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詩人心中的巡警指揮汽車南行
出殯人家的馬車拉車不走
街上的寂靜古人的詩句蕭蕭馬鳴
木匠的棺材花轎的杠夫交談著三天前死去了認識的人
是很可能的萬一著了火呢
不記得號碼巡警手下的汽車詩人茫然的納悶
空中的飛機說是日本人的
萬一扔下炸彈呢…
ContinueAdded by 寧靜心 on April 8, 2017 at 11:55am — No Comments
燈光裏我看見宇宙的衣裳,
於是我離開一幅面目不去認識它,
我認得是人類的寂寞,
猶之乎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宇宙的衣裳,
你就做一盞燈吧,
做誕生的玩具送給一個小孩子,
且莫說這許多影子。
Added by 寧靜心 on April 8, 2017 at 11:52am — No Comments
敘事的治療取向力圖擺脫現實主義的決定論,他們倒轉了線性時間的箭頭,不再認為是由過去來決定現在,相反地,他們的詮釋取向認為,是由現在來決定過去。就在現在的這個當下,主體可以將自己的敘事加以重新組織,重述一個關於自身的原因。
紀傑克反對這類敘事-解構主義(narrativist-deconstructionist)的治療取向。他精簡地指出其學說重點:「解決心理困境的方式,就是將我們過去的敘事加以創造性的『正向』重寫,因為我們最終都『是』我們所說出的關於我們自身的故事。」
「我們是故事」(wearestories),這個命題精確地表達了敘事-解構主義的觀點:不論是個體或集體都可以自由地運用新的語言來創造敘事內容,擺脫過去的自我,重新建立一個新的自我同一性。…
ContinueAdded by 說好不准跳 on April 8, 2017 at 11:30am — No Comments
我們能夠進一步縮小這個間隔。20歲的妹妹那個年齡段的青年人熱衷於20世紀90年代的東西。當全球最大版權視頻網站(Netflix)宣稱它要重新制作美國廣播公司的電視劇《歡樂滿屋》時,她和朋友們在臉書上分享她們的快樂,認為這部“童年時代”的美劇又回來了。這種反應在我看來有些怪異,因為我的妹妹出生於1996年,電視劇首播結束一年之後。她做了和其他90後現象同樣的事情,到社交媒體上分享圖像和歌曲和霓虹燈顏色,它們來自她描述的十年,不是最喜歡的而是她自己的。
就好像過去和現在的間隔萎縮到幾乎為零的地步,但是,現在持續存在,轉向自身,更多崩潰直到現在本身變成記憶。我們或許將此描述為自我吞噬,用弗雷德裏希·詹姆森(Frederic Jameson)的觀念就是為了現在的懷舊:“我們從此時此地的沈浸中撤回,將其作為一種東西來抓住。”…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pril 8, 2017 at 11:22am — No Comments
吳萬偉 譯
本文談論數字媒體和社交媒體如何模糊了記憶、歷史與現實的邊界。
那是1997年末,美國經歷了全國性的懷舊危機—按照美國主要的諷刺性新聞網“洋蔥網”(the Onion)的統計,虛擬的懷舊部部長昂森·威廉姆斯(Anson Williams)警告說,“若以美國當前的懷舊消費水平持續下去不受任何限制的話,到了2005年,我們就可能徹底將過去消耗殆盡。”理由再簡單不過:“懷舊間隔”—歷史趨勢與其覆興之間的差距—一直以令人警惕的速度在縮小,如果持續縮減的話,過去和現在將合二為一,陷入龐大的“懷舊-現在圓環”或“未來化的遞歸回環”。…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pril 8, 2017 at 11:22am — No Comments
——“籬笆外”與“籬笆內”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兩個學術世界…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pril 8, 2017 at 11:21am — No Comments
——“籬笆外”與“籬笆內”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兩個學術世界
