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蕾蕾:文化經濟地理學進展與"項目網絡地理學"的提出(4)

這類強調對文化創意產業(如廣告業[41])的理解,要關注對知識、學習、創新、創意機制的考察以及地理臨近性的作用和創意環境(milieu或buzz)的研究主題[42],構成了所謂地理學研究文化經濟的斯堪的納維亞學派(Scandinavia School)⑧。當然,最近十幾年來以制度學派為研究特征和實用導向的經濟地理學,主要強調地方語境與情境(context)因素,特別是地方、區域和國家的產業政策、管制方式等等,對於文化經濟活動(如廣告產業[43]、媒體產業[44])及其空間性的影響。

總之,經濟地理學所參與的文化經濟研究,雖然還相當零碎,基本體現了西方經濟地理學從傳統視角到關係轉向、制度轉向和文化轉向[45]的各種影響。從經濟地理學家對文化創意產業各類指標分佈圖的制作、集聚形態的辨識和解釋、到產業內部關聯性(包括全球分工和生產網絡)機制的考察、再到更為抽象的學習、知識、創新和創意研究及其地域表現、或地理臨近性作用的研究,構成了西方經濟地理學對文化經濟研究的基本貢獻。

3.2城市地理學的介入文化創意產業空間分佈的另一特征表現為城市指向、特別是集中分佈於所謂「世界城市」的區位特征[27],這一現象被解釋為城市相對於農村、大城市相對於小城市,具有獨特的有利於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軟」區位因素[46]。不過,城市地理學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研究,主要表現為從關注城市本身,轉向關注文化產業發展所需要的城市因素,這與關注產業本身(對城市發展和城市空間影響)的經濟地理學思路不同,或者說本體論不同,例如,早期關注城市更新問題的(城市地理學)學者,主要說明藝術家和創意人才如何通過對城市廢棄空間的紳士化過程,推動城市復興;而後來關注文化創意產業的(經濟地理學)學者,主要說明城市舊工業建築為藝術家如何提供了有利於創意和創新的loft式工作室[47],並發展成為創意空間或集群。這種城市地理學的經濟地理學融合,或者說經濟地理學的城市地理學融合,推動了地理學者從城市出發,闡明創意人才為什麽因城市本身(而非公司)受到吸引。強調城市所具有的集聚化和網絡化功能,有利於創意和創新所必須的社會交往,當然,城市所提供的實質性特征,也很重要[8]。例如,

城市的尺度不大不小,小到可以影響當地文化、大到可以作為通往全球的門戶,為國際市場提供通道[48],非常適合文化產業的發展;城市的人口密度高,有利於創意階層與不同人群發展和建立新的社會關係網絡[49];城市所提供的適合休閑和美學感覺的自然與建成環境、文化藝術設施、娛樂場所、俱樂部、藝術家工作室、創意集群等等,構成了某種獨特的創意環境和氛圍,有利於創意人員的社會交往、同行關注[37]、情報分享、產業內部和產業之間的知識轉移和溢出;城市的多元文化和多樣性品質,能夠提供某種允許某些特殊人才在特定地點和時段自由發展的舒適「道德溫度」[50]。

3T創意城市理論[51]強調城市的寬容度(tolerance)、以及高度匯聚的技術(technologies)與人才(talents),特別有利於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隨著更廣義的創意經濟以及知識經濟的提出, 人人都有創造力的觀點,獲得了支持,創意城市理論通過吸收洛杉磯學派的觀點,強調建設合作型文化社區,激發城市普遍創造性[52],形成聰明城市、智慧城市或3C城市,即具有創造力(creativity)、競爭力(competition)和社會凝聚力(cohesion)的城市[53]。創意城市的發展還可通過建立城市之間的合作網絡,釋放和實現城市的創造力,例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全球創意城市網絡(global creative cities network)計劃⑨。城市地理學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研究或有關創意城市的研究,表面看來,不太關注文化創意產業內部具體的生產和運作方式,而更關注人(包括生產者、相關者乃至作為生產者的公民消費者)或創意勞動者,對城市物質性空間和非物質性要素的需求,研究結論和導向具有很強的面向打造創意城市的政策工具價值,強調綜合性創意環境(creative milieu)的營造[52]。

Views: 2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