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520)

李娟·這世間所有的白 1

李娟,籍貫四川 ,1979年生於新疆,長期生活在新疆阿勒泰地區。1999年開始寫作,出版有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請放聲歌唱》《冬牧場》《羊道》等。其作品生動呈現了哈薩克牧民的生活風貌,題材獨特,語言清新,個性鮮明,被譽為“文壇清新之風”“來自阿勒泰的精靈吟唱”,深受文學界的好評和大眾讀者的歡迎。



【內容簡介】:
李娟是長期生活在新疆阿勒泰少數民族地區的作家,她的散文生動地呈現了當地少數民族居民的原始生存狀態、民風民俗、地貌風情,以及民族大融合的和諧情景,真實地反映了面對惡劣的生存環境,人們堅強樂觀、尊重自然、勤勞善良、熱情好客的美好品德。…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January 6, 2017 at 7:13pm — No Comments

二毛《媽媽的柴火竈》4

當蘿卜愛上羊肉

小時候,每當冬天來臨的時候,母親會邀約上三五家要好的鄰居去趕集賣回一頭大肥羊來,請人宰殺之後大家均分。在熱愛豬肉的大西南邊遠山區的人們,吃頓羊肉也算那時打的一次很大牙祭了。

母親喜歡用大白蘿卜來燉羊肉,由於人多肉少,母親往往會加數倍的蘿卜。用一口大鍋,竈孔裏加入能燃上一兩小時的大柴塊。我記得在一大鍋好吃的蘿卜燉羊肉裏,母親僅放了簡單的幾樣調料:鹽、幹辣椒、花椒、老姜和陳皮。特別是陳皮混同在羊肉之中那清香味,半個世紀以來仍然飄在我的腦海之中。

於是每年冬至到來的時候,我都學著母親用蘿卜燉一大砂鍋的羊肉,邀三五好友,圍坐在炭火爐旁,邊煮邊吃邊喝邊談香辣人生。一是為了迎接這個重要節氣,二是為了滋補驅寒。…

Continue

Added by Seltsames Denken on January 6, 2017 at 7:12pm — No Comments

趙學昌·香飄阿曼

在阿曼,不得在齋月期間在公眾場合吃東西、喝水等。不得有輕侮國王的行為。用餐時不能用左手,不要用食指或中指比畫。不允許和女性交談或拍攝女性照片。阿曼人同非阿拉伯國家的外籍人行握手禮;對阿拉伯國家的人行擁抱和親吻禮,但只限於同性。男子不可斜視婦女,不可行握手禮,只可點頭示意。主人端出阿拉伯咖啡來請客時,一定要接受,不要時必須左右搖手示意。

我在阿曼任期結束即將回國時,一位與我過往甚密的資深內閣大臣送我一盒阿曼特產——乳香。打開簡單的包裝,只見粒粒珍珠般大小、晶瑩剔透、白裏透黃的乳香,散發出淡淡的芬芳氣息。憑直覺,我感到這是一盒乳香中的極品。朋友深情地對我說,歷史上阿曼最早與中國交往是通過“海上香料之路”進行的,乳香見證了中阿兩國人民源遠流長的友誼。今後一旦想起我們,乳香可以圓你重回阿曼之夢。…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January 6, 2017 at 7:10pm — No Comments

鄭石巖·人生路這麼走 5

要在行動中成長

人必須在不斷的行動中學習,

所學的才是實用的能力;

務必在實務中磨練,

擁有的知識才會化作生命的力量。…

Continue

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January 6, 2017 at 7:09pm — No Comments

余華·否定(下)

事實上,柏遼茲對莫紮特的指責和門德爾松對柏遼茲的沮喪,或多或少地表達出了音樂中某些否定的原則的存在。這裏所要討論的否定並不是音樂敘述裏的風格和觀念之爭,雖然這方面的表現顯得更為直接和醒目,敘述史的編寫──音樂史和文學史幾乎就是這樣構成的。只要回顧一下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和浪漫主義時期、一直到現代主義,那些各個時期顯赫的人物和平庸的人物是如何捍衛自己和否定別人的,就會看到音樂史上有關風格和觀念的爭執其實是沒完沒了的混戰,就像一片樹林著火以後禍及了其它的樹林,十八世紀的戰火也同樣會漫延到二十世紀。如果以此來完成一部音樂作品的話,這部作品所表達出來的“喧嘩與騷動”,將使柏遼茲《幻想交響樂》裏的“喧嘩與騷動”暗淡無光。…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January 6, 2017 at 7:08pm — No Comments

余華·否定(上)

