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心伦·大地好文章系列《蕉风椰雨燕归来》(下)

原乡圆梦 系列 –

大地好文章之《蕉风椰雨燕归来》


当父母决定把四处奔波的生活安定下来,脚踏实地的开始一段终生不再流浪的日子,竟然是选择一个稀有人烟的渔村!
我的父母于20世纪40年代末飘洋过海,离乡背井,由中国神州辗转登陆这片离家千万里的穷乡僻壤时,只因这个小村庄的海岸有肥美的鱼虾;有谋生的机会;有同乡的照应。从此,也就在这远乡异地生儿育女,落地生根。
这个位于马六甲海峡,紧靠海岸线的热带渔村,于50年代初期,是一个异常宁静偏僻的村庄。它的内陆就是一望无际的椰树胶园与绵延不绝的油棕林。这里的马来友族多是浅海渔夫与采椰工人,印度同胞则在胶林割胶,收取胶汁,再送去园里的小胶厂制成胶片。而华族,除了在大街上开店营业,任职棕油园外,也下海捕鱼,还常往深海去碰运气。
渔村椰林的生活场景,无疑是绝尘的世外桃源。

20世纪中叶的这片南国小乡居,在形成初期,碎石铺成的街道全程大约只有一公里,却被两条大河流分割为三:一条大河流经新街场;另一条河流过旧街场的心脏。中段就是椰树婆娑,丛林遍地的郊野地带,只有数间马来传统屋宇与几座华人板屋错落其间,稀有人烟。这两条河流是由大海的分支依势窜进内陆,再与小山流结合。当年,街上的大河流水潺潺,阔越20尺,深达8尺,每当下大雨时,更是泥浆河水滚滚,奔腾不息,河面随着潮涨潮落,自由呼啦起降。这两条大河流边缘尚有无数小型渔船泊岸。
小村庄的大街就在两条河流上穿越,由大铁桥链接。《新街场》的菜市场正好建在大河边,早晨时光总可见小渔船进出载送鱼虾海产来《巴杀》贩卖,顿时构成一幅蓬勃热闹的水上渔家景色。
村庄内的双层板店,则一组组不规则的建在大马路边缘,与椰树为伍。在尚未有市政局建筑规格的局限时,当地的发展商随心所欲建屋,因而形成村庄内自由建设的状态。不过,由于店屋群是随地势建在高地,渔民的家居就建在斜坡上的河岸边缘,再沿至海岸旁的红树林沼泽地带,全以红树高脚柱头为根基。于是,屋子下面的海水,随潮水起落,渔人民居就是道地的水上人家。

华族于20世纪30年代在这小渔村落脚后,各乡里说着自己的家乡语言,建设与执行自己的庙宇风俗习惯。潮州人首先在《旧街场》的大海旁建了一座简陋家居式的《玄天上帝》庙,膜拜求福。神诞时,其对面高耸的神台还会上演潮州大戏。还记得常常被重金聘请前来演酬神戏的戏班名叫《老一支香》。福建人就在《新街场》建了另一座xxx庙,神诞时就邀来知名的福建戏班如《新赛凤》,演它几天。大家各司神明,友好相处,和睦共融。
两个籍贯不同的华族各据街头街尾,也有其历史地理渊缘。

《旧街场》的名字是取决于这里的板屋林立,住宅错落无序,街道左拐右弯,狭窄逼迫,不受时代进展的洗礼,依然保持不变的板木原貌,10年如1日。人民则生活朴实无华,随性简单。这里也是前人最先在村庄里开垦的地段。
而《新街场》的地带则不断在发展中易貌 :钢骨水泥建筑如雨后春笋;摩登家居向胶园椰林棕油芭地带进军,屋业一片蓬勃。
虽然,小村庄的街头与街尾各住着许多远方大陆的故乡人,但离乡是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大家皆忙着过日子,安身立命,建设自己的家园,村人大致上都相安无事,一晃已接近开阜百年。

