝的一面。…

Continue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December 19, 2016 at 1:30pm — No Comments

紀廣洋·一杯茉莉花茶

一位禪師出家之前,曾在印度首都新德裏的尼赫魯大學社會學系攻讀社會學和佛學專業,回國之後,尤其是入寺剃度以來,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佛經的研讀、翻譯、整理、註解、補充和弘揚傳播上。

他曾經的女朋友、中學時的同學來寺院看望他,他平靜地招待她。面對眼淚汪汪的老朋友,他甜甜地笑著,親手為她沏上一杯清淡的茉莉花茶。女同學臨走時,他又送給她一包上等的茉莉花茶。

他的父母來寺院看望他,給他帶來許多好吃的,他用平常的齋飯招待兩位老人的同時,同樣為父母沏上兩杯清淡的茉莉花茶。在父母走出山門時,他又送給父母一包上等的茉莉花茶。…

Continue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December 19, 2016 at 11:21am — No Comments

姚秦川·蘆花逐秋風

家鄉有一條彎彎曲曲、水流充沛的小河。河的兩岸,有廢棄的茅屋,荒蕪的土地,更多的則是長得比人還高的茂密蘆葦。

秋天,小河裏的水,開始放慢它的腳步,流得左顧右盼。此時,小河兩岸那些長勢茂盛的蘆葦,就會被瑟瑟秋風吹得斑駁發黃。它們頂著余暉未盡的夕陽,一整片一整片,在秋意正濃的午後,肆意舞動,煞是壯觀。那些淡黃的蘆葦,潔白的蘆花,清澈的河水,交相輝映,如同織女手中的五彩雲霞,更像一幅巨大的寫實油畫。

秋天是最清爽的季節,天高雲淡,清風拂面。小的時候,每天放學後,我都會和小夥伴們相約去小河邊,抓魚,打水仗。但最喜歡的,還是鉆進密不透風的蘆葦叢裏捉迷藏。我們像一只只機靈的小白鼠,在高高瘦瘦的蘆葦叢裏鉆進鉆出。偶爾,蘆葦鋒利的葉子,會將我們裸露在外的皮膚,劃出一道道口子,但我們全然不顧。…

Continue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December 19, 2016 at 11:20am — No Comments

郭宗忠·大海與草原

有時候,我們在海灘,看收獲的浪花和遠處連著海水的雲層間閃電,海風把群星趕往了雲與雲之間的空隙。

我們不想什麼,只是為這久遠的壯觀和美麗守夜,怕轉身失去了一切,失去了柔情似海、細膩沙灘一樣的你。

你是早晚潮汐間的日出或月色。我永遠站在岸邊,站在你的身影背後,我不敢叫醒遼遠夢境裏的你,怕你的一聲驚叫,會把大海嚇醒。

但我還是看到了你和海合而為一。

你有海水的呼吸和氣息,你有海濤的激烈和壯闊,你撿拾的一枚枚貝殼,仿佛大海的靈魂,不會告訴誰什麼,像你我一輩子守住的秘密。…

Continue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December 19, 2016 at 11:18am — No Comments

東山魁夷·聽泉

鳥兒飛過曠野。一批又一批,成群的鳥兒接連不斷地飛了過去。

有時四五只聯翩飛翔,有時候排成一字長蛇陣。看,多麼壯闊的鳥群啊!……

鳥兒鳴叫著,它們和睦相處,互相激勵;有時又彼此憎惡,格鬥,傷殘。有的鳥兒因疾病、疲憊或衰老而失掉隊伍。

今天,鳥群又飛過曠野。它們時而飛過碧綠的田野,看到小河在太陽照耀下流瀉;時而飛過叢林,窺見鮮紅的果實在樹蔭下閃灼。想從前,這樣的地方有的是。可如今,到處都是望不到邊的漠漠荒原。任憑大地改換了模樣,鳥兒一刻也不停歇,昨天,今天,明天,它們繼續打這裏飛過。

