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2023 Blog Posts (232)

Tsui Sir〈克里斯蒂娃:Intertexuality-互文性/文本間性〉(1)

互文性也譯作「文本間性」,是法國後結構主義批評家克莉思蒂娃提出的,意在強調任何一個單獨的文本都是不自足的,其意義是在與其他文本交互參照、交互指涉的過程中產生的,由此,任何文本都是一種互文,在一個文本中,不同程度地以各種能夠辨認的形式存在著其他的文本,諸如先前的文本和周圍文化的文本。在極端的意義上,甚至可以說,任何文本都是過去的引文的重新組織。

作為一個重要批評概念,互文性出現於20世紀60年代,隨即成為後現代、後結構批評的標識性術語。互文性通常被用來指示兩個或兩個以上文本間發生的互文關係。它包括(1)兩個具體或特殊文本之間的關係(一般稱為transtexuality);(2)某一文本通過記憶、重複、修正,向其他文本產生的擴散性影響(一般稱作…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February 9, 2023 at 9:30am — No Comments

楊 奕,吳建平〈地方依戀:對象、影響因素與研究趨勢〉(6)

5.1.社會因素

5.1.1. 提高地方依戀的社會因素



地方依戀是一個的地方社會性持續的結果,社會因素(social predictors)被認為是地方依戀中最重要的預測因素,尤其是在對家的依戀中 (Hidalgo & Hernández, 2001)。社會聯結與地方安全感是影響地方依戀的兩個重要的社會因素(Lewicka, 2005; Bonaiuto, Fornara, & Bonnes,…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February 9, 2023 at 9:30am — No Comments

唐小林〈歷險可能世界:百年符號詩學概論〉(5)

四、模式論符號詩學…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February 9, 2023 at 9:30am — No Comments

陳嘉映·此在素描(3)

最根本的情緒是畏,因為畏從根本上公開了人的被拋狀態。畏不同於怕,怕總是怕具體的壞事,而畏之所畏者卻不是任何存在者。其實,當畏來臨,一切存在者都變得無足輕重,只還剩下一片空無。無由而畏,無所為畏,去迷轉悟,終悟"萬有畢竟空寂"。一旦登達此無何有之鄉,便聆取人生在世的真諦了。

懦怯的世人怕直面空無,唯大勇者能畏。此在日常沈淪著,他作工、談情、聚鬧、跑到天涯海角去遊冶。他在逃避:逃避空無,逃到他所煩忙的事物中去,逃到使他煩神的一般人中去。這卻說明,他逃避的東西還始終追迫著他。他到底逃不脫人生之大限--死。…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February 9, 2023 at 9:30am — No Comments

劉 蘇·段義孚《戀地情結》理念論思想探析(8)

當圓形與方形的城市與階層觀念相結合,就與同心環的空間結構對應起來。在《戀地情結》裏,希羅多德筆下的埃克巴坦那城 (Ecbatana) 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該城位於山丘上,由七道同心環狀的城墻所圍成。從中心到外圍,地勢不斷降低。國王與貴族居住在最內圈,隨著社會階層不斷降低,人口數量不斷增加的居民則依次向外居住在不同的圈層裏,於是「七道環狀的城墻就構成了上升的階梯,像徵階序性的宇宙」[7]

向心的圓形與方形城市結構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裏反復出現。書中,段義孚列舉了大量案例:在古代,包括亞特蘭蒂斯、古波斯的波斯波利斯 (Persepolis)、伊斯蘭最大的圓形城市—薩拉姆的麥地那 (老巴格達)…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February 9, 2023 at 4:30am — No Comments

李蕾蕾:文化經濟地理學進展與"項目網絡地理學"的提出(4)

這類強調對文化創意產業(如廣告業[41])的理解,要關注對知識、學習、創新、創意機制的考察以及地理臨近性的作用和創意環境(milieu或buzz)的研究主題[42],構成了所謂地理學研究文化經濟的斯堪的納維亞學派(Scandinavia School)⑧。當然,最近十幾年來以制度學派為研究特征和實用導向的經濟地理學,主要強調地方語境與情境(context)因素,特別是地方、區域和國家的產業政策、管制方式等等,對於文化經濟活動(如廣告產業[43]、媒體產業[44])及其空間性的影響。…