在歐內斯特·紐曼編輯出版的《回憶錄》裏,柏遼茲顯示了其作家的身份,他在處理語言的節奏和變化時,就像處理音樂一樣才華非凡,而且辛辣幽默。正如他認為自己的音樂“變化莫測”,《回憶錄》中的故事也同樣如此,他在回憶自己一生的同時,情感的浪漫和想象的誇張,以及對語言敘述的迷戀,使他忍不住重新虛構了自己的一生。在浪漫主義時期音樂家的語言作品中,柏遼茲的《回憶錄》可能是最缺少史料價值的一部。這正是他的風格,就是在那部有關管弦樂配器的著作《樂器法》裏,柏遼茲仍然盡情地炫耀他華麗的散文風格。…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January 6, 2017 at 7:07pm — No Comments

蘇紹連·七尺布

母親只買回了七尺布,我悔恨得很,為什麼不敢自己去買。我說:“媽七尺是不夠的,要八尺才夠做。”母親說:“以前做七尺都夠,難道你長高了嗎?”我一句話也不回答,使母親自覺地矮了下去。

母親仍按照舊尺碼在布上畫了一個我,然後用剪刀慢慢地剪,我慢慢地哭,啊!把我剪破,把我剪開,再用針線縫我,補我,……使我成人。

一九七五·三·十二

Added by Copil on January 6, 2017 at 6:39pm — No Comments

弗蘭克《追尋生命的意義》(21)

30 尋出生命的意義

心理治療或心理衛生法,在集中營內十分不易進行。一旦有此機會,則進行之初,不是采取個人方式就是采取集體方式。個人心理治療通常是一種"救生步驟",以防止自殺為主。營中若有人企圖自殺,按營規是嚴禁施救的。比如有名俘虜企圖上吊,任何人都不可割斷繩索將他救下。因而,在自殺企圖萌生之前即防患未然,最為重要。…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January 6, 2017 at 6:38pm — No Comments

陳忠實·綠地

春天裏一個平平常常的星期六下午,河口公社黨委副書記侯志峰騎著自行車回到家裏。

剛進大門,兩個孩子大約聽見車子響,一齊從後院奔過來,搶他掛在車頭上的黑提兜。

“一人一個。”侯志峰取出面包來,笑著塞到孩子手裏。雖然工資不高,每周六回家,總要買點糖果什麼的,以便讓盼望爸爸歸來的孩子不致掃興,已經習慣了。

娃子和女兒的臉頰上鼓起來。吃著鄉村裏粗食淡飯的孩子,對於軟乎乎的面包,饞是很自然的。他拍拍這個的背,又摸摸那個的頭,是一種做父親的幸福感覺。一接近四十這個年齡,他覺得自己更貼著孩子了。

“回來了,侯書記。”…

Continue

Added by 趁還來得及 on January 6, 2017 at 6:36pm — No Comments

芥川龍之介·地獄變

像堀川大公那種人物,不但過去沒有,恐怕到了後世,也是獨一無二的了。據說在他誕生以前,他母親曾夢見大威德的神靈,出現在她的床頭。可見出世以後,一定不是一位常人。他的一生行事,沒一件不出人意外。先看看堀川府的氣派,那個宏偉呀、豪華呀,究竟不是咱們這種人想象得出的。外面不少議論,把大公的性格比之秦始皇、隋揚帝,那也不過如俗話所說“瞎子摸象”,照他本人的想法,像那樣的榮華富貴,才不在他的心上呢。他還什麽雞毛蒜皮的事都關心,有一種所謂“與民同樂”的度量。…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January 6, 2017 at 6:33pm — No Comments

心靈雞湯01【時間的朋友】

按照羅胖子的邏輯,
我是2016的一個成功創業者;
但是對我而言,
男人50如果還在創業,
真的有夠失敗!

Added by 張遠謀 on January 6, 2017 at 6:00pm — No Comments

劉強系·期待“一帶一路”開辟留學新路

“一帶一路”既是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也是推動人文交流、民意相通的和平友誼之路。留學生教育與人文交流密切相關,“一帶一路”戰略為全面打造留學生教育升級版提供了機遇。



首先,頂層設計將為留學教育發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政策支持。…

Continue

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January 6, 2017 at 6:00pm — No Comments

许心伦·大地好文章系列《蕉风椰雨燕归来》(下)

父母亲在异地的家乡,赤手空拳开垦了60年,这里已是他们可爱的家。故乡已远了。这里才是他们永远的家园。

母亲对我的呼唤,发生的很突然,年至耄耋的她觉得是时候我必须永远在她身边。我也忽然惊觉,是时候我必须永远在她身旁。



(旧街场老店-许心伦 绘画作品2016)