不要認為鳥兒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飛翔的。它們為什麼飛?它們飛向何方?誰也弄不清楚,就連那裏領頭的鳥也無從知曉。…

Continue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December 19, 2016 at 11:17am — No Comments

江澤涵·一棵小玉樹

我在窗台處放養著一棵小玉樹!它雖然稱作樹,卻更像草,莖稈比筷子還細些,高也僅及我的中指。我喜歡玉樹的葉子,卵圓形的,指面大,邊緣泛著紅暈,關鍵是厚實,很有肉感。由於“玉”和“肉”寧波話發一個音,我曾一度管它叫“肉樹”呢,倒也貼切。

去年春節過後的半年裏,老家接連有事,無暇照顧,小玉樹真的可以稱為“放養”。起先,也擔心也掛念。後來,看它長得歡實,我走得一次比一次踏實。

去年夏天,寧波逢六十年來的最高溫。我被幾件要事絆住,等回到家中,小玉樹盆中土塊雖已開裂,但玉樹只是癟塌,葉子雖成了褐色,已薄如蟬翼,但莖稈還有些肉。我趕緊送它到水龍頭下淋個痛快,三五個泡泡從裂縫中吐出來。…

Continue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December 19, 2016 at 11:17am — No Comments

談瀛洲·桂花

已在美國定居多年的二姐夫回國,說美國人很少種桂花,雖然他們引種了許多中國的植物。二姐現在家裏也種了不少植物,但獨缺一株桂花。到了臨近中秋的時候,姐夫就特別想念桂花的香味。“真想帶一株回去啊。”他說。可是當然不行,因為海關不允許。

說是想念一種植物,其實也是想念跟這種植物有關的種種東西吧。

桂花,是深深植根於中國人文化記憶中的一種樹木。金秋來臨,圓月經天,這時空氣中就會彌漫著一股甜香,那就是桂花的香味。這種香味,跟月餅的滋味,跟與家人團聚時的歡笑,從童年時代起,就鏤刻在我們的記憶裏了。…

Continue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December 19, 2016 at 11:16am — No Comments

畢延輝·四君子讚

冬梅是君子,“梅枝一碧迎風綻,俏若仙葩竟艷歡”,傲雪清高;

春蘭是君子,“質潔馨純芳凈雅,清芬一世落塵埃”,優雅高潔;

夏竹是君子,“陽春破土身堅節,到朽身殘節不殘”,寧折不彎;

秋菊是君子,“無心竟與春風時,笑傲寒臨敘暮秋”,淡泊清麗。



梅之傲

梅,最令人傾倒的氣質,是一種寂寞中的自足,一種“淩寒獨自開”的孤傲。它不屑與凡桃俗李在春光中爭艷,而是在天寒地凍、萬木不禁寒時,獨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開出繁花滿樹,幽幽冷香,隨風襲人。…

Continue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December 19, 2016 at 11:15am — No Comments

紀伯倫:論孩子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愛,卻不可以給他們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蔽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Continue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December 19, 2016 at 11:14am — No Comments

莫言·草木魚蟲

好多文章把三年困難時期寫得一團漆黑,毫無樂趣,我認為是不對的。在那個特殊的時期裏,也還是有歡樂,當然所有的歡樂大概都與得到食物有關。那時候,我六、七、八歲,與村中的孩子們一起,四處遊蕩著覓食,活似一群小精靈。我們像傳說中的神農一樣,幾乎嘗遍了田野裏的百草百蟲,為豐富人類的食譜作出了貢獻。那時候的孩子都挺著一個大肚子,小腿細如柴棒,腦袋大得出奇。我當然也不例外。…

Continue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December 19, 2016 at 11:03am — No Comments

