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Added by OVEPI on October 18, 2015 at 9:03am — No Comments
中國有一件事最足以表示合作精神的,就是吃飯。十個或十二個人共一盤菜,共一碗湯。酒席上講究同時起筷子,同時把菜夾到嘴裏去,只差不曾嚼出同一的節奏來。相傳有一個笑話。一個外國人問一個中國人說:“聽說你們中國有二十四個人共吃一桌酒席的事,是真的嗎?”那中國人說:“是真的。”那外國人說:“菜太遠了,筷子怎麽夾得著呢?”那中國人說:“我們有一種三尺來長的筷子。”那外國人說:“用那三尺來長的筷子,夾得著是不成問題了,怎麽彎得轉來把菜送到嘴裏去呢?”那中國人說:“我們是互相幫忙,你夾給我吃,我夾給你吃的啊!”
中國人的吃飯,除了表示合作的精神之外,還合於經濟的原則。西洋每人一盤菜,吃剩下來就是暴殄天物;咱們中國人,十人一盤萊,你不愛吃的卻正是我所喜歡的,互相調劑,各得其所。因此,中國人的酒席,往往沒有剩菜;即使有剩,它的總量也不像西餐剩菜那樣多,假使中西酒席的菜本來相等的話。…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October 17, 2015 at 10:39pm — No Comments
在街頭的一家專賣食品和水果的小店裏,有一張疲憊蒼老的臉,長年累月和餅幹、方便面、糖果。香煙、飲料們在一起,像是貼在墻上的陳舊的年歷畫,這張臉的下面有身體和四肢,還有一個叫林德順的姓名。
現在,林德順坐在輪椅裏,透過前面打開的小小窗口,看著外面的街道,一對年輕的夫婦站在街對面的人行道上,他們都是側身而立,他們中間有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男孩穿著很厚的羽絨服,戴著紅色的帽子,脖子上紮著同樣紅色的圍巾。
可是現在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男孩卻是一身寒冬的打扮。…
ContinueAdded by 開篷樂勢力 on October 17, 2015 at 10:38pm — No Comments
回想1956年,我出席了全國第一次青年文學創作者會議,至今已經過去五十七年半了。
昔日的青年作者已經進入耄耋之年,如果還沒有作古的話。一切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當然羨慕今天的青年人。你們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擁有更多的選擇,更寬闊的可能,更好的條件。
但也有些東西並沒有改變。文學經典的特點之一是它的耐久性。《詩經》離現在兩三千年,李白離現在一千三百多年,莎士比亞離現在五百多年,托爾斯泰離現在一百八十多年他們的作品仍然鮮活。而有些個暢銷書,不過幾個月,然後被讀者也被歷史遺忘。
我想說說文學上一些不會變的東西。
文學本身碰到危機了嗎?…
Continue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October 17, 2015 at 10:34pm — No Comments
■沒有一個愛我的人
沒有一個愛我的人。
打住吧,是的,有人愛我;
可對你不相信的東西
是很難確切地感知的。
我不相信,不是
超出了懷疑,因為我知道
我非常喜歡。那是我的本性
不去相信,不去改變。…
Added by 堅持深博 on October 17, 2015 at 10:34pm — No Comments
學習
三天以後,神父們在一個天上冰雹飛舞、地上大風肆虐的黃昏,叩響了他們進入西藏以來所遇到的第一座寺廟噶丹寺的大門。那座矗立在瀾滄江峽谷西岸一個山頭上的寺廟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就像一座坐落在山坡上的村莊,鱗次櫛比的僧舍依山而建,簇擁著山坡中央地帶巨大的措欽大殿。大殿裏威嚴的佛像洞悉著大地上即將要發生的一切。仿佛神造天設,峽谷裏未來五十多年的宗教敵人在這個天上的神靈發怒的日子走到了一起。站在西藏大門外的那個人說:
“尊敬的僧人,我們是來自遙遠的法蘭西國的商人,請給我們提供一塊能避風雨的地方吧。”
而寺廟內的僧人伸出了謙遜友善的雙手:“哦呀,遠方的客人,請進來吧。寺廟裏從不缺少慈悲和關愛。”」`米」`花」`書」`庫」`…
ContinueAdded by 百万主播 on October 17, 2015 at 10:23pm — No Comments
晚上喝了三杯老酒,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捉一个四岁的孩子华瞻来骑在膝上,同他寻开心。我随口问:“你最喜欢甚么事?”
他仰起头一想,率然地回答:“逃难。”
我倒有点奇怪:“逃难”两字的意义,在他不会懂得,为甚么偏偏选择它?倘然懂得,更不应该喜欢了。我就设法探问他:
“你晓得逃难就是甚么?”
