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道德為人生藝術
普通人對於道德容易誤會是拘謹的、枯燥無趣味的、格外的或較高遠的,仿佛在日常生活之外的一件事情。按道德可從兩方面去說明:一面是從社會學方面去說明,一面是從人生方面去說明。現在我從人生方面來說明。…
ContinueAdded by Kaki Bukit on April 9, 2017 at 8:57pm — No Comments
一般人對道德的三種誤解
按我的解釋,道德就是生命的和諧。普通一般人對道德有三種不同的誤解:
(一)認道德是拘謹的。拘謹都是牽就外邊,照顧外邊,求外邊不出亂子,不遭人非議,這很與鄉願接近。所謂道德,並不是拘謹;道德是一種力量,沒有力量不成道德。道德是生命的精彩,生命發光的地方,生命動人的地方,讓人看著很痛快、很舒服的地方,這是很明白的。我們的行動背後,都有感情與意志的存在(或者說都有情感要求在內)。情感要求越直接,越有力量;情感要求越深細,越有味道。反過來說,雖然有要求,可是很迂緩,很間接,這樣行動就沒有力量,沒有光彩。還有,情感要求雖然是直接,可是很粗,也沒有味道。…
ContinueAdded by Kaki Bukit on April 9, 2017 at 8:57pm — No Comments
由這點開始,此思想串列即進行一系列的變形,我們再也不能把它們認為是正常的精神程序,最後導致一個令我們驚訝的結果(一個精神病理學上的構造)。下面我將列舉這些程序:
①每一個單獨的思想強度都可以全部釋放,由一個思想傳給另一個,因此某些概念形成時,即被賦予極大的強度(請見第六章 丙節)。又因為這過程可以數度重覆,所以整個思想串列的強度終於會集中在一個思想元素上。這是我們熟悉的夢運作的"壓縮"。凝縮作用是我們對夢產生如此迷亂印像的主要原因,因為在我們已知的正常與能夠到達意識層的精神生活中找不到相類似的東西。在正常的精神生活中,我們也能找到一些概念--屬於整個思想串列的結果或癥結--它們亦具有高度的精神意義,但是其價值卻並不以任何對內在知覺來說是明顯的感覺狀態表達出來。另外,在凝縮作用的過程中,每個精神的相互聯系都變為概念內容的強化。…
Added by 瑪琳娜 on April 9, 2017 at 8:52pm — No Comments
戊、原本的與續發的步驟--潛抑
為了要更深入地了解夢的心理,我給自己找來一個極其麻煩的事情--對這件事來說,我的解說力量是很不夠的。我一方面只能把這些覆雜而又同時產生的元素,一個個地加以描述(不能同時進行),一方面在描述每一點的時候,又要避免預側它們所依據的理由。像這一類的困難,都是超出我的力量所能解決之外。在敘述夢的心理時,我已經忘了提出這些觀點的歷史性發展,對這些我必須予以補償。雖然我對夢這問題的探討方向,是根據以前對心理癥病患的研究而定的,但我並不想把後者當作我目前這工作的引證基礎,雖然我一直想這麽做。不過我卻想以反方向進行,即以夢來做為對心理癥病患心理研究的探討方向,我知道讀者所將遭遇的許多困難,不過我卻找不到什麽方法可以避免這些困難。…
Added by 瑪琳娜 on April 9, 2017 at 8:44pm — No Comments
——讀《主流:誰將打贏全球文化戰爭》之一
讀法國社會學家弗雷德裏克•馬特爾的《主流:誰將打贏全球文化戰爭》,比看《中途島之戰》之類二戰片還讓人緊張。早在約瑟夫•奈提出“軟實力”這個概念之前,尼克松就寫了一本《不戰而勝》,但尼克松說的是東西方意識形態的對抗,得意洋洋地宣告將以西方的勝利結束冷戰,“軟實力”強調的則是文化實力的較量,它預示著世界文化戰爭將全面打響。雖然局部還免不了戰火硝煙,但全球的大趨勢已經從武力征戰進入到文化征服。《主流》“論述了全球範圍內文化、媒體領域的地緣政治”,尤其是描述了美國如何通過文化的全球傳播實現它實力的全球擴張。…