王猛仁·白雲飄過

雨後初霽。秋晨的涼意撲面而來,使人陶然欲醉。



由山腰升起的乳白色的霧靄,彌漫了我的眼睛。



太陽躲在了背後,朦朦朧朧的光線卻早已不自覺地漫過來。



片刻。我茫然地站立。



遠處的一切,被輕紗一般亮晃晃的白霧覆蓋著。只有不斷綻放的五顏六色的花朵沐浴在無人踏至的山巔。一陣風吹來,花香照暖了闃無一人的堤岸。



我們沿街而上,或者從高山之巔俯視山谷時,眼前的山山水水頓時消融在白茫茫的晨嵐之中,只有定睛望去,方能看到山脊似的一條細細的綠色腰帶,迤邐於半空之中。…



Continue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December 19, 2016 at 11:00am — No Comments

門羅作品《逃離》節選

《逃離》是門羅的一部短篇小說集,也是她迄今在中國出過的惟一一部作品,由李文俊翻譯,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推出。裏面寫了各種年齡的女性:卡拉,十八歲從父母家出走,如今又打算逃脫丈夫和婚姻;朱麗葉,放棄學術生涯,毅然投奔在火車上偶遇的鄉間男子;佩內洛普,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某一天忽然消失得再無蹤影;格雷斯,已然談婚論嫁,卻在一念之間與未婚夫的哥哥出逃了一個下午……

這裏摘編了和該短篇集同名的短篇小說《逃離》的部分章節。這部小說寫了一位和丈夫一起經營一間快要倒閉的馬場的主婦卡拉,每天處理瑣碎的諸如清理馬蹄上的黴菌之類的瑣事,丈夫還在想著利用她詐騙隔壁鄰居賈米森太太的事情,卡拉迫切想逃離這庸常的生活。…

Continue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December 19, 2016 at 10:57am — No Comments

“不懂”人情世故的德國老師

兩年前,我的侄兒曾在德國慕尼黑的一所高中學習兩年。其間,侄兒跟社會科學課的老師丹尼奧關系處得非常不錯。

認識丹尼奧後,侄兒經常在周末空閑時,邀他去慕尼黑中國餐館吃飯,絕大部分時候都是侄兒來買單。此外,每年過完寒暑假,從國內回到學校時侄兒都會帶上一些富有中國特色的禮物給丹尼奧。

不知不覺,兩年學習生涯很快要過去了,侄兒要參加學校為自己組織的專門考試。作為必修課,侄兒的文學、藝術、數理與科技、體育等課程都順利通過,唯獨社會科學不及格,而且只差2分。這意味著侄兒不能拿到畢業合格證書,必須得繼續補修,直到通過為止。社會科學的判卷老師是丹尼奧,侄兒氣沖沖跑去質問他,為什麽不讓自己及格?沒想到丹尼奧居然一臉平靜,回答說,這要問你,你及格不了,怎麽讓我給你及格?這就是你的真實成績,我無權更正它!…

Continue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December 19, 2016 at 10:56am — No Comments

美國人喜歡中國醜女的背後原因

中國人常不能理解美國人“奇怪”的審美觀念,中國人覺得長相醜陋的女性,如華裔電影明星劉燕玲和白靈,居然會在大西洋彼岸紅得發紫。為何美國人偏愛中國 “醜女”呢?

根據中國人傳統的審美觀念,美女要白,要瘦,要高挑,氣質要清純,五官要精致。反觀美國人的審美觀念可要靈活的多,他們重視的主要不是人的外貌,而是人的個性:開朗健康,自信有活力,就是美國人眼中的“美”。比如安吉麗娜-朱麗的五官長得並不符合傳統的美女標準,但她敢做敢為,很有性格,美國人崇拜這樣的人物。另外不可忽視的一點是,她豐滿性感。美國人眼裏的“美女”可以沒有漂亮的面孔但一定要豐乳肥臀。大膽暴露的影星白靈,就是參透了美國人的心理。她打破了美國人心目中傳統的東方女性風吹就倒的形象。雖然不少人也覺得她低俗甚至為中國人臉上抹黑,但她硬是在白人天下的好萊塢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普通的美國女生平時亦愛穿緊身低腰牛仔褲和大V領的緊身上衣,刻意突出性別特征。…

