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815)

李葉明·魅力吉隆坡

沿南北大道北上400多公里, 就是馬來西亞的首都吉隆坡。吉隆坡原本是一個開採錫礦的小鎮。馬來西亞獨立後, 作為聯邦政府所在地, 它於1972年升格為市, 兩年後又被宣布為聯邦直轄區, 從此, 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 馬來西亞的經濟蓬勃發展, 甚至一度與泰國並稱為繼“亞洲四小龍”之後的“亞洲兩小虎”。期間, 吉隆坡的變化非常驚人。許多大型工程相繼峻工, 其中就包括了當時赫赫有名的世界第一高樓--雙峰塔, 以及規模和現代化程度甚至超越新加坡樟宜機場的吉隆坡國際機場。…



Continue

Added by Sogno Realtà on December 3, 2018 at 12:24am — No Comments

周建人·自然平衡的故事

在書上,這句話——自然的平衡——是時常有得看到的;在講話的時候也有得聽到。當我們看到或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如果不細考它包含的意思,便會立刻想到天平,好像說天平稱准東西時候的平穩,兩邊是一點沒有升沉或輕重的。

是的,講到自然的平衡時,的確含有這種意思的。先前科學上有一個很流行的錯誤,說植物的生活和動物的相反,植物是吸收碳氣(二氧化碳),吐出氧氣的,動物卻吸收氧氣,吐出碳氣。植物吐出的氧氣適恰可給動物取用,動物吐的碳氣也可給植物取用,因此兩者生活得很和諧而且平衡。後來知道植物的呼吸空氣也同樣要吸取氧氣和吐出碳氣的。這和動物並沒有什麼不同。只是普通的植物還有別一種生理機能,它能夠吸收碳氣和水分,製成食品,及小粉和糖類,以供生活上的各種用途。當它製造食品的時候,有一部分的氧氣多下來,就把它放出在空氣中。這種製造糖類或小粉多下來的氧氣,用化學上的話來說,便可稱為「副產物」。…

Continue

Added by KyrGyz on December 3, 2018 at 12:21am — No Comments

倪志娟·小調十首(5)

9、記憶

 

1983年,或者1985年

我記不清了

某夜,梧桐樹高大的樹冠

遮蔽了星空

兩個女孩正走向電影院

她們的喜悅…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December 3, 2018 at 12:16am — No Comments

木馬·馬來西亞華人研究概略(4)

對於研究馬來西亞社團宗親會館時,也不能忽視由社團宗親會館所發刊的紀念特刊。 這種特刊或紀念特刊的刊行以至流傳,約始於本世紀五十年代。由於特刊的刊行目的在於紀念,且編者及撰者也不一定以信度為目標,故其內容一般上不可毫無保留 的采用。必須有一定的取舍,而有關組織的結構,以及鄉人的祖籍等,應該是可以采信的。

這方面的特刊可說非常多,也散落各地,從事這方面的資料搜集計劃,據知有新加坡 國大中文圖書館,其收集的範圍非常廣。包括東南亞區域的一切華族特刊。馬來西亞方面,這一類的搜集,已於1981年在著手搜集,負責人為鄭良樹先生,這個 搜集計劃是由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與馬來亞大學合作支持的。所搜集到的特刊或已拍成微卷,或已列為專書珍藏在馬來亞大學圖書館。搜集的地域包括馬來西亞各州 及新加坡,共得1200目,包含了以下五大類:華人社團特刊、家譜族譜、個人傳記、埋葬記錄及雜項。其中以社團的特刊居多,家譜次之。根據鄭良樹先生所…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December 3, 2018 at 12:00am — No Comments

特色小鎮:中外經驗交流案例

近日,住建部已公布第二批特色小鎮擬公示名單,特色小鎮已成為當下最炙手可熱的風口之一。由於尚處起步階段、運營模式仍無成功經驗可循,擅長標準化複製、高周轉的房企,在產業要素的開發和導入及運營思維的轉變等方面面臨巨大挑戰,能否真正在特色小鎮領域分得一杯羹、能否跳出 " 房地產化 " 的傳統思路還需劃一個問號 "?"。

前車之鑒,後事之師。特色小鎮的提出源於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因此,我們主要以歐美髮達國家為基礎,篩選了 100 多個國外知名特色小鎮案例,探究特色小鎮到底有多大的發展機遇 ? 發展機會在哪裡 ? 以及房地產企業應如何跳出傳統思路,有效把握機遇 ?

