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不僅僅是在這剛剛過去的三月裏(但已恍如隔世),在一個充滿痛苦的日子──德國發動它最後一次總攻擊後的那個星期天,我還登上過這座青山嗎?正是那個陽光和煦的美好天氣。南坡上的野花香濃郁撲鼻,遠處的海面一片金黃。我仰身草上,暖著面頰,一邊因為那新的恐怖而尋找安慰,這進攻發生在連續四年的戰禍之後,益發顯得酷烈出奇。
“但願這一切快些結束吧!”我自言自語道,“那時我就又能到這裏來,到一切我熟悉的可愛地方來,而不致這麽傷神揪心,不致隨著表針的每下滴答,感受又有一批生靈慘遭塗炭。啊,但願我又能──難道這事便永無完結了嗎?”…
ContinueAdded by Tata Na on January 3, 2017 at 4:03pm — No Comments
沈香的產地
沈香的產地在全球僅限於一個很小的範圍,主要集中在中國的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海南,越南,老撾,印度,柬埔寨,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等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很多朋友會把“水沈”和“沈水”搞混,其實這是兩種不同種類的分類名詞,“水沈”是沈香在結香後淹沒在水裏,木質慢慢腐爛掉,剩余的部分。“沈水”是此香的含油量已達到可以沈到水底的程度。…
ContinueAdded by 李蕙佳 on January 3, 2017 at 4:02pm — No Comments
首先,悲觀主義的看法占絕對優勢。確實,不得不承認,我們這個時代是個歉收的時代。有人或許會找理由來辯解,但只要把我們這個時代和另一個時代比較一下,馬上就可看出,我們的 情況確實極為不妙。在上一世紀,僅在1800至1821年間,就有《威弗利》、《遠遊》、《忽必烈汗》、《唐璜》、赫茲利特的隨筆、《傲慢與偏見》、《赫坡裏昂》和《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 》等傑作相繼問世;我們呢,我們這個世紀雖然並不缺乏勤奮的作家,但一說到有什麽傑作的話,那就只好承認悲觀主義者說得有理了。看來,情形好像真是這樣:在一個天才輩出的時代之後 ,總要出現一個平淡無奇的時代;在個熱情奔放的時代之後,總要出現一個埋頭苦幹的時代。不為名利、埋頭苦幹的人當然應該受到稱讚,但問題是,我們需要的是傑作,而我們這個時代的傑 作又在哪裏呢?有一些作品,如葉芝先生、戴維斯先生和德·拉·梅厄的某些詩作,可能是有傳世價值的。勞倫斯先生偶爾看來很了不起,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就不能這麽說了…
Continue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January 3, 2017 at 3:54pm — No Comments
對於這種記錄日常瑣事的小題目,斯蒂文森和塞繆爾·勃特勒各自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以期我們會對它們感興趣。斯蒂文森按18世紀的傳統方式,對素材加以雕鑿和修飾。他在這方 面雖然幹得相當出色,但我們在讀他的文章時總不免要擔心:若對這類題目老是這樣雕鑿和修飾下去,即使像他這樣的能工巧匠,恐怕也會有技窮之時的。對一塊小小的大理石,總不見得可以 沒完沒了地加工的。對此,他自己好像也感覺到了。他在文章的最後這樣寫道:"寂然獨坐,沈思良久——想到一個個女人的面孔,我無動於衷;想到一個個男人的業績,我心 如古井。我雖然事事關心,到頭來仍只想安於本分……"這裏顯然有一種空虛之感,表明他再也沒有什麽實實在在的內容可寫了。
勃特勒采用的則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方法。他仿佛是說:按你自己的思路去想,然後把你的想法盡量樸實地說出來就行了。就像那些陳列在櫥窗裏的海龜從硬殼裏向外伸頭露爪,勃特勒的…
Continue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January 3, 2017 at 3:49pm — No Comments
29 參透"為何",迎接"任何"
心境(包括有無勇氣與希望)的良窳,與身體的免疫能力息息相關。懂得這個道理的人,自然會了解人如果突然失去希望和勇氣,很可能因而致死。我的朋友傅先生之死,就是因為預期中的獲釋未曾實現,致令他陷入絕望使然。突如其來的絕望,減低了他身體上抵抗傳染病的能力。由於對未來的信心及活下去的意志皆告癱瘓,身體對病毒便毫無招架之力。結果,他只好一死了之。他夢中那個聲音畢竟沒錯。…
Continue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January 3, 2017 at 3:46pm — No Comments
上
夜晚,盛遠在泥墻外遠眺月華,一邊踏著落葉,心事重重。
獨白
