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有一次,去聽華美音樂社主辦的音樂會。音樂會是在華府一間大學禮堂中舉行。禮堂舞台的上方,繪著許多古典西方神話中的人物形象,不由自主地讓我覺得,我們是坐在西方文化的殿堂中。然而,音樂會中一曲吉他彈出的〈平沙落雁〉;一曲鋼琴獨奏的德布西〈寶塔〉,便將我帶到東方文化的精神領空。一下子,天涯也只是咫尺。也許,真正的大同世界,是由藝術心靈來砌建。
〈平沙落雁〉原是古箏名曲,由吉他彈奏出來,也一樣讓人感受到旋律所勾畫的自然境界──向晚的天空裏,霞彩燁燁。飛越千山的雁群,劃破遠處的暮雲,掠過洲浦,旋轉於霞光水影間,銜風斂翼,歇落平沙。琴音杳沒之際,好像夜已網住了一個雁的行程。彈吉他是一個黃發碧眼的美國青年,那也無妨,他手指彈出的自然,無異於我心目中的自然。…
Continue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January 11, 2017 at 10:27pm — No Comments
其實;說起來,並不真的那麽喜歡雨天。只是喜歡雨聲,喜歡浸潤在雨中的那份心情。
也許是因為,晴天艷陽時節,日子過得像輕雲,在生活的天地裏飄遊得難尋痕跡。而在雨天裏,天空壓得那樣低,宇宙仿佛縮小了,心靈沈潛下來,好像雙翼被雨沾濕了,重重的,飛不起來,就只好斂翅、俯首、沈思。
雨,落在屋頂,將屋內的寂靜敲碎成一片迷離,叫人不由自主要去尋尋覓覓。尋那瀟瀟疏雨潑染過的詩情,覓那雨腳下奔竄過的往事。
雖然雨淡褪了天地的色彩,卻將詩的色彩潑得十分鮮明。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Continue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January 11, 2017 at 10:26pm — No Comments
小時候,很喜歡唱一首歌;好像那也是從前我們這一代女孩子都會唱的。在那首歌的境界裏,陽光遍地,滿目生機。
“淡淡的三月天
杜鵑花開在山坡上
杜鵑花開在小溪傍
多美麗啊!
像村莊的小姑娘……”
只要踏著那首歌的輕快旋律,想像中,村莊小姑娘就在眼前。像那三月天,清清淡淡的,披一身陽光,綴滿發鮮花,奔向春的原野。…
Continue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January 11, 2017 at 10:26pm — No Comments
每次想到你;小中理,我總不禁淚盈雙睫。你的死引發我心裏太多悲哀──生命的悲哀,時代的悲哀,家庭的悲哀……即使我不忍多說,我對你的悼念卻是徹心徹骨的。
照片本上,你父母寄給我的照片,清楚地記錄著你二十個月生命的過程──你的初啼、你的學步、你的嬉戲……然而,你像這大世界交響樂中的一個小音符,倏然靜寂終止了。
待從頭說起已是好幾個月前的事……
八月;我們在忙亂中整頓行裝,離開了居住三年的雅加達,浮萍似的現代生涯,我們又得過海飄洋;奔往另一個人生的中站。途中小停台北時便驚聞惡耗──你,二十個月的你,墜樓傷重……我無法久待,卻又不勝情怯,掛了長途電話給你的母親──我的妹妹。…
Continue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January 11, 2017 at 10:18pm — No Comments
黑夜過去,清晨來到,鳥兒在樹梢不停地啼鬧。女兒在自己料理早飯,我忙著為她準備帶到夏令營的午餐。她在夏令營工作;教小孩子美術勞作、帶他們遊水,為他們講故事。想不久以前;她還是夏令營小孩中的一個,一轉眼,她已大得可以作小孩頭頭了。生命的茁長像春去夏來的樹,才怯怯地探出泥土,幾度寒暑後,就可以擎起雲天,盛滿群鳥的晨歌。…
Continue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January 11, 2017 at 10:18pm — No Comments
搬了無數次的家,丟了無數大大小小的東西。可是;也有些東西;不值錢,沒有用卻始終不肯丟棄。
三年前遠徙東南亞,更是大丟特丟,丟完了,心情上像脫了一層殼,輕松得多。才覺察物質真是累人。三年“海隅居”,除了覺得沒有中文書報閱讀的苦悶外,生活上沒有感到欠缺過什麽。華府舊屋中貯存倉庫的東西早已淡忘。回來後,搬回空屋,接著就收到貯存的東西,海運空運的東西,大包小包一齊進屋,朗朗空間;一下子就壅塞阻礙起來。拆包開封,忙得不亦“苦”乎!便又覺得東西丟得不夠多,再丟吧!於是除了必要的東西重新陳設起來,不用的書籍、過時的衣服、零碎的家具……堆積起來;又捐又扔;統統掃地出門。可是不管怎麽丟怎麽扔,有一個盒子,打開來;又關起來,再藏起來。就是不肯拋卻。這個盒子就是那個無寶而寶的“百寶箱”。…