50年代的小渔村内尚未有任何交通系统,唯一最靠近的《太平市》远在20里外。而《怡保市》的距离还需约1小时的顺畅车程。村上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一架《私家车》,所谓的载客《德士》。此交通服务业是由一位当地人经营。由此可见,这小渔村犹如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出入不便,外来音讯全无。然而,60年代末,小小渔村终于开拓了来自海上的丰富资源,迎来了耀眼的经济光茫!
70年代始,小渔村因移民人口众多而升格为小镇,这是因为镇内的鱼虾海产量非常丰富而吸引了无数来自四面八方的迁移人潮。这也是因为渔夫们勇敢的引进了海上深海拖网作业方式。
从此,小镇基建的稳健发展,是所有居民的努力与经济能力的回馈。小镇的教育传承与母语长存,是全体居民对教育的重视与执着。就在这当地经济开始活跃与蓬勃的年代,小镇筹建了一座私人中学,以母语为教学媒介语,以让小学毕业生有一个可以进入中学继续深造的机会。当地人民对教育的重视,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奉献精神,是开启了乡村民智最好的贡献与功劳。
这时,政府综合中学的课程也开始在小镇推行,只是还有待硬体设施。
小镇自力更生,一步一脚印,缓缓的在建设自己的根基。。。
------------------------------------------------------------------------------------------

70年代的降临,无疑的使小镇不断在蜕变中,并以丰富多元种族生活与行业的模式在养育自己的蛹貌。她正待有朝一日,以蝴蝶之姿,傲立枝头,然而,这时也是我必须离开小镇的时候了。。。
有一句老话常说,人要志在四方,才能扩充视野的深度与高度,这是万分的贴切的!
我在取得师训毕业文凭后,却必须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另一个穷乡僻壤教育一群更不幸的孩子。我无法留在自己的的家乡作出贡献,那是非常遗憾与沮丧的一件事! 而爱护我的小学校长;为我护航担保顺利受训的小学校长对我做出的期望也随即落空。他的心情就像送嫁女儿的父亲,十分不舍。然而,这是教育局的合约规定,我无法在短期内就能回乡,也不知何日是归期。。。
此时,我更相信前人留下的一段非常铿锵有力的诗词内蕴,它有着其深沉与励志的意义 :上天欲降重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我并不是什麽非凡人物,只是一个普通女子,但是,对于一个才初出茅庐的大女孩,未经世面,单纯无邪,却得单身匹马走天涯,到山长水远的异地求取人生经验,贡献自己所长,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然而,最终我还是无畏的踏入了另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扛起为人师表的重任。
此去经年啊!胡不归?既然离乡是一种必然,乡愁也跟着漫延千里无法复返。我忽然感觉到,当年父母离乡千万里,就在异地落地生根,把一生的岁月奉献给了一片遥远的家乡。那我呢?我的前程又是如何?离乡才数百里矣,已经叫我魂梦牵萦,苦不堪言。。。
家乡的链,不时为之牵动,只因家乡有我最美丽的童年时光。
家乡的快乐童年,给我无限的自由,我悠游在其绿色的胸怀里,玩尽山光水色,溪流大海,甚至爬树登山。我徜徉在大自然里,与一群野孩子闯入橡胶园拾胶子做玩意;在椰林下追逐马来甘榜里的鸡鸭猫鹅;还悄悄踱到马来屋子的周围与高脚屋下闲逛,只因爱上那片柔软洁净的白色沙地。
当时,非常喜爱绘画的我,常常会拿起铅笔画纸,到椰林树下速写这些甘榜景色,心中莫明的堆满了对乡土的情意。
这里的乡居,简朴优雅,空气清新,绿荫处处,到处花鸟虫鸣。
小镇的生活更是宁静无尘,街道上只见脚车来往,不见车辆。而每天所见,也只是几个小贩推着三轮车,当场准备清汤咖哩面、花生煎饼、红豆煎蕊、酸辣叻沙,在街头巷尾叫卖。
×××××××××××××××××××××××××××