最近這些年,我陸陸續續、嘔心瀝血寫出了《老子還原》《莊子還原》《墨子還原》《韓非子還原》《論語還原》(上下冊)《屈子楚辭還原》(上下冊),均在書名上標示“還原”二字,將“還原”作為方法論對待。“還原”的要義,是返回歷史存在的原點,直接面對原始經典,將之視為古代智者的生命痕跡,從歷史現場上窺探諸子的人生、人性、人心,叩問“你是誰?”“為何把書寫成這個樣子?”“書的字裏行間存在著何種生命基因和文化密碼?”因而這個還原系列的深處,隱藏著“以史解經典”“以禮解經典”“以生命解經典”的方法論。…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pril 8, 2017 at 11:21am — No Comments
戰後,日本經濟在一片廢墟上迅速崛起,日本不但從根本上擺脫了因戰爭帶來的貧窮和饑餓的困境,而且創造了一個經濟學家都未曾預料的經濟繁榮。 1966年—— 1968年間,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先後超過了法國、英國和德國 (西德 ),明治維新 100周年 (1968年…
Continue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April 8, 2017 at 11:12am — No Comments
【內容提要】 當前,我國高職教育已進入後示範建設時期,發展面臨著頂層制度設計、轉型升級、機制創新等一系列的發展機遇和挑戰。要厘清發展思路,把握政策要點,完善治理機制,發揮好後示範高職院校的引領和帶動作用,需要從轉變發展理念、明確功能定位、發揮示範作用、完善治理機制等方面加以思考。…
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April 8, 2017 at 11:11am — No Comments
摘 要 本文通過對消費社會與後極權主義二者相關域的內在性透析,進而指出其中潛藏的虛假幸福與虛偽民主的雙重本質性表征。審美主義作為對現實世界的一根最敏銳的神經,自然也難以逃離消費主義與後極權主義的浸染。尤其是作為與消費社會同時出現的新型文類影視文學與網絡文學更是打上了其鮮明的烙印。然而哪裏有災難,哪裏就有拯救。本文筆者正是基於在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家馬爾庫塞新感性美學的接受上,並結合中國古代天人合一審美觀的現代性生長點,旨在尋求從“消費人”到“審美人”的精神涅槃。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是故至人無為,大聖不作,觀於天地之謂也。” ——註《莊子·知北遊》…
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April 8, 2017 at 11:10am — No Comments
吸煙早就不是什麼時髦的事了,已經成了一種不良的嗜好,一種不文明的行為,幾乎是所有的公共場所都禁止吸煙,每年五月的最後一天還被定為世界無煙日。在某些國家和地區,吸煙好像是做賊似的。煙民們的聲譽如此地一落千丈,這在半個世紀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想當年,抽香煙的人都是時髦人,能在市面上走走的大人先生,常常是頭戴一頂禮帽,手拿一根拐杖,嘴咬一根煙嘴,煙嘴裏插著一枝燃燒著的香煙……哇,有派頭,是新潮人物!和現在的大款是一樣的。
抽香煙為什麼會被認為是時髦呢,因為那時的中國人都是抽旱煙,抽水煙。老農民窮得揭不開鍋,也有一根旱煙桿兒別在腰眼裏。…
ContinueAdded by Jambatan Tamparuli on April 8, 2017 at 11:09am — No Comments
每逢秋高氣爽時,便會想起那垂釣魚的樂趣。那幾年下放在工廠裏勞動,境遇不好,身體很好,暫且把過去忘卻,倒也有不少的快樂,其中的一樂便是和幾位老師傅們去釣魚。
那時候,出去釣魚是一件大事,就和現在出國是差不多的,幾天前就要開始準備。魚餌、魚具、吃的、喝的、草帽、雨衣,還有可以折疊的小板凳等等,樣樣都得備齊,全部都綁在一輛打足了氣的自行車上面。
三點鐘出門,街巷昏黯,闃無一人,車行如飛,到了城門口時,黑暗中便有幾輛自行車尾隨而來。放心,這不是歹徒,是釣友,早就約好了的。釣魚最好是有二、三人同行,一來是不會寂寞,二來是有個照應,三是相互幫助。一次,一位釣友釣上了一條十八斤重的大青魚,他挺著釣竿和那魚博鬥了一個多小時。魚沒有力氣了,肚皮朝天;人也沒有力氣了,躺在河岸下面。最後還是兩位釣友跳下河去,把魚捧了上來。…
ContinueAdded by Jambatan Tamparuli on April 8, 2017 at 11:09am — No Comments
一團火,一把劍,一個天真的孩子,這就是我所熟悉的方之。如今,火滅了,劍入鞘,天真的孩子回到了大地母親的懷抱,方之死了!