Continue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April 9, 2017 at 5:49pm — No Comments
——讀《主流:誰將打贏全球文化戰爭》之二
我們不能將美國文化在全球的風行,只是歸結為美國人高明的商業推銷手段。文學、電影、音樂、舞蹈等藝術,光憑吆喝絕不會吸引任何人光顧,只有對他的文化產品十分著迷,別人才會為他的產品自願掏錢;美國人要想實現對世界的文化征服,首先他們的文化產品就得讓世人心服口服。我無法認同中國《參考消息》所謂“流行文化的傳播已經與藝術創作無關,而是關乎國家形象,關乎國家戰略”的診斷,這是對《主流》一書過分的政治解讀。商業與藝術並非水火不容的死對頭,主流文化是商業的也是藝術的,而且首先是藝術的,其次才是商業的。從藝術品拍賣市場上的行情就可以看到:文化產品在藝術品味上越酷,藝術家口袋裏的錢就越鼓;只有在藝術上創作出精品,才能在文化市場上成為贏家。…
Continue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April 9, 2017 at 5:48pm — No Comments
曇雲布滿的天空,在萬人頭上壓了幾日,終究下起微雪來了,年事將盡的這十二月的下旬,若在往年,街上各店里,總滿呈著活氣,擠擠得不堪的,而今年的市況,竟蕭條得同冷水泉一樣,過了中午,街上還是行人稀少得很。
聚芳號的老板,同飽食後的鴿子似的,獨據在櫃台上,呆呆的在看店門外街上的雪片。門面不滿一丈寬的這小店里,熱鬧的時候也有二三十元錢一日的進款,長得眉目清秀的婦人。看了她那種活潑的氣象,和豐肥肉體,誰也知道她是這位老板結合不久的新婦。尤其可以使人感得這一種推測的確實的,是她當走上這位老板面前之後的一臉微笑。
“雲芳!你在這兒看一忽店,我出去和震大公司結帳去。萬一老李來,你可以問問他昨天托他的事情怎麼樣了?”…
ContinueAdded by 朋豐 婆鳳 on April 9, 2017 at 5:46pm — No Comments
(本篇最初發表時,為《孟蘭盆會》;收人《達夫全集》第六卷《薇蕨集》時,改題為《逃走》。——編者注)
圓通庵在東山的半腰。前後左右參差掩映著的竹林老樹,巖石蒼苔等,都像中國古畫里的花青赭石,點綴得雖很淩亂,但也很美麗。
山腳下是一條曲折的石砌小道,向西是城河,雖則已經枯了,但秋天的實實在在的一點蘆花淺水,卻比什麼都來得有味兒。城河上架著一根石橋,經過此橋,一直往西,可以直達到熱鬧的F市的中心。
半山的落葉,傳達了秋的消息,幾日間的涼意,把這小小的F市也從暑熱的昏亂里喚醒了轉來,又是市民舉行盂蘭盆會的時節了。…
ContinueAdded by 朋豐 婆鳳 on April 9, 2017 at 5:45pm — No Comments
一
自己今年已經十七歲了,而母親還把自己當作小孩子看。自己在學校里已經要念原本的西洋史了,而母親好像還把自己當作一個初讀國語讀本的小學生看。他對於這事,胸中每抱著不平,但這些不平到如今卻未嘗表現出來過,不過今天的不平太大了,他怎麼也想對他母親反抗一下。
像這樣不寒不熱的初冬的午後,天上也沒有雲,又沒有風,太陽光照得格外溫暖的這午後,誰願意會在那里?雖則說傷寒病剛好,身體衰弱,不能出外,但是已經吃了一禮拜多的干飲,下床之後,也有十多天了。自己覺得早已回復了原狀,可以到戶外去逛逛,而母親偏不準自己出去。
“若是我不許出去,那麼你們又何以要出去呢?難道你們是人,我不是人麼?”…
ContinueAdded by 朋豐 婆鳳 on April 9, 2017 at 5:44pm — No Comments
一個沒有雙手的人來敲我的門,要賣我家的照片給我。除了那雙鋼勾以外,他是一個五十歲左右的普通人。
“你的手是怎麼斷的?”在他說明來意後,我問他。
“那是另一段故事,”他說:“你到底買不買這張照片?”