为了工作,我必须生活在家乡百里之外,返乡变成是一种虔诚的朝圣,一年内只能回家度假,过新年,庆中秋。人在百里之外,为了抒发思念之情,我也只能以绘画与文字记录与重新描绘所有的乡情。我变成了一名道道地地的《乡土画家》与《田野作家》。我把家乡所有美丽的传统建筑与可爱的家禽都入了画。我把我身边的人,事,动物,植物都用文字给予了关怀与生命。那就是说,我的绘画与文字题材,都是存在于我生命里的现象与实相。尤甚者,我更于城市里家居洋房的空地上建立了一个犹如家乡的《甘榜》,以栽种各种果树,饲养各种家禽。我的小野心就是在百里外再复制另一个绿色家园,以填补已远去的伊甸园。
于是,鲜明的鸡鸭猫鹅活生生的可爱倩影再度走进我的艺术生活里。美丽的传统马来屋子与华人乡村板屋更是我要呈现的乡下建筑风貌。而画里的景物与模特儿就是我最亲密的甘榜场景与家畜宠物了。
由于住在大城市,眼见日渐稀少的老建筑;遭受严重破坏的殖民地时代建筑遗产也引起了我的关注而被大量入画。
啊,我一生都离不开原乡土地跟建筑紧密相连的生活与艺术!纵然我遨游了地球上的许多国家,最终还是觉得自己不过是她们门前临时的过客。
我的心底有一片净土。我渴望有一块终将属于我的,小小的山丘。
我发现我对历史文化,建筑结构,艺术美学有着非常深沉与执着的情意结。
我更没想到,我在不知不觉中储存的所有能量,知识与经验,能让我在适当的时候并发出极度的火花与力度!
×××××××××××××××××××××××××××

终于,在2015年11月,我回到了阔别30多个春秋更替的家乡,那是来自母亲与大地的呼唤。
我相信人间有一种‘因缘和合’的缘份。
我更相信生活凡事要随缘。随缘的活在心灵最深处的堡垒,快乐知足就是最好的人生态度。

父母亲在异地的家乡,赤手空拳开垦了60年,这里已是他们可爱的家。故乡已远了。这里才是他们永远的家园。
母亲对我的呼唤,发生的很突然,年至耄耋的她觉得是时候我必须永远在她身边。我也忽然惊觉,是时候我必须永远在她身旁。
大地的母亲终于向我发送回归的讯息。。。
情亲中有一种莫明的联系,叫人魂梦牵萦。
土地也有一种缠绵的牵扯,让人怀念,叫人回望。
是的,尽管走遍千山万水,家乡的情最浓,最美。
是的。当我第一脚踏在离开如此久远的土地上,不再遥想远方时,我热泪盈眶。家乡迎接我的,依然是那股熟悉的海风,灿烂的阳光与悠闲的生活步伐。。。
当然,家乡也有了很明显的改变。
当年窄逼的小马路,现在已变成了大马路。那是把新建的店屋向马路外围退后了20尺,把路加宽。渔村升格为小镇时,市政局已对街道的宽度做了规划。
当年没有多少车辆的马路上,如今车水马龙,过马路竟然是一种耐心的考验。于左顾右盼之中,还必须小心自身的安全。
当年红树林沼泽地带的水上人家,果然人力胜天,家家户户把门前每一方寸的海水都用泥土掩盖,变成坚实的土地。土地上盖起了砖瓦屋,一间又一间,把水上人家渔村风貌全都铲除殆尽。渔民的生活已经好转,转盖砖瓦房,不再住木板茅屋。
当年马路两边延绵不绝的椰树,已让路给予屋业发展,商店一排又一排,列队成行。内陆的棕油芭也被开垦了,建了无数洋房住宅。于是,镇上搬来了许多附近村庄的人家,小镇顿时繁忙起来。这时,为了交通次序,街头与街尾各立起了红绿灯。
《红绿灯》这控制人类鲁莽驾驶行为的彩色街头大叔,竟然给我很诙谐的感觉。想当年,村民们都自由惯了,平时踏脚车横冲直撞,如今多用摩托车,更是飞也似的向前冲刺。如今在交通灯前,他们必须安分守己,遵守次序。红绿灯是在训练人们的安全意识,要排排走,慢慢来。因而,红绿灯是必须的交通产物。如今小镇车辆之多,已经可以媲美城镇,因这儿已链接了无数个在发展中的外围市区。