機遇有多大 ?…

Continue

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December 2, 2018 at 11:57pm — No Comments

北島《失敗之書》彭剛

師傅這稱呼,八十年代初開始流行,是“同志”與“先生小姐”之間的過度。在兩個階級的鬥爭中,這個詞嚴重磨損,其中的輩分、年歲、技術、能力,甚至潛在的性別意識都消失了。

一年多前,國內的朋友來信求證一個消息:彭剛自殺了。可無人知其行蹤。只知道,他八二年來美,就讀於匹茨堡大學,獲得數學博士,再無下文。他自殺,我是信其有的,為此難過了好幾天。…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December 2, 2018 at 9:12pm — No Comments

韓東·重讀《百年孤獨》

最近有機會重讀馬爾克斯的長篇小說《百年孤獨》,感慨良多。實際上,早在二十多年前我就讀了此書,當時感覺非常的興奮。後來撂在一邊沒再撿起,一是因為值得一讀的翻譯文學太多,目不暇接,二是《百年孤獨》在文學圈中聲譽日盛,幾乎成了一部無法親近的“聖書”。當初清新的閱讀印象已經淡漠,代之以一些龐大而不知所雲的概念。比如有人評論說:“《百年孤獨》完美地描述了人類‘兒童狀態’對於恐怖與無助的無意識。”你能明白他說的是什麼嗎?不僅《百年孤獨》,像《紅樓夢》,像魯迅不多的小說作品全都被蒙上了一層神聖而化學的迷霧,作為被閱讀的作品也只能到此止步了。所以也許有必要聲明,我的重讀心得或者讀後感完全是個人的作為一個寫小說的偶然的有感而發。 …

Continue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December 2, 2018 at 9:11pm — No Comments

楊照《故事照亮未來》懷舊

臺灣的家長,大概不外兩種。一種希望給小孩“對的童年”,另一種希望給小孩“快樂的童年”。“對的童年”,就是把握時機拼命學習,以求盡早領先別人。這種小孩的生活被排得滿滿的,要上學要寫功課,還要補英文補碼學補作文補舞蹈……的確,這樣的童年,大概快樂不到哪裏去。

主張應該給小孩“快樂童年”的家長,多少有點看不慣、甚至看不起“對的童年”那一派。他們強調“童年只有一次”,不想給孩子任何壓力,要送他們去森林小學,只能接受“啟發教育”,而且要對小孩輕聲細語,不能有一點強迫或壓抑。

“幹嗎不讓孩子快樂?”這派家長習慣理直氣壯地問。是啊,這樣教小孩,小孩是會快樂得多。然而人類至今還沒有辦法設計出完美的,只有優點沒有缺點的教育方法,度過“快樂童年”長大的人,難免也要承受“快樂童年”帶來的後遺癥。…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December 2, 2018 at 9:11pm — No Comments

(美)艾米莉·狄金森:我從未看過荒原

我從未看過荒原——

我從未看過海洋——

可我知道石楠的容貌

和狂濤巨浪。

我從未與上帝交談

也不曾拜訪過天堂——

可我好像已通過檢查

一定會到那個地方 。

金舟…

Continue

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December 2, 2018 at 9:10pm — No Comments

(美)艾米莉·狄金森:天 使

天使,在清晨時分

許在露中看到她們,

彎腰—采摘—微笑—飛翔—

難道這花蕾屬於她們?

天使,當烈日如火

許在沙中看到她們

彎腰—采摘—微笑—飛翔—

她們帶走的花兒已烤成幹身。…

Continue

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November 30, 2018 at 9:30pm — No Comments

(美)艾米莉·狄金森:戰 場

他們雪片般落下,他們流星般落下,

像一朵玫瑰花的花瓣紛紛落下,

當風的手指忽然間

穿劃過六月初夏。

在眼睛不能發現的地方,——

他們雕零於不透縫隙的草叢;

但上帝攤開他無赦的名單

依然能傳喚每一副面孔。…

Continue

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November 29, 2018 at 9:39pm — No Comments

戴維·洛奇《小說的藝術》展示與敘述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November 29, 2018 at 7:45pm — No Comments

一帶一路下特色小鎮的「掘金術」

「一個國家和地區真正的經濟活力不取決於那些大工程和漂亮的數字,而是那些地理上不起眼的馬賽克」。「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在其《國家競爭力》一書中寫到。

如今,特色小鎮極有可能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中那些「不起眼的馬賽克」。

從2014年時任浙江省省長李強首次公開提及特色小鎮到2016年10月,官方名單中已有127個遍布全國的特色小鎮。…





Continue

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November 29, 2018 at 6:44pm — No Comments

索洛杜布·铁圈

一天清晨,一位婦人帶著一個4歲的小男孩在郊區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潑,面色緋紅。那婦人年齡不大,穿著考究。她一邊幸福地微笑著,一邊細心地照看著自己的兒子。孩子正在滾著一個黃色的大鐵圈,他穿著短褲,揮動著棍棒歡快地笑著,跟在鐵圈後面跑。他把棒子舉得高高的,本來沒有那種必要,可他就是那麽做的。