大地的母亲终于向我发送回归的讯息。。。…


Continue

Add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January 6, 2017 at 5:48pm — No Comments

黑大春詩選·白洋澱的獻詩

A Poem for the Baiyang Marsh District [白洋澱的獻詩]



I'm going to leave this village at the head of the big marsh-lake


Mama, the little boat says: Tonight there'll be wind and waves

when a mist drops like a sail and floats out over the surface of the river

a sigh like…

Continue

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January 5, 2017 at 11:39pm — No Comments

黑大春詩選· 秋日詠嘆

Intonations of an Autumn Day [秋日詠嘆]



Hazily drunkenly I roam a wasteland of autumn days


bearing a weariness and wistfulness as if out of another age

like the last time I heard the trumpeting of the gold chrysanthemum flood over the land

O, an afternoon as…

Continue

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January 5, 2017 at 11:39pm — No Comments

大江健三郎:同時代的遊戲(35)

第五信·寫神話與歷史者的一家 (一)…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January 5, 2017 at 11:03pm — No Comments

行者阿保·颱風之島歷險記

我去「支邊」的那個海島,過去是南中國海颱風的必經路線。每年從5月到11月,是颱風季節,從呂宋打過來的颱風,一年起碼有十個八個在島上經過,刮「颱風」是那裡生活的一部份。我們初到時,從小沒見過颱風,特別是夜裡打颱風,聽到那可怕的呼呼風聲,風吹起的雜物打在牆上屋瓦上的噼哩啪啦聲,樹木給吹斷的撕裂聲,又很膽心屋旁的椰子樹不知會不會倒下來,一夜沒敢睡。後來習慣了,白天打風,還會到門外欣賞風把椰子樹吹得彎腰的優美姿態呢。

我們在那裡短短三四年,碰到兩次九死一生的經歷,事隔逾四十年,記憶猶新,好像昨天發生的事那樣。…



Continue

Added by Sogno Realtà on January 5, 2017 at 11:01pm — No Comments

鄧長權·蔬菜栽在花叢中

我們的舊屋,是在一座公寓下層,鄰居住著一對印裔夫婦,印裔是一個十分愛種花樹的民族,把樓下屋前小小屬於大眾的空地,占為己有,種些花花草草。其實,不只是印裔,其他民族大家也因為是住在樓下的便利,在門前這塊小小的方寸地帶,栽花種樹,人們也不加干涉。



印裔鄰居在山上沒有菜園,他們夫婦是給人打工的。由於沒有土地,非常愛惜土地,除了在門口小小範圍種花,也想種些蔬菜供家人食用,但因為園地太小,又想魚與熊掌兼得,於是,只好栽了一大叢的蔬菜在花樹間;這種蔬菜是比較容易照顧的樹仔菜。我仔細一瞧,蔬菜旁萬壽菊之外,長得比樹仔菜還要高的玫瑰花。另一個角落,還有兩小畦田地的韭菜,綠油油地在那兒生長呢!…




Continue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January 5, 2017 at 10:51pm — No Comments

孫志鳴:書櫃(上)

幾年來,我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早上8點鐘都準時到報社點個卯,看看信,喝杯茶,然後再出去采訪。這天,我剛一落座電話就響了。

 “你好,我是《社會生活》欄目記者。”我拿起話筒,習慣性地先自報家門。

對方沒顧上答話,先自格格笑起來。我聽出是林虹的聲音,又問:

“有什麽好事兒?”

“請大記者明天晚上來我家吃涮羊肉,順便給我們新裝修的房子提提意見。”

“應該說讓我到你們的新房開開眼,順便蹭頓涮羊肉,——老康哪,還那麽忙?”…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January 5, 2017 at 10:47pm — No Comments

孫志鳴:書櫃(中)

次日晚上6點5分,我如約敲響了老康的家門。

他們似乎猜到了我會準時到來,已經把所有房間的燈——吊燈壁燈射燈吸頂燈,甚至台燈——都點亮了,好像要給我個驚奇,給我的第一感覺留個深刻的印象。我進屋後也果然情不自禁地驚呼道:

“哇——,簡直像個佛堂!”

開門的是林虹。聽了我的感嘆,她反問一句:

“大記者,你用個什麽詞不好,怎麽偏偏想起拿佛堂來和我家相比?”

“你家的燈光效果,讓我想起了在畫冊中看到的紮什倫布寺的金碧輝煌。”我開玩笑道。…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January 5, 2017 at 10:46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