Continue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January 11, 2017 at 10:17pm — No Comments
在熱帶的印尼住了三年,習慣了那終年長夏的季候,無論何時,總是滿眼紅卉綠蔭。雖然有時候驕陽炎炎,不免汗流浹背之苦,我卻不曾懷念過北國的雪天。如今,又回到這有風雪的歲月裏了,那一段熱帶風光,便在迎接風雪的日子裏淡化消失。
幾天來,華府天色一直陰陰沈沈,不時飄些冷雨。雲霾迷離下,萬木枯槁。放眼遠望,盡是蕭條。
終於,下雪了!先是凍雨霏霏,繼而屋頂階上霰雹濺跳如珠;不久後,天色愈加晦暗,漸漸地,灑灑白雪終成“飛絮”滿窗,迷天迷地一片茫茫。…
Continue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January 11, 2017 at 10:15pm — No Comments
華府區一年一度由素友社(一個華裔交誼社團)舉辦的慈善餐舞會;今年二月在新建的“梅瑞雅”酒店的大廳中舉行。大廳中的主要色調是紅色,加上紅桌布和燭光,更添新禧氣氛。到會的約有四百人。一時華府區的中國才俊精英齊集。敘舊、聊天、說笑。衣香鬢影,烘出了一個早來的春季。屋外殘留的冬寒;早已不在大家的煙雲酒興中了。
我們敬陪“末座”;遠遠地往舞池望去,台上的歌手和樂隊正開始大展身手。大廳裏燭影搖曳,將一屋的夜晃得像水一般波影漣漣。西服革履的紳士;霓裳曳地的淑女,在舞池中滑動旋舞,真是如鶼如鰈。…
Continue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January 11, 2017 at 10:15pm — No Comments
為了趕第二天一早來收信的郵差,我冒寒出去寄信。雖然,夜已深了。
將“家書”投入街邊的信箱內,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料峭春寒,擡頭偶望,天空澄瑩如水;冷冷地掛著一鐮新月。一種奇異的感覺襲向心頭,蠕蠕思緒從消沈的記憶中湧起,家國似乎在望,而往事也歷歷可數了。
那一年,我北上就學;坐在從台中駛向台北的柴油車廂內;我的心情就像那車廂下的機輪;轉動著千百回重覆於心中的興奮和惶恐。望著車窗外大片大片的田野,心裏仍難以鉤畫做大學生的日子,也想像不出那似乎遙遠如夢的將來。只是,我知道,我已開始了人生的新程。…
Continue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January 11, 2017 at 10:13pm — No Comments
唉,這是一本令人落淚的書。
怎麼又買來那樣一本書呢?只因那一雙眼睛!
那天,我去商場購物,偶爾逛進了一間書店。琳瑯滿目的書籍,叫人無所適從──各式各樣的雜志、花花綠綠的“羅曼史”,大大小小的暢銷書……,我瀏覽著,停留在那一排“非小說類”書架前。那一雙眼睛吸引了我。
那是一本書的封面──一片空茫間透出一雙孩子的眼睛,眼睛裏表露的不是天真無邪,不是幸福喜悅,而是充滿了猜疑和恐懼。眼睛下幾行小字寫著:一個被虐待孩子的恐懼世界。眼睛上方是書名:Cry…
Continue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January 11, 2017 at 10:12pm — No Comments
雖然,我總是說我不懂音樂,卻又在生活裏不時和音樂一線相牽──或因人,或因事。以致於讓我對音樂起了些許探索,也終於提筆來寫這篇〈音樂緣〉。
話,說來很長。時間拉得很遠。
那年,我是台灣大學的“新鮮人”。不知怎麼被拉入了合唱團。合唱團的伴奏是一位文質彬彬的香港僑生,鋼琴彈得很好,尤其精於彈奏蕭邦。大家也就順口稱他為“蕭邦”。偶爾,“蕭邦”會來約我外出。但我和他就像我和音樂一樣,太隔閡。暑假到來,他說他將不再回台大,希望約我最後一次出遊。我答應了。誰知回到宿舍,原定第三天結伴回家的室友們,臨時變了卦,要改乘第二天一大早的慢車回家。我無奈,爽了約,也來不及說再見。可是,第二天我還是沒趕上那班火車,眼睜睜看著火車離去,我站在空空的月台上,獨自懊惱哭泣。噢,那一年,我十八歲。好年輕,好沒頭腦,好多不能原諒的過錯。…
Continue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January 11, 2017 at 10:11pm — No Comments
十歲的大衛神情慘漠地坐在公園的草地上,俯首撫著他青一塊紫一塊的臂膀。斜陽冉冉,將他瘦小的影子投在青草地上。公園裏的人漸漸稀少了,他還坐在那裏,像是這大世界篩落的一顆小小沙粒。
“孩子,你還不回家嗎?”