“進來吧,”我說:“我剛才煮了咖啡。”
剛才我還做了一些果凍,但沒有告訴他。
“我可能要借用你的廁所,”沒有雙手的男人說。
我想看他怎麼拿杯子。…
ContinueAdded by baku on April 9, 2017 at 5:44pm — No Comments
薇拉的車停在那里,邊上沒別的車,伯特覺得很慶幸。他拐上車道,在他昨晚掉在那兒的南瓜派邊上停了車。派還在原地待著,鋁盤底朝天扣著,南瓜泥在地上攤了一圈。這是聖誕節後的第一天。
他曾在聖誕節那天去看望他的妻子和孩子。薇拉在此之前就警告過他。她對他講了實情。她說他六點前必須離開,因為她朋友和朋友的孩子要過來吃晚飯。
他們坐在客廳里,很隆重地打開伯特帶來的禮物。他們只打開了他的禮物盒,而其他包著彩色紙張的禮物盒都在樹下堆著,等著六點以後打開。
他看著孩子們打開他們的禮物,等著薇拉解開她禮物盒上的絲帶。他看著她撕開包裝紙,打開盒蓋,取出那件開司米羊毛衫。…
ContinueAdded by baku on April 9, 2017 at 5:43pm — No Comments
心情極好時寫不出稿,
因為只需用“快樂”兩個字便寫完。
心情平淡時勉強可寫點稿,
因為總會意見多多。
心情壞時寫稿最容易。
情緒起伏多、牢騷多、怨苦多,要寫便可寫一大堆了。我還發覺,人在最不快樂時,反而寫快樂寫得最好,因為那時對快樂最渴望也最向往,這麽一來,難免把快樂形容得精彩萬分。…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April 9, 2017 at 5:41pm — No Comments
寒冷的夜,抱著兩條大棉被把自己壓在沙發上看電視,就打定主意整個晚上都不動了,聽著門鈴響沒有應門,聽著電話響沒有聽電話,一心一意要冬眠。
只是,熒光幕上出現了個美國小鎮,路上疏落而漫無目的的行人汗下如雨,在驕陽下無聊地這邊懶懶地望一眼,那邊閑閑地回回頭……似曾相識的熱昏昏,似曾相識的陌生,令我想起那些日子,推開了棉被把電視機熄掉。
在那熱昏昏的小城,我足不出戶,我根本不喜歡那小城的樣子,亦根本不在乎那小城的樣子,把自己關在那麽一個的地方,只為了天天等他下班回來,過我們那沒有將來的日子。…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April 9, 2017 at 5:40pm — No Comments
小時較少看國、粵語片,母親要看格力哥利柏、史超活格蘭加,父親要看瑪莉蓮夢露,阿娃嘉娜,我是跟著去的,自然是爸媽看什麽我看什麽。
反而長大了後,在電視上看到很多國、粵舊片,又是另一番滋味。
第一個感覺是:劇情千篇一律的多,創新的少,演表哥的演員永遠演表哥,演表妹的演員永遠演表妹,演好人的永遠演好人,演壞人的永遠演壞人,不是演的不好,而是角色變化的機會不多。
第二個感覺是:那時的明星真的像明星。
從未喜歡過林黛,不過她的確是星光四射。…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April 9, 2017 at 5:40pm — No Comments
第十四章·美國電影十五年(1930-1945)(一)
對白、歌曲和音樂使電影不得不求助於舞台戲劇。對舞台劇的模仿曾引起不少錯誤,但就像梅裡愛時代的情形一樣,這卻是一種必然的過程。而且從這種模仿中也曾產生了一些新的影片樣式。劉別謙所創始的輕鬆歌劇對電影藝術並沒有多大貢獻;而另一種相近似的樣式,即遊藝場的時事諷刺劇,卻相當地豐富了藝術,這主要是由於華納公司所招聘的芭蕾舞導演巴斯比·伯克萊的功勞。伯克萊在茂文·勒洛埃導演的影片《掘金女郎》和勞合·培根導演的影片《第四十二號街》裡面曾擔任過芭蕾舞的導演。在這些影片裡,伯克萊突破了狹小舞台的限制,變換了攝影的角度,並且利用了旋轉的舞台和舞池,以他那些訓練有素的美麗女舞蹈演員來造成一種象發電機的齒輪和滾軸那樣迅速迴旋的奇特幾何圖案。…
Continue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April 9, 2017 at 5:37pm — No Comments
第十四章·美國電影十五年(1930-1945)(二)
