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從環形碼頭乘渡船往曼尼海灘一遊十分愜意,倚著船欄,迎著海風,可以飽覽著名的悉尼歌劇院倩影,那地標選址真好,恰在珊瑚枝般的海彎的一個最搶眼的岬角盡頭,與溝通南北城區的海彎大橋珠聯璧合地構成了瑰奇的畫卷,丹麥建築師沃特森的設計不僅構思獨特,在建築物的體量上也精心控制,使其與周遭海域曠地比例上十分和諧,不僅從海船上看它是一道眼睛的冰激淩,就是從諸多的陸上角度望它,也恍若仙女下凡,越看越美。從曼尼海灘那邊歸來,落腳在環形碼頭,我還想一睹歌劇院芳容,陪遊的朋友指指右邊遠處,說你仔細看吧,美人只剩一個辮梢能露出來啦,幾年前還不這樣,那時從這裏能完整地欣賞其身姿呢,擋住它的那青灰色的樓房,許多人把它叫作“烤箱”,自身蠢醜,還遮蔽美人,真可恨!不僅破壞了這一處重要的望點,從另外一些地方望過去,原來能欣賞歌劇院剪影,現在也都讓這“烤箱”給破了相!後來我從幾處地方體會到了這“烤箱”對美人的“燒烤”效應,也不禁切齒。…
Continue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October 24, 2015 at 7:21pm — No Comments
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多年來,一直是世界媒體和學術界熱烈討論的議題。它們一致同意這個時刻一定會到來,只是早晚的問題。
12月7日,《福布斯》雙週刊網站稱,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國際比較計劃(ICP)用購買力平價(PPP)計算,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今年將達到17.6兆美元(占世界的16.48%),超越美國的17.4兆美元(占世界的16.28%),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這是自1872年尤利西斯.格蘭特擔任美國總統迄今142年以來,美國首次失去世界頭號經濟大國的頭銜。有人認為,這是2014年最大的消息。但《福布斯》的文章卻認為,除了對於關注統計細節的人,這真的不重要,根本就沒有任何意義。且讓我們看看事實是否如此。…
Continue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October 24, 2015 at 7:20pm — No Comments
我想他是同一個人——那個用一雙手掌和一對膝蓋爬行的男子,我以往遇見他很多次,也許你也曾遇過他,是嗎?
我從不會用納罕的眼光看他,只是每次遇見他,我都不禁自省一次,因為他的生命力是何等頑強!
在尖沙咀行人路上,當各人腰挺背直地走路時,他只能緩緩地在別人腳下穿插。繁榮的世界,對他不過是灰塵撲撲的地面,他不能仰著面做人,但誰又比他更面對人世呢?
今次,當我暗沈沈的心,隨著車一跌一蕩時,我又瞥見他一步一步地爬過銅鑼灣忙碌的馬路,這麼急的汽車夾著他飛掠,真要為他捏一把汗,平常的人可否想到,過一條馬路原來竟這麼費事呢?是什麼力量吸引著他,使他不嫌棄而生活下去?驀地,好像有朝暉透進我心。…
Continue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October 24, 2015 at 7:19pm — No Comments
還記得你的11歲是怎麼過的嗎?那時候的你是否只是個靠零用錢度日、或是根本身無分文的「窮小子」。不過,以股票投資成為世界級富翁的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11歲時,已經懂得利用打工賺來的錢,開始投資股票。
今年91歲的巴菲特,在投資股票長達80年後,成為掌管近500億美元資產的「股神」。而他長期累積的財富並沒有直接分配給三個孩子,讓他們成為「富二代」。事實上,巴菲特從不跟孩子談錢,直到孩子成年,他建議孩子們學習投資股票來累積財富,同時他也用信託方式,成立基金會,讓子女各自管理基金會的運作,讓喜歡藝術、環保的子女可以從事社會公司,開創自己的人生。…
Added by 非常灑狗血 on October 24, 2015 at 7:00pm — No Comments
曾幾何時,細讀式批評是為當代詩人所普遍呼籲的一種批評方式,今天,它已成為當代詩歌批評中的現實。它不僅出現在那些圍繞具體文本所展開的精細解讀中,也在分析和探討更為宏觀問題的批評中時時顯形。
作為一種更關注詩歌文本本身、注重從語言和形式的內面理解和闡釋詩歌的批評方式,它無疑彰顯著當代詩歌批評意識和能力的進展。不過,在詩歌細讀的實踐中,也已經暴露出一些值得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細讀式批評發端於英美新批評,後者以“意圖謬誤”和“感受謬誤”切斷文本與作者、讀者以及寫作的社會歷史語境的批評策略,在顯示出批評對於文本的親近(close)的同時也造就批評對於文本意義的封閉(close),這種批評觀念的盛行一時與英美 (尤其是美…
