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根本的情緒是畏,因為畏從根本上公開了人的被拋狀態。畏不同於怕,怕總是怕具體的壞事,而畏之所畏者卻不是任何存在者。其實,當畏來臨,一切存在者都變得無足輕重,只還剩下一片空無。無由而畏,無所為畏,去迷轉悟,終悟"萬有畢竟空寂"。一旦登達此無何有之鄉,便聆取人生在世的真諦了。

懦怯的世人怕直面空無,唯大勇者能畏。此在日常沈淪著,他作工、談情、聚鬧、跑到天涯海角去遊冶。他在逃避:逃避空無,逃到他所煩忙的事物中去,逃到使他煩神的一般人中去。這卻說明,他逃避的東西還始終追迫著他。他到底逃不脫人生之大限--死。

死就是空,畏就是直面死亡。畏從根本處公開了被拋狀態:人歸根到底被拋入死亡。生向著死。躲避死,也依然是沈淪著向死而在。存在同死亡聯在一起;生存之領悟始於懂得死亡。死亡張滿了生命的帆,存在的領悟就是從這張力領悟到存在的。

 

人因他對自己的存在有所作為而得以存在。鮮明或含混地領悟著方生方死的背景,人來籌劃他的存在。人永遠在可能性中。人不是選擇可能的事情,人所選擇的是他本身。人是什麽?那要由他自己去是。正因為人就是他所將是的或所將不是的,所以他才能說:成為你所是的!

存在的領悟,存在的籌劃,即人的生存本身,永遠領先於人的現成狀態。人在成為狀態之際已經超越於狀態了。所以人只能說:"我是",而說不定"是什麽"。浮士德不能喊出"請停留一下",一旦停留,他的生存就完結了。

於此可以提出存在哲學的一個重要命題:存在先於本質(der Vorrang der Existenztia vor der Essentia)。拘於字面,這話可譯成:是,先於所是。這意思是:如果竟談得上人的既成狀態,那麽這一既成狀態也必須從人的不斷領先於自身的能夠存在(Seinkoennen)得到了解。即使只為保住現成狀態,也總要從可能性方面來作籌劃。而在由畏公開出來的拋向死的境況中,不斷領先於自身的存在之籌劃就突出醒目了。此在先行到死來籌劃他的在此。而死亡是每個人自己的無可替代的可能性,所以,領悟著死來為存在作籌劃,就是從根本處來籌劃各種可能性了。進入畏之境界,萬有消溟,人也就無存在者可寄寓;唯悟到人無依無托,固有一死,才能洞明生存的真諦:立足於自己來在世。

 

人本身就是可能性。他可以選擇自己:可以獲得自己,也可以不獲得自己,或者失去自己。唯因人天然可能是本真的人,才談得上他獲得自己或失去自己。立足於自己來在世,這一決斷令人返本歸真。但本真的存在並非遁入方寸之間,或遺凡塵而輕颺。只要人存在著,他就總在世界中,總煩忙於事物,煩神於他人,總對他的存在有所領悟,有所作為。決斷反倒是要把人喚出,挺身來為他的作為負責,脫乎欺惘,而進入命運的單純境界。唯畏乎天命的大勇者能先行到死而把被拋狀態承擔起來,從而本真地行於世,有其命運。無宗旨的人只在偶然事故中打轉,而且他碰到更多的機會、事故,但他不可能有命運。(愛思想2008-10-23

Views: 3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