他不該死,不能死,也不應當死;即使每個人都免不了死,他也死得太早。他才四十九歲啊!難道不能讓他多活一個月嗎,讓他開完了第四次文代會再死,他心中有話積了二十多年,他想說,他要說,他想在四次文代會上說說,至於說了是有用還是無用,他是在所不計的。現在,他來不及說了,而且誰也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代替他的語言,方之的語言,鮮明準確,尖銳潑辣。
盡管這種語言並不如音樂那麼美妙,要是能讓他說說也是有好處的,可以發聾振聵,切中時弊。盡管他說的話也不是完全正確,絕對正確的話是從來就沒有的;盡管他說的話也沒有什麼大的用處,小用處總有一點吧,大用處是小用處相加起來的。…
ContinueAdded by Jambatan Tamparuli on April 8, 2017 at 11:09am — No Comments
——紀念費新我先生誔辰一百周年
費新我先生是我的長輩,他長我二十五歲。當我還在蘇高中讀書的時候,費先生已經是一位很有名的畫家了,我曾在書店裏看到他編寫的繪畫和勞美教材,作為一個學生,對能編寫教科書的老師都十分崇拜。
解放以後我在報社工作,那時候的印刷條件很差,報紙上的照片印不清楚,為了活躍版面只能多用插圖。蘇州有許多著名的畫家,當年都曾經為報紙畫過插圖。費先生也來投稿,或者是被約為某篇文章插圖。我們先把需要插畫的稿件送給費先生,有時候會提出一些要求,有時候也不提要求,請費先生根據稿件的內容自己決定,交稿的日期是規定的,有時候還很急,幾乎是隔天便要交稿。費先生做事認真負責,到了交稿的日期,總是準時出現在報社的會客室裏。那時候,費先生穿一件長衫,溫文而雅,和氣謙遜。…
ContinueAdded by Jambatan Tamparuli on April 8, 2017 at 11:08am — No Comments
提要:一樹山不僅是一個風景,一樹山還是一個故事,現在這個故事的兩位主人翁都已經登場,一位是一樹山的"原主",他是毛裏人。一位是一樹山的"買主"',以坎貝爾爵士為代表的英國人。他們之間為了這座山頭的一草一木,也為新西蘭的土地山山水水,有多少悲喜恩怨,交集縱橫。日月如梭,時光超越。如今面對百年後人,竟然還是遠渡萬裏重洋而來的中國人。他們認同了。他們不再一個將自己看作英國人,一個把自己看作毛利人,水火不容,而一齊認同自己是新西蘭人。他們和解了,放下劍斧,與來自中、韓、日、印度、太平洋島國及所有有緣相聚的人們融樂相處於美麗的新西蘭。
來到奧克蘭,這裏的朋友就推薦我去登一座山。這座山有一個奇異的名字:"一樹山"。沒有上山就產生了好奇。"一樹山"?是不是這座山只長一棵樹?為什麼只有一棵樹,而不是二棵樹、三棵樹或更多的樹?這裏面一定隱包藏著什麼隱秘,讓人去猜測與想像。…
Continue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April 8, 2017 at 11:02am — No Comments
——魏源《海國圖志》的亞洲認識
魏源刊有《海國圖志》,此前林則徐編有《四洲志》九萬字。1841年8月林則徐與魏源會於鎮江,囑魏源以《四洲志》為底本,擴充撰述,敘外洋情況。魏源增補資料,辛勤揮筆,1843年1月3日出版《海國圖志》50卷。1847年擴為60卷。1852年(鹹豐二年),又輯錄徐繼畬《瀛環志略》及其他資料,達100卷。 1自敘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此書對西方地理、歷史、政經及先進科技傾心敘論,同時記亞洲事情,尤其“東南洋”情況周詳深入。 2…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April 8, 2017 at 11:02am — No Comments
每次去香港,最最吸引我的地方,絕對不可能是百貨公司。只要有時間,不是在書店,就是在那條有著好多石階的古董街上逛。
古董這種東西,是買不起的,偏偏就有這麽一家舊貨店,擠在古董街上——冒充。
那家舊貨店,專賣廣東收集來的破銅爛鐵。這對我來說,已經很好啦!
那天是跟著我的好朋友,攝影家水禾田一同去逛街的。水禾田和我,先由書店走起。有些台灣買不到的書籍,塞滿了隨身的背包。不好意思叫水禾田替我拿書,一路走一路的重,那個脊椎骨痛得人流冷汗,可是不肯說出來,免得敗興。
走了好多路,到了那家已經算是常客了的舊貨店,一眼就看中了這只銅臉盆。…
ContinueAdded by 抱抱,看新聞 on April 8, 2017 at 11:00am — No Comments
1
假如你乘坐的航班已在法蘭克福的機場平穩降落,正想去尋訪德國最美的城市。那麽這個城市就是海德堡。“從來沒有到過這樣寧靜迷人的地方,如此美幻,無可超越。”當年馬克吐溫來到海德堡情不自禁地流露衷曲。他原本計劃在這裏逗留一天,想不到留連忘返,竟居住了整整一個夏天。
假如你已下榻在黑森林旁或萊茵河畔的一家旅舍,正值仲夏之夜,仰望星空。天街似水,流星如雨。正在想象德國是一條思想家的銀河,黑格爾、康德、叔本華、尼采、海德格爾……群星璀璨,那麽別忘了這條銀河中有一顆明亮的星星,就是馬克斯·韋伯。他藏身於銀河中的一個星座,這個星座是海德堡。…
Continue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April 8, 2017 at 11:00am — No Comments
提要:堪稱德國最重要的思想家黑格爾,站在柏林大學的講壇,憤憤發表如下的言論: 中國人極大的不道德。他們以撒謊著名,他們隨時隨地都能撒謊,朋友欺詐朋友,假如欺詐不能達到目的,或者為對方所發現,雙方都不以為可怪,都不覺得可恥。他們的欺詐實在可以說詭異巧妙到極點。歐洲人和他們打交道時,非得提心吊膽不可。
正文:
大家知道,德國有位大思想家叫黑格爾。他在德國的地位大概和中國的孔子有得一比,雖然一個在近代,一個在古代。他的一言一行足可以給德國人洗腦,就連馬克思也稱他為自己的啟蒙老師。
黑格爾…
Continue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April 8, 2017 at 11:00a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5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