Continue

Added by Host Workshop on February 8,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常建華〈試論中國地方誌的社會史資料價值〉(2)

研究區域史或地域史,則首先是從整體觀念出發的。認為只有把人物、事件、制度甚至史料放在特定空間才能認識。地域空間建立的歷史聯系性,可以保證歷史的整體性,地域史得到的歷史認識更反映歷史實際,更為深刻。從地域看大歷史,有可能建立新的歷史體系。

因此,研究歷史從地域入手,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而認識特定的地域、區域,最直

接的歷史資料就是地方誌。如此看來,從閱讀地方誌入手研究地域、區域史,也就具有了方法論意義。而如何閱讀地方誌,就需要進一步講求。在我看來,閱讀地方誌首先應樹立歷史…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February 8, 2023 at 6:00pm — No Comments

楊 奕,吳建平〈地方依戀:對象、影響因素與研究趨勢〉(5)

與周圍鄰里的親密的關係不僅可以影響人們對家的依戀,也可以影響人們對所在行政區與城市的依戀(Lewicka, 2010)。值得注意的是,周圍鄰里(neighborhood)在不同文化中的定義是不一樣的。中國文化中,周圍鄰里比起英文中的意義,不僅要求周圍鄰里這一環境的存在,更與其中的人——鄰居直接相關。



4.1.3.城市



城市(city)常被人們看作是有明顯邊界的,它像徵了當地豐富的歷史文化,因此城市比其他範疇的地方有著更為廣泛的代表性,對其的研究也有很多…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February 8, 2023 at 4:30pm — No Comments

唐曉峰談《戀地情結》:地理學家與「不客觀」的地理世界(2)

在美國念書時,有一次系主任對我說:注意人文地理學這個詞「Human Geography」,他說還有一個詞是「Humanistic geography」,他說你要注意這兩個詞是不一樣的。我們說的人本主義地理學就是「Humanistic geography」,所以這個詞我牢記在心裏,也很注意這個詞的特殊意義。《人本主義地理學》這部論文集的英文書名就是「Humanistic…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8,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楊 奕,吳建平〈地方依戀:對象、影響因素與研究趨勢〉(4)

4.地方依戀的研究對象

「地方(place)」是一個空間環境,以人類經驗、社會聯系、情緒和想法為基礎,進而被賦予了意義(Tuan, 1977)。環境心理學認為地方是讓個體位於了一個宏觀和生態的環境中,個體融合在環境中,同時也積極地定義與塑造環境。社會心理學中定義的地方是為了研究個體的思維、感受與行為如何受到他人存在的影響,這個他人可以是實際存在的,也可以是想像中或者受暗示存在的。許多把地方感(sense of place)定義為三個要素的綜合:物理環境(physical…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February 8,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封 丹·李鵬·朱竑〈國外「家」的地理學研究進展及啟示〉(5)

3.2.2 跨界移民和家的重構

全球範圍內的移民速度、跨國頻率和總量不斷上升,已深深地影響現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Urry,2002)。在全球化和移居生活背景之下,家的觀念顯得更為重要。對跨界移民而言,家的感知和構建實踐既涉及新的目的地,又涉及來源地,同時還包括了跨界經歷,因此難以從固定和有界的視角去理解跨界移民家的概念。學者們普遍認為,家不是一個固定的位置,而是一系列的社會網絡,是不固定和流動的概念(Su, 2012)



例如,…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February 8,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徐漢暉〈空間、地方感與戀地情結的文學抒寫〉(4)