月亮已上來了。向來都迫不及待企盼月出,可惟獨今夜,倒有點害怕月色這般清亮。迄今的故我,將於一夜之間消失,明天就完全是個殺人犯了;一想到這裏,渾身都會發顫。兩手沾滿鮮血的樣子,只要設想一下就夠了。那時的我,自己都會覺得恁地可惜。倘是殺一個恨之入骨的對手,倒也用不著如此這般於心不安,但今夜所殺,是一個我並不恨的人。…
Continue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January 3, 2017 at 3:45pm — No Comments
第四信·赫赫武功的五十天戰爭 (七)…
Continue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January 3, 2017 at 3:43pm — No Comments
展演關係_資源附著,敘說產生關係
有了問題,啟動的展演;接下來是物與人的關係聯繫,我把他稱為展演關係(relation)。當我們要產生知識,首先透過「問題化」後,對問題的正向敘說之後,其次是敘說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複雜關係。我們還得展開一場敘說(saying),讓相關的人力、資源、知識、經驗都附著過來,或者被吸附過來。特別當我們處理相當棘手的問題時,在沒有明確的知識或經驗可以直接應用下;那麼,我們就得透過各自敘說的方式,將散佈、鑲嵌、脈絡化、在地化知識暫時浮現出來或被我們體現出來。…
Continue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January 3, 2017 at 3:42pm — No Comments
二、文獻回顧與理論基礎
何謂「本土的文化財產」﹖我會定義它們為:屬於本地、因過去一個地區族群 的文化而形成的產物。這些文化財產可以是「有形」 (tangible) 和「無形」 (intangible)…
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January 3, 2017 at 1:14pm — No Comments
——評吳鉤的“宋朝三部曲”
世界著名的暢銷書作家凱文·凱利在《失控》結尾有一個神奇的斷言,他說:歷史上每一次進步,都會將從前高深的技術和專家“貶值”為大路貨,特別是寫作。今天的信息技術發展如此迅速,各種在線博物館、古今中外的書籍都變得觸手可及,這讓那些窮經皓首的傳統歷史學家突然要面對無數業余歷史愛好者的“包圍”,“專業”與“業余”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甚至有些“業余”絲毫不遜色於所謂的“專業”,即使從“學術”角度來審視。
在當下這場業余歷史寫作浪潮中,吳鉤便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
Added by Gai Lan Fa on January 3, 2017 at 1:07pm — No Comments
六、一個正統的人…
Continue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January 3, 2017 at 12:41pm — No Comments
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是十八大以來中國治國理政的重大方略,教育領域則肩負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構建“一帶一路”教育命運共同體的特殊使命。教育部近日印發的《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以下簡稱《教育行動》),是國家《關於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的配套文件和《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以下簡稱《願景與行動》)在教育領域的落實方案,為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共同體指明了具體方向和行動路線。…
Continue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January 3, 2017 at 12:30pm — No Comments
2015 年3 月28 日,中國政府正式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一帶一路”建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和當今世界賦予中國的“大國責任”,也是我們的歷史使命。在完成這一歷史使命的長期過程中, 教育交流與合作所肩負的責任不可忽視。
一、教育交流與合作助力實現“民心相通”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關鍵基礎。”《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January 3, 2017 at 11:47am — No Comments