“就是爸爸、妈妈、宝姊姊、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 …
Added by LiDi Za on October 17, 2015 at 10:22pm — No Comments
擬態與混搭:不可能的影像 / 美學 (1) 作者:龔卓軍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 專任副教授 |
|
一、私房虛擬:不可能的開始 |
Added by O noc Sob on October 17, 2015 at 10:18pm — No Comments
多才多藝、孤獨而又富有天賦,法國藝術家卡蜜兒·亨羅特(Camille Henrot)出生於1978年,近幾年來她一直致力於對力量的幻象的增加以及包含在我們對世界的觀看方式之中的實際控制的探索。而到目前為止,卡蜜兒·亨羅特(Camille Henrot)所處的位置仍然是法國藝術界為其並不好戰的女藝術家保留的位置,也就是最不舒適的位置。…
Continue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October 17, 2015 at 10:17pm — No Comments
就像火爐中青銅的灰
就像火爐中青銅的灰,
睡意朦朧的花園撒滿甲蟲。
已經盛開的世界
與我和我的蠟燭掛在一條線上。
就像走進從未聽說過的信仰,
我走進這夜晚,
陳舊發灰的楊樹,
遮住了月亮的界限。…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October 17, 2015 at 10:16pm — No Comments
彈指一揮間,我們正處於一個貧窮與奢華並行不悸的時代,因此當報紙上披露
新興的牛奶浴誕生時,盡管許多人瞠目結舌,許多人議論紛紛,但我相信還有許多
人與我一樣,對這種牛奶浴內心是不以為怪的,有什麽可奇怪的呢?據說廣東某地
已經有入在推銷純金制成的床,比起那種金床來,牛奶浴的奢華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了。
但我幾乎可以肯定,聞聽有人以牛奶洗澡而臉色大變的人,也與我一樣,多為
小時候喝不上牛奶的人。…
Added by Priyatamā on October 17, 2015 at 10:13pm — No Comments
這幾年和大陸的老同學通信,知道他們早已退休,有人在退休時安排了第二職業,現在也交了出去。這給我一個感覺,我們這一代的確是過去了。
這就是老。人握拳而來,撒手而去,先是一樣一樣搜集,後是一件一件疏散,或者如某些人所 說,只剩下老妻老狗老酒。我發現大陸的一些親友對“老”完全不能適應,以致心中沮喪空虛,難以聊生。“革命哲學”是假設人在三四十歲的時候戰死了,或是累 死了,不料還有一段晚景頗費安排。
我倒是寫了許多信勸他們。我說老年是我們的黃金時代。人家說黃金時代是20歲,你 想,20歲時我們懂什麼?懂得茅臺和汾酒有什麼分別嗎?懂得京胡和二胡有什麼分別嗎?懂得川菜和湖南菜有什麼分別嗎?我說到了老年,人生對我們已沒有秘 密,能通人言獸語。當年女孩子說“我不愛你”,你想了一整年也想不出原因來,現在她剛要張口你已完全了解。我說上帝把幼小的我們給了父母,把青壯的我們給…
Continue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October 17, 2015 at 10:12pm — No Comments
時光一晃就過去了,霍公再也沒有了。棘窩村以及整個的山區平原,哪個不懷念那個咧著長嘴巴的老人。霍公剛死去的兩三年裏,一到了半夜林子裏就不寧了,無數的嚎哭和抽泣響個不停。村裏人睡不著,老婆子幹脆起來納鞋底,老頭子一口接一口吸煙。他們從夜聲中分辨各種野物:狐貍嗚咽了,獾在嗝逆,連刺猬也大聲號啕——村裏人知道,這片林子裏最多情的就算刺猬了,一些刺猬精嫵媚的啊,纏綿的啊,依戀的啊,算了,這是不能說的。
傳說霍公生前有一個未了的心願,就是駕舟入海,去訪探裏面的幾個小島。曾有一個魚精夜裏托夢給他,說你的美名已經遠播大海了,島上風光美妙,一些魚人兒真正如花似玉,她們在那兒一心想會會你呢。霍公這時牙齒不多了,走路磕磕絆絆,但還是讓人加緊打造樓船。他聽著砰砰啪啪的造船聲感嘆:“咱到底是生在山根下的土財主啊,快死了才想起出海!”…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October 17, 2015 at 10:11pm — No Comments
從成吉思汗率領蒙古騎兵東征西討,到忽必烈征服南宋,建立元朝,蒙古軍隊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是如何經營這個雄跨歐亞的大帝國,忽必烈及其繼承者仍是以“馬上”得天下的精神治理這個國家,重武功而輕文治,以至於制度無法上軌道,**也無法落實。90年後,這個中國史上空前的大帝國被明朝取代,中國歷史開始新的階段——第三帝國。