所以,在魯迅以魯鎮、趙莊、未莊等地點為故事空間的鄉土作品中,無論魯鎮祭祀的習俗,還是未莊的民風,都顯示出浙東水鄉的地域色彩,但鮮有溫情脈脈的一面。魯迅以一個遊走於現代都市空間的知識者身份,帶著深切的愛、悲憫地俯視故鄉,對這些地域空間的人物總流露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複雜情感。無論《祝福》中的祥林嫂、《故鄉》中的楊二嫂,還是《明天》里的單四嫂,或《風波》里的七斤嫂,她們都不再是傳統文學中賢妻和慈母的形象,而是一些愚昧、可憐又可嫌的村婦。



鄉土在魯迅的筆下不再是詩意的唯美空間,而是一個亟須變革與發展的雕敝之地。雖然如此,但「故鄉的人事風華、不論美醜,畢竟透露著作者尋找烏托邦式的寄托,」(14p227)魯迅是以「現代性」的眼光打量故鄉風土人物中保守、陳腐的一面,實際上他將鄉土置於批判性空間的同時,更寄寓了對這片土地的愛與戀,因「愛」之切,所以「批」之深。哪怕故鄉是不毛之地、窮山惡水,但在一個具有憂國憂民情懷的現代知識分子心里,「同樣是故土和熱土。」…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February 8,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朱竑/呂祖宜/錢俊〈文化經濟地理學:概念、理論和實踐〉(2)

1950-1960年代,區位分析流派在計量革命的驅動下崛起,遵循理性經濟人和完全競爭市場的基本假定,即理性的工人和工廠生產產品、理性的消費者通過市場購買產品,經濟系統被抽象成各色各樣理想化的區位模型,社會和文化因素則作為常量被剝離[14]。區位分析後來進一步發展為以Krugman為代表的「新經濟地理學」(New Economic Geography),其核心議題是分析經濟活動的空間集聚及其動力機制,在1990年代成為經濟地理學研究的主流範式之一…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February 8, 2023 at 2:30pm — No Comments

裴蓓〈論文學情感地理學的可能性及其案例研究〉(8)

本案的詩詞文本數據主要源於《全宋詞》(1999),並結合「古詩文網」對宋代詩詞的分類,共挑選宋代寫景類詩詞340篇。在對文本進行數據提取與處理時,本案首先挖掘出宋代詩詞文本中的地理信息(即「涉及地點」,包括詩詞創作地和詩詞提及地),通過確定地名的古今名稱和位置信息,直接在地圖上定位;其次,提取宋代詩詞的時間信息(即「創作年份」),對無法確定具體創作年份的文本進行取中間值處理;再次,鑒於情感具有動態性、抽象性和復雜性,且測量難度較大,情感信息的提取與處理是本案研究的關鍵。本案嘗試對難以量化的情感提供有效的數理分析與表達途徑:第一步,將詞人的情感信息分為積極和消極兩大類:積極情感包括:快樂、曠達、平靜;消極情感包括:憤懣、悲傷、憂慮和思念(圖2);第二步,參照羅素(Russell)提出的情緒環狀模式,依照詞人的情感強度進行賦值:快樂(1.0)、曠達(0.6)、平靜(0.4)、思念(-0.5)、憂慮(-0.6)、悲傷(-0.8)、憤懣(-1.0)。…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February 8, 2023 at 1:00pm — No Comments

唐小林〈歷險可能世界:百年符號詩學概論〉(4)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February 8, 2023 at 12:30pm — No Comments

羅美晨朱媛〈克里斯蒂娃的符號學和互文性研究〉(3)

克里斯蒂娃互文性觀念是立足於身體的基點的對社會、歷史因素的吸收。文本形成的過程從身體出發,最開始只是內心體驗,這種體驗直接聯系著身體的觀念,「內心體驗把無意識、感知、前語言、和語言都調動了起來……表現為一些非語言的像徵」。在第一階段中,它還沒有用語言表達,到了第二階段——草稿階段,就可以將部分內心體驗轉為語言,但這時語言只敘述感覺事實,等它最終成為文本的時候,它就加了邏輯性、系統性,使它表意加更清楚,符合社會規定。

克里斯蒂娃把文本分為基因文本(Genotext)與現象文本…

Continue

Added by OVEPI on February 8, 2023 at 12:30pm — No Comments

韓震·論維柯的人學思想(3)

