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斯·天青劇團的《管理員》(上)

五月九日,天青劇藝團在大會堂演出夏勞.品特(Harold Pinter)的《管理員》。這劇公演前沒有甚麼宣傳,而且,還是用廣東話來演品特的劇作!未看前我們都不敢看好,看後卻覺得這嘗試十分成功。首先,我們都曉得,品特是個十分重視言語功能的作者,這趟翻譯演出卻成功地盡量保存了這種功能。原劇中許多細節和象徵、道具的意義、言語與動作的配合,都保存了下來。

當然,品特這劇並不僅是技術上的成功,它還有深一層的意義。透過共處一室的一個老人與兩兄弟的關係,讓我們看到人求存的掙扎、人與人之間的礫軋、弱肉強食的可悲。麥秋飾演的雅士頓是菩薩也是白癡,對人世有愛心而卻又是這高度競爭的社會中的失敗者。他收容老人,反被這老人欺負。鍾炳霖飾演的米克是雅士頓的弟弟,表面是強者,然而卻只能活在幻想中。譚榮邦演的老人夾在這兩兄弟之間,是個不擇手段求生存的小人物,他欺善怕惡,結果卻兩面不討好,這也是他的悲劇。三個人都有他們的缺陷、他們的恐懼,互相依賴而又互相磨擦地住在一起,這也是大部份人際關係的悲劇了。

我們無意在這裏詳談品特這劇的意義。只是這一趟的演出,把品特劇中的意義(當然不只一種解釋)具體化也尖銳化了。比方導演安排雅士頓和米克各自用十分緩慢和急促的語調說他們的台詞,既收節奏對比的效果,亦烘托出兩人退縮和侵略性的性格,就是對品特作品一種頗新鮮而且亦貼切的闡釋。

也因此我們特別走訪這趟負責演出的導演和三位演員,請他們各自談演出這劇的經驗。這劇的成功是全體工作人員合作的成功。我們下面的訪問不是演出前的宣傳,是演出後的回顧。他們的態度和做法相信可供其他對上演翻譯劇有興趣的朋友作一參考。

導演:黃清霞

我們談起來才曉得:黃清霞是很喜歡品特的,而且對品特很有研究,早在一九六四年,就已經導過品特的一齣《微痛》了。所以當我們問她,這趟為甚麼會選《管理員》這個劇本時,她就說:「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自己很喜歡這劇本,而且這也可算是個挑戰!」因為別人聽說演品特,總是會說:「悶死了!」所以她就說:「讓我來導一個品特的劇給你看,如果不悶又怎樣?」

當然,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正如她所說,是因為品特這劇適合搬過來香港這社會演出。英國有些劇作家,比方阿諾威斯特(Arnold Wesker)等,我們都曉得他們是不錯的劇作家,但筆下寫的關於英國本土的社會、政治等問題,雖然在英國本土很受歡迎,如果搬了來香港,觀眾很難有同樣的感受,因為不是處於那種社會背景中,就沒有那種親切感。而品特的劇本卻不同,他寫的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關係,地域的背景不是最重要的,這些世界性和共通性的題材,在香港應該也從可以引起觀眾的共鳴。

品特的劇本中,對白是很重要的。如果由英語翻成廣東話,一定會遇到不少困難,那他們怎樣克服這種困難呢?除了保持原文的意思外,又怎樣保持原文的節奏?

黃清霞回答說:在翻譯這劇本前,她特別請譯者注意保持對白的節奏,比方原文是長句的,盡量在中文裏也保持長句。譯好以後,大家讀一遍,彼此研究,改好句子的語氣和節拍,等到決定以後,就嚴格訂定下來,不准改變了。當然,由英文譯成中文,許多相關語會失效了,但也盡量保持原文的語氣,即使不是直譯,也以中文用同樣的效果烘托出來。

Views: 2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