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煩忙活動中與之親交的世界才是真的世界,知識所描繪的世界則是智性化了的世界殘骸。人不在"主體"中,而在世界中,在他所從事的事情中,人於何處對自己的存在有所作為,有所領悟,他就於何處實際生存。為了避免把人誤解為一個主體物,宜把人稱作"存在於此",或"此在"(Dasein)

人作為此在不是孤立的主體,人溶浸於世界和他人之中。同樣,他人也不是一個個孤立的主體。人都是此在。而就人溶浸於他人的情況來看,此在總是共同此在(Misdasein), 在世總是共同在世。即使你避居林泉,總還是一種在世,你的存在依舊由共同在世規定著。共同在世並非指很多孤立的主體物連陳並列,遺世獨立也不是指無人在側。共同在世提供了特立獨行的背景和可能。大隱可隱金門,這是在很多人中獨在,他人這時以冷漠的姿態共同在世。"在人群和喧囂中隨世沈浮,到處是不可共憂的、榮華的奴仆,這才是孤獨!"(拜倫語

 

實際上,人生所在的日常世界就是這種炎涼世態。在日常生活中,此在總得煩神與他人打交道。人們無情競爭,意欲制勝,結果都要被他人統制—被公眾的好惡統制。"一般人"(das Man)實施著他的真正獨裁。"一般人"如何做,如何說,如何喜怒,此在就如何做,如何說,如何喜怒。甚至"一般人"如何"與眾不同",此在就如何與眾不同。每個人的責任都被卸除了,卻沒有哪個"一般人"出面負責,因為人人都是一般人,人人都要一般齊。

這個"一般齊"看守著任何擠上來的例外。一切優越狀態都被不聲不響地壓住,草創的思淹沒在人云亦云之中,貪新騖奇取代了特立獨行的首創精神,不知慎重決定自己的行止,只一味對事變的可能性模棱揣度—這些東西組成了此在的日常生存模式:沈淪。

沈淪並不是一種墮落。從沒有一個純潔的人格墮入塵環那回事。人總沈淪著。人的日常存在寓於日常世界,從日常世界來領悟自己。但領悟自己並非是對一個固定空間中的現成事物的認識。人首先在現身於世之際領悟自己。人活著,雖然人們不知為什麽。此在在,而且不得不在,這一現象首先在情緒中開展出來。

 

情緒是基本的生存狀態之一。哲學卻一向輕視情緒。雖然人生在世總帶著情緒,甚至靜觀認識也帶著情緒;雖然情緒比認識更早地領悟著存在。情緒是此在的現身:不知從何處來,往何處去,此在已經在此。至於對情緒的反省認識,則不過浮在存在物的表面上打轉,達不到情緒的混沌處,達不到存在的深處。

情緒令此在現身,把此在已經在此這一實際情況顯露出來。只要人存在著,就不得不把"已經在此"這一實際承擔起來,無論他是怨天尤人,隨波逐浪,抑或是肩負著命運,敢作敢為。存在哲學把這種無可逃避的生存實際稱為被拋狀態(Geworfenheit)。人並不創造存在,人是被拋入存在的;人由於領悟其存在而得以存在。人看護著他的存在。(愛思想2008-10-23

Views: 6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