維柯「真理即創造」的原則,還改變了以往人們認為人類活動及其歷史無法得到科學認識的看法,為關於人的科學以及整個社會科學奠定了信念基礎。如果過去人們因為人類事務是人的「自由」創造而將其歸結為純粹的偶然性,因而無法科學地給予認識的話,那麽在維柯這裏,恰恰因為人類事務是人創造的,它們才能夠真正被人所認識。



通過人類的創造性活動,人類活動的確定性與人類自我認識的真實性就結合起來了。正因為如此,我們認為,維柯首先提出了「人學」以及社會科學如何可能的問題,並且非常巧妙地為這種新科學的可能性提供了信念基礎。

人的能力與人類世界的創造…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February 8, 202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段義孚大師《回家記》(1)

近一兩個月,享有「人文主義地理學奠基人」頭銜的美籍華人學者段義孚所著的《回家記》常駐國內各大門戶網站新書排行榜,引發不少讀者的濃厚興趣。

2005年夏天,74歲高齡的段義孚教授應邀參加北京的一次建築學國際學術會議,於是在闊別中國60多年後,第一次踏上了回鄉之旅。

從北京到重慶,經長江三峽到宜昌,再到上海,回美國,這次為期十多天的旅程,以學術演講為起始,童年探訪為重點,以參觀遊覽結束。段義孚將它看作是一次深入自我和文化的旅程,記錄下每天的見聞和思考,用個人的視角和感悟力來描繪自己眼中、心中的當代中國。於是,一本特別的《回家記》就此誕生——既不同於段義孚出版於…

Continue

Added by 旅遊 庫 on February 8, 202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萬黎明 萬傳法:當下電影敘事學研究的困境與反思——從重談「模仿說」說起(6)

在影片《影》中,境州八歲就被收養於子虞家,作為子虞的替身和影子被加以秘密訓練,在此,模仿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但在影片的開始,張藝謀卻有意突出了其中的差異,境州不但不會操曲,還在復製傷疤的過程中,特別突出自己的身份,以求「自我」的彰顯和不同,在這兒,境州是作為一個「模仿的被動者和犧牲品」而獲得觀眾的同情的,但隨著劇情的發展,特別是當他的母親被殺死後,作為與自我身份唯一聯系的血緣、記憶、歷史等被抹除後,在徹底成為一個「孤兒」後,他開始走上了某種可說是「復仇」的道路,然而,與其說他最後的行為是一種復仇,倒不如說是「模仿機制」開始真正運作更為合適。至此,「第二天性」開始取代「第一天性」而使他真正變成了「子虞」——那個他一直模仿的對象本身,所以,他最後選擇留下也就變得合情合理(有人認為境州應該帶小艾出走,如此,將是全片唯一的亮點。但從現在這個角度看來,出走卻是敗筆),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張藝謀完成了對於「權理念」的深層次挖掘,並借此給予現實以某種歷史性的預言和反思。…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February 8, 202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阿來《大地的階梯》山中的人家(下)

一盤洋芋很快一掃而光,女主人又端來了一大碗酸菜湯,里面有很濃重的陳豬油的味道,這也正是家鄉飯食的味道。一大碗湯喝進肚子里,汗水慢慢從額頭上沁出來。女主人卻在抱歉,說:“酸菜是洋白菜做的,要是冬天,就有上好的元根白菜,味道就更好了。”

女主人所謂的元根白菜,學名叫做蔓菁,有蘿蔔一樣的根莖,但葉子卻很粗植,但正是這種粗糙,煮成酸菜,成了我們一種特別對胃口的嗜好。而洋白菜做別的菜十分細嫩,要比元根白菜可口十倍,但做成酸菜,總給人一種過猶不及的感覺。

和客氣的主人閑話,話題也無非是地里的蘋果樹苗,和今年的收成之類的事情。除此之外,他們還能關心什麽呢。當我想把話題轉向村子的歷史時,話題便開始模糊起來,變成了一種不可信,又不可不信的傳說。…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February 8, 2023 at 3:0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