“我不回家……。”
“爸爸媽媽呢?”
“我沒有爸爸……。”
“那麼,媽媽呢?”
“媽媽……,她不要我……。”…
Continue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January 11, 2017 at 10:11pm — No Comments
一生下來,艾萊思就罹有絕癥,一種無法預知,不能預防,沒有藥救的遺傳疾病──Cystic Fibrosis,基本病癥是肺部生痰積痰,終至喪失呼吸機能而死亡。據研究,這是限於白種人的病癥。每二十個白人之一會帶有些病癥的遺傳因子,除非和也有此因子的異性結婚而生下患有此疾病的嬰兒以前,是根本無法知道是否自己體內存在著此一因子的。由這樣的父母所出生的嬰兒中,每千人之一便罹患此絕癥。患者壽命長短就個人情況而不同,有的可以活到成年,也有的度不過繈褓,而艾萊思;她活了八年。
可是,千千萬萬患有同樣絕癥的孩子,悄然地離開了人間,而艾萊思的離去,卻顯得那樣悲壯,也許;她秉賦了更多一點的智慧和勇氣,也許,她有更多一點摯愛生命的熱情。而且,她更有一對不懈不渝愛她的父母。她殘缺病弱的一生,卻完整地證實了一個人世真理──愛。…
Continue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January 11, 2017 at 10:10pm — No Comments
今年年初以來,美國報章一再披露,殺蟲劑二溴乙烯(EDB)確證能致癌的消息後,引起各界一陣所謂EDB的震憾。EDB是美國農業界廣泛采用的殺蟲及土壤苗圃熏蒸劑。這種化學毒素滲入谷物蔬果而遺害人體健康,佛羅裏達州首先采取了禁售及撤銷含EDB食物成品的行動,其他州郡也紛紛就調查狀況而繼之效尤,環境保護總署也公布了緊急禁用EDB的措施。一時可謂風聲鶴唳。…
Continue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January 11, 2017 at 10:09pm — No Comments
多年來,我在美國看過不少戲劇演出──大場面的歌舞劇、名演員的舞台話劇、學院派、街坊派、現代派……林林總總,拉拉雜雜,大多在時間的篩子裏,脫落得印象淡漠起來。只有山謬貝克特的幾個劇作演出,好像總吊晃在記憶的某個角落裏。劇中的某些境界和畫面,更是難以忘卻。
貝克特原籍愛爾蘭,於一九六九獲諾貝爾文學獎,是一個全世界文藝界中所熟悉的人物。雖然,他的作品是研究西方現代文學的人所熟知的,但不一定人人都有機會觀賞他的戲劇作品演出。我因居於美國首府近郊,就地利之便,看過好幾個劇作演出,而且這些演出都是由貝克特戲劇專家亞倫施耐德所導演,願稍作淺述。
貝克特的劇作中;那最出名而又全世界文藝界議論研討過的,當然要數《等待果陀》(WAITING FOR…
Continue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January 11, 2017 at 10:09pm — No Comments
十一月。冬寒漸緊。一個星期天的上午,華盛頓公園路上我獨自驅車。路側林藪早已秋華盡減,枯條參破凜冽雲天。
我是應朋友時鐘雯的邀約,到她華府水門公寓的住所裏,去聽丁玲朗誦她自己著名的作品:《太陽照在桑幹河上》。
桑幹河究竟在那裏呢?真是遠在天邊!我實在連那條河的正確地理方位也弄不清楚,然而眼前公園路的左側,我可以看到繞流華府邊的玻多馬克河。冬日的陽光正映耀河上。我心裏思念著:渡河過橋後,由一個扛過半世紀苦難的作家朗誦聲中,我可以想像聽見;桑幹河的水聲,會自天邊流進一個異國層樓中的客寓。
去聽丁玲朗誦作品,會比昨晚去聽她演講更有意義,我不覺加速了車子的馬力。…
Continue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January 11, 2017 at 10:05pm — No Comments