ContinueAdded by Hérétique on October 24, 2015 at 7:00pm — No Comments
中國太監
紫禁城。遊人如織,一雙雙好奇的眼睛,一張張天真的容顏,一聲聲驚異的嘆
息。
中外遊客爭睹瓊樓玉宇、雕欄玉砌。呼風喚雨的幾條巨龍似乎要從九龍壁上飛
下來,現代葉公們不停地拍照。
這是一個晴朗的夏日,北中國慣有的燦爛的陽光,熙熙攘攘中,我卻一口口地
倒吸涼氣,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麽這麽冷—一無論在巍峨雄偉的一一人殿外,還是在…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October 24, 2015 at 6:52pm — No Comments
午夜時分,萬籟俱靜,房間裏無聲無息。林芷繾綣在被子裏已經迷迷糊糊。她始終覺得冬天是從她的腳趾開始的,骨感的腳踝越發凸凹起來,涼意和空曠感便從她光裸的腳底向上攀爬蔓延。
“鈴,鈴鈴……”林芷微微打了一個激靈。
和前夫離婚後,她添置的第一件東西就是這臺進口的高檔電話機,她再也受不了原來那電話忽然而起的鈴聲大作。現在,她把鈴聲調到最輕柔悅耳的一檔,那聲音如同一只蛐蛐在鳴叫。
她從被子裏伸出一只手臂,拿起話筒,“餵”了一聲。
話筒裏沒有回應。
林芷清醒過來。…
ContinueAdded by Le Destin on October 24, 2015 at 6:51pm — No Comments
旋轉!旋轉!古老的石臉,向前望去;
想得太多的事呵,就再也不能去想;
因為美死於美,價值死於價值,
古老的特征已在人的手中消亡。
非理性的血流成河,染汙了田地;
恩培多克勒把一切亂扔在地上;
赫克托死了,一道光在特洛伊映照;
我們旁觀的,只是在悲劇性的歡樂中大笑。…
Continue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October 24, 2015 at 6:49pm — No Comments
■已經很久很久了,大約十年吧
已經很久很久了,大約十年吧,
自從我經過這條街道!
我還在那兒生活過一段時間——
差不多二年,或者三年。
街道沒什麽變化,幾乎沒有任何新的東西。
可如果它能看見我並加以評判,
它會說,“他沒什麽變化,可我的變化真大呀!” …
Added by 堅持深博 on October 24, 2015 at 6:46pm — No Comments
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伯隅,號觀堂、靜觀,浙江海寧鹽官人,清秀才。著有《靜安文集》《王國維遺書》、《宋元戲曲考》、《曲錄》等。
竹之為物,草木中之有特操者與?群居而不倚,虞中而從節,可折而不可曲,淩寒暑而不渝其色。至於煙晨雨夕,枝梢空而葉成滴,含風弄月,形態百變,自謂川淇澳千畝之園,以至小庭幽榭三竿兩竿,皆使人觀之,其胸廓然而高,淵然而深,泠然而清,挹之而無窮,玩之而不可褻也。其超世之致,與不可屈之節,與為近,是以君子取焉。…
ContinueAdded by Temer Loh on October 24, 2015 at 6:43pm — No Comments
我用幾年的時間,借助書架和土生土長的常識,積累了幾大本關於蔬菜生長的日記詞條,不拿出來予以炫耀,就如一個人有著可壓箱底的珍貴衣物,不在風和日麗、行人穿梭中晾曬和顯擺,那就實在失去了壓在箱底的珍貴的意義。而把它取出來掛在路口和行人的目光之下,自然也會招致行人嫉羨的目光和唾液的噴灑。可現在,我也終於明白,一個人的一生,絲毫沒有遭人嫉羨之處,那也就是一場巨大的哀傷。我知道,我這一生少有遭人嫉羨的小說,但我有遭人嫉羨的蔬菜日記的典條,有那確實奢華乃至頹靡的菜園和難逃顯擺之嫌的所謂的耕作種植留下的中年記憶。…
Continue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October 24, 2015 at 6:41pm — No Comments
睡了猶不放開
最貼身的
橫跨木、石、鐵、青銅、電器五大時區
這武器長青
最青
我還沒睡
聽見嗎?我身上遊走幾重呼吸
兩樣武器擠壓、放開
裂隙的呼吸淺淺深深
斑馬呼嚕呼嚕喝水…
Added by 邊鄉 岸 on October 24, 2015 at 6:38pm — No Comments
文化部部長雒樹剛:文化關係是中英關係的重要支柱之一
2015年10月17日 13:32 來源: 新華網 周瑋