华族在地方上最大的功德与实践就是《教育》。当年在我念完小学后,很多同学就辍学了,因村庄里没有中学供深造。当时爱读书的我必须搭巴士车远到20里外的英语源流学校就读。如今,小镇内校园林立,三大民族都在落力兴办自己的母语学校。中学尚有自由的选择就读权呢。政府综合中学的校园,占地广阔,硬体设备齐全。私人独立中学也拥有了一间3层高的堂皇校舍。课外活动也毫不逊色。
教育的普遍,终于在小镇上扫除了大部分的文盲。许多年轻人在小镇中学毕业后,还有机会到外地与国外深造。
小镇虽然把自家居民的生活管理好,大家吃得饱,但人文发展与文化素养的环节还是处于年青阶段。
小镇的街道上,尚未有美化的工程。一个社区若没有树木花草的园艺设计,空气里就会缺少活泼与跳跃的绿色生机。
小镇的整洁,也是塑造地方形象最重要的环节,必须赋予行动与重视。
而艺术的滋养,更是处于寒冬阶段。
作为一个艺术家,我看到小镇极其需要的露水与火花。
然而,事情就是这般巧合!
由于天时地利人和,回乡的时机成熟与适时,我终于投入了美化家乡的人文与艺术工程里。
我先被《小学建校委员会》里的建筑师邀请为母校栽种了满园的花草。母校是我的启蒙恩师,母校校长是我的文化父亲,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今天的自信与荣耀。当年非常爱护我的小学校长早已经离开了小镇,调职他校,如今已退休。然而,我的身影依然与他同在,心存感激。我今天所种的五彩日本玫瑰,更是要奉献给学校;给杨校长与给建筑师校友的感恩礼物!希望他们的日子也能永远像这些美丽的花朵,多姿灿烂。。。

接着,小镇也开心宣布要举办文化艺术节了!
《文化》与《艺术》,是如此美丽与端庄,沉重与严肃的名词啊!
我们非常庆幸小镇里有几位热情洋溢的知识分子在共同策划与推动此节日。作为艺术家,我被委任掌管艺术与人文的部分。我肩负着重任,担子不轻。
那我们要如何呈现我们小镇的历史人文?
我们要怎样才能提升小镇人民对艺术的认识与鉴赏?
我们几位策划人都知道,我们要从民间做起,那就是从我们家乡人的家门前开始寻访这些元素。

小镇开阜百年,在70年代开始教育普及,40年后的今天,应是人才济济,行踪散布远近,横跨世界。
最后,大会决定文化部分以小镇历史图片作为索引,把百年小镇的事迹,人物与事件呈现给村民大众回味与欣赏。
历史,是先人创下的,一路走来,他们破釜沉舟,披荆斩棘后才有了新希望,新目标,新远景。一个崭新的世界就从他们的脚下开始延伸。文化也是由他们传承。他们延续了自古美好的道德教育,才有我们今天的尊严与福泽。然而,我们最重要的任务还是要把先人的生活美德与坚韧的乐业精神传递给我们年轻的一代,让他们发扬光大,饮水思源,知恩图报。
我们展出的老照片里,有无数我们敬重的社会贤达与教育界的热心人士。他们多已作古,但留下的无私精神,却是永垂不朽!这些老照片让村人,尤其是年轻人异常惊讶与感动,纷纷留言表达心声。
而在艺术的领域里,我们有幸觅得10位本地艺术人,他们多身在外地闯事业。这10位艺术人,有者是建筑师,有者是摄影师、广告设计师、书法家、漫画家、画家,作家。
10位艺术人终于以自己的杰出才华在一个小镇上展现了一个很有水准的艺术展览。