記得九月的某一天,我進城有事,忽然瞥見將進入華府市區的懷特赫斯快車道右側坡地上,有一座破銅爛鐵,林林總總地堆成像垃圾般的東西。心裏不免詫異。誰知那以後,每次進城都看到那堆“垃圾”。而那堆“垃圾”;還隨著時間“成長”著,漸漸地;長成了一座像倒豎起來的大喇叭,又像拔地而起的旋風頭。湊成那個形象中越來越多的破銅爛鐵;就顯得更張狂刺目──什麼破收音機、破面包機、榨果機、打蛋器……好像那些已經死去的“生活屍骸”,又還魂而成鬼魅,對著快車道上來往的車輛,張牙舞爪,露齒裂腮。
意外地,那座“垃圾屍骸”,原來是一個雕塑家的藝術作品。在華府藝術籌劃會的讚助下建立。雕塑家利用幾條大鋼條,和“仁心”(GOOD WILL)慈善機構所捐贈的大批廢物,連綴拼湊而成。美其名曰大眾藝術,定其名曰“紛裂世界”(WORLDS…
Continue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January 11, 2017 at 10:05pm — No Comments
我們家,一家三口,餐桌上常常開玩笑;爸爸專吃葷腥,是個“肉食動物”。媽媽偏愛素淡,是個“草食動物”。女兒集葷素大成,是個“雜食動物”。近來,“肉食動物”漸有雜食的傾向,“雜食動物”要向“草食動物”看齊,“草食動物”呢?不免得意地想:“哈哈!山人有先見之明!”不再是個“少數民族”了,一葉知秋,小家庭興起了素食流風,家家如此時;就可能合流而成普天之風了。
那麼;“小流風”怎樣開始的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Continue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January 11, 2017 at 10:03pm — No Comments
每次;只要經過馬利蘭州的“河流路”;往“卡德巖區”訪友時,我就會看到半途間有車輛停在右側路邊,離車不遠的山坑下;有人列隊提壺,等候汲取坑下泉水。這個泉坑存在“河流路”側已很久了。大概是從七○年代開始吧?美國人掀起了健康食物和飲料的流風後;這個自然泉眼就被發現了,汲取行列始終未斷。三年前,我也曾提壺去到那裏汲取泉水。但是後來,因忙於工作,又懶於排隊,就不再去湊熱鬧了。三年後,我再經過“河流路”,列隊汲泉的人依然如昔。那種自然泉水,超級市場也有出售,瓶裝供應,名牌各別,都寫著是純粹自然泉水。從前的人;必須將水煮沸殺菌,然後取飲。後來,科學家研究出一套殺菌清潔的方劑,讓自來水成為簡易安全的日常飲料。曾幾何時,科學家又進一步研究出;殺菌清潔的化學方劑有礙人身健康,甚至有導致癌癥的可能性。敏感的商人;便紛紛推出自然泉水,供諸於世。講究保健之人也就紛紛取購自然泉水;以求益壽延年。一瓢之飲,便也勾劃出一個時代今昔。…
Continue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January 11, 2017 at 10:03pm — No Comments
記得在台北度假時;不時可聞“龍的傳人”歌聲。然而;歌聲中所傳達的龍的形象卻十分含糊。而且,“巨龍腳底下我成長”,句中的“巨龍”;難免讓人錯覺為龐大石化的“恐龍”。就要為中國文化中龍的形象和意義;稍作探索和思維。
中國古代傳說中;龍有九似:“身如蟒,頭如駝,腹如海扇,鱗如鯉,爪如鷹,掌如虎,耳如牛,角如鹿,眼如兔。”意味著集天地間禽獸水物於一身;而完成一種能隱現、出沒、上天、下地、潛水的神奇形象。
傳說中進一步引伸;龍在春分時上天,動而化雲霾為雨露,孳長萬物。秋分時入地,息而調護水土,延綿生機。此外,或潛深淵,或藏大海,震懾潮浪,庇祐四方。…
Continue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January 11, 2017 at 10:00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8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