迷信就是封建?…
ContinueAdded by Kaki Bukit on January 3, 2017 at 11:37am — No Comments
除了一小塊地方,除了那棵銀杏,整個花園熱氣逼人,沐浴在略帶紅、紫的黃燦燦的陽光裏。可是我不知道這紅色和紫色的印象是來自我感情的滿足,還是因為我眼花的緣故。金黃的沙礫反射的夏天,穿透我的大草帽的夏天,幾乎沒有黑夜的夏天……我母親有感於我對黎明的深情,允許我去迎接它。她按照我的請求,三點半鐘叫醒我;我兩臂各挽一只籃子,朝河邊狹長的沼地走去,去采摘草莓、和長帶須髯的醋栗。
此刻萬物仍在混沌的、潮潤的、隱隱約約的藍色中沈睡,我踏著沙礫的小路行走,被自身重量的煙霞首先浸潤我的雙腿,然後我的嘴唇、我的耳朵和全身最敏感的鼻孔……就在這條路上,就在這個時候,我意識到自己的價值,意識到一種不可言喻的幸福,意識到我和早起的晨風、第一只鳥兒,以及橢圓形的剛剛出現的太陽之間的默契。…
ContinueAdded by 慕課師 on January 3, 2017 at 9:47am — No Comments
天水雅集(南京)
要了一壺菊花茶,他給我加糖,加了一勺又一勺。他們在談論他們中間有一個人寫的小說:王資要了一杯茶,續了無數次水,直到水變成了白開水,淡而無味。
我的茶涼了,糖沈澱在杯底,像凝固了的陳垢。
半坡村(南京)
…
ContinueAdded by Easy Tree on January 3, 2017 at 9:46am — No Comments
陳嘉上導演的《四大名捕》,我樂見其成。這位香港導演中的“知識分子”文武雙修,社會批判勝過剛猛無倫的《野獸刑警》,拳打腳踢勝過動作至尊《精武英雄》。而《四大名捕》既有朝堂黑幕,又有動作狂飆,應該是進入了陳嘉上的拿手區域。
影片一上來很亮眼。長達三分鐘的準長鏡頭運用了“飛貓”拍攝技術,以一只飛鳥忽高忽低的視角,把集市和衙門等重要場景交代得一清二楚。更絕的是,片中一半主要人物也在這個鏡頭中亮相,個個若有所思。說是準長鏡頭,因為它並非真的一鏡到底,在無情(劉亦菲)接放鳥和小鳥沖入雲端後有過兩次鏡頭切換,但因切換的時機把握得當,使整段畫面一氣呵成。…
ContinueAdded by TV Plus on January 3, 2017 at 9:45am — No Comments
雖然經濟景氣低迷,但是飯店餐館仍然熙熙攘攘,座無虛席,鱷魚燕窩,早已供不應求,只差象皮豹膽,還沒有研究好烹調的手藝。餐館的老板娘一面擦汗,一面喜洋洋地說:“這年頭嘛!大家都看開了,有好吃的就吃點……”
這種“及時行樂”的想法,有人說是核子僵持下苦悶的發泄,曾經傳說火星要
和地球相撞,全世界也瘋狂地享樂過一陣。其實及時行樂的念頭,一逢亂世,自然盛行,不一定和宇宙末日有關聯。在古代,最早主張“恣意盡歡”的是管仲,接著鼓吹“樂生逸身”的是楊朱,所以孔子罵管仲道:“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孟子罵楊朱說:“是禽獸也。”罵歸罵,縱情窮欲的說法,極易動搖俗人的心旌,孔夫子孟夫子板著臉說教,能有幾分效果呢?…
ContinueAdded by 馬厩 儺淄 on January 3, 2017 at 9:45am — No Comments
畫家艾德裏安·布勞威爾大約生於公元1605/06年。他約18歲時在父親去世後離開家鄉烏登納德(Oudenaarde)到安特衛普,再到荷蘭的畫室謀生。七年後回到安特衛普經營一個小畫室工作坊,技術一流,並成為著名的“聖祿克畫家協會”的會員。
布勞威爾一生窮困,生活並不富裕,也曾為財務糾紛入獄。幸好他的天分得到畫界超級大師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的欣賞,故在明地、暗地裏支持他。布勞威爾的傳世作品數量有限;在層層的社會等級當中,他選擇了畫卑下者,也愛畫帶有一點情色意味的酒吧畫。他不但勇於鋪展塵俗人生的鏡像,更通過高超的繪畫造詣,突破了當時其他畫家所陷入的窠臼,不行寓說教於此類畫面的庸俗之舉。…
ContinueAdded by 百万主播 on January 3, 2017 at 9:22am — No Comments
從1991年獨立至今,中亞國家經過了19年的艱難探索,希望能夠建立一個成熟、穩定的社會政治和經濟體制,找到適合自己的成功發展道路。根據經濟基礎、文化傳統和地緣環境確定內外政策目標,逐步完成痛苦的社會轉型,建設現代化的民族國家,是這些國家的共識。但這個過程對每個中亞國家來說,經歷的考驗各不相同,走過的道路也充滿坎坷。
轉型的主要目標和基本原則
在建立民族國家的初期,中亞國家確定的轉型目標是相似的。哈薩克斯坦總統努·納扎爾巴耶夫在1992年發表的綱領性文件《主權國家哈薩克斯坦的建設與發展戰略》中,把建立“開放的社…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January 3, 2017 at 8:58a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7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