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隨著荒野文學研究逐漸加溫,20世紀80年代成為荒野作品集與荒野文學批評出版發表的黃金時代。首先,美國出現一大批荒野文學作品的選集,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包括美國前總統、荒野愛好者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的《荒野寫作》(Theodore Roosevelt:Wilderness Writing,1986),書中收錄了羅斯福幾乎所有關於荒野的看法與荒野保護的政策建議等等。
人們將梭羅視為美國荒野文學中的超重量級人物,於是梭羅的作品被冠以各種與自然和荒野相關的名字集結出版,由Peregrine Smith出版社於1980年出版的《自然歷史散文》(The natural history…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anuary 21, 2023 at 8:00pm — No Comments
The Culture and Creative Sector Industries (CCSI) can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helping us envision a beautiful climate-resilient future and in galvanising people towards shared goals of planetary balance. Artists and designers are ‘agents of change’, they are active in every industry sector worldwide, and they influenc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he products we consume and the thinking and social norms globally.
At COP27 in Egypt, EIT Climate-KIC brought together actors from the…
Continue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January 21, 2023 at 8:00pm — No Comments
道家主張「自然無為」「天人合一」,認為生命是美好的,是大自然給予這個世界的寶貴的饋贈。順應自然之道,讓生命的過程自然展開,實現生命的安頓與超越,是道家鮮明的生命態度,也是道家詩性精神在生命哲學中的體現。天地比人更接近於道,所以人應該效法天地自然,回到一種更符合人的自然本性的生活。人的生命是道所化生的,因此人應該珍視生命,關愛生命。在莊子看來,返璞歸真、法天貴真是生命應該恪守的最高法則。
道既是無,也是作為無的有,道通過效法天地,人得以順應道的自然。詩性精神是道家思想中的精髓,是一種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智慧和氣質,是要在人與自然之間找到一座溝通的橋梁,正如老子所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自然或天地並不只是作為簡單的存在物和審美對象,它具有本體意義,是人類賴以安身立命的家園。我們只有走進大自然才能靠近道,才能實現詩意的生存。…
ContinueAdded by 思潮 庫 on January 21, 2023 at 8:0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January 21, 2023 at 5:30pm — No Comments
實踐智慧是一種道德的知識,而且是以自我認識為起點的道德實踐,是一種知性之德,亦是培養其他德行的先備條件,不僅要有對特定性的回應的知覺,還要有知性的洞察力,以作明智的判斷,更要有道德的德性,以採取明智的行動,才能在不同的良善中,依相對的重要性作決定,這亦是實際-詮釋典範和批判-解放的研究典範所強調的。
實踐智慧強調教師在特定的情境中,集體慎思並做決定,當然可達成精緻的教學。但…
Continue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January 21, 2023 at 4:30pm — No Comments
我想選擇一位導演來做訪問,談談當前港台電影的現況,看它有甚麼發展?有甚麼困難?市場的需求和條件的限制對拍好電影又有甚麼妨礙?宋存壽實在是一位最好的訪問對象,這是因為他既拍過《破曉時分》、《母親三十歲》等為人交口稱讚的好電影,也為生活拍過不少商業片,他在港台的電影圈工作多年,對實際的困難十分了解。另一方 面,宋存壽溫厚樸實,是電影圈裏有名的大好人,對我們的問題知無不言,他沒有規避或誇張,只是坐在那裏,思考一個最貼近實情的答案,坦白回答我們,讓我們這些外行人,了解一下電影圈的實況。…
ContinueAdded by TV Plus on January 21, 2023 at 12:30pm — No Comments
第七,規範地名 。1909 年 4 月,廣東水師提督李準巡視西沙群島時命名了 14 座島嶼 。1934 年 12 月,國民政府內政部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審定並頒布了南海島、礁、灘、 沙中英文對照名稱 132 個,是中國政府對南海諸島的第一次標準化命名 。1935 年 3 月…