真開心!方才他還沒有鐵圈,可是現在有了,真叫人高興!一個雙手粗糙、衣服襤褸的老頭,身體緊靠柵欄站在十字路口,好讓那女人和小孩走過去。老頭用那昏花的兩眼凝視著孩子,臉上露出呆癡的笑容。…

Continue

Added by Temer Loh on November 29, 2018 at 3:16pm — No Comments

三葉《中國浙江美食》王昌齡與懷胎鮮魚

此菜源於這樣一個故事:一次,唐代大詩人王昌齡乘船路過浙江馬當山。

船家說:馬當山上有座神廟,行人過此多祭祀。

於是王即備酒肉及草履祭祀,並於祭祀後將祭品投到江中。船過馬當山後,他忽然想起,自己上船前買的那把金鑄刀是放在草履中的,甚感懊悔。

正在這時,一條三尺多長的大魚一下子躍到船上,詩人大喜,因其最喜食鮮魚,便讓人捉住魚烹制。

待打開魚腹時,發現祭品和那金鑄刀均在魚腹中,眾人無不稱奇——懷胎鮮魚就是杭州廚師在這個故事的啟發下創制出來的。

不過,魚腹中放的不是金鑄刀,而是蝦仁、火腿、香菇等美味——可惜,王昌齡那時還沒有這般烹飪技術,是吃不到這樣的美味的。

Added by 美食 庫 on November 29, 2018 at 3:06pm — No Comments

葉紫《插田——鄉居回憶之一》

失業,生病,將我第一次從囂張的都市驅逐到那幽靜的農村。我想,總該能安安閒閒地休養幾日吧。

時候,是陰曆四月的初旬——農忙的插田的節氣。

我披著破大衣踱出我的房門來,田原上早經充滿勞作的歌聲了。通紅的腫脹的太陽,映出那些彎腰的斜長的陰影,輕輕地移動著。碧綠的秧禾,在粗黑的農人們 的手中微微地戰抖。一把一把地連根拔起來,用稻草將中端紮著,堆進那高大的秧 籮,挑到田原中分散了。

我的心中,充滿著一種輕鬆的,幽雅而閑靜的歡愉,貪婪地聽取他們悠揚的歌 曲。我在他們的那烏黑的臉膛上,隱約的,可以看出一種不可言喻的,高興的心情來。我想:…

Continue

Added by 梭羅河畔 on November 29, 2018 at 3:04pm — No Comments

一座城市,多重觀看(8)

觀眾:



我想問思妮,可不可以分享《遙感城市》到台北之後,裡面的歌曲是怎麼置換過來的,包含裡面一直存在的BGM,關於這些音樂的選擇,想請妳分享。



温思妮:…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28, 2018 at 10:06pm — No Comments

吳曉東· 郁達夫與中國現代“風景的發現” (6)

或許當年遠涉重洋的“海歸們”都有類似的習慣,郁達夫的《屐痕處處》  中《出昱嶺關記》一篇寫一行人到了安徽績溪歙縣:

 

第一個到眼來的盆樣的村子,就是三陽坑。四面都是一層一層的山, 中間是一條東流的水。人家三五百,集處在溪的旁邊,山的腰際,與前面的彎曲的公路上下。溪上遠處山間的白墻數點,和在山坡食草的羊群,又將這一幅中國的古畫添上了些洋氣,語堂說:“瑞士的山村,簡直和這里一樣, 不過人家稍為整齊一點,山上的雜草樹木要多一點而已。”

 …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November 28, 2018 at 10:03pm — No Comments

唐蕾·建設特色小鎮需讀懂“特色”內涵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13名受訪者的一項調查顯示,82.7%的受訪者看好特色小鎮的發展。58.8%的受訪者認為特色小鎮建設要避免盲目拆除老舊建築。受訪者建議特色小鎮建設需加強民俗文化傳承(61.7%)、原有格局風貌保護(53.8%)和自然環境保護(52.0%)。(8月31日《中國青年報》)

近幾年,特色小鎮在不斷地成長發展,可以說進行得如火如荼,各地的特色小鎮也如“雨後春筍”般呈現在人們的面前。但是,我們也必須正視在建設過程中暴露出的一些問題,否則其將變成阻礙特色小鎮建設的絆腳石。…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November 28, 2018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周國平《偶爾遠行》參觀韓國站

天氣晴朗,韓國站出動兩只機動橡皮艇,接我們去參觀和做客。

長城站和韓國站分別建在一個海灣的兩岸,隔海遙遙相望。距離的確遙遠,僅在天氣好的時候,可以隱約看見他們的房屋。今天,橡皮艇載著我們橫渡,我們才一睹海灣的全貌。到了海灣中央,真是海闊天空,全部海岸像一條用冰雪和巖石連綴成的飄帶,遠遠地系在天邊,把天空和大海隔開。這飄帶彎成一個U字形,開口處是海平線,海平線上密布著大小不等的冰山。1-26…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November 28, 2018 at 9:41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