…
ContinueAdded by Pei Shu on October 17, 2015 at 10:10pm — No Comments
災難中的知識分子
昆德拉是寫知識分子的高手,是寫災難中的知識分子的優點和缺點的高手。蘇
軍入侵,民族文化遭到摧殘,在這特定的環境中,知識分子何為?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主人公托馬斯是頗有名氣的外科醫生,因發表抗議
文章而被秘密警察訊問。警方強迫他簽署一鍋親蘇、許願效忠當局、譴責知識分子
的聲明,但托馬斯拒絕了,他堅持立場巋然不動。第二天,他和成千上萬的知識分
子一樣,“自願”地降到社會的最低層,他成了一名窗戶擦洗工。…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October 17, 2015 at 10:10pm — No Comments
我生在這樣一個時代,絕大多數年輕人對上帝失去了信仰,大約是出於同樣的原因,他們的老一代卻篤信如故卻不知道是為了什麼。就這樣,因為人類精神自然地趨向於批判,也因為這種批判更多地出於感覺而不是出於思考,絕大多數的青年選擇了人道主義作為上帝的替代品。然而,我屬於這樣一類人,總是處於他們所屬陣營的邊緣,以便不僅能看清他們身陷其中的擁擠,還能看清自己與他人的距離。這就是我沒有像他們一樣全心全意放棄上帝的原因,也是我沒有把人道主義當作替代品加以接受的原因。因為不大喜歡,我把上帝視之為僅僅是可能存在然後可以用來崇拜的東西,而人道主義呢,不過是一種生物學觀念,它沒有指明什麼東西,不過是指明了人類種群自身與其他任何動物群類一樣都值得崇拜。這種人類膜拜及其“自由”和“平等”的儀典,總是像一種古代迷信的復活,在那種迷信之下,動物都成了上帝,或者上帝都長著動物的腦袋。 …
Continue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October 17, 2015 at 10:09pm — No Comments
這是一個秋天的早晨,她拉開窗簾的時候好像看到了山。淡淡褐色,平頂,沒有太多的雜草,像是男子寬闊的額頭。她記得少年時他們曾在山頂奔跑,他們溫柔的腳步宛如在輕輕撫順滄桑男子額上的皺紋。日子那麼舒緩,他們像是能夠令山令峽谷都動容的精靈,折了一片白雲做翅膀,就能夠飛起來。她好像又看到男孩站在晨風裏,他手裏握著一束微微發黃的馬蹄蓮,因為迎著勁猛的日光,眼睛微微瞇著,神情有些疲倦。她問他,你也來祝福我了嗎?他搖搖頭。然後她就看到他把花朵倒插進泥土裏,那搖搖擺擺的花莖和被玷汙的白色花片令她想到了他們看到過的那只自殺的鳥,它一頭栽到泥土裏,義無反顧的姿勢使他們一遍又一遍把它當作烈士提起。…
ContinueAdded by moooi on October 17, 2015 at 10:08pm — No Comments
諸神處罰西西弗不停地把一塊巨石推上山頂,而石頭由於自身的重量又滾下山去,諸神認為再也沒有比進行這種無效無望的勞動更為嚴厲的懲罰了。
荷馬說,西西弗是最終要死的人中最聰明最謹慎的人。但另有傳說說他屈從於強盜生涯。我看不出其中有什麼矛盾。各種說法的分歧在於是否要賦予這地獄中的無效 勞動者的行為動機以價值。人們首先是以某種輕率的態度把他與諸神放在一起進行譴責,並歷數他們的隱私。阿索玻斯的女兒埃癸娜被朱庇特劫走。父親對女兒的失 蹤大為震驚並且怪罪於西西弗,深知內情的西西弗對阿索玻斯說,他可以告訴他女兒的消息,但必須以給柯蘭特城堡供水為條件,他寧願得到水的聖浴,而不是天火 雷電。他因此被罰下地獄,荷馬告訴我們西西弗曾經扼往過死神的喉嚨。普洛托忍受不了地獄王國的荒涼寂寞,他催促戰神把死神從其戰勝者手中解放出來。…
ContinueAdded by 非常灑狗血 on October 17, 2015 at 10:07pm — No Comments
倭雷依太太是個節儉的婦人。她是知道一個銅子兒的價值的,並且為了累積零錢她有著一肚子的嚴格原則。她的女傭人從那些經手采買的食品上面刮點兒油水無疑地要費著大事;她丈夫倭雷依先生也要費盡極端的困難,才能在皮夾子裏留點兒零花錢。然而他們家境卻是很寬裕的,並且沒有兒女。不過倭雷依太太看見那些白的小銀元一個一個從她家裏走出去就感受一種真切的痛苦。那簡直是她心上的一條傷口,所以每逢她應該花一筆略為可觀的錢,即令是斷不可少的,她總有一兩夜睡不安穩。
倭雷依不住地向他的妻子說道:
“你手筆應該放寬大一些,既然我們永遠吃不完我們的進款。”
她答道:…
Continue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October 17, 2015 at 10:04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8 Promotions
Switch to the Mobile Optimized View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