Continue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December 19, 2016 at 10:52am — No Comments

在美國尋訪宋氏三姐妹的母校

2009年7月中旬,筆者去了亞特蘭大市100英裏開外的梅肯市一所名聞遐邇的學校——宋藹齡、宋慶齡、宋美齡三姐妹在美國留學的母校衛斯理女子學院。

我們循著遍布校園的導引牌,找到了露西·萊斯特·威利特紀念圖書館,該館麥克內爾館長熱情地接待了我們。館內專門設立了一個宋氏三姐妹紀念室,裏面陳列著許多宋氏三姐妹的文物、文獻和照片。有宋氏三姐妹在衛斯理女子學院的入學註冊表、宋慶齡發表過文章的《衛斯理》校刊等。紀念室只有十來個平米,但布置得井井有條。我們邊參觀陳列,邊與館長聊起了衛斯理女子學院的歷史和宋氏三姐妹在該校學習的情況。

衛斯理女子學院於1836年成立,是世界上第一所專為女性設立的學院。學院建立後一直沒有招到學生,直至1839年1月7日學院才正式開始授課,當時只有90名年輕女性註冊入校成為第一屆學生。…

Continue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December 19, 2016 at 10:52am — No Comments

匈牙利有座納吉雕塑

在匈牙利,否定蘇聯模式的方式多種多樣,對另類共產黨領導人——納吉·伊姆雷的紀念方式,也表達的是相同的情感。

納吉生於1896年,1918年在蘇俄加入共產黨,上世紀30年代長期旅居莫斯科,1944年回到匈牙利後,先後擔任農業、內務等部的部長和國民議會主席,1953年和1956年兩次出任政府總理。1958年,納吉被處死,罪名是“陰謀發動並領導推翻人民民主制度和叛國”。

東歐劇變之後,匈牙利當局將社會主義時期共產黨的先哲和聖人的雕塑幾乎全都匯集到布達佩斯郊外的雕塑公園中。但是,納吉的雕塑卻成了例外,仍在布達佩斯市內的一些地方。…

Continue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December 19, 2016 at 10:51am — No Comments

走馬觀花看也門

也門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南端,是阿拉伯世界古代文明搖籃之一。公元前14世紀建立麥因王朝,16世紀後先後遭葡萄牙、奧斯曼帝國和英國入侵與占領。1918年,建立獨立王國。1934年,在英國強迫下,也門被正式分割為南北兩方。1990年5月22日,北、南也門宣布統一,成立了也門共和國。

這裏與沙特、阿曼相鄰,瀕紅海、亞丁灣和阿拉伯海,境內山地和高原地區氣候溫和幹燥。首都薩那古城據說有3000多年的歷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在薩那,有生命的無生命的東西都被無情地壓榨水分。樹葉幹癟著,毫無生氣,房屋以灰黃的色調為主,缺少外部裝潢,即使沒有太大的風沙,天空仍感覺有點朦朧,灰嗆嗆的。…

Continue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December 19, 2016 at 10:51am — No Comments

美國如何評選院士

2010年4月28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周忠和正在遼寧朝陽野外考察,“意外”得知了自己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的消息。“我完全沒有思想準備,”周忠和說,“當選後我才知道,自己原來被美國國家科學院提名過候選人。”



院士選舉保密得嚴絲合縫

美國國家科學院成立於1863年,與兄弟機構美國國家工程院和醫學研究所以及三者的常設運行部門——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構成了“三院一會”的國家研究院體系。截至2011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共有2113名院士,418名外籍院士,其中將近200人榮獲諾貝爾獎。…

Continue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December 19, 2016 at 10:5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