Continue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January 21, 2023 at 12:30pm — No Comments
近期,情感的社會—文化空間分析,也逐漸融入到教育地理學的研究中,主要表現在對情感如何在學校與教室的微觀地理空間中運作的關注。Wat kins 基於 Mccarthy 提出的「內部性 (interiority) 」概念[99] ,研究了促使教師流淚的原因,指出教師的眼淚不是簡單的一種情感跡象,而是在教室這一沈澱班級記憶與情感的微觀地理空間下,對職業和工作的反應[100] 。
繼Sibley在…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January 21, 2023 at 11:30am — No Comments
《體驗和詩》這個著作標題是以後(1905年)出現的。該著作中所包括的狄爾泰在1877年發表的關於歌德文章的最初文稿,雖然已經表現了對「體驗」一詞的確切運用,尚未具有該詞以後在概念上的明確意義。因而精確地考察「體驗」一詞後期在概念上確定的意義的前期形式,是有益的。情況似乎是相當偶然,正是在一部歌德傳記(以及一篇關於這個傳記的論文)里,體驗一詞突然一下子被經常使用了。
由於歌德的詩作通過他自己所經歷的東西能在某種新的意義上被理解,因而不是其他人而是歌德本人誘發了人們對這個詞的構造。歌德本人曾經對自己的創作這樣說過,所有他的文學創作都具有某種相當的自白性質。赫爾曼·格里姆的《歌德傳》把這句話作為一個方法論原則加以遵循,這樣一來,他就經常地使用了「體驗」這個詞。…
Added by 絲經 庫 on January 21, 2023 at 11:00am — No Comments
在上編中主要對海德格爾的前期的思想及思維方式進行研究。而要研究海德格爾就必須明確形而上學的「本體論發展史」。為此,在第一章中,首先介紹了海德格爾的本源與傳統的本體的差異,…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January 21, 2023 at 10:30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January 21, 2023 at 9:00am — No Comments
1.4戶外運動服務供給
NPS作為美國聯邦土地上備受青睞的戶外運動場所,為參與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戶外運動服務。在數字體驗上,NPS通過線上虛擬環境與線下實地參與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戶外運動。參與者可根據線上平臺遠程查看公園實況、參與戶外運動項目(如少年護林員等),亦可與工作人員、其他參與者交流互動。NPS所提供的門票服務具有很強的公益屬性,75%的NPS區域不收取入場費,且剩余收費區域的大部分收益也直接用於改善戶外運動基礎設施或實施戶外運動計劃。…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anuary 21, 2023 at 6:30am — No Comments
維柯曾從詞源學上意味深長地揭示出,「想像」含有「機伶」、「創造發明」之意,(28)這一詞源表明,想像按本性就是一種凸顯主觀色彩的活動。這符合美學史和文學史事實。在康德那裏,盡管想像力在美的判斷中與知性發生衝突,在崇高判斷中與理性發生衝突,但知性與理性在由淺入深的不同程度上,都深化著人的優越力量。這不是海德格爾願意看到的。海德格爾認為,康德的先驗哲學奠基於人的主觀先天性,先驗證明本身從「我之內」出發,但承擔著這一證明任務的時間卻在「我之內」被經驗到,因而時間仍提供了現成的基地,使證明得以跳到「我之外」去,(29)主體由此描述的,便是一種總已現成化了的事物的同一性與持存性。稍後興起的浪漫主義運動對人的主觀力量的張揚,受到康德想像力學說的很大影響,卻仍因根子上的身(身體)心(心靈)二元論色彩而引起海德格爾的不滿和棄置。從對想像的上述不同態度,更能看清維柯和海德格爾賦予「詩性」的不同意義。
…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anuary 20,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我們在煩忙活動中與之親交的世界才是真的世界,知識所描繪的世界則是智性化了的世界殘骸。人不在"主體"中,而在世界中,在他所從事的事情中,人於何處對自己的存在有所作為,有所領悟,他就於何處實際生存。為了避免把人誤解為一個主體物,宜把人稱作"存在於此",或"此在"(Dasein)。
人作為此在不是孤立的主體,人溶浸於世界和他人之中。同樣,他人也不是一個個孤立的主體。人都是此在。而就人溶浸於他人的情況來看,此在總是共同此在(Misdasein),…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January 20, 2023 at 11:00pm — No Comments
