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心武《用心去遊》令人切齒的“烤箱”

從環形碼頭乘渡船往曼尼海灘一遊十分愜意,倚著船欄,迎著海風,可以飽覽著名的悉尼歌劇院倩影,那地標選址真好,恰在珊瑚枝般的海彎的一個最搶眼的岬角盡頭,與溝通南北城區的海彎大橋珠聯璧合地構成了瑰奇的畫卷,丹麥建築師沃特森的設計不僅構思獨特,在建築物的體量上也精心控制,使其與周遭海域曠地比例上十分和諧,不僅從海船上看它是一道眼睛的冰激淩,就是從諸多的陸上角度望它,也恍若仙女下凡,越看越美。從曼尼海灘那邊歸來,落腳在環形碼頭,我還想一睹歌劇院芳容,陪遊的朋友指指右邊遠處,說你仔細看吧,美人只剩一個辮梢能露出來啦,幾年前還不這樣,那時從這裏能完整地欣賞其身姿呢,擋住它的那青灰色的樓房,許多人把它叫作“烤箱”,自身蠢醜,還遮蔽美人,真可恨!不僅破壞了這一處重要的望點,從另外一些地方望過去,原來能欣賞歌劇院剪影,現在也都讓這“烤箱”給破了相!後來我從幾處地方體會到了這“烤箱”對美人的“燒烤”效應,也不禁切齒。

  建“烤箱”的地盤,原是通向歌劇院的一片海濱綠地。如果把歌劇院比作美女頭部,那麼這片綠地就仿佛秀麗的脖頸,脖頸上至多可以裝飾一條項鏈,怎麼能讓那個部位腫出一個黑瘡來呢?原來,是有外國開發商相中了那塊地盤,認為在那裏蓋高檔旅店加高檔公寓,長遠來說好比栽了棵搖錢樹,於是向悉尼市政府開了個大價錢,申買那塊寶地,據說經手的那一屆悉尼市政府正財政吃緊,竟同意了,於是開發商便大興土木,蓋出來這麼個灰不溜秋的大“烤箱”!建造過程中,市民紛紛抗議,媒體尖刻批評,有的市民還組織了糾察線,試圖阻止施工進程,議會上也出現了激烈的辯論,但生米已經下鍋,開發商說我手續完備,怎麼能不把粥煮熟?待生米熬成了熟粥後,除了開發商自己,幾乎所有的澳大利亞人和外國遊客都對那“烤箱”氣憤不已,於是,社會輿論反映到議會裏,就有了將那“烤箱”再加拆除的動議,這時開發商也同意拆,但他要求獲得賠償,而市政府算了一下,拋開所謂賠償不說,那筆拆除的費用竟比蓋樓的投資高出許多,誰來出這份錢?提出了讓市民加稅的方案,心上本有一刺,為除此刺竟另插一刺,誰幹?如今那罵名遠揚的“烤箱”還那麼厚皮厚臉地戳在那裏,開發商倒成了氣性最大的人,說沒想到旅店也沒什麼人愛住,公寓賣得也遠不如設想,早知會惹一身騷,又何必當初?

  這件發生在悉尼的事情,也值得其它國家、地區,尤其是正大興土木的我們中國思考,從中汲取教訓,引以為戒,以免接踵搬演。為了增加財政收入,什麼地皮都敢賣,任由開發商去破壞原有的歷史人文景觀,這種行政舉措,難道可以用“初衷良善,始料不及”來加以辯護嗎?在城市的整體規劃上,難道不應該有更高明的眼光和更嚴格的法規嗎?對於市民的訴求、輿論的監督,難道總是當時排拒敷衍、釀成大錯後才知後悔,而悔之已晚嗎?開發商也都該捫心自問,為了謀求利益的最大化,就什麼地皮都敢去“拿下”,而一旦“拿下”後,為了減少設計上的成本,就敢於選用“烤箱”式的淺陋鄙俗方案,不惜荼毒美人,甚至佛頭著糞,你那社會公德心,歷史責任感,難道就丁點不剩了嗎?

  我註意到,現在悉尼街頭出售給旅遊者的明信片、年歷和城市風光畫冊,凡涉及到那塊被侵占的綠地的畫面,無論近景、遠景還是鳥瞰,一律都還使用著“烤箱”出現前的鏡頭,體現出一種對具有破壞性效應的醜陋事物堅決說不的人文精神。我相信,那座敗壞悉尼風光的“烤箱”遲早會被拆除的,等著瞧吧!

Views: 4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