《凡爾杜先生》就是在這種迫害氣氛中產生出來的。這部影片在這位偉大喜劇演員的作品中佔有《憤世嫉俗》在莫裡哀的作品中同樣的地位。為了敘述謹慎起見,影片借發生在法國的蘭德魯殺妻事件,對美國生活的某幾方面痛加抨擊。片中卓別林拋棄了夏爾洛這一形象,改換為一個風度翩翩、憤世嫉俗、性情殘忍的老美男子,和他在麥克·塞納特導演的影片中所創造的早期人物很相近似。愛森斯坦曾經認為殘忍性格是卓別林作品中一個一貫的特徵。這個特徵在凡爾杜這個無政府主義者的犯罪者身上,在這個被開革而仍然繼續他的犯罪勾當的銀行出納員身上,乃是最本質的東西。這部作品殘酷地否定一切,充滿一種辛酸和絕望的氣氛。凡爾杜是一個有智慧,卻沒有品德的人物。卓別林通過這個人物來諷刺整個社會制度並譴責這種制度。在這部悲痛辛酸的作品中,激動的感情和富於戲劇性的情節佔著突出地位。…
Continue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April 9, 2017 at 5:37pm — No Comments
“蘭山搖動秀山舞,小白桃花半吞吐。”
入住磨心山下,站在賓館門口,嗅覺神經反饋給我的第一瞬間信息,不是大海的鹹味兒,也不是海鮮的腥味兒,而是微涼的草香、爽心的花香。的確,是草香,是花香!滿滿的。輕啜一口,像喝了一杯高度的清醇糧食酒,清醇,香郁,回味無窮。
聞著草香,嗅著花香,枕著草香和花香,我滿滿地睡眠。不曾想,早起的鳥兒把我喚醒。睜眼看時,窗外,樹影婆娑,晨霧輕凝,而鳥鳴卻是膽怯的、猶豫的,也是單調的。就像鋼琴的初學者,“刀”的余音消失已久,“來”的音符才清晰傳出。漸漸,音符串成了旋律,或高亢,或嘹亮,或輕柔,或婉轉,高高低低的,似琴訴;急急緩緩的,如交響,充溢我耳畔的是快樂、是激情,還是放松、還是感悟。灌進我的心田,竟莫名地感動和激動。我不知是鳥鳴的魅力,還是芳香的魔力,一向喜歡懶床的我,簌地爬起來,奪門而出。…
Added by Pei Shu on April 9, 2017 at 5:30pm — No Comments
院子還是那個院子,房子還是那個房子,墻壁也還是那個墻壁,只是和它們有關系的人已經更改了容顏,換了一茬兒又一茬兒,走了,來了,來了,又走了。如此來來往往,周而覆始。它們就這樣安靜地看著,守著,親歷著。默默地將一幕幕上演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都悄悄地滲透在那一木一土裏,雕刻在那一磚一瓦上。走進大宅院後花園,不禁心潮難平,感慨良多
大宅院兩個後花園不知何時已改頭換面,左邊那個已被建了學校,右邊那個已成了我們自留地。…
ContinueAdded by Pei Shu on April 9, 2017 at 5:30pm — No Comments
在遙遠的天邊,有一個神秘莫測的地方,叫新疆,雖然從不曾謀面,《咱們新疆好地方》、《大阪城的姑娘》這些動人的歌曲的傳唱,喀納斯湖怪、樓蘭姑娘這些不解之謎的傳說,讓我對新疆心馳神往。
也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新疆這個地方在我的心目中又投下了些許陰影。聽說我要去新疆,親朋好友的殷勤叮囑,讓我反而覺得新疆既熟悉又陌生,別樣的覆雜感覺
2015年7月,我終於走進了新疆,來到了景區規劃面積居世界第一的喀納斯。
時候已經是仲夏了,這個時候的內地,人們已是酷熱難耐,而此時的新疆,不知是這裏的春天去的晚,還是夏天來得遲,喀納斯景區依然洋溢著盎然的春天氣息,《散文選刊》確定這裏作為散文作家創作基地,真是具有獨到的眼光。…
ContinueAdded by Pei Shu on April 9, 2017 at 5:30pm — No Comments
——讀《主流:誰將打贏全球文化戰爭》之四
美國大眾文化能成為全球的主流文化,能輕而易舉地征服世界觀眾,一是得力於它們在藝術上既“酷”且“炫”,能讓世界各國的觀眾心醉神迷;一是緣於它們傳播的價值觀具有普適性,這種普世價值能讓世人心心相印;一是因為它們傳播普世價值的手法十分高明,讓觀眾在哈哈大笑中“躺著中槍”, 喜滋滋樂顛顛地成為美國文化的“俘虜”。…
Continue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April 9, 2017 at 5:30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5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