作为一个资深的艺术家,我想我的回归是有着更深一层的意义的。我不但要将我所学贡献给家园社会,我也必须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以艺术行动改观与改变现状。更贴切的说,我要让村民们了解如何维护道地的文化;如何爱护家园的建筑遗产;如何感受平凡中的艺术成分;如何欣赏美。。。
作为一名写作人,我也离不开土地,孜孜不倦的叙述着乡土美丽的篇章。我的文章横跨山川海洋的气韵,历史文化的精粹,文化艺术鉴赏,生活生命小品。我的报导文学历经下乡与田野考察,追求实景与真相。当然,我的散文也描绘了许多风花雪月,摆渡颂歌的风雅人生。我是如此享受大地给我的滋润。我的大地,处处可以成章。
于是,在《文化节》的展览中, 我呈现了10幅家乡老店的建筑绘图以及多幅马来传统屋宇。这些尚且存在与不存在的建筑群体,无疑就是家乡的人文历史,那是我一路来的绘画题材。而猫鹅鸡鸭同样是甘榜要角,它们就在屋宇下闲逛。更重要的是,我对展示主题特地倾下个别注解,好让淳朴的居民们能更加了解事件的来历背景,以寻找动脉。

文化节过后,由于感觉展览会是在小学校里的低矮框室举行,艺术气场与氛围不足,我开始考虑物色一个适当的场所作为未来的展览场。而此所展览场必须是非常特殊的。
我欲将二元的绘画建筑理念以三元的视觉动态展现。更要以当地的文化色彩与民间生活作为根基。
几经寻访,我终于找到一间被废置了将近10年的老屋子。
这间被大树丛林野草复盖的破屋子,阴暗恐怖,乍看犹如一栋鬼屋!它的一边屋角被大树所压,已崩塌。它的侧面板壁木条全掉空了,裸露着一个大房间的内脏。它的玻璃叶窗一片不留,只剩下铁枝骨干。它的楼板破了几个大洞,稍一不慎,就会掉到楼下地板,腿折手断。所有的门都没了!所有的基建也不见踪影。然而,我却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人文遗迹!
只见室内的墙壁上,有小孩的粉笔涂鸦,可爱趣致。他把小鸟的形象画在墙壁上,一定是在渴望能自由飞翔。《新年快乐》4个字歪歪斜斜的还留在墙上,但小小人儿不知流落何方?神龛座位应该倾斜很久了吧,红漆退了色,神明早已离场。
这间屋子曾经住着一家人,所留下的遗迹就在墙壁上定格曝光。
浅蓝色泥黄的墙壁上漆色斑驳,却留下了无数时间的印记与这家人的幻影。
屋顶下的水泥通气孔凋饰,是一个象形《寿》字,一排8个,排列有序,无一破损。这不就是建筑遗产里最美丽的部分吗?现今的家居建筑里还会存有这种属于文化图腾的装饰吗?
这间老屋虽然破烂,却是乡居生活文化的遗物啊。
最终,我把这间破烂不堪的老屋原汁原味的变成了一个绿色空间,随时可以举行展览。


我的家乡,原生是一个盛产鱼虾的小小渔村,今天的渔业依然火红,已走入深海作业。她肯定尚有许多令人惊喜的宝藏,只待我去慢慢欣赏与发掘。
我的家乡,全年是夏,常年沐浴在蕉风椰雨中。她孕育了我丰富的童年,把我最美好的少年阶段都收藏在镇上的两条大河里,虽然,它今天已成为2条流水悠悠的小水带,我依然可以感觉到,那流水悠悠的河里,有着我当年载浮载沉的小小身影。

作为一个艺术家,我是属于山川海洋的。我能回到离开经年的老家而再度发现她的美,那是恩泽无限的机缘。
感谢这片曾经孕育我长大的美丽土地与家园!
祈愿家乡能给予我更多的智慧与创作灵感。。。

作者 :许心伦
完稿于 14.12.2016

Views: 18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