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亮·香港涼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 (三)

鄭寶鴻又解釋,當時香港人的生活條件欠佳,普大眾平日會選擇去酒 此等高消費活動,涼舖因此在坊間變得特別受歡迎。 (文匯報引述鄭寶鴻 2006) 然而,涼的發展一直延續到 70 代起開始有息微的趨勢5,西醫普及 化是涼息微的其中一個因素。現存香港的涼事業經歷了時間的流禮和淘汰 後,傳統的涼店剩下一些強者企業和其他尚能生存的小型生意,同時一些新 式的涼事業亦應運而生。如下文所述

『戰前,少「名牌」涼店都享譽香江,王吉、人之初、冼大聲公、 黃碧山、孖鯉魚等,但歲月催人,現存的古鋪所剩無幾,除單眼佬 雄霸九逾半世紀外,還有在中環閣街屹立不倒九十的「春回 堂」。』 (方雅儀 2006)

現代涼店常為生存,兼賣其他的食物,如和涼有相近功能的草本健康 飲品(甘蔗水、野葛水、夏格草、銀菊) 6、甜品 (芒果西米)苓膏、生 魚野葛湯、茶葉蛋等。一些涼企業同時亦推出包裝式的涼、沖劑,分 別銷售於涼店及其他超級市場和便利店,以開拓更廣的營銷市場。因此,涼 在近代出現了兩種定義:狹義地,涼僅指傳統的涼如「廿四味」 等被認為是「正宗」,和「有顯著效」的涼;廣義地,涼茶連其他的草 本健康飲 (主要指有清熱、火或解毒功能的飲品) 也包括在內。

整個涼飲食文化亦在國際性的「健康食物運動」 (Health Food Movement) 中起新的變化。文匯報 (2006) 以下的描述將為本部份作結:

「隨着現代人對天然保健飲品的需求,喝涼在中國方也漸漸成為一 種時尚,常在超級市場、藥店,甚至菜市場的一些小攤檔上,看到一些藥 用的中藥材被當作炮製涼的原料來出售,購買者也很多。


三乙、涼的背景:政

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 (下簡稱為合國教科文組織) 1992 提出「世界回 憶」 (Memory of the World) 的方案,擬定相關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公 約」,向世界公佈會於 2006 4 20 日正式實,公約的建議適用範圍包括 世界各會員國 (香港地區) (UNESCO 2006)

中國作為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締約國,擬制定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 化遺產」的名錄。香港特別政區政府亦嚮應這些推動文化遺產的保護動, 2006 4 及文化事務署成「文化遺產辦公室小組」,同民政事 務局一同協,「專責保護及推廣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確認、研究、保 存和弘揚等,並將先有系統地對涼作深入研究和普查工作。」(方雅儀 2006)

久,香港、廣州和澳門三地的政府合作申請「涼」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 產,申遺的程序主要交由廣東文化廳統籌。申遺的項目一旦成功,將會「獲 國家文物保護法及合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在世界範圍內的保 護。」 (方雅儀引述鄭寶鴻 2006) 7

中國國務院文化部隨後編制、完成並公佈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 產」的名錄,一共有 518 項。國務院批准「涼」成為其中一項非物質文化遺 產;廣東省省政府亦同時制定了省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單,涼 78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其內容包括 21 家企業的 18 個品牌、54 個秘方術 語。 (中央電視台國際互網站 2006) 按照官方公佈所示,隨着涼的「申遺」 成功,香港政府的有關當局亦會向市民推廣多關於涼史、源和發 展。 (方雅儀 2006)

2006 10 月,香港特別政區首長曾蔭權發表「2006 2007 年度施政 報告施政綱」,其中一項名為「發揚開明豐盛的文化」的標題下,有以下 相關文化遺產保存的內容:

「引言 …… 政府會以教育為主幹,配合其他政策和計劃,豐富市民的生 活內涵。作為亞洲的國際都會,我們會營造一個鼓勵創新思維、互相尊重 和有團結精神的環境,並期望市民發展文化藝術興趣、培養個人品味、促 進精神文明和提高文化修養。我們會致中外文化交,推動本地文化發 展。我們期望我們的社會但重視創意和多元化,能鼓勵市民自強 息、發揮創業精神、積極奮進 …… 新措施 …… 委託機構按合國教科 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規定,為本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編 製清單,以加強香港在這方面的保護和推廣工作 …… 「香港記憶」 中央碼網絡資庫,以匯集與香港集體記憶有關的資。」 (曾蔭權
2006: 38-39)

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表明,「粵港地文化同源,清單 (廣東省省級的非物質文 化遺產) 內的文化遺產項目大部分可以在香港找到」[如「粵劇、西貢客家村 民唱的山歌、長洲飄色」 (蔡傳威引述廖迪生 2006)],故香港政府有意進一步保 護和推廣本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香港政府首次提出保存非物質文化遺產 的要求。 (蔡傳威引述張兆和 2006) 通過康及文化事務署,香港特區政府委託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門,研究廣東省省政府名單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副 教授廖迪生和張兆和亦與在此研究當中,該項研究報告估計會於 2007 年年 完成。 (蔡傳威 2006)


三丙、涼的背景:尋

在寫作本研究報告期間,香港可以是掀起一陣「尋根」的社會運動。港人 就是次運動的智,其發展亦有待觀察。能否定的卻是,香港大社 會普遍對「文化遺產」及其有關議題的意提升,保護「文化遺產」這 呼聲具體化。舉例說,近有關的熱門話題,有灣仔區東街、中環天星碼 頭的鐘。這個「尋根」的基礎之一,在於香港本土的舊文化 (old culture) 在現 實世界中面消失的危機,且愈趨明顯。就此,繼璋 (2006) 話反映 部份市民的心聲:「今日回想起 (香港的舊文化),很多都只下淡淡的回 憶,但就是因為它如罩在霧裏一樣現,才叫我懷念不已。

史層面上,教育在文化傳承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否則文化財產的 史意義,將會在世代替中有機會失去傳的動。事實是,香港現時缺乏官 方的正規法,保障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人」的傳承媒介是 十分重要的,其傳承人退休或世後,非文化遺產將會面失傳的危機。 (Lu 2006)

政府由於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屬於悟後的「起步」階段,故對 公眾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育足,市民的生活縱然有種種非物的文化遺產 存在,其察覺能仍須深的教育

經濟主義 (capitalism)、工業化 (Industrialization) 、全球化 (globalization)
等大力量的推動,與涼面對的威脅具體化有一定的關係。租上升、西化 (Westernization) 的洪下,傳統依存中藥學的小涼商戶的生存空間被收縮。 另一方面,憑商業大財團的力量,它們可以有條件享有「規模經濟 (economies of scale),即通過大規模的產,達致低每個產品的單位成本的效 益。

市場經濟競爭的特色下,企業可藉著成功的市場策,擴大單位益和追 潤,同時淘汰在市場經濟體系中欠競爭的對手。像涼生意這種民間經 濟乃屬小本經營,相對來說便處於


這裡的時間值得注意,它和 70 年代香港經濟起飛的時間相近。西方化引進的西方醫學技術, 亦是這個時候開始在香港的文化環境中變得主導。

這些健康飲品中,有部份在早前已經在涼茶店兼售。它們的多樣性和受歡迎程度,令到一部份 的香港市民放寬對涼茶的定義。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分為民間文學、音樂、舞蹈、戲劇、曲藝、雜技與競技、美術、 手工技藝、傳統醫藥和民俗共 10 大類,各級政府和有關單位向國家文化部申報,經各領域專家 評審篩選,再上報國務院審批頒布。」(蘋果日報2006)

Views: 26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