今年是中英關係發展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兩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進入第二個十年的開局之年。“習近平主席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將成為兩國關係發展新的里程碑。”文化部部長雒樹剛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中英建交以來,兩國文化關係健康穩定發展,文化交流與合作日趨頻繁,機制不斷創新,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文化關係已經成為中英關係的重要支柱之一。”…
Added by CERI on October 24, 2015 at 6:30pm — No Comments
何偉亞認為,“中國中心觀”並沒有對中華帝國對外關系的研究產生重大影響,“因為以中國為中心的取向本身質疑了這樣的觀念,即中國文化是在遙遠的往昔中形成的一系列價值觀和信仰;並由此開啟了一種可能,即對被費正清構建進其關於中國對外關系之朝貢模式的許多假定——特別是其確認中國的對外關系只是中國一成不變的文化態度在外部關系上的投射——進行再分析”…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October 24, 2015 at 6:30pm — No Comments
個人記憶、組織記憶,在我,和“巔峰經驗”、“典範轉移”、“內隱知識”等概念一樣,是隨時待爆的創造能量。
在感情萌動的年歲,湊上林青霞、林鳳驕、秦漢和秦祥林占據戲院的我們這代,講記憶的動詞,回憶,最現成的經典心象,恐怕便是林青霞在《窗外》一片裏,雙手捧著腮幫子,憂郁的凝視著窗外的景況;回憶的真義,好像就只剩下落幕前那場戲的傷感:詩樣年華的女生,成了婚姻失敗的少婦;優雅翩翩的中年男教師,已是潦倒笨拙的老頭……。…
Add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October 24, 2015 at 6:30pm — No Comments
兩個禮拜前,PChome 創辦人暨董事長詹宏志有個「行動商務七問——我的困惑與想像」演講報導,看著文章時,我心有戚戚地想著,把文內行動商務換成電子書/數位閱讀,不也是我的處境?哈,原來纏繞詹先生的困惑和想像,也和我差不多。那麼,我可以安心一點,不用那麼焦慮了。
以下,就仿以他的演講內容大綱,套寫出我的心情吧。
全新開始,一面說服,一面前進
2012 年 9 月底時,Readmoo 網站第一次公開亮相,首頁上只有 10 本書。夥伴們不斷說服出版社、作者與我們合作,希望能提供電子書給我們販售。我們也嘗試以出版業界不曾想過的創新手法來辦活動,如「Kevin Kelly跨海共讀會」活動:以讀者閱讀《科技想要什麼》電子書,比賽畫線註記回應多寡,選出 50…
ContinueAdded by O noc Sob on October 24, 2015 at 1:07pm — No Comments
一無所知的人什麼都不愛。一無所能的人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懂的人是毫無價值的。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卻能愛,有見識,有眼光……對一件事了解得越深,愛的程度也越深。如果有人以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對葡萄就一無所知。(巴拉塞爾士:巴拉塞爾士(1493-1541),德國醫學家,自然科學家及哲學家。)
這本書必定會使所有期望從這本書得到掌握愛的藝術秘訣的讀者大失所望。恰恰相反,這本書要告訴讀者,愛情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這本書要說服讀者: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並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那麼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每個人都可以問問自己,你確實見過多少真正有能力愛的人呢?…
ContinueAdded by 開篷樂勢力 on October 22, 2015 at 1:26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8 Promotions
Switch to the Mobile Optimized View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