他們的譯詩讓承載了自然山水精神和禪宗意趣的詩歌進入美國的世界文學視野,從詩情畫意、充滿禪意的中國山水詩和富有機鋒技巧的禪詩中尋求到了撫慰和精神與心靈的共鳴,且移情於詩歌中所表達的天地萬物和諧共存的、物我一如的道/ 禪思想,以及自然、單純、閑適的空靈境界。 這一譯詩轉向豐富了美國的古詩詞英譯文文學小傳統。 山水詩和禪詩的藝術文化精神不僅對詩人譯者的創作產生影響,甚至對其精神信仰、思想以及詩歌創作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例如,斯奈德在詩歌創作中,受古詩詞中物我合一的「無我觀」和無時態的時間觀影響,鮮有人稱代詞( No Self)(陳小紅 114),「多用分詞和不定式,很少采用動詞時態」(同上,154)。 他自稱是「儒釋道社會主義者(Confucianist⁃Buddist⁃Taoist…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January 20,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今天自然生態之所以被破壞殆盡,就是因為我們總把自然景物當做「功利性」的資源,而不是將它當做「觀賞」的對象。什麼紅尾伯勞、黑面琵鷺,再珍貴的保育類動物,也會被吃光光。一個沒有詩的時代、人們普遍缺乏「觀賞心」,大自然中最美好56的景物就都逐漸在走向毀滅。想要讓自然生態回復生機,其「本」不在法律,而在「美育」;從生活教育去找回人們的「觀賞心」、找回人們的「詩性心靈」,才是「務本」之道。手握著權力的爺們,怎麼到現在還不能覺悟,我們這個社會最根本需要的並非人民在經濟上的「競爭力」,而是在生活上的「觀賞心」!(三)同情心「詩性心靈」的第三個特質是「同情心」。「同情心」與詩有何關係?我們就用蕭統〈陶淵明傳〉所記載的一段故事来說明:(淵明)為彭澤令,不以家累自隨,送一力給其子,書曰:「汝旦夕之費,自資為難。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這段故事很感人,其中蘊含著讓我們沉思的道理。陶淵明離家去擔任彭澤令,沒有攜帶眷屬。他很關愛自己兒子,就派遣一個僕人到家裡,協助砍柴挑水的勞務;但是,他又特別叮嚀兒子:「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這句話雖然沒有格律,卻是「詩…
Continue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January 20, 2023 at 9:30pm — No Comments
五月九日,天青劇藝團在大會堂演出夏勞.品特(Harold Pinter)的《管理員》。這劇公演前沒有甚麼宣傳,而且,還是用廣東話來演品特的劇作!未看前我們都不敢看好,看後卻覺得這嘗試十分成功。首先,我們都曉得,品特是個十分重視言語功能的作者,這趟翻譯演出卻成功地盡量保存了這種功能。原劇中許多細節和象徵、道具的意義、言語與動作的配合,都保存了下來。…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January 20, 2023 at 9:00pm — No Comments
早期的荒野文學批評,論文方面似乎就做得更好些。不論是對早期的殖民時期或是對美國獨立時期還是南北戰爭時期的美國文學,都有評論家從荒野的角度進行切入、分析和評論。他們普遍認為,關於美國荒野的描寫與敘述,美國獨立時期的弗雷諾(Philip Freneau)和布萊恩特(William Cullen Bryant)應該算是先行者,不過他們對於荒野的反映完全來自於英國文學中早已成熟建立的原始主義傳統⑤。
在他們看來,野性的自然不過是聖靈的體現,是被文明汙染了的人類得以尋求精神更新與重建的場所,布萊恩特的《致水鳥》就是很好的例子。對於荒野最早具有原創性反應的當屬庫珀(James F.…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anuary 20, 2023 at 7:30pm — No Comments
這種詩性智慧的課程理論化引起許多迴響和批判,Macdonald(1988)和 Pinar (1988)雖使用詩性智慧這個概念,但只把它視為一種雄辯的語言和優雅的理念,並沒有深入探討其內涵,因而窄化了它的潛能(Holland & Garman, 2008)。後來 Kesson(1999)、M. A. Dol(2000)、Haggerson(2000)和 Holland & Garman(2008)等加以充實、衍伸,其概念和內涵才漸漸豐富。
詩性智慧是由神話(故事)(mythos)和創造…
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January 20, 2023 at 4:30pm — No Comments
第二,派遣水師,巡海防衛 。 由於古代交通及南海諸島自然條件的限製,派遣水師 (海軍) 巡視海島成為古代中國政府行使主權的重要方式 。至遲自 11 世紀北宋始,中國 即派水師巡視南海及其諸島,在此捕捉盜賊,維持治安 。 由北宋(公元 1023 年) 宋仁宗親 作「禦序」,專門記載宋朝軍事製度和國防大事的《武經總要》,清楚記載了中國水師巡視 西沙群島的歷史事實: 「命王師出戍,……七日至九乳螺洲(即西沙群島) 。」
上述這段歷史在清代《讀史方輿紀要》、《防海輯要》中均有記載 。宋代以後,有更多的史書記載了中國水師巡視南海諸島的史實 。 明代黃佐《廣東通誌》記載: 「海寇,有三路,設巡海備倭,官軍 以守之 ……至烏瀦、獨瀦、七洲三洋……」。清代乾隆《泉州府誌》記載: 「吳升,…… 擢廣東副將,調瓊州,自瓊崖,歷銅鼓,經七洲洋、四 更 沙,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視,地方寧謐。」上述兩段文字描述了廣東省水師巡防「七洲洋」(…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January 20, 2023 